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2&WE' 《烟雨平生蓝天野》 蓝天野 罗琦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VyM{:8 他是《封神榜》中仙风道骨的姜子牙,是《渴望》中温文儒雅的王子涛,是《茶馆》中丰神俊朗的秦二爷,是《家》中虚伪道学的冯乐山,是《甲子园》中饱含家园之情的黄仿吾……蓝天野,这位在舞台上活跃至今的老艺术家,人生真是应了曹禺《原野》里的一句话——大地是沉郁的,
生命藏在里面。
}0#U;_;D V]OmfPve 2014年12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了
北京人艺元老、著名表演艺术家蓝天野的回忆录《烟雨平生蓝天野》。书中回顾了蓝天野走过的八十多年人生历程,读者可从中看到一个执著绘画的少年如何阴差阳错地走上戏剧之路,从此在表演和导演艺术上钻研一生、奉献一生。全书以平易近人、不乏生动的口述风格写成,面对读者娓娓道来,讲述国难家灾中的坎坷经历,传达艺术创作理念、表演和导演经验,坦陈自己在艰难和动荡时期的为人准则。同时,书中收录大量剧照和生活照片,不仅是作者个人工作、生活的珍贵记录,更折射出新
中国话剧事业摸索前进的历程。
j`'`)3f XgN` 7!Z 老戏骨是怎样炼成的——再现
成长之路
h+p*=|j` u@'0Vk0zGH 蓝天野1927年出生于一个典型的封建大家族,自幼酷爱美术,对中国传统戏曲、民间工艺有浓厚兴趣,17岁跟随三姐参加革命,自此走上戏剧之路,毕生工作在戏剧舞台上。他曾按照地下党组织的指示,接手在国民党社会局备案的祖国剧团,投身于北平进步戏剧
运动,还曾身着国民党少校制服,护送学生和进步人士去解放区。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北京人艺建院的第一批演员,几十年里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演出话剧七十余部,塑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90年代,他在《封神榜》、《渴望》等电视剧里扮演的角色,受到了全国广大观众的认可和喜爱。直至今日,这位已经87岁、笑称自己是“80后”的老戏骨,仍受到众多戏剧爱好者、观众的敬爱和推崇。
g6@Fp7T c .3ZXqpI; 在蓝天野的这部回忆录中,话剧与表演,占据了突出位置。对童年和家庭的简短回忆之后,蓝天野详尽回顾了自己成长与历练的过程。从参加进步戏剧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后文艺事业的建设;从在戏剧大家曹禺和焦菊隐的指引与熏陶下
学习、钻研表演和导演艺术,到作为主要教师为北京人艺
培养濮存昕、宋丹丹、梁冠华、王姬等一批实力派演员……字里行间融合了表演实践、创作心得与理论思考,真诚近切地向读者传递自己所感悟和积累的宝贵经验。蓝天野说:“我总认为,一个演员创造角色,不是从你接到这个剧本才开始准备,而是从你决心当演员那天就要开始的”,“演员的天职就是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6fH@wQ"wN q\Q{sv_ 对演员使命的思考,促使蓝天野无论是在化妆造型,还是在舞台表现上,都不遗余力地追求极致,“艺术创造,如果能做得更好一些,为什么不呢”?他从记忆中撷取出一个个形象——老更夫“红鼻子”、俄国工匠库力金、工人尼尔、曾文清、秦二爷、董祀、呼韩邪、冯乐山、黄仿吾……生动地为读者再现了他塑造角色时的整个思考、行动过程。连在临时顶替或演没台词的角色时,他也当作一次艺术创造的
机会丝毫不马虎。他曾做过剧务和舞台监督,一览话剧各环节、各部门的全貌,此后的表演、导演乃至为人处世也因此受到不少影响。
h!~3Dw>,N &X@Bs- 蓝天野说:“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这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名言。其实,那会儿也不是单冲着这种精神干的,就是很自然由衷的兴趣,还真把这些‘小角色’、‘龙套’当成个人物去创造。没有豪言壮语,就是一种演员的习惯,传承为剧院风气。”
sIG7S"k>p
'FlJpA} 八十七岁的蓝天野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
6=4wp? 一甲子,太重了!——亲述老人艺点滴故事
]xC#rwHUC Ac2(O6 1952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蓝天野所在的中戏话剧团转入北京人艺(人们习称“老人艺”),他成为这里的第一批演员。2012年,蓝天野曾主演人艺六十周年大戏《甲子园》,并宣布告别舞台,但此后还是难了舞台情缘。老人艺那些戏,那些人,还有那些经历过的风雨,在蓝天野这一生中占据了极重的分量,在书都有详尽的叙述。
