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O+G&|
音乐随笔 2#R0Bd
齐凤池 T_\hhP~
柴可夫斯基的俄罗斯风情 5a5JOl$8
4X:mb}(
在俄罗斯流传着一个让人流泪的爱情故事:俄罗斯有一个年轻英俊的小伙子,他每天到森林里去打猎,他的箭法非常准,能一箭双雕。每天他都能收获丰盛的猎物,回到家里,他将多余的猎物分给贫困邻居。又一次,他打猎回来,路过一座庄园别墅,他停下来坐在路边休息,他把打来的猎物放下,擦着满头的汗水,当他抬头向庄园别墅的小楼窗口望去时,窗口正有一位年轻漂亮姑娘挑帘向他微笑。两个年轻人的目光碰撞后立刻产生了爱的光芒。 ,S}wOjb@
在俄罗斯有一个民俗,如果姑娘爱上了英俊的小伙子,就会向他发出爱慕的微笑。小伙子接到姑娘爱的信号后,欣喜若狂,他飞快跑到了村庄,把喜讯告诉了乡亲们。 u#ocx[
从此以后,小伙子每天打猎回来,经过庄园别墅都要对着姑娘的窗户歌唱。他唱的歌词是自己编的心里话:“我的心被你偷偷摘取了,如果你不爱我的话,请你把心还给我吧……”小伙子唱的动情,听了让人心酸,为他流泪。然而,姑娘从来没有挑开窗帘看小伙子一眼。小伙子在窗下歌唱整整一年。 mmC MsBfL
到了第二年,小伙子每天打猎回来,又来到庄园别墅姑娘的窗口下,弹奏着曼陀林,对着窗口已经不是手舞足蹈的歌唱,而是哭泣着歌唱。 X#W6;?Z\
那年的圣诞节前,大雪已经覆盖了莫斯科大地,终于有一天,姑娘从别墅的小楼飘飘然下来,走到小伙子面前,她伸出左手,递到小伙子面前,小伙子双手捧着姑娘的如酥的秀手,深情地吻了一下。姑娘转身上了楼。小伙子看到姑娘上楼的倩影,然后兴奋的跑回村里,他告诉乡亲们,姑娘答应明天和他结婚。 aTaL|&(
第二天早晨,仪表堂堂英俊的小伙子身穿晚礼服站在庄园的路口等待姑娘。冬日的阳光照在大雪覆盖的俄罗斯的土地上,姑娘身穿漂亮的婚纱走到小伙子的面前,她仍然伸出如酥的左手递给小伙,小伙子捧着姑娘的左手深情地吻了一下,然后,令人们没有想到的是,悲剧发生了。小伙子从左肋下掏出一把长长的匕首,刺进了姑娘的心脏,姑娘的脸上没有一丝的痛苦表情,反而向小伙子微笑了。小伙子又从右肋下掏出一把匕首对着自己心脏使劲的刺进去。两个人相爱的年轻人,同时倒在了血泊中。 }PMlG
这个在俄罗斯民间流传的故事,被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听说后提炼出一首四句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首诗就是对这段故事概括和对爱情的升华。 SQ/}K8uZ
这个故事是否真实,还是文人杜撰都不重要,关键是诗人将纯洁的爱情从高贵提升到神圣。在这段故事里,小伙子唱的是俄罗斯小夜曲的旋律。歌词是小伙子有感而唱自己编的歌词,但旋律却是柴可夫斯基的小夜曲风格。 G{+zKs}~
柴科夫斯基是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 gYpFF=7j<@
他的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黑桃皇后》,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第一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罗科主题变奏曲》、第一弦乐四重奏、钢琴三重奏《纪念伟大的艺术家》、交响序曲《1812年》、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交响幻想曲《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意大利随想曲、弦乐小夜曲以及大量声乐浪漫曲等。这些大部头的作品都是世界音乐的瑰宝。他的小夜曲,欢快清朗有着浓厚的俄罗斯情调。 [8b{Ybaz
听柴可夫斯基的小夜曲,仿佛眼前有一对俄罗斯年轻人在欢快跳舞。俄罗斯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我是听着《喀秋莎》,《三套车》,《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歌曲长大的。对俄罗斯音乐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 ?U:c\TA,m
柴可夫斯基的小夜曲,开始就是翩翩起舞的旋律,然后是舞姿旋转的画面。接下来仿佛是一对青年在热恋中追逐。追逐累了后,停下来开始慢慢的诉说各自心中的爱恋。最后,音乐逐渐减弱,表现出一对热恋的情人相互挽着消失在朦胧幽静的俄罗斯风情画面深处。 @q|c|X:I
小夜曲从开始到结束,始终表现欢快愉悦唯美的俄罗斯情调。听柴可夫斯基的小夜曲,仿佛又把我的情感带到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如今,年轻人靠理想追求幸福的生活,而中老年人,只有靠回忆美好的从前,度过剩余的流金岁月。 `y"a>gHC
柴可夫斯基是世界级音乐家,但他也不是完美无缺,据说柴可夫斯基最早的俄罗斯同性恋者。同时他还和俄罗斯一个有钱的寡妇书信交往,从1877至1890年间互通的信件达1200封。可惜的是这段关系维系了13年就结束了。因为是她发现了柴可夫斯基的同性恋身分。 b^~4 k; <
1893年的11月6日,柴可夫斯基离开了这个世界。 ;F2"gTQS
对于柴可夫斯基的死因,很多人都认为他是死于霍乱。音乐史学家亚莉珊卓欧洛娃认为柴可夫斯基是服用了*****自杀的。至今,柴可夫斯基的真正死因还是个未解的谜。 r"7 !J[u
关于柴可夫斯基是怎么死的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柴可夫斯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像《天鹅湖》、《睡美人》、《小夜曲》美轮美奂的音乐经典之作。 .L)j
ql%
至今,四个小天鹅还在翩翩在世界的舞台上,他的小夜曲还在歌唱在姑娘的身边和诱人的闺楼窗下。 eH;{Ln
C]zG@O!
