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今日发帖排行
    主题 : 【艺术散文赏读之十一】姚雪垠:惠泉吃茶记
    dongzi离线
    叙事是旧我的追述,说理是新我的自明。
    级别: 管理员

    UID: 2170
    精华: 49
    发帖: 142304
    财富: 1340017 鼎币
    威望: 77 点
    贡献值: 229 点
    会员币: 3 个
    好评度: 218 点
    在线时间: 9712(时)
    注册时间: 2008-02-02
    最后登录: 2025-01-13
    楼主 发表于: 2023-09-11  
    0

    【艺术散文赏读之十一】姚雪垠:惠泉吃茶记

    管理提醒: 本帖被 dongzi 执行加亮操作(2024-03-13)
    原文: D"`[6EN[  
    ITQ9(W Un  
    凡来到无锡的人,几乎没有不去惠山的。惠山的风景实在平常,人们去的目的不在看景,而在吃茶。我住在梅园西边的太湖岸上,离惠山相当远,但既然来到无锡小住,也不愿放过吃一杯惠泉茶的机会,于是在一个天朗气清的下午,兴致勃勃地去了。 F,.Q|.nN  
    *I/A,#4r  
    我虽然喜欢吃茶,但对于吃茶一道完全外行。因为我不会吸烟,又没别的嗜好,坐在房间里需要一点淡淡的刺激,所以常常吃茶,久之便成习惯。既是找刺激,所以茶不在好,只要苦香就行;有时兼为解渴,喜欢把大杯倒满,大口大口地吃。古人文章中讥村俗人吃茶只要“浓、热、满”三个字,我正是这种俗人。但尽管我对吃茶一道很外行,这次去惠山吃茶却决心要仔细地、慢慢地、小口小口地、用舌尖品着滋味吃。许多年来,我不知遇到过多少人,人人都称赞惠山的泉水最美,而且我在许多古人的笔记中也常常见到有关赞扬惠泉的掌故逸闻。读过张岱的《陶庵梦忆》,我知道有些讲究吃茶的雅人,如一位叫做闵汶水的老头子把惠泉水运到南京煮茶,而作者的祖父住在绍兴家中,也曾以惠山的水泡茶待客。在杭州人蒋坦所著的《秋灯琐忆》一书中,也提到有朋友来游杭州,“以惠山泉一瓮见饷”。既然古时交通很不发达,人们尚且把惠泉的水运到几百里外泡茶吃,可见这水的名贵,我怎么能够不仔细地品品滋味? $owb3g(%4  
    %09*l%,;  
    我原以为国庆节假期刚过,又不是星期天,游惠山的人一定很少。谁知一进惠山寺门,简直像走进热闹的庙会,拥拥挤挤,人声噪杂,连一个空坐位也找不到。等我参观了寄畅园,看过了无锡的出土文物陈列室和泥人艺术陈列室,看看太阳已经西下,转回来才在惠泉的院里找到了一张空桌。我坐下去,向服务员要了绿茶。无锡所有游览区的茶资都是每杯一角,南京也是,只有惠泉是一角二分。我没问什么原因,反正道理很明白:这是惠泉。据许多书上说,讲究吃茶的人,不但讲究茶叶、泉水、火候,还讲究茶具。可是惠泉的茶社对茶具是很不讲究的,每人一把粗瓷圆茶壶,一只粗瓷小茶杯,形式和颜色都很恶劣。放在我面前的茶杯还有碰破的缺口和裂纹。我没敢挑剔,因为我明白泉水和茶叶是主要的,茶具不是主要的。同时,在我的邻桌上正有两位茶客在高谈艺术理论,我想,如果我向服务员指出茶具太不美,他们准会笑我这个人有资产阶级的艺术思想。 & qL<C  
    #'iPDRYy  
    我倒了一杯茶,看见茶色很淡,也闻不到香味,呷了一小口含在嘴里,用舌尖慢慢品味,不但觉不出味道好,甚至远没有南京鸡鸣寺的茶好吃。总之,香、色、味三者都极平常。我没有失望,等了一两分钟,又倒一杯,颜色稍微浓一点,吃到嘴里也有点香味,但是凭良心说,似乎并不比我们在家中吃的茶好多少。仔细地尝过两杯,我不能不感到失望了,开始露出村俗本相,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Q>[Ce3  
    X\'E4  
    当我刚刚坐下的时候,我的桌边的空位子已经被新来的游客坐满。听他们谈话,我知道这是一对夫妇,一位从外地来的姑母,两个小孩。三个大人坐在椅子上,小孩子们没有地方坐,只好站在桌边。按照规矩,三位大人应该是三壶茶,三个茶杯,但他们同服务员争执半天,说他们只有两个人要吃茶,只留下两壶茶,两个茶杯。他们很懂节约,首先是姑母和丈夫吃,丈夫吃过以后把自己的杯子转给妻子吃,妻子吃过后又叫两个孩子吃。孩子们并不喝,只要吃菱角不要吃茶。母亲向他们动员说:“傻崽子,吃哉!这是二泉的茶,吃哉!”这时我已经大口大口地吃过三杯,含着会心的微笑把眼睛离开他们,扫向周围的茶桌上。 z.j4tc9F/5  
