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帮基层职工搭建技术交流平台
◎程友华
企业要发展,人才是重点。留住人才特别是技工人才是一个社会公认的难题,当前许多企业破天荒开出高薪聘用技工,其意义和目的三言两语难尽。但好事还需办好,尤其是经济激励这根杠杆,既要考虑它的支点,又要考虑它的力度,否则就有可能形成一把“双刃剑”,使有技者固步自封,技不传人保高薪;无技者悲观失望,自甘堕落丧斗志。前不久,笔者就此问题对重庆能源松藻公司部分班组职工进行了调查,没想到许多职工竟然发出了颇为相同的声音:企业应为基层职工搭建起技术交流的创新平台。归纳他们的说法和看法,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抓教育引导,引导职工通过提高技能来提高薪酬。许多基层职工都曾羡慕甚至嫉妒别人的薪酬比自己高。企业应及时引导教育职工,使他们明白技能越高薪酬才有可能越高的道理。同时要让技能较高的职工看到,他们技术水平的提高与同事间的交流与沟通相关,不能简单认为自己的本事完全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要看到自己的成功与企业搭建的创新平台分不开,与别人的失误和教训分不开,当然也有自身努力的成分。但如果没有前面两条路径,自身的成长能有这么迅速吗?少走弯路,与人合作才是自己技能进步的阶梯。
二是抓制度完善,确保评聘操作科学规范。技工评聘制度要有规范性、完整性和连续性,制度从开始形成到最终落实、技工人才评聘从开始推荐到最终评定,整个过程要规范,应该有一个公正的评判标准和科学依据。可目前既有刚性又可量化的指标考核体系还不健全,在许多评审的过程中还存在凭“印象+考评”的现象。笔者在调查时就碰到这样的情况,基层队一位职工代表在投票评定技工人才时,有人问他投了哪些人的票,他却说:“投哪些人我都不了解,还不是顺手打钩。”笔者认为,应以此为戒。企业有关部门在评审前及时向参与者提供准确的相关依据,在评审前三天将评审对象的资料发送到职工代表手中,使之有时间作前期了解,同时在评审时还应当邀请涉及评审对象的单位负责人作相关情况介绍,使职工代表充分了解评审对象,确保评审更加公平公正。
三是制定带徒授艺措施,搭建技术交流平台。一个人能够成功地掌握一门技术,肯定不是几滴汗水就能换来的。所以,我们在主张技术工人留下绝技的同时,应当看到他们在获得绝技时付出的艰辛,他们传授技能应当得到回报,只不过回报的方式必须规范。所以,建立规范的师带徒制度,搭建技术交流平台,使师傅带徒弟能够享受应得报酬,这是保证技术能够有效延续的稳妥方式。当然,对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将徒弟带出来的师傅,也应当有一定的考核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