奥斯陆传来一支悠扬的《晨曲》 Sfi1bsK
pfMmDl5|
挪威作曲家爱德华•格里格有一段很传奇的故事,至今还在世界传为佳话。 N]I::
在挪威卑尔根森林,有一位守林人的小女儿叫达格尼,有一天,小姑娘在森林里玩耍,正好巧遇一位拐杖的老头,老头询问小姑娘叫什么,多大了。小姑娘一一告诉了这位老头。老头微笑着对小姑娘说,等你到十八岁的生日那天,我要献给你一首曲子。说这话的老头就是挪威著名作曲家格里格。 Vvn~G.&)
十年一晃就过去了,当年的小姑娘,已经是如花似玉大姑娘了。在达格尼十八岁的时候,她来到了挪威首都奥斯陆。在她生日那天,她和家人一起去听音乐会。 <P5 7s+JK
非常巧合的是,报幕员宣布,下一个乐曲是《献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尼----当她十八岁的时候》,坐在大厅里的达格尼,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于是,她走上舞台,请报幕员再报了一次。 I0bkc3
报幕员再次报完幕之后,顿时,奥斯陆金色的音乐大厅沸腾了。达格尼兴奋地说:“这是真的么?”惊讶之余,她站在舞台上对观众说:“我就是达格尼,我太幸福了!”这时,格里格老头拄着拐杖也站在了达格尼的身边。他对达格尼说:“当年在卑尔根森林我曾经对你说过,当你十八岁生日的时候,我要献给你一首曲子。今天我要兑现诺言。”在场的观众听了又是一片欢呼,一阵鼓掌。 (>\4%(pnD
对于这么昂贵的礼物,达格尼简直无法接受。她激动,亢奋,泪水抒情两行涓涓细流,从眼睛流淌下来。这个拄拐杖的金发老头,花了整整十年心血,为达格尼谱写出这份昂贵的生日礼物。 ;M O,HdP;
十年一曲,格里格为达格尼设计好了十年的人生。 pSx}:u^am
八岁时的达格尼,在卑尔根森林雀跃童年的天真; |UQGZ
十二岁拨节海顿的激情快板;
s_!F`[
十六岁扬花门德尔松的柔情小夜曲; Tn'o$J
十八岁吐蕊舒曼的C大调青春浪漫。 o~x49%X<c
十年,一部人生最美好的乐章,达格尼的青春和生命被老人反复和弦。 >b*}Td~J
人们羡慕达格尼的福份,更加钦佩拄拐杖的格里格老人。 :dlG:=.W
关于《献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尼----当她十八岁的时候》那首曲子是否存在,是否流传到中国,已不重要,关键是,音乐家在作曲的同时也在做人。兑现诺言,格里格用音乐语言,兑现了人格和尊严。 {ZUgyGE{
我知道格里格,不是从他的传奇故事开始的。真正认识格里格,是从他的一首长笛小品《晨曲》开始的。 7%|HtBXv^
《晨曲》是一首精美短小的长笛小品,音乐的律动舒缓,清新而优美。宛如一股凉爽的清泉,在一片安谥的田园涓涓流淌,广袤的地平线托起一轮橘红太阳,晨曦中醒来的小鸟在枝头鸣唱,鸟的歌唱,颤动了大自然的脉搏。这首长笛曲,不仅成为演奏家的曲目,而且成为中国女人和孕妇早期女胎教的极品。 X-yS9E
除了《晨曲》之外,格里格一生还创作了很多钢琴抒情小品和声乐作品。他创作的歌曲《来自祖国》,以淳朴的民间曲调,表达了对祖国真挚的感情。 fHF*#
钢琴曲《祖国之歌》,以古挪威民间叙事歌的庄严风格,赞颂了民族历史的光荣,诗人比昂松特为此曲配上《前进!这是我们先辈们的战斗呼唤》的诗篇,借颂扬祖先的业绩,为实现民族独立斗争呐喊。 u~'j?K.^
在合唱《水手之歌》、《乡土在望》)等许多民族题材的作品里,他以鲜明的民族情调,表达了维护民族尊严和争取独立的愿望,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 OV^?cA
格里格不仅是一个民族作曲家,也是一位爱国作曲家。他的作品不仅是呈现给挪威的,也是呈现给世界的。 tHJahK:"k
gue~aqtJ
萨拉萨蒂的吉普赛风情 ()_^:WQO?
