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0{S.3k 也许没人提过,我们现在说灯泡是多少瓦、多少瓦的,指的是灯泡的功率,瓦是个外来词,从瓦特那儿翻译过来的,我们小时候管灯泡的亮度叫烛。
u}Q@u!~e9 记得老北京说多少烛的灯泡,过去照明是蜡烛,一根蜡叫一烛。你们家的灯泡是25烛吧,谁家要是点一个40烛的灯泡,那屋里就相当亮堂了。
K1P3
FfG 那时家里的电器就是一个灯泡。到了1958年,家里终于添置了一件真正的电器——老式收音机,就是话匣子。它的外表是牙黄色的,四个脚,两根直的长条电线,上边蒙着布,底下有两个钮,左边有一个小窗口,里面是个“灯”,找到要听的台后,大概5个“灯”还是6个“灯”就会亮起来,实际上就是电子管在发光。但是,那时的“话匣子”可没有什么调频立体声。
V9v80e {n4 上世纪60年代初的前门大街,路灯是在马路中间的,两根杆子中间有一条铁丝,上面挂着一个木头的、长方形的、5个日光灯管组成的“盒式”路灯,确实挺亮的。我印象最深的是60年代的某个春节,晚上下着雪,我们在前门大街上走,都12点了,整个前门大街又宽又亮,宽是因为没人了,亮是因为有雪,上面还有路灯的照明,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t^|+|>S 在我的印象里,第一次照明革命应该是在上世纪70年代,大概1974、1975年吧。那时我们去清华大学参观一个展示会,展示会的主题是钠蒸灯。参观后我才知道,照明灯泡不完全用钨作唯一的发光体。所谓钠蒸灯,就是在真空泡体中注满钠气,通上电后,灯就亮了。的确,钠蒸灯非常亮,之前我从没见过那么亮的灯泡。
] -6=+\]
上世纪80年代之前,我们拍电影,舞台上的照明用灯应该是最亮的。但是,亮度越大的灯泡,热度也越大。究竟热到什么程度呢?舞台上用的照明灯泡如果距离演员只有两三米的话,他们就站也站不住,哪儿哪儿都是烫的。怎么办呢?照明师就在灯正面挡上一块纱布,以隔出去一部分热量。但是,那被隔出去的一部分电能就白白浪费了。
y.zS?vv2g 我觉得,还是从钠蒸灯开始,电才被充分利用起来,现在又有锂灯了,锂灯就是高色温、高照度,又不是很烫的环保节能产品。
t=`bXBX1 再有就是,我家电器设备的耗电量,已远远超出原来用电量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过去,25烛的灯泡算是一个家庭的全部电器,现在可远不止一个25烛了!我算了笔账:原来一家住的是12平方米的房子,现在每家都不止120平方米了。我们兄妹四个现在组成了四个家庭,加老爷子、老太太总共就是五个家。一家若按120平方米住房面积算的话,5家就是600平方米,而相应的照明,也得是600平方米的照明。所以,单从家庭照明来看,用电量就翻了二三十倍,这还不算别的电器用电。
xK`.^W 计划确实赶不上变化,赶不上时代发展的速度。我知道,国际大都市是有一定标准的,咱北京如果要成为真正的国际大都市,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我想,这个目标会很快实现的。
Unl6?_ 电,就是社会发展的度量衡。
_&/FO{ F@m (杨立新口述 李卫 赫晓霞整理)
va(ZGGS]N 杨立新 男,1957生于北京,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国家一级演员。曾经主演话剧《茶馆》《天下第一楼》《北京大爷》《蔡文姬》等,主演影视作品《甲方乙方》《半边楼》《我爱我家》《明星制造》《东周列国》《守候幸福》《漕运码头》《心理较量》等。曾获文化部第二十届梅花奖,北京市第一届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zU+` o?al cVzOW|NVx 来源:国家电网报
9s5PJj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