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巾帼绽芳华
——记冀中股份梧桐庄矿女工班组立足岗位建新功
她们不爱红妆爱工装,却是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她们以实干担当书写着矿山情,用汗水托起企业发展的“半边天”,她们就是冀中股份梧桐庄矿的女职工。
矿工“眼睛”的守护者
百米井下,矿灯就像是矿工的“眼睛”,它照亮着矿工兄弟们安全前进的方向。梧桐庄矿灯房共有7名女工,她们负责着矿内30余座灯架、两千余盏矿灯和自救器的维护保养工作。面对灯房枯燥的工作,她们始终以微笑服务、优质服务展现在全矿干部职工面前;她们爱护矿灯就像是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只为保证矿工能够安全的在井下工作。
走进梧桐庄矿的灯房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洁明亮的大厅、摆放有序的灯架和光洁如镜的地面。在灯架间,灯房女工魏红霞正在拿着入井人数台账逐个对照灯箱进行统计。“每个班下井的人数都不一样,遇到夜班,我们大概40分钟左右就能统计完,早、中班下井的人数稍微多点,统计一次大概需要一个小时左右。”谈话之余,魏红霞一边数着充电箱,一边认真的记录着下井人数。
“看,这些都是我们积攒下来的宝贝,我们已经记不清有多久没有进过新配件了。”在维修间,灯房工长郭丽梅指着一堆矿灯配件对笔者说。原来,她们把报废矿灯换下来的灯头、电线、螺丝钉、垫片都积攒起来,分类放在了配件箱里,以便下次维修的时候继续使用。
“在井下出现‘弱视’‘散光’等问题,不只是影响到工作进度,更有可能危及工友的安全。”为了能够保证矿灯在井下能够正常照明,她们每隔一个小时就会进行一次巡视,认真查看充电插头是否松动、信息采集板是否正常、灯架是否正常充电。与此同时,她们每天还要把所有矿灯、自救器和定位卡的进行仔细地排查一遍,确保没有失爆隐患。
“现在矿灯基本上都是朱素平在修,她到灯房的时间并不长,但她特别勤快,而且非常好学,现在一天大约能修20余盏。”郭丽梅在谈起班组的女工时,显得那么自豪。“之前孩子每到周六日放假的时候也都会嚷嚷着要出去玩,但由于我工作的原因,经常没有时间,所以很少带孩子出去玩。现在孩子上中学了,应该也是习惯了,对我的抱怨没有那么大了。”当笔者问到郭丽梅自己时,她的眼眶变得愈发湿润。
正当笔者走出灯房时,中班职工也准备着取灯入井,女工们不厌其烦的叮嘱着来往的矿工。“矿灯就是你们的眼睛,你们一定要保护和爱惜,不能拆卸矿灯,大家注意安全,不要违章作业。”不论严寒酷暑,还是深夜清晨,入井的途中都留下了她们忙碌的身影。她们用柔弱的肩膀毅然挑起了工作和家庭的双重重担;她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精心呵护着这些矿工的“眼睛”;她们用自己的真心付出和辛勤劳动感染着每一位头戴矿灯的工友,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着巾帼力量。
食堂里的女汉子
食堂是职工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平淡淡的美食背后离不开那些忙碌的身影。梧桐庄矿食堂三个班组的43名女工,肩负着全矿两千余名职工24小时的主副食加工、出售等工作。她们牢固树立“员工至上,用心服务”的工作理念,为职工提供丰富的美味佳肴。
早晨8点,走进梧桐庄矿食堂后厨内,女工们正在有条不紊的准备各种食材。200斤面粉被她们捏成团、摊成饼、送上蒸炉或烤箱,一道道工序下来,一份份包子、馒头、油条、烧饼等美味的主食便出炉了;40斤鲜肉和90斤的鸡肉在她们的精心“照料”下,分别被放进炖锅,不一会儿,便闻到了浓浓肉香;一筐筐新鲜的蔬菜,或段、或片、或丝,转眼间便被她们细致处理完,被送上炒锅,变成了一道道美食。
“点份回锅肉,来份红烧鸡块,给我煮份番茄米线......”11点30分,食堂内全面迎来了用餐高峰。女工们在各个窗口严阵以待,待大家说出菜名时,纷纷手脚麻利的开始盛饭菜,生怕耽误哪位职工的吃饭时间。用餐结束后,食堂的每个角落几乎都能看到她们忙碌的身影,大厅、灶台、窗口,她们自觉按照责任区域划分,认真打扫卫生,只为保证全矿干部职工有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