    j88=f#<  
    所有的桌边都坐得满满的。所有的人都是快活的。从服装上,口音上,面型上,我明白这些游客不但有本地的,也有来自南方和北方的,有些人们的脸上带着长途旅行中的日色和风尘。我也明白,这些从外地来的游客,一定认为今天吃到惠泉茶是很大幸福,会把这件事深深地记在心中,写在日记上,将来会作为对别人谈话的资料,有意无意地到处替惠泉宣传。如果他们也感觉到茶味很平常,他们大概会怀着谦虚的心情说,不是茶不好,是自己对品茶是外行,不懂得吃茶艺术。 3B -NY Ja  
    xfes_v""  
    我又看见,附近的一张方桌边坐着几个青年人,把一杯红茶倒得比杯沿高一点,满怀惊奇地嚷叫说这泉水不同于一般的水。这使我想起来不久前在南京游燕子矶,那位在观音阁伺候香火的女人刚给我讲完肉身不化的奇迹,看见我拔腿想走,赶快给我倒了一满杯半温不热的剩茶,宣传观音阁的泉水特别好,证据是茶倒满杯而不向外溢。我吃了一口,感到一股泥土味,匆匆地留给她一角钱走开了。也就在几个钟头前,我从蠡园回到我住的地方,又热又渴,倒了一满杯温开水,当时看得一清二楚,也是水比杯沿高一些不曾溢出。像这样的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难道只有惠泉特别么?于是我含着会心的微笑,从茶桌边站起来,走去看乾隆皇帝的御笔题诗。 Ff&R0v  
    F7V6-V{_  
    乾隆皇帝虽然是一位盛世皇帝,见多识广,但是他也同常人一样,跟着大家喝彩,说惠泉“江南称第二,盛名实能副”。其实这事情不足为奇。惠泉是被陆羽评为天下第二泉,而陆羽著过《茶经》,是吃茶艺术的权威和圣人,一向被茶博士们作为茶神来敬,人们对他的意见当然不敢怀疑。自古吃茶的雅人和俗人们,内行和外行们,都跟着吃茶权威歌颂惠泉,乾隆皇帝也跟着歌颂几句,又何足奇怪呢? 8.-S$^hj~6  
    nHVPMi>  
    有趣的是,惠泉的泉口是用石头甃成圆形的小池,紧旁边又甃了一个方形的小池,据说从圆池中打出来的水好吃,从方池中打出来的水不好吃。乾隆皇帝在诗中写道:“流为方圆池,一例石栏甃。圆甘而方劣,此理殊难究。”这道理真难“究”么?其实不然。我相信只要把方池洗刷得像圆池一样清洁,水的味道决不会有所不同。这分明是某些文人雅士,好事之徒,故意把惠泉说得非常玄妙,哄自己并以哄人。以乾隆皇帝的聪明,他未必会完全相信,只不过他害怕别人笑他俗,笑他不精于鉴赏,便只好人云亦云,跟着起哄。想到这里,我不禁又发出一股会心的微笑。 h,.fM}=H  
    OsB?1;:  
    惠山因泉而出名,泉因陆羽而出名。现在因慕名而来惠泉吃茶的人们,恐怕大部分不知道陆羽是谁。按理说,陆羽所尝过的水远没有一位率领勘察队的水利专家或地质工程师所尝过的水多,陆羽没充分的根据就把天下(全中国)泉水评定甲乙,实在有点狂妄。这道理很简单,但大家偏不去想。来欣赏惠泉茶的人们不但不需要知道别的,不需要动脑筋想一想,甚至连自己的视觉、嗅觉、味觉都不必用,不必分辨惠泉茶的色、香、味,吃过后跟着大家喝彩就得了,保险不会遭到讥笑和非难。 -[<vYxX:h:  
    K+-zY[3  
    我离开御碑,走下高台,穿过天井。刚才高谈艺术的两位茶客仍没走,正在津津有味地谈论一部名作家的小说。我停住脚听一听,觉得还是我时常听到的那些意见,于是我含着会心的微笑打他们的身边走过,出了寺门。 N+hedF@ZU  
    &|NZ8:*+#  
    回到太湖边,已经是黄昏以后了。匆匆地吃过饭,躺下休息。我想,惠泉是从石缝中喷出的泉水,当然应该比一般的湖水、河水、井水“清冽”,只是不应该把它推崇得不近情理。如果茶社的工作人员不依赖虚名,忘掉陆羽的品题,稍在茶叶、火候和茶具等方面注意一下,是可以泡出好吃的茶来的。 3FuCW  
    *bU% @O  
    想到这里,我的疲倦消失了,坐起来怀着一点惋惜的心情作《惠泉吃茶记》以记之。 ik1XGFy?  
    ]p\u$VY9  
    (1956年《新观察》第17期) 15JsmA*Q  
    <B=[hk!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知足常乐 识人随缘 与人为善 学而乐思
    dongzi离线
    叙事是旧我的追述,说理是新我的自明。
    级别: 管理员