O2~Q(q'
2013年央视举办的钢琴小提琴大赛,我认真地看了几场。对于进入决赛选手的演奏水平,我感觉他们的演奏水平基本是平行的,差不了多少。至于他们怎么演奏,已经不重要,关键是他们演奏什么曲目是最重要。在这些参赛选手中,很多小提琴手选择了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 x,<|<W5<%
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赛之歌》,这首乐曲回肠荡气,伤感色彩与艰涩深奥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织出来的绚烂效果,让人听后会感到心荡神驰思绪飞翔。 T#YJ5Xw
当宏大的乐曲奏响之后,小提琴奏出充满低沉忧伤的旋律。这一小部分乐曲简约而干净,只是全曲的引子。随后,小提琴的缓板又奏出新的旋律,这段旋律,是一种犹豫的美和美的忧伤。 !imjfkG
乐曲在变奏和反复中做了技巧性极强的发展,手指奏出泛音和华丽的拨弦,充分彰显出这一主题的丰富内涵。 ?KFj=Yo
在这段旋律中,庞大的管弦乐并不太明显,而且显得很低沉,就像是给小提琴让出宽阔的空间。因此,乐曲始终是以小提琴的轻柔旋律为主题。乐曲在这段旋律上保持着徘徊,像攀援阶梯,从高到低,再从低到高,这样缓慢的徘徊,反复演奏充满感伤情调的旋律,使悲伤的情愫达到了极点。乐曲最后是急速的快板,与前面几个舒缓的乐章形成明显对比。乐曲深刻地反映出吉普赛民族的性格和能歌善舞的天赋。乐曲的第四部分,逐渐向朝气蓬勃趋于高潮发展,最后,像闪电般嘎然结束了乐曲。 |v"&Y
演奏者在演奏这首乐曲时,把内心的情感淋漓尽致地宣泄在琴弦上,使音乐效果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人们聆听着乐曲,仿佛游历在广袤无垠的世界,追随着吉普赛人的影子,去寻找那古老而自由自在,流浪生活的净土和祥和的天堂。 U uSCqI};
参赛选手在演奏的时,我一直关注着每个选手的面部表情,他们的眼睛一睁一闭,就像音符一闪一闪的眨动。激昂跳跃的弓法,像推动着人们情感律动,灵巧的手指,像神的缔造和把握的指挥在四根弦上奔跑跳跃,踩响一串串金质的音符,飞溅在金碧辉煌的音乐大厅。我闭着眼睛,微张着嘴,像啜饮娇艳欲滴的音乐和甘露。 |Mnc0Fgvy,
音乐嘎然停止,就像狂舞的吉普赛女郎手掐着裙角在旋转中突然停止,使人在听觉中仿佛看到或想象到形体语言艺术的再现。 8$ _8Yva"e
观赏了几位选手的高超演艺,以及演奏出的音乐效果,我感觉,这些选手就像是进入世界百米大赛的八名飞人,他们的水准都在一条起跑线上,至于哪位能摘得桂冠,也只是一兴一丧之事。 _.GHtu/I
看了央视小提琴大赛之后,使我想到了被誉为娇艳欲滴的美女小提琴家韩国的金志妍。 +qa^K%K
2010年在韩国新年音乐会上,金志妍就演奏了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她演奏的视频和她那娇艳欲滴的演技和表情,迅速传播蔓延到世界每一个喜欢音符的角落。 DbN_(mC
从梵婀玲上滑落的水质音符,像春天的雨滴,悄悄滋润并灌溉了世界大面积干涸的土地和需要音乐喂养的心田。 VpxsgCS
金志妍身穿黑色长裙,她袅娜的站在舞台上,娴熟的操着琴,她那乌黑蓬松像马尾一样的长发垂到腰间,她那窈窕的身姿,随着音乐的节拍微微摇动,她的表情娇艳妩媚欲滴,就像荷花上悬挂着的晶莹露珠,深深的吸引着观众的眼睛和心灵。 c*V/2"
5
金志妍的演奏技巧完美无瑕,她那令人眼花缭乱的音调和令人折服的艺术魅力,让世界的观众聆听狂喜。有媒体曾经这样赞美她充满着“完美技巧,优雅迷人,热情震撼,大师内涵”。华盛顿邮赞誉:“再多的文字也不足以形容这位小提琴家的魅力,唯一方式就是到现场目睹令人神魂颠倒的演奏!” Q/l388'
确实是再多的文字也不足以形容这位美女小提琴家的魅力! 0fw>/"v
Zx|VOl,;
贝多芬心中最美的女人 E7U.>8C
xQs._YY
有人说,全世界每分每秒都在播放着贝多芬的作品。我认为这话说的这点一点也不夸张。因为在贝多芬57年的人生岁月中,他给人类留下了太多的音乐大餐和精神佳品,多的真叫人只能天天享受。 X<:Zx#J?i
尽管贝多芬在人间只停留了57春秋,他却为人类谱写了100多部作品。其中管弦乐几十首,交响曲9部;《普罗米修斯的生民》、《爱格蒙特》等序曲;钢琴协奏曲5首,还包括另外两首,D大调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一首;协奏曲5首;钢琴奏鸣曲32首等等。 JIMi~mEiN
