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K-. “我办公室用的就是节能灯,白炽灯、碘钨灯耗能特别大,20瓦的节能灯比100瓦的白炽灯还要亮。”“酒泉风电基地装机1000多万千瓦。”8月27日,在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的一间办公室里,许海峰十分专业的话让记者一愣。
o4,fwPkB “对电我还是比较了解的。”许海峰解释。从初中开始,许海峰的物理和化学成绩就特别好。1972年从福建回到家乡安徽和县读书时,初二学生许海峰还因为这两门课成绩优异跳了一级,直接读了初三。上高中时,物理老师特别喜欢他。毕业前,老师悄悄找到许海峰,要他留在镇上一起修理无线电。但许海峰没有同意,而是选择了下乡。
l2QO\O
I9m 下乡之初,热爱无线电的许海峰买来二极管、三极管、电容器等元件,自己动手制作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连电路板都是自己做的,也不是很复杂。天线就用铁丝绑在竹竿上代替。”最后一算计,总共花了20多元,并不比买一台收音机便宜,但是许海峰特别有成就感。
]fvU}4! 许海峰会做收音机的消息不胫而走,村民们立刻对他刮目相看。从此,谁家电灯不亮了,谁家收音机不响了,都找许海峰解决,甚至村里的碾米机坏了也要找许海峰去修。“碾米机用的是三相电,一般村民不敢碰,其实问题很简单,换个零件就能修好。”许海峰说。
4nQk*:p(X 1979年,许海峰开始了射击生涯。他把修理无线电的经验也带到了射击领域。“看到枪的原理图,就把枪拆开,自己修理。”1984年7月29日,许海峰在美国洛杉矶第23届决赛中为我国夺得第一枚奥运会金牌。他记得,当时是上午9点多钟,在一个半室外简易靶场上举行比赛,屋顶是玻璃钢瓦。射完所有子弹后,许海峰耐心地等待比赛的最终结果,一等就是半小时。
bmgK6OyVR “当时用的是机械靶,出成绩比较慢,不像现在出成绩这么快。”许海峰回忆。当时,射击运动员打完一枪,裁判组的人都要取回机械靶上的靶纸,凭着眼睛判断运动员的成绩。眼判不仅速度慢,而且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
pXf!8X&y 让许海峰觉得麻烦的这个问题很快被“电”解决了。20世纪80年代末,在国外比赛的许海峰第一次接触电子靶。“电子靶基本上可以实时显示射击成绩。”电子靶使用交流电源,和计算机等设备相连,一下子解决了误差和速度问题。
P,r9< 现在,大型射击比赛都必须用电子靶,重要射击比赛的决赛也要求用电子靶。电子靶价格不菲,一个最简单的电子靶也要11万人民币,一个电子靶场光设备就要400多万元。“但用电子靶是国际趋势,如果举办国际射击比赛没有电子靶的话,国际射联会租给你。”许海峰说,“国内承办过全运会的省都购买了电子靶,电子靶现在都发展到第五代了。”
+ntrp='7O7 “懂电”的许海峰觉得工作中一刻都离不开电。虽然1984年那个举世瞩目的靶场里没有灯光,但日常的射击训练却都是在灯光下进行的。说起射击的灯光规定,做过中国射击队总教练的许海峰滔滔不绝:“10米靶场,空间照度要求300勒克斯,靶子和地线照度是1000勒克斯。现在标准又改了,空间照度要求1000勒克斯,靶子和地线是1500勒克斯。”
P9=L?t. 射击运动员平常训练时,照明用的是日光灯。“日光灯灯光比较均匀,不闪。白炽灯或聚光灯都闪,而且每个人站的地方光线不一样。用一排排日光灯照明,射击运动员站在射击场的每一个角落,照度都差不多。”
/4J2F9:f 许海峰说,射击训练和教练工作离不开电,生活中更离不开电。“我家最多时每天用150多度电。”看着记者一脸诧异,他连忙补充一句:“用的电地暖,电阻丝在地板下面发热供暖,原理和电热毯一样。我们整个小区都是这种供暖方式。”“懂电”的他向我们解释了电地暖的原理。最让他满意的是,电地暖设备的加热时间可以自行设定。“半夜的时候电价低,选择那时候加热会省很多钱。”
>Ig%|4Hw “这一点你们应该比我更懂嘛。”说着说着,许海峰拿起我们带去的《国家电网报》笑了起来。就电无污染话题,许海峰又和记者聊起了火电、水电、核电和太阳能电、风电。
L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