    UID: 2170
    精华: 49
    发帖: 142304
    财富: 1340017 鼎币
    威望: 77 点
    贡献值: 229 点
    会员币: 3 个
    好评度: 218 点
    在线时间: 9712(时)
    注册时间: 2008-02-02
    最后登录: 2025-01-13
    板凳 发表于: 2023-09-11  
    姚雪垠 5'62ulwMP=  
    原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C~{xL>I  
    姚雪垠(1910年10月10日—1999年4月29日),原名姚冠三,河南邓州人,中国现代小说家。现代著名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 [1]、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全国第六届、七届政协委员。 K,G,di  
    他在逆境中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以明末义军领袖李自成、明末皇帝崇祯为中心,塑造了一系列形象鲜明的历史人物,揭示了明末农民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和封建社会阶级斗争以及民族斗争的复杂局面。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文笔新颖,堪称农民革命战争的历史画卷。这部巨著从1957年动笔起,前后历时30余年,全书约230万字,共分5卷。20世纪60年代第一卷一经出版,就引起了较大影响,曾获日本文部省、外务省颁发的文化奖。第2卷于1982年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李自成》除了拥有中、日文版本外,尚有英、法文等译本,在国际上影响日增。 *^ey]),f54  
    2019年9月23日,姚雪垠长篇小说《李自成》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知足常乐 识人随缘 与人为善 学而乐思
    dongzi离线
    叙事是旧我的追述,说理是新我的自明。
    级别: 管理员

    UID: 2170
    精华: 49
    发帖: 142304
    财富: 1340017 鼎币
    威望: 77 点
    贡献值: 229 点
    会员币: 3 个
    好评度: 218 点
    在线时间: 9712(时)
    注册时间: 2008-02-02
    最后登录: 2025-01-13
    沙发 发表于: 2023-09-11  
    【赏析】 (I>HWRH  
    +< GrRYbC  
    读完这篇小文,我们或许会感到作者写到的那对夫妇和几个年轻人的行为有些可笑。但且慢,还是先不要笑话别人,我们自己难道就没有过类似的行为吗?比方说,该如何解释时下以穿数百元一双的鞋子或背心而引为自豪的情形?当然,这与以吃到惠泉茶而视作很大幸福还不能完全画等号,但两者所表现出的对于名人或名牌的推崇以至盲从心态难道不是如出一辙吗? }+*w.X}L  
     !,Qm  
    原来,作者吃茶之意不在茶,在乎发现自己的真实感受。古往今来赞美惠泉的辞篇和各种掌故轶闻是很多的,耳濡目染,使后人难免不产生先入之见,以至于连自己的真实感受也不敢相信了。但作者却并不人云亦云,而是真实地写出自己品茶时的切身感受——原来惠泉的茶也有色、香、味极平常的时候。如果说小品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写出自己的心声,惟虚伪、矫情之务去,那么,这也应该正是本文所以能打动人的地方了。当然,我们大可不必担心惠泉的声誉因此受到影响——自有古人的诗句与惠泉同在,但毕竟,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因此,相信自己,不盲目膜拜古人、名人或者他人,这才是我们所要记取的。这也不妨可看作是本文作者的经验之谈吧。 SQKi2\8w  
    ~d&'Lp[3  
    烘托和细致的细节描写是这篇小品在写法上的一大特色。文章前半部分引用古人赞美惠泉的诗文及轶事,有效地烘托了气氛,接着描写游惠山的人之多,特别是这些人大多慕惠泉之水而来,更进一步使气氛加温。但紧接着笔锋一转写自己品茶的感受,“不但觉不出味道好,甚至远没有南京鸡鸣寺的茶好吃。”跌宕起伏,欲“抑”先“扬”,令读者非读罢全文看个究竟不可。此外,作者还特意选取了几个细节加以精心描绘,比如作者品茶时的谨慎、认真和细致以及由此导致的失望和情绪反差,那对夫妇和几个年轻人对泉水的过分陶醉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疏放和不必要的惊奇,等等。这一方面写出了品茶人的心理状态,反映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另一方面,这种细节性场面生动、自然,富于诙谐情调,也为文章本身增添了生机和色彩。
    知足常乐 识人随缘 与人为善 学而乐思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正确答案:C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