《献给爱丽丝》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首钢琴小品。全曲一共262个音符,其中几节是重复音符,像是反复诉说爱情。就像俄罗斯一位青年唱的那样:“我的心被你偷偷摘取了,如果你不爱我的话请把心还给我......” k|rbh.Q
关于《献给爱丽丝》这首钢琴小品有许多种说法。很多人认为,这首乐曲是贝多芬四十岁时为他的学生伊丽莎白•罗克尔的女高音歌唱家所作。 )tx!BJiZ[
伊丽莎白•罗克尔是德国的女高音歌唱家,也是男高音歌唱家约瑟夫•奥古斯特•罗克尔的妹妹。1807年,14岁的伊丽莎白跟随哥哥来到维也纳,很快就被贝多芬所接纳,成为他身边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伊丽莎白后来嫁给了贝多芬的朋友。贝多芬在创作这首乐曲时,两人始终保持着亲密的友谊,爱丽丝是伊丽莎白的昵称。 p v*f]Yzx
还有一种说法,贝多芬近四十岁的时候,教了一个名叫特蕾莎•玛尔法蒂的女学生,并对她产生了好感。在心情非常甜美、舒畅的情况下,他写了一首《致特蕾莎》的小曲赠给她。1867年,在斯图加特出版这首曲子的乐谱时,整理者把曲名错写成《献给爱丽丝》。从此,人们忘记了《致特蕾莎》,而称之为《致爱丽丝》了。 9,wU[=. 0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贝多芬在42岁时,到一个富商家里去教钢琴,贝多芬非常喜欢这家的女儿爱丽丝。这首钢琴曲是贝多芬那个时候创造的。 <xD6}h/
对于《献给爱丽丝》作品的解释,俄国艺术批评家斯塔索夫的见解是,他在听李斯特在彼得堡的演奏后,认为这首奏鸣曲是一出完整的悲剧,第一乐章是暝想的柔情和有时充满阴暗预感的精神状态。他在听安东•鲁宾斯坦的演奏时也有类似的印象:“……从远处、远处,好像从望不见的灵魂深处忽然升起静穆的声音。有一些声音是忧郁的,充满了无限的愁思;另一些是沉思的,纷至沓来的回忆,阴暗的预兆……”。 j2%M-y4E
我认真数了一下音符,全曲一共262音符,乐曲以回旋曲式写成,环绕基本主题,有两个对比性的插段,一开始出现的主题纯朴亲切,刻画出温柔美丽、单纯活泼的少女形象。这一主题先后重复三次,中间有两个对比性的插部。第一插部建立在新的调性上,色调明朗,表现了欢乐的情绪;第二插部在左手固定低音衬托下,色彩暗淡,节奏性强,音乐显得严肃而坚定。一连串上行的三连音及随后流畅活泼的半音阶下行音调,又自然地引出了主题的第三次再现。乐曲在欢乐明快的气氛中结束。 (7|!%IO.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距法国不远的小城波恩。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父亲是一个宫廷男高音歌手。贝多芬自幼便已显露出他的音乐天才,父亲急于把他培养成为一个象莫扎特那样的神童,从小就逼着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八岁时他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十二岁,他已经能够自如地演奏,而且担任了管风琴师聂费的助手。就在这时他开始正式跟聂费学习音乐。聂费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音乐家,他扩大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使贝多芬熟悉了德国古典艺术的一些优秀范例,并巩固了贝多芬对崇高的目的的理解。贝多芬的正规学习和有系统的教养,实际上是从聂费的细心教导和培养开始的:聂费还引导他在1787年到维也纳求教于莫扎特。莫扎特听过他的演奏之后,就预言有朝一日贝多芬将震动全世界。 ^}Gu'!z9D
莫扎特去世后,他先跟海顿学习,后来跟申克、阿勃列希贝尔格和萨利耶里等人学习。直到1827年3月26日在维也纳辞世。 $mst\]&;
贝多芬死时没有一个亲人在他身旁,但下葬时,却形成了群众性的一个浪潮,所有的学校全部停课表示哀悼,有两万群众护送着他的棺枢。在他的墓碑上铭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Wl{}>F`W[
聆听贝多芬的《献给爱丽丝》,我一个音符一个音符的回味爱的温暖和爱的甜蜜,一生未婚的贝多芬,似乎把生命中的爱都献给他心爱的女人,不管《献给爱丽丝》是献给朱丽叶塔•圭查蒂的也好,还是叫伊丽莎白•罗克尔,这都不重要。我想,爱丽丝只是贝多芬心中爱恋着的女人的昵称。 sWMY
Lo
爱丽丝,就是贝多芬心中最美的女人。 o[k,{`M0
HA;G{[X
从《自新大陆》走近德沃夏克 j>O!|V
o=Kd9I#
认识捷克著名作曲家德沃夏克是从《自新大陆》开始的. KD8,a+GL
后来,又欣赏了他的B大调大提琴协奏曲,从此,我就喜欢上了德沃夏克。但我对德沃夏克的了解还是甚少。 4#D>]AX
