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五”不是一个数字,而是一个工人村的名字,更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在江苏沛县大屯这个地方,提起“五千五”,上了岁数的人们都会知道其历史渊源。因为,这个连地图上都很难找的、偏僻小地方,还与大都市上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不少老上海人所熟悉,并津津乐道。
今年87岁,退休多年的老人靳取才靠在躺椅上,说起大屯矿区开发建设时,千军万马战犹酣的情景,依然心情激昂,激动不已。
1970年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市、江苏省和原燃料化学工业部共同商定,由上海市对江苏沛县境内煤田进行组织开发。原来隶属于煤炭工业部第27工程处的靳师傅,那时跟随队伍来到沛县,支援矿区开发建设。
历史瞬间,难以叫人忘记;精彩片段,依然动人心魄……老人说,他所在的27处吴修伦掘进队,因为创高产、上刚要、创水平,屡创佳绩,当时还被煤炭工业部命名为“打不烂拖不垮的钢铁掘进队”,成为煤炭战线十面红旗之一。谈起这些老人十分自豪。
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和条件限制,矿井建设在边勘探、边建设、边生产的过程中艰苦行进。为保证建设人员的食宿问题,先期到达的施工人员,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奇迹般的完成了建筑面积5560平方米的8幢四层职工家属宿舍楼的建设。由于煤田刚在开发建设阶段,各种配套设施不完善,工程单位名字还不规范,大家根据建筑面积就把住宅区叫做“五千五”。这也是小区名字的由来。
老人说,在矿井建设中,还创造出数个全国第一。一是联合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煤矿专用大钻机。整个大钻机总重1300吨,井架高40余米,钻斗最大直径7.4米,可钻进地层500米。一百多个厂家,利用两年时间研制完成的。二是创造了净水深度和空气潜水时间最高纪录。1973年6月,在钻探和打捞过程中,两个重达203吨的巨型钻头先后落入井底。国家动用上海海难救助打捞局、东海舰队等单位进行援助。在38天的打捞过程中,潜水人员累计空气潜水70人次、核氧潜水11人次,最高潜水深度达到93米,在当时创造了净水深度和空气潜水时间最高纪录,堪称我国潜水事业的辉煌壮举。1979年12月20日,设计能力为90万吨/年的徐庄煤矿,经过广大建设者的9年艰苦奋战,终于胜利建成投产。并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步一步地走上了稳步发展的前进道路。
大批上海人来到大屯工作,也带动了当地商贸业的发展。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屯矿区正是大发展的时期,上海的服装、玩具、生活用品不断地涌入当地,有的在徐州市还没有看到,就已经出现在了大屯这个地方。很多人都还记得当时的繁华,大屯那时候又被称为“小上海”,不少徐州市的市民都到大屯买新潮的服装。谈起昔日辉煌,老人至今依然还是自豪和神气。
时间流逝,转眼已过45个年头。如今的徐庄矿已经跨入国家大型企业之列。各项配套设施不断得到完善,“五千五”这个曾经众所周知的地方,已由最初的8栋简易小平房,变成了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过去的“五千五”,也变成了更加具有时代意义的新名字——徐庄煤矿工人村。(魏明东 甘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