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先行取消和下放了71项行政审批项目,重点在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领域。改革后,一些投资项目将取消审批,一些项目将下放地方,即使仍由国务院相关部门审批的项目,也将简化程序、限时办结。这是国务院机构改革迈出职能转变的实质性一步,是中央政府兑现改革承诺的重要一步。
I/>IB
s7
KKH
w
有人说,中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不断释放出不竭的正能量,就在于善于抓住经济社会调整的契机“放权”。比如把粮食生产权还给农民、把企业经营权还给企业。尤其是伴随着市场机制的建立健全,“放权”的步伐更为矫健。这话当然未必精准,却也道出了行政改革的一些表象。与其说71个项目被取消或下放,不如说是“归位”更为准确。这是为落实《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而取消的第一批审批项目,按照循序渐进、因时制宜的原则,更扎实理性的推进工作还在后头。 XH2SEeh
5ya3mNE
随着行政审批改革的纵深推进,有几个逻辑亟待厘清:一者,如果说以前的改革好比“瘦身”,那么,今天的改革称之为“健身”更准确。广州政协委员曹志伟曾举例说:“一个投资项目从立项到审批,整个流程需要经过20个部委,盖108个章,全程需要799个审批工作日。”因此,前一阶段的改革,容易推进、数字喜人,就像减肥一样。但减到一定程序,就不能是再是单纯的“做减法”,一边减肥,还要一边强身健体。审批改革,既要将不该管的放手不管,也要将能管好的精细化监管。譬如一些投资性项目、生产经营许可的审批虽然审批取消了,但不是不管了,仍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要求,“放权”不等于“放责”、更不等于“放任”。 \I'Zc]
&B2c]GoW
二者,行政审批改革,由浅入深、由易入难,从操作和今后努力方向来看,政府该放就放,该管要管,转变职能新要求是加强履职能力,从注重审批到加强监管转变。在能力、方式、手段、法制手段要积极创新,加强能力建设,做到“职权对称”。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拿到权力就意味着要肩负责任,用权要追责。我们不能只看到数字的变化,更要注重在既有的公共治理格局上,强化“责权利”的对等。每一枚公章,都要对应着明晰的履职要求、规范的效能审计、兜底的究责程序。 ZB2'm3'bh
hHg
gH4T
三者,行政审批改革,不能再以数字论英雄。数字多少,与改革的快慢、改革的效能,没有必然而直接的联系。从2001年国务院启动行政审批改革以来,分六批共取消和调整了2497项行政审批项目,占原有总数的69.3%。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尤其是面对硬骨头和深水区的时候,不可能再以过去的速度和数量来衡量今天改革的决心与效率。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答记者问时表示,目前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有1700多项,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削减三分之一以上。这意味着,本届政府需要削减的行政审批项目在560项以上,此次取消或下放71项行政审批项目后,仍有大量行政审批项目有待本届政府陆续削减。改革未曾止步,但走一步,就要稳一步。 qB39\j
g@y"
B6X
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71项行政审批项目的改革是呼应,更是序曲。新一届政府上任一个多月来,三次研究部署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并明确提出把减少行政审批作为职能转变的突破口,以政府职能转变的新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兑现改革承诺、释放创造活力,政府职能转变与行政审批改革,仍在既定的方向扎实行走。 _9@?Th&_e
^(\Go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