\"ahs7ABT 家中的老房子荡然无存后,母亲的那杆老秤也不知所踪,也许已埋进倒塌的土墙里,但老秤在我的多年记忆中,却一直鲜活地存在着。那些关于老秤的记忆,总是不经意间在脑海中游走。
cQt&%SVT]E zr?s5RS 上世纪70年代末,土地包产到户后,农村经济也活起来了,乡亲们开始把吃不完的米面、攒下来的鸡鸭鹅蛋背到乡场上售卖。不过,私秤那时还不允许出现。我们公社成立了“市场管理委员会”,我父亲受命掌管全公社那杆唯一的能称重500斤的大杆秤。杆秤旁边还有一杆称重50斤的小秤。鸡鸭鹅用小秤称,猪牛羊就得上大秤。货物被放在竹筐里过称后,减去竹筐重量,才是实际重量。
7!AyL w j<(E%KN3 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公社的大秤忙不过来了。供销社在政府的许可下开始售卖小秤。慢慢地,家家户户都有了私秤,我们家也买了一杆小秤。再后来,屠宰场也放开了,大秤私有化,成为宰猪杀牛的“刀儿匠”们的标配。走村进户的“刀儿匠”肩扛一杆大秤,一番讨价还价,生意谈定。
{`SMxDevc} :
b`N(] 我有一个远房大伯,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他用背篓背了白砂糖沿村叫卖,背篓里就插着一杆小秤。白砂糖对我们小孩子的吸引力太大,他的背篓旁总围了一圈孩子。大伯见我衣兜里有鼓鼓的核桃,说可以用八颗核桃换一汤匙白砂糖。我眼睛盯住那粒粒晶莹剔透的白砂糖,双手却把衣兜按得紧紧的。大伯终是没有要我的核桃,我却吃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口白砂糖。不久前,我的父母回老家吃寿宴,大伯还提起当年的事儿,大伯对他们说“小二娃”(我的绰号)真是鬼得很呀,又想吃砂糖,又不想拿核桃换……”
&q<k0_5Q Nksm&{=6S 而母亲的那杆秤比大伯的那杆小秤出现的时间要晚几年。上世纪80年代末,我家开始种了蔬菜挑到集市去卖。生姜、土豆、四季豆、莴笋、花菜、木耳、平菇……凡是能变成钱的蔬菜,母亲都种。有一年,蔬菜的价格非常低,母亲赔了不少钱。但是,当有比我家还穷的人家里盖房子或栽秧打谷招待匠人来买菜时,母亲总是把秤称得望翘翘的。现在,早已经有了数字化的台秤、磅秤等,那种用秤砣的老秤几乎已经看不到了。现在的数字化的秤,只要秤本身没有问题,称出的数字绝对精准,不会多也不会少。但准确的数字往往冰冷,而在我心里,把秤砣往前移,让秤杆称得望跷跷的那种“称望秤”的行为,在乡下是一种有温度的情感交流。
]6Iu\,#J ,VVA^'+ 如今再想起关于老秤的那些事,不由想起一首歌的歌词---“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秤杆子挑江山咿而咿儿呦,你是定盘的星。”歌词本是歌唱一位古代君王的,但在我看来,良心才是一杆秤恒久不变的定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