今年夏天,北方的气温很高,整个夏天的气温总在35°之间浮动。为了找个凉爽的地方休息,周末上午,我去了新华书店。在琳琅满目的书架上,我看到一本精装的《德沃夏克传》,顺手拿下来,然后找个安静人少的地方坐下来仔细读《德沃夏克传》。 Z7=k$e
我边读边摘抄,安东尼•德沃夏克1841年9月8日生于布拉格附近的一个贫穷家庭,父亲是小客店老板兼屠夫。德沃夏克十六岁时,被推荐进入布拉格管风琴学校,两年后在布拉格的临时剧院工作。从那时起,德沃夏克开始正式的创作。德沃夏克的爱国主义颂诗合唱《白山的子孙》首演颇受好评,因此,他才受到音乐界的关注。 |EP=<-|
这次公演的成功,是德沃夏克作为作曲家和成为民族艺术家的重要标志。 bSk)GZyH\d
德沃夏克在创作中,始终将民族性放在首位。在生活中,他并非如通常人们想象的那样,是具有巨蟹座般恋家情结的人。在德沃夏克成名后漂泊不定的生活中,对祖国的思念时常成为他灵感的源泉。也是他艺术思想与实际生活完美统一之后,在作品中流露出的自然和谐。 $G#)D^-5G
我知道德沃夏克流传甚广的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这部曲子是在他应邀赴美担任纽约国家音乐学院院长之后创作的。这部经典之作体现了德沃夏克在音乐结构上的严谨与坚实。 +Y440Tz
德沃夏克另有一首脍炙人口的音乐小品《幽默曲》,是在捷克的苇索卡地区度假时创作的。原曲是钢琴独奏小品,后由克莱斯勒改编成小提琴独奏曲。这首音乐小品极富音乐变化,音乐表情透出类似小夜曲的浪漫韵味。有人评价这首小品,是德沃夏克晚年个性成分与艺术手法皆达到完美和谐之后的精华之作,这首《幽默曲》表现出了亲切、纯朴、优雅、柔缓的音乐语境。 DP
&*P/
可惜的是1904年5月1日,这位大音乐家因为脑溢血,在布拉格突然辞世了。布拉格是德沃夏克出生成长的地方,也是他在异乡魂牵梦萦的地方。 kIH)>euZ
我是从奥塔卡.希渥莱克的《德沃夏克传》了解到这些。但本书中令我记忆最深的是这样一个细节。 kO'NT:
德沃夏克在布拉格音乐学院执教时,德沃夏克向一名学生提问莫扎特是一个怎样的人。这名学生回答了似是而非的问题,叫德沃夏克非常恼火。德沃夏克拉起那名学生的手走到窗前,他指着窗外的天空问:“你在天空看到了什么?”那名学生非常尴尬地说:“我什么也没看到。”德沃夏克非常愤怒地说:“你没看到天空的那轮太阳吗!请你记住莫扎特就是太阳!”这段文字我记得太深刻。我和朋友们也经常重复这句话。 =BgQSs/^c
大师的人品和作品一直在诱惑着我的心灵,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轻轻地挂上窗帘,打开VCD把德沃夏克和莫扎特的光盘放进去,在等待的时候我倒上半杯红酒,然后静坐在沙发上闭着眼睛静静地聆听那舒曼,幽雅,缠绵,空灵,深邃的音乐。我啜饮一小口美酒,细细地品味酒神韵,在似醉非醉之间享受音乐,就像一双无形的酥手抚摸着你的末梢神经和最敏感的部位。在音乐的软指抚摸下我悄悄进入了一种人生不能抵达的境界。这是音乐的魔力,这是任何东西任何事物不能替代的魔力,只有音乐能走进我的灵魂和血液,只有德沃夏克和莫扎特带我能走进那个接近天籁的世界。在这个时候,我已经把所有的事情全忘悼了,我感觉我在音乐里就是一个音符,在五线谱的轨道上半醒半醉地飘动着、舒展着完全像一个仙人。这是音乐的作用也是酒的功效。我完全舒服在音乐和美酒的天堂里了,真有“但愿常醉不愿醒”的想法。 Nk$OTDwP
hODq&9!
钢琴诗人肖邦 y.WEO>
9y;8JO
很多书上说,钢琴诗人肖邦,是欧洲贵妇人的偶像。他过早的辞世,一度叫女人沮丧发狂。三十九岁的肖邦,就匆匆地离开了他的钢琴和追逐他的五彩缤纷的花裙子。据说肖邦的死与爱情有很大关系。 2]_fNCNLN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是波兰作曲家、钢琴家。1810年3月1日生于华沙近郊,他父亲是法国人,侨居华沙任中学法文教员,母亲是波兰人。 6V @ [<d
肖邦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六岁开始学习音乐,7岁就创作了波兰舞曲,8岁开始登台演出,20岁就出了名。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也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肖邦的一生创作了大多钢琴曲,所以他被全世界誉为“钢琴诗人”。 d6g^>}-!t
他创作的钢琴作品,有4首叙事曲,10首波兰舞曲包括《军队》、《英雄》,26首钢琴前奏曲包括《雨滴》,27首钢琴练习曲包括《离别》、《革命》,4首谐谑曲,3首钢琴奏鸣曲,至少32首夜曲,59首马祖卡,2首钢琴协奏曲,幻想曲,大提琴奏鸣曲等等。 \r&9PkHWo
