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千米会员
UID: 22536
精华:
1
发帖: 1966
财富: 23776 鼎币
威望: 5 点
贡献值: 5 点
会员币: 5 个
好评度: 28 点
在线时间: 148(时)
注册时间: 2012-05-24
最后登录: 2015-03-04
|
古典诗词学习资料总汇之五
管理提醒:
本帖被 山水之音1 执行加亮操作(2012-12-02)
律诗的起承转合 "f<+~
/QCyA%y AIa#t#8${ 今天讲下起承转合。我们通常把绝句的第一句称为起句,第二句为承句,第三句为转句,第四句为合句,多叫结句。把律诗的第一联叫起联,第二联叫承联,第三联叫转联,第四联叫合联。《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有香菱学诗这一段,黛玉说,学诗无非是“起承转合”,可见起承转合的重要。 $>y 我曾在关于如何从写作的角度讲了,如何阅读古典诗歌--一诗三读。有很多中级班的诗友问我,为什么把中级班的讲义在基础班讲了?我认为,基础班和中级班是存在一个衔接问题的,这两个班的讲义会有一些共同的地方,这个是很正常的。不可能两者完全不相关,两者差别是,中级班的内容比基础班要深许多,而并不是两者不相关的内容,不然如何谈的上升级呢? #mcU);s 我们来看下,起承转合。关于起承转合,有人打个很贴切的比喻;把起承转合比喻是做一件事情:【起】,是事情的开始准备工作,【承】是事情的经过,【转】是事情办结束的宴会,转要写的就是要把那件事情和这个宴会的结合点向读者交代清楚,不然读者无法明白事情和宴会的关联,不交代清楚,就是断裂,所以转句要写东西就是宴会和宴会与事情的衔接。【合】是在宴会对做这件事情的总结,看法。比如说这件事情真难做,效益也差;或者说这件事情那么简单效益还高,真是合算。这些就是事后的总结和看法,就是合句要写的东西。整首诗的关键是最后的总结,看法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就是诗的精神,就是诗魂。这个就是上次我们讲的要在结句处把主题情感升华,结的要出彩。虽然这个比喻不是很绝对,但是也符合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 I &I
q 下面我们将重点讨论下,如何起句,如何承句,如何转句,如何结句。起句,有很多种方式,有明起,暗起,兴起,陪起等等,这些我们中级班的时候会重点详细讨论,现在只讲两个方式,杨载的《诗法家数》云;“起句先须阔占地步,然后六句若有本之泉,源源而来矣。地步一狭,譬犹无根之潦,可立而竭也”。意思是说,起句要全面,既奠定了全篇的情感基调,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一种方式,起句全面,一般的表现方式有以景语起句。 %G>V .d u9R:2ah&K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ck4g=QpD{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tM;S
)S(=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P _3U4J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Ks-aJ+}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v&*}O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4Gm (P~N 9,zM.g9Qv 我们看下这个起句:这起句都包含了什么信息给读者啊?玉露伤枫树,我们能看到的只是枫树叶,那么说明是秋天,地点;巫山巫峡附近。气萧森;气氛沉闷苍凉。【从起句这些信息里面,我们看出,起句需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还有笼罩全诗的氛围(气氛) gR:21*&cz 既然起句气氛萧森了,后面就不能写开心快乐的事。我们看后文就知道,“萧森”一直笼罩整首诗。 |Zrkk>GW: 又如 R~&i8n. <江村> 杜甫 [O"8Tzr `OmYz{*r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L=WB'*N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4\%XC
F!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n:.D9 多病所须惟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D&r2k
9 J=qPc}+ 我们看首联(起句):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这起句都讲什么?村边的水,村里到处是悠闲自在的样子,这里的“幽”,不单是幽静,还有“悠闲”的意思,那么这起句也交代了时间——夏天,地点——江村,也是比较全面地介绍江村的情况,同时【为全诗奠定了悠闲自在的基调,那么后面就不能写悲伤的事情了。】如果再写悲伤的句子,就是王国维说的“隔” 了。 bP ,_H 从上面两首诗例看出来,起句,就是向读者作总的介绍,面上的介绍,比较笼统。就像画画一样首先画一个轮廓。那么起句的内容是交代时间、地点、奠定氛围。奠定氛围很重要。我们要记住一句话,起句要奠定氛围,而这个氛围要笼罩全篇,达到全篇情感主题一致。我们再来看下另一首杜甫的作品,这是一首绝句,要是用的这样的起句手法。 l]o)KM< 6C|]Fm 杜甫的绝句; 'uOzC"_yF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i)1BaF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k|c=O6GO qEbzF#a-: 起句;迟日江山丽,就是比较笼统全面地写,丽,奠定情感基调。又如,黄四娘家花满溪,也是如此。这个就是我们讲的第一种起句的方式。 ]/{987 起句要笼统、全面的描写景物,但是要把情感基调奠定下来,并且要笼罩全篇。并且,这样的起句可以不仅仅可以写的委婉流离,也可以写的平直朴实。同样我们的起句还可以在描写景物上,先写具体的景物,但是要求也是要在起句上奠定全篇的情感基调。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二种写作手法---起句手法。 .}l&lj@# y3vm+tJc{ 《登高》杜甫 ^9C9[$Q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CAD:ifV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X@n\~[.B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AE"E($S`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L/R ES @)YQiE$ 我们看下这个例诗,我们看起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抬头看风急天高,耳边还有猿啼,(猿啼这种特定意象(物象)一般不能出现在心情愉快的诗里。低头看渚清沙白,鸟在飞。诗是从远处写到近处,这种起句方式要注意,景物的描写要有一定顺序,还有一点是最主要的,感情的基调必须在起句定下来,情感统一全篇。比如《登高》这首起句的“哀”字,就是全诗的情感基调。 E[RLBO[*n T>;Kq;(9 杜甫的绝句: )c$)am\I{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av.pJ(>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z5]O~ -'OO6mU 我们看下这首绝句也是这个手法,起句用具体的景物,但是也要注意一点,在整体的景物上要注意一个顺序问题,不能过于杂乱。 )bGd++2 我们来总结下,可以这样理解今天的讲座,用景语起句,可以写的笼统全面,也可以抓住细节或者说是着眼于局部,但是共同一点是,要在起句上奠定全篇的情感主题。这就是说,诗中的景物描写不是任意描写的,景物要和抒发的情感相辅相成。 )4P5i
b Qe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