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是一束光
◎罗环
记得第一次阅读《月亮与六便士》一书时是在学校。坐第一排的我,将小说《月亮与六便士》放在专业书下面,读得热血沸腾、如痴如醉,老师站桌前半天,硬是一点没察觉。为了要回这本书,我向老师又是保证又是检讨,很是费了一番功夫。
而今,参加公司举办的读书分享活动,我又捧起这本《月亮与六便士》,心,仍旧激动不己。
《月亮与六便士》是作家毛姆的代表作之一。它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斯特里克兰德,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越、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圆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并且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
全书没有一个字眼提到月亮或者六便士,却彻头彻尾地讲述了一个聆听内心召唤、追求理想的故事。重读这本书,我依然震撼于斯特里克兰德为了追求理想,说走就走的那种勇气、洒脱和自由。
不难看出,19世纪的欧洲,人们的生活已逐渐被社会同化,而斯特里克兰德的表现,却是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这让人们觉得他有些荒谬与怪诞。这也让斯特里克兰德觉得自己的梦想在巴黎无法施展,躁动的灵魂无法安放。于是,年近40岁的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去巴黎,去画画。
有人说,当一个人对梦想,只有一种信念——相信他离成功就不远了。作为经纪人的斯特里克兰德,工作稳定,收入高,这些足以让他跻身到中产阶级的队伍中去,享受着幸福、美好的生活。可再平静的生活,也敌不过那颗无处安放、追逐梦想的心。
斯特里克兰德小的时候,就很喜欢画画,但迫于父亲艺术不能养家的压力,他不得不投入到证券的行列中。按理,人生这样,在大多数人看来已是完满,他也应该按照目前的轨迹继续他的生活。可他觉得,他已经平庸地度过这么多年了,再不去追寻梦想,他的一生就被荒废了。
如果说月亮代表的是理想,那六便士便是现实。在满是六便士的街上,你抬头仰望月亮,就会失去六便士;你低头弯腰拾起六便士,你便看不到月亮。对于斯特里克兰德,抬头的瞬间便是永恒,直至死去。就这样,塔希提岛的出现,让斯特里克兰德的灵魂平静了,给他的梦想插上了翅膀。
很喜欢书里的一段场景:这里房子建在河边,小河、鱼群、螃蟹……游来游去,在斯特里克兰德居所的周围围绕着椰子树、芒果树、巴豆花,还有满山的野橘子树……这里远离尘嚣,远离战乱。这里的人们善良淳朴,他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读到这里,相信没有人不向往这样的世外桃源。
其实,斯特里克兰德决定去巴黎画画时,只上过一年夜校。他的画,没有人认可,他自己也不知道以后会怎样。他只知道,他画画不是为了卖钱或者成名,他就是想画,甚至在画出了最满意的作品之后,觉得此生无憾,便一把火烧掉。所以,对画画,他没有名利的企图。
来到巴黎之后,他的生活,也曾一度颓废、艰辛。但,于他,都不是事。饥寒交迫无所谓,吃什么没关系,能充饥就好。有6个月,每天一个面包,一瓶牛奶,他也可以,他过着纯粹的精神生活。当从伦敦带来的钱花光后,也没啥,他还可以去夜店当导游、当翻译、当油漆工。他把所有收入买画笔和画布,他一直在画。这点,真的让人钦佩。
这让我想起了现在的很多年轻人。一点苦吃不了,一点委屈受不了,动不动跳楼、自残。他们选择躺平,没有理想、不学无术、无所事事,甚至选择啃老。这样的例子很多。这些年,我还发现,单位新分的不管是大学生,还是井下新工,凡事等、靠、要。等领导安排,靠同事教,要班队长跟屁股后追。蜗牛一样,戳一下,蹦一下。坐哪,一坐就是一个窝。
我们总问,理想是什么?很简单,理想就是一束光,是你认为奔赴它是值得的。如果有一天,你的理想达到了,那束光也会照亮你,荣耀你的生命,使你站在高处被人仰望,还可以使你快乐。难怪,苏格拉底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合上书本,终于明白:在追梦的路上,我们走的每一步都算数。不管我们身处怎样的境地,我们都有选择一生中最想为之努力的东西的自由。这种自由就是理想,就是那束光。只有当我们有勇气做选择的时候,我们便身处这种自由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