肖邦一生不离钢琴,他创作乐曲几乎都是钢琴曲。 Ehg(xK
肖邦离开波兰18年,但他时时刻刻没有忘记他的祖国。在法国的十八年里,他经常把自己关在小黑屋里创作,他把一腔热血化为音符,洒在了五线谱上。后来因肺结核病复发,39岁便离开了人世。肖邦临终前说过,我死后身体可以留在法国,但我的心脏一定要葬在我的祖国----波兰。 PLQLGb4f_;
1848年,肖邦在巴黎举办了他的最后一次音乐会后,由于肺结核病情严重。最终,于10月17日在巴黎市中心的家中去世,享年39岁。 6$\'dkufQ
肖邦在生命垂危的时候,希望在他的葬礼上演奏莫扎特安魂曲,但是,莫扎特安魂曲的大部分是由女性演唱的,举办肖邦葬礼的教堂,历来是不允许唱诗班中有女性的。所以,肖邦的葬礼推迟了近两周。最后,教堂的神父做出让步,允许女歌手在黑幕帘后演唱,肖邦的遗愿得到了实现。 w*IDL0#
根据肖邦的遗愿,他的遗体安葬在了巴黎市内的拉雪兹神父公墓。下葬时,乐队演奏了葬礼进行曲。另外,肖邦还有一个心愿,他要求将他的心脏装在瓮里送到华沙,封在圣十字教堂的柱子里。在柱子上刻有圣经马太福音的6章21节:“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哪里”。按照肖邦的遗愿,他的心脏送回了华沙,封在了教堂的柱子里。 `j(-y`fo
如今,在拉雪兹神父公墓里尘封着肖邦心脏的柱子前,每天有很多参访者,即使是在寒冷萧瑟的冬天,肖邦的墓碑前依然有鲜花簇拥,有女人在墓前洒泪。 uVLKR PY
肖邦一生爱过四个女人。他的音乐不仅呈献给了女人,也呈献给了爱情。他那甜美的C小调圆舞曲是献给康斯坦奇娅的,他那宁静的小夜曲,是属于玛利娅的,他那激昂的波兰舞曲是献给史塔琳的狂吻,只有缠绵伤感的B调奏鸣曲是属于乔治.桑的。因为他一直深深的爱着比他大六岁的女作家乔治•桑。 LVNJlRK
肖邦的性格一半属于女性,而乔治•桑是属于雄性。她抽烟酗酒,性格刚烈。她是巴尔扎克时代最具风情、最另类的小说家。她凭借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安蒂亚娜》一举成名。乔治•桑是一位多产作家,她一生写了244部作品,100卷以上的文艺作品、20卷的回忆录《我的一生》以及大量书简和政论文章。雨果曾评价:“她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特别是,其他伟人都是男子,惟独她是女性。” )uH#+IU
乔治•桑原名露西•奥罗尔•杜邦,1804年7月1日生于巴黎一个贵族家庭,在法国诺昂乡村长大。她父亲是第一帝国拿破仑时代一个军官。由于父亲早逝,而母亲曾有沦落风尘的经历,所以她从小由祖母抚养,祖母为了把她培养成一个淑女,费尽苦心,而乔治•桑没有令祖母失望,13岁进入巴黎的修道院。18岁时,在对家庭生活的梦幻憧憬中,年轻的她嫁给了贵族青年卡西米尔•杜德望成为男爵夫人。但她很快就不能忍受丈夫的平庸和缺乏诗意。乔治•桑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红杏出墙的婚外情恋。1831年她做出了那个时代惊世骇俗的举动,与丈夫分居,并弃家出走,与肖邦到巴黎开辟新的生活。由于孩子们的反对,她不得不和肖邦分手。 5H/D~hr&
肖邦离开乔治•桑之后,他开始一天天走向死亡。他死后,乔治•桑为他流了很多泪水,还有很多女人为他的辞世沮丧发狂。 3/RNStd<L!
据说当时有五十多个贵妇人,愿抱着肖邦死在自己的怀里。据说有十五个伯爵夫人狂吻他冰冷苍白的额头。 ),U>AiF]
肖邦的魅力和才气,令女人如痴如醉。他那忧郁的沉思,抑郁的悲情,痛苦的依恋,像薄雾笼罩下的法兰西秀美的田原风光,又像月光融融或细雨霏霏的巴黎兰色的夜晚。 ;
Ne|H$N
肖邦在法国生活了十几年,但他始终深爱着自己的祖国。他死前遗言,死后我的身体可以留在法国,可以献给所有爱他的女人,但心脏必须归还我的祖国。 Y2P%0
l#!6
tw+e?
巴赫不是小溪,他是一条音乐大河 gP>`DPgb^
K`twbTU
从德国莱茵河流淌出的音乐大河,分出若干条音乐的小溪。小溪涓涓地流淌,默默地流淌,不动声色的熠熠闪光。这些像月光一样透明的小溪向世界的田原、山谷、林间、丘陵流淌。……凡所能及的地方,都有小溪的照耀和滋润。有人说小溪的精神,就是巴赫的人格和作品。也是巴赫的伟大之处。巴赫,在德语里是指小溪流淌的意思。而我认为巴赫的音乐,不是小溪的概念,巴赫就是一条音乐大河。 FSkz[D_}