矿工们很难在井下吃上一口热乎饭,怎样才能保证大家能够吃上满意的饭菜,解决众口难调的问题,食堂负责人申潇潇介绍。目前,红烧肉、宫保鸡丁、洛阳白菜等菜品已增加到18种,白吉馍、米线、馄饨等主食已达到10种。此外,还设立了小炒窗口,特别供给想“解馋”的职工们,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吃的合口、舒心。
每位坚守岗位的女工,都藏着一个属于自己的秘密。“2月24日,丰丽丽身体不舒服,下班后才去就诊,医生要求让她至少休息一周,但她第二天仍然坚持来上班,我在得知此消息后强制性让她回家休息。刘雨婷过几天要参加一个考试,她这个月愣是一天也没有休息,都是利用下班到家收拾完家务后再进行学习。”申潇潇谈到食堂的女职工们,心里满是敬佩之情。
一年365天,矿山内餐餐都有她们温情的祝福和辛苦的付出。卸货时她们是强有力的“装卸工”,备菜时她们是细致的“切菜工”,打饭时她们是温暖的“服务员”,用餐结束后她们又是一丝不苟的“清洁工”。这群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工们凭借着女性所特有的韧性和魅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畏风雨勇担当,为安全生产撑起了“半边天”。
洗衣房的“娘子军”
日升月落,清洁如新。让矿工们“体面”的入井是她们所追求的目标。在梧桐庄矿洁衣中心,有14名女工,她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和沾满煤尘、汗渍的工作服打交道。在大家看来洗衣房的女工无非就是洗洗叠叠、缝缝补补,不需要懂技术,更不是什么辛苦活。但正是有她们的辛勤付出,才使得矿工们能够“体面”的入井。
来到洁衣中心,你会发现,平常我们洗后的工作服放在这里,数量显的是那样的巨大。“一天大约能洗1600多件衣服,洗完后要烘干、上架、收发,说不累吧,那肯定是假话,但是看着工友们都能穿着干干净净的工作服下井,我们的心里都替大家高兴。”洁衣中心女工韩爱新在向职工发放衣物时,仿佛比自己穿上新衣服都高兴。1600多件衣物,洗衣女工们几乎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时间,她们要将脱水后的工作服一件件捞出,之后放进烘干机烘干,再一件件的按照号码进行上架。期间,还要及时的给职工发放干净的衣服,一个班下来,腰酸背痛、手疼眼花对她们来说成了家常便饭。
“春、秋、冬,室内外温差特别明显,人进去一会儿就会出汗,出来就容易受凉。夏天更难熬,室外的温度高不说,烘干间的温度更高。”三月天,正值气温回升的一个月份。笔者走进烘干间,瞬间感觉一股热腾腾的空气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为了保证职工下一个班能穿上干爽的衣服,所以烘干间内的4台烘干机几乎是不停的运转,温度也与外部有明显差距。然而,洁衣中心的女工们对此没有任何怨言,依旧默默地坚守着心中的那份“初心”。
“我们每天将衣物上架的时候都会查看是否有划破的地方,然后收集起来,每班抽出一个人,主动帮职工缝补衣物。缝补期间不算‘加塞’的话,大约能缝补50余件吧。”洁衣中心班长杨林梅说道。据了解,洁衣中心的女工班组人员较少,但为了衣物完整性和舒适性,她们每班都抽出一个人对衣服进行缝补。有时,地面职工在工作不小心划破了衣服,也会“加个塞”过来进行缝补。“衣服被送来时那么脏,可想而知他们在井下得有多辛苦。”女工边缝补着工作服边说。
普通的岗位、平凡的洗衣女工。她们是执拗的,将大家的工作服洗了又洗;她们又是亲切的,缝补衣物时被大家称为“家里人”;她们将倾注安全的祝福书写到每件衣衫上,以实际行动表达对生产一线职工的关怀,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勤保障。
(牛志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