<?-YTY| h^,8rd 《茶馆》的“秦二爷”,蓝天野演了几十年,近四百场,每演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他在书中回忆,“听老舍先生念剧本就是一种乐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让所有的演员都跃跃欲试。导演焦菊隐带着演员们走访老北京最富特色的角落,与老艺人们打交道,观察天桥形形色色的人物。首次排练时,花在体验生活上的时间和精力,比用在排练过程中的还要多。20世纪60年代,蓝天野正式转为导演编制。早在1947年,焦菊隐的导演手法和他对演员表演的启发就让蓝天野加深了对话剧艺术的认识。在北京人艺重排《关汉卿》时,焦菊隐点名要蓝天野做副导演。近
距离的接触与交流,让蓝天野止不住感叹,焦菊隐为走出一条中国话剧的道路,实是苦心孤诣。从与焦菊隐的一次谈话中他得知,为翻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员的自我修养》第二部,焦菊隐自学俄语,还参考了法文、英文译本,后来未能出版,索性付之一炬,令人唏嘘。
kIw`P[ )[H{yQ 表演与导演工作之外,蓝天野还作为主要教师参与到人艺青年一代演员的培养教学工作中。为了让人艺的演剧传统薪火相传,蓝天野倾注了许多心力。书中,他并不避违提到自己曾遇到的阻力。1984年,为《秦皇父子》确定公子扶苏的角色时,蓝天野申请外借濮存昕的事曾引起一番争议,为此,“三位副院长一起来找我谈话”……但在《秦皇父子》演出以后,当时还稚嫩、不成熟的濮存昕被认可了,就此留在人艺,还接连被安排到一些戏里去担任主要角色。他也会谈起招考学员时那些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事。1981年的演员训练班被称为“81班”,这个班里的很多学生在后来成了表演大腕儿。招考学员时,宋丹丹反应机敏,与考官们来回过招,给蓝天野留下深刻的印象,称“丹丹是那种有人生体味的孩子”。
.7'kw]{/ 0N[&3Ee8 1984年,蓝天野导演《家》。戏上演后,剧院三代演员同台、传承艺术的做法受到各方肯定。年轻的罗历歌获得了当年的中国戏剧梅花奖。院长曹禺因病住院未能到场看戏,致信蓝天野,信中语重心长、情词恳切,向蓝天野表达出对年轻演员的期许,强调了青年演员培养的重要性:“想想你和你当时的朋友们,不就是在年轻时就显出头角了么?……”
d2oh/j6`TA
K8n4oz#z 众多人艺老友为蓝天野捧场(从左至右:吕中、朱旭、蓝天野、郑榕、苏民)
>EL)X
#e 贵创造——一生不忘绘画初心
2XTPBZNe bmN q[} 如果说戏剧是蓝天野一辈子的事业,那么绘画则是他一生难以摆脱的情结,二者在他生命中的重要性难分伯仲:“我这一生干过两种专业,画画儿,演戏,干得都很认真、很投入……”
7{e{9QbJ4 1c3TN#|)W 书中在话剧这条叙述主线之外,或穿插交织、或专辟章节回忆蓝天野儿时爱画、少年学画,以及与李苦禅、许麟庐、黄永玉等画界众多师友的真情往来的往事。
>_rha~ N8qDdr9p?c 1944年高二结束时,蓝天野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干脆学画去!“当时的北平艺专,考试只重专业,只要你专业好,即使你现在水平并不突出,如果老师看你有潜力,有灵气,就会千方百计地把你招进学校。”进入艺专后,蓝天野便一头扎进了绘画实践中。一到学校就很少出画室。画石膏像用的是炭笔,修改时要用干馒头擦。一到吃午饭的时候,蓝天野就发现,从家里带来的馒头已经所剩无几。饭后一直画到天色晚了才离开学校。到家后,晚上继续画画。那个时候的蓝天野,“一心就迷上了,钻进去,成天琢磨怎么画,怎么画得更好。”
B\J^=W+` 9TF f8'?d 1962年是蓝天野的大幸之年,遇到两位老师——李苦禅和许麟庐。李许二人都是齐白石的弟子。蓝天野以谦逊虔敬的文字讲到,面对自己这样一位业余学画者,两位国画大师不仅加以指导和启发,还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和关怀。1964年又一次极左思潮波及文艺界时,李苦禅受到批判,很少再公开作画。但当蓝天野带着习作上门拜访时,苦禅老仍然面带微笑,很有兴致地指点讲解,并为他作画。而许麟庐可以说是手把手地教蓝天野,“用笔:中锋、偏锋、勾线、点染;用墨:干湿浓淡,都在示范中不厌其烦地让学生明白透彻”,并且送给蓝天野“勤于笔墨,独辟蹊径”八个字以示肯定和勉励。
bfB\h*XO '1,,)U#6E 关于戏剧和绘画,蓝天野直率地表白:“我并不后悔大半生交给了演剧,但毕竟学画途中一再中断,丢失了许多求学勤练的时光,能不遗憾?”然而话虽如此,他认准了一点,并为此执著一生:“艺术创造,如果能做得更好一点,为什么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