巴赫于1685年3月21日出生在今日德国中部杜林根森林地带的爱森纳赫。虽然这是一个小城镇,小镇上人们都酷爱音乐。据说爱森纳赫古代的城门上就刻着“音乐常在我们的市镇中照耀”的字样。并且中世纪的吟歌者经常手执竖琴,在这里吟唱诗歌并举行歌唱比赛。瓦格纳曾据此写了著名歌剧《唐~豪塞》。而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也在此将《圣经》译成德语。爱森纳赫小镇,的确是一座文化名城。 eW;0{P
巴赫家族是地地道道的音乐世家,他父亲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手,祖父的兄弟中有两位是具有天赋的作曲家,叔伯兄弟姐妹中有几位是颇受尊敬的音乐家。对于具有极高音乐天赋的巴赫来说,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应该是十分幸运的,然而不幸却接踵而来,他9岁丧母,10岁又丧父,只得依靠大哥抚养。 p7]V1w :
巴赫二十一岁时,同他的叔伯二妹结为伉俪,他们一共生了七个孩子,但是当巴赫三十五岁时,妻子不幸离世。翌年他鸾凤再续,他的第二个妻子又给他生了十三个孩子。巴赫死后只留下九个儿女,其中有四个成为真正著名的音乐家。 sEEyN3 N
巴赫在三十岁的时候,他靠美妙的歌喉与出色的古钢琴、小提琴、管风琴的演奏技艺,被吕奈堡圣•米歇尔教堂附设的唱诗班录取,同时进入神学校学习。这里的图书馆藏有丰富的古典音乐作品,巴赫一头钻进去,像块巨大的海绵,全力汲取、融合着欧洲各种流派的艺术成就,开阔了自己的音乐视野。为了练琴,他常常彻夜不眠,通宵达旦。每逢假日,他都要步行数十里去汉堡聆听名家的演奏音乐会。 z-;{pPZ
巴赫一生为上帝创作了很多好听动人的音乐。有人说他是为上帝唱歌的音乐家。他的作品有《D小调弥撒曲》、《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耶稣躺在枯骨堆中》、《基督诞生时节请唱剧》等等。 5VK.Zs\
巴赫为什么创作了那么多歌颂上帝的音乐,按照德国音乐家福尔克所说,巴赫从小在教堂长大,被上帝呵护、施舍。长大后必须感恩,必须为上帝歌唱。巴赫没有流露只字,但在他心里始终铭记上帝的恩典。 +{H0$4y
巴赫的音乐不仅是献给上帝的,应该说是献给人类的。他的《勃兰登堡协奏曲》和《G弦上的咏叹调》是他所有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有人说,全世界每分钟都在播放贝多芬的作品。我说,全世界田园、山谷、林间、丘陵都在流淌巴赫的音乐小溪。 \WZ]'o6
《勃兰登堡协奏曲》是巴赫1721年专为勃兰登堡侯爵卢德维希题赠的。傲慢与偏见的卢德维希侯爵,不但不允许他的乐团演奏,而且将乐曲的手稿卖了三十六先令。这是多么滑稽可笑且可悲的事呀! >vc$3%L[$
五十年后,巴赫的作品被门德尔松推崇挖掘并亲自指挥演奏。《马太受难曲》在巴赫去世七十九年后,即1892年门德尔松主办的音乐会上演出。立刻引起音乐界的关注,而像小溪一样涓涓流淌的巴赫,却像小溪的暗流滋养一代又一代音乐家的生命。受巴赫影响最深的有贝多芬、舒曼、门德尔松和勋伯格。他们不仅敬仰崇拜巴赫,而且称巴赫为“音乐之父”。 =
GZ,P
(
当时巴赫的作品不为人们所理解,原因是巴赫既没有显赫的地位,也没有赢得社会的承认。是伟大的莫扎特和贝多芬,首先发现了他的音乐宝贵价值。他们被巴赫音乐的深刻,完美与无懈可击所震动。当贝多芬第一次看到巴赫的某些作品时,不禁惊叹道:“他不是小溪,是大海!” >jg"y
1829年,门德尔松在柏林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演出中,使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复活了。 OVU+V 0w1a
肖邦在举行他的音乐会之前,经常练习巴赫的作品; rI;tMNs
李斯特把巴赫的一些管风琴作品改编为钢琴曲; g+/m:(7[s|
舒曼是巴赫协会的创始人之一,这个组织承担了出版巴赫作品完整版本的巨大任务。 Cc>+OUL
今天,当我们走遍世界各地,到处都能听到巴赫的音乐。其中,许多作品早已被列为艺术院校培养学生的必修教材和国际重大音乐比赛的参赛曲目。 Tj,1]_`=V$
巴赫被称为“不可超越的大师”,甚至被誉为“欧洲近代音乐之父”。 lb<D,&+
巴赫不是小溪,他是一条世界的音乐大河,从莱茵河分支若干条音乐的小溪,流向世界的平原、田间、林间、丘陵,滋润灌溉着所有需要音乐喂养的土地和人们。 61&A`
巴赫是一条音乐大河! }^n346^
pJ3Yjm[l
蒙特威尔第的哀诉 (z.eXo P@>
ibQN
p Iz
意大利曾经诞生了两位世界著名音乐家,一位是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另一位是朱塞佩•威尔第。两个威尔第相隔了三百零四年,但他俩却给世界留下了许多音乐经典之作。 M}xyW"yp
