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印海 fBw"<J{
a 9H^e<g
;jZfVRl
提起牛皮“靰鞡鞋”对当今三、四十几岁的人大概没有太深的印象,而“靰鞡草”对生活在山野间的一些年轻人也许见到过,至于怎样使用靰鞡草,他们也未必知晓。 GB&^<@
B{6wf)[O
yd+.hg&J
提起牛皮靰鞡鞋,前年,我在市博物馆的一个展柜里见到过它,这双靰鞡鞋仿佛就是早年挂在我家仓房角落的那几双牛皮靰鞡鞋一摸一样;那时,它是村里的大多数年岁较大的前辈和一些年轻的后生们抵御严寒的特殊鞋子。听母亲说,我六哥、七哥都穿过牛皮靰鞡鞋,由于当时年幼没有太深的印象了。在点点滴滴的记忆里,每到冬季,好像父亲经常穿靰鞡鞋。靰鞡鞋的样子十分特别,是用厚厚的牛皮缝制的,鞋面抽成一圈均匀的褶儿,在褶儿的后面有一个向上凸起的舌头,鞋口周边再窜上细细的牛皮带子。再续上事先砸好的靰鞡草,即便是在零下四十度的严寒在外面劳作一天也不会冻脚的。那时虽然不谙世事,但已对穿戴有了一定的审美观,觉得这样的鞋子非常的丑陋。却不知在过去的岁月里,男人如果没有这样的鞋子会怎样应对这寒冷的冬季。透过刚刚融化的玻璃窗花,看见父亲朦朦胧胧的身影,在茅草屋外手握草榔头(如二碗口粗约一尺长左右的圆木头,手握部分做成细把儿,人们叫它草榔头。),在哐当!哐当!砸靰鞡草。靰鞡草要经过反复颠砸才会变得柔软,然后续在靰鞡鞋里既温暖又舒服。 N)0V6q"
Bkaupvv9S
]Te,m}E
靰鞡草又叫羊胡子草,一般生长在山脚下较湿润地带,是东北极为特殊的多年生草类植物,大部山区都能见到它的踪影。它的叶子细如发丝,即便是隆冬仍然呈现出淡淡的绿色。据说居住在东北的满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最早发现靰鞡草的妙用的,并用靰鞡草编草鞋,再把靰鞡草砸软后续进靰鞡鞋,穿上它虽然笨拙,但十分暖和,因此,靰鞡草和靰鞡鞋是相辅相成的两件御寒宝贝。而乌拉草又是“东北三宝”(指:人参、貂皮、乌拉草。)之一。 xa&5o`>1G
PN"s^]4
oEN^O:9e
据传说,靰鞡鞋的命名还有一段故事呢。 }Kt1mmo:`
%K/zVYGm&
Z!eW_""wp
有一年隆冬季节,乾隆皇帝到关东巡查,沿途看到许多百姓脚穿草鞋,如同两只硕大的草团子,在冰天雪地里行走、劳作,看不出有冻脚的迹象,乾隆感到好奇,便问随行的太监:“百姓脚穿何物。”太监马上去问百姓,那百姓说到:“这是用羊胡子草编的草鞋,也没有什么名儿。”太监马上告诉乾隆,乾隆皇帝顿时喜笑颜开道:“这草鞋既保暖又奇特,就叫它靰鞡鞋吧!”不想草鞋成了“皇封”的鞋,后来人们又改用牛皮做靰鞡鞋。 tQYkH$e`/{
}^a"
>$DU
HA# 9y;\
靰鞡鞋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以其保暖实用的特殊功能,深受活动在白山黑水间抗联勇士们的喜爱。我省抗联老战士李敏曾讲述一段鲜为人知的关于靰鞡鞋的故事。她说有一年冬天由于日军封山数月,抗联战士很快就断了粮食。大年三十,由于实在是没有可吃的食物,他们把牛皮靰鞡鞋煮着吃了……可见我抗联志士经历怎样的艰苦岁月了。 kS)azV
XcH_Y
+ _"AF|
在我上小学时,父亲和村里的一些老人基本上不穿牛皮靰鞡鞋了。因此,我家仓房墙上常年挂着三双牛皮靰鞡鞋,这一挂,表明我们的时代在进步,更是一种扬弃。年少时,我脚上穿的是国营厂家生产的胶皮靰鞡鞋;鞋底是用橡胶制成的,鞋面是用黑色的帆布面料做的,在鞋里面续上靰鞡草,穿起来既轻便又暖和。有时,我们为了省事儿,就在自家的玉米秸秆垛上扯下一些玉米皮,用木梳把它梳碎,垫在胶皮靰鞡里,也很保暖,虽然较靰鞡草差些,但也简单易行。那年月很少有花钱买毡鞋垫儿垫鞋子。然而,在社会跨越式发展、进步的今天,人们早已告别靰鞡鞋的时代。 ]ur_G`B
MUjfqxTT
F15Yn
家乡的山脚下生长着许多葳蕤盎然的靰鞡草。 每当看到脚下一片片纤细的靰鞡草,就想起父辈们早年用它御寒的情景,一种亲切、朴实的感受在心底延伸…… &4}Uaxt)
*kM^l!<g
<>?7veN92
x<gP5c>zm
1A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