蒙特威尔第以希腊神话歌剧《奥菲欧》和《阿丽娅娜》闻名世界。朱塞佩•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至今还在中国的舞台上上演。 C *U,$8j|}
评论家认为,在世界音乐史上第一位能在今日国际乐坛享有令誉的作曲家,当属蒙特威尔第。 <%:,{u6
蒙特威尔第1567年5月15日出生于意大利克雷莫纳。1584年,他就以短歌小调打破了旧传统的藩篱。他那强而有力、风味盎然,又能将心境表达淋漓的声音,藉着清晰直接的方式,赞颂着人生的喜怒哀乐。他的牧歌情意盎然,技巧纷陈,自成一完美的音乐世界。他眼界开阔、历练丰富,以求适才适性,悠游于这些小品形式中而享有更大自由。 h4k.1yH;
1607年,意大利音乐家蒙特威尔第,在妻子克洛迪娅临终前完成了他第一部歌剧《奥菲欧》,妻子去世后的第二年,他又完成《阿丽娅娜》。他把两部歌剧的创作都融入了与妻子生离死别的悲痛之痛。 _*LgpZ-2(
歌剧《奥菲欧》取材于希腊神话中名歌手奥菲欧到地狱救回亡妻的故事。 W60C$*h
《奥菲欧》的剧情是:在风景如画的田园牧场中,水精和牧羊人群聚一堂,为奥菲欧欢呼,因为,长期以来他的爱一直遭受尤莉迪茜的回绝,而现在尤莉迪茜终于成为他的恋人,俩人互相倾诉着爱情的誓言。林中的仙女和牧羊人为他们的喜事欢庆,并用歌舞祈求婚姻之神许门的保佑。 +|TFxaVz
正当奥菲欧与牧羊人继续欢庆时,一位女使者前来秉报尤莉迪茜突然死亡的不幸消息,打断了欢快的气氛。原来,尤莉迪茜在采摘花朵时遭毒蛇咬伤,不治身亡。奥菲欧顿时陷入了悲痛的深渊,随后发誓定要闯入地狱冥府,从地狱之王普鲁托那里救回爱妻。女使者看到奥菲欧悲痛万分的样子,也不禁为之动容,决定离开世间在洞穴中度过自己的一生。在奥菲欧和女使者离开后,人们接着唱出悲切的合唱。 RP~ hi%A
奥菲欧在希望之神的陪伴下,来到通往地狱的冥河畔,冥河船夫卡戎正等待着将死者的灵魂渡运到阴曹地府。但地狱之王普鲁托规定:任何活着的人不得进入地府,所以船夫卡戎冷酷的阻绝了奥菲欧的去路,无论奥菲欧怎样哀求,船夫卡戎就是无动于衷。在希望之神的鼓励下,奥菲欧最终以温柔的歌声迷惑船夫渐渐地入睡,并趁机渡河顺利进入地府,向黑暗之国的众神呼吁把尤莉迪茜交还给他。精灵们齐声合唱赞颂奥菲欧的勇气和谋略。 fHR^?\VVp
在地狱中,普鲁托之妻普罗塞尔皮娜眼见奥菲欧一片真心,深受感动,为奥菲欧向丈夫求情,让尤莉迪茜随奥菲欧重返人间;普鲁托虽然答应妻子请求,但立下了一项严格条件:奥菲欧在离开地狱之前,绝不可回头向尤莉迪茜张望,否则尤莉迪茜将再度死去。普罗塞尔皮娜感谢普鲁托,奥菲欧则高兴地唱着带领尤莉迪茜离去。此时,精灵们以合唱歌颂爱的胜利。但在返回人间的途中,奥菲欧担心尤莉迪茜未能赶上步伐,禁不住回头看了一眼,但尤丽狄茜立即消失并为丧失自己的性命和失去奥菲欧而痛哭,此时地狱精灵以冷酷地合唱宣告她的命运。 #m36p+U
田园中,失去爱妻的奥菲欧用歌声倾诉着他无限的思念,此时只有回声女神厄科陪伴着他的哀悼。这时,阿波罗神从天而降,他鼓励坠入深渊的奥菲欧忘记悲伤、同他一起回到天堂,在光与繁星之间,虽不能与尤莉迪茜团聚但还有机会可以见到她的倩影。于是在牧羊人与森林精灵仙子的祝福下,奥菲欧随阿波罗缓缓升天。 h][$1b&B
1608年,是蒙特威尔第的妻子克洛迪娅去世的第二年,蒙特威尔第又奉命接受曼图亚王朝为新继位的王子婚礼谱写歌剧《阿丽娅娜》。当《阿丽娅娜》上演到第一部“哀诉”时,全场六千名观众顿时哭成一片。这是蒙特威尔第把对妻子的怀念融入到剧情里的效果。与其说六千名观众为“哀诉”而哭,不如说是六千名观众在为克洛迪娅而流泪。 ^Qa!{9o[
一个人的不幸能被六千个观众理解,蒙特威尔第的不幸是万幸。 xHi.N*~D
一个人的泪水能击中六千人的要害,蒙特威尔第的情感不脆弱。 m}o4Vr;"
蒙特威尔第一个人的哀诉,让六千人失声痛哭,蒙特威尔第的伤感是条情感的大河。 ;]sbz4?
蒙特威尔第,有六千名观众为克洛迪娅痛哭流泪,她死一回值得。 &u~#bDh
蒙特威尔第忍受着内心巨大的悲哀,含泪接受了为王子的婚礼谱写欢歌,这是多么残酷的蹂躏快乐。这是让断枝的花朵,在泪水的滋润下复活;这是黑色的弥撒曲,让金色的小号吹出欢乐。蒙特威尔第的哀诉,是对上帝的诉说。 clO9l=g
蒙特威尔第操纵七个音符,哗变潮水般的哭声,默默地哀诉席卷人们的脆弱,六千名观众痛哭成千人大合唱,将所有的悲伤全部湮灭。 h!q_''*;
歌剧《阿丽安娜》是世界哀诉咏叹调的最早的经典之作。 $ {5|{`
今天,当我们在欣赏蒙特威尔第的作品《奥菲欧》和《阿丽娅娜》时,如果把自己内心中的情感,也融入到蒙特威尔第的剧情中去,就能感觉到蒙特威尔第泪水的分量。 !ui:0_
<5:`tC2
2015--9--11 Z<@dM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