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组建个圈子,欢迎大家来捧场。
UID: 22506
精华:
425
发帖: 211175
财富: 614430389 鼎币
威望: 2272086 点
贡献值: 679 点
会员币: 15 个
好评度: 5186228 点
在线时间: 33949(时)
注册时间: 2012-05-22
最后登录: 2025-01-13
|
老编辑部的故事(图9幅)
管理提醒:
本帖被 为生歌唱 执行加亮操作(2016-01-09)
■张艳春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方大化工原企业报老编辑宋锦冠的书柜里看到了一摞旧的企业报纸合订本,翻开一页页泛黄的纸张,品读一篇篇质朴的稿件,欣赏一幅幅手绘的插图,感受一个个久远的故事……看着一张张独具时代特色的报纸,我不禁在想,没有现代电子设备做保障,老一辈报纸人是怎样发挥聪明才智将企业的成长足迹印刻在报纸上的呢?在我的软磨硬泡下,宋哥为我讲述了老编们为了宣传企业所付出的努力。1952 年,一群北大清华毕业生被分配到素有“新中国化学工业摇篮”美称的老锦化,带着新的思想与活力,以企业产品品牌《东方红》为刊名的第一份报纸在这群大学生手中诞生。最初,他们以手抄报的形式将企业的生产生活付诸报端,后来又采用手写刻蜡纸的方式,用油墨进行印刷。到了1958 年,随着火红的大跃进时代到来,铅字印刷被引入企业,第一批老编辑终于摆脱了手写制版的历史,进入了真正意义的报纸时代,报纸也由原来的不定时出刊改为周刊。“我当编辑时是在80 年代末,那时候咱们的报纸做得有声有色。”在宋哥看来,30 年前的事仿佛就在昨天。他说:“那时,宋铁新主编带着我们6 个编辑每周做一期报纸。我们做报时可没有你们这么好的条件。那时基层报道员将手写的稿子送到编辑部后,各版编辑按照自己的版面进行选稿,修改稿子时,就在稿纸上一字一句地改,改完的稿子,要按照字数在版样纸上划出版面的样式。为了增强版面的视觉效果,我们在报纸上根据内容自己设计版头,在间隙处设计了很多的小插花,像《职工生活》、《渤海潮》这样的专题栏目,每期还会配以手绘图片,这些小装饰的使用,弥补了版面照片的不足,使版面生动活泼,非常贴近员工的生活。”宋哥边说着,边指着合订本上的图案让我看。看着版面上手绘的版头和一个个小插图,我不禁赞叹:“老编辑们真有才,手绘的图片都是这么漂亮!”“这可不都是编辑们画的。”宋哥指着《娄恒忠两次夜修扎袋机》一文上的插图说:“你看,这幅插图就是当年树脂厂的报道员张国文制作的。那时,编辑部网罗了很多这样能写会画的人才,设计刊头、制作报花、配文插图,他们样样都行,别看那时我们没有网络图库,他们就是我们编辑们的得力助手。”得知了图片的来源,另一个问题又萦绕我眼前,“宋哥,这些手绘的图片是怎么印刷到报纸上的呢?”“你猜猜!”宋哥和我卖个关子,看我摇头的样子,他说:“报纸上所用的图片都要用黑笔绘画在白纸上,然后将图画拍成照片,并通过制版机经过酸蚀,将白色部分去除掉,就可以制成印刷的版了。”看我似懂非懂的样子,宋哥接着说:“这些笨方法早已经淘汰了,现在多好,报纸用插图,网上一搜,既方便又快捷,而且现在的排版软件也可以自己制作图标,太便捷了。再看现在报纸上的照片,随意变换大小,而且印刷出来多清晰啊!”听宋哥说到图片,我马上追问道:“宋哥,绘画是黑白两种对比色利用酸蚀去白留黑,而照片是由黑白灰三色构成,也能用酸蚀的方法制版印刷吗?”“照片不能用这种方法。”他指着一幅照片告诉我,最初报纸采用照片时,由于厂内印刷厂没有能力制作锌版,他们每周要将冲洗出来的照片送到《锦州日报》社制成锌版后拿回厂里印刷。后来,为了降低制版成本,编辑部与印刷厂的制版工一起研究,在照片上加网,以网格的形式制成树脂版印刷。“这张照片就是树脂版印刷出来的,你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网格。”看我似懂非懂的样子,宋哥笑着说:“我说的这些都是老黄历了,你们听了也不会明白。还是现在好,坐在电脑前就轻松把版面做完了。”“可不是吗?我记得最早还是用铅字排版呢,一张报纸印刷厂要排版一天。”一提到排版,我立刻想起多年前,在老印刷厂看到六七名拣字员快速地从铅字盒中取出一个个柱状的铅字整齐地排列在一个盒子里进行排版的情景,“要保证反写的汉字方向正确,不拣错字,不出现倒置现象真的不容易。”“对呀,80 年代初,我们的报纸还采用铅字印刷,印刷厂的工人按照我们提供的稿件和版样。逐篇文章进行捡字排版,排完后,我们再利用排出的小样进行校对,如果哪篇稿子出错需要删减掉中间部分的文字,那就要拣字员重新拣字,非常麻烦。”宋哥指着报纸上的稿件告诉我,“那时的编辑,改稿审稿时都非常仔细,为了避免出现差错,编辑都是把修改完的稿子再誊写一遍,反复校对,确保不出现一点差错。”不问不知道,原来铅字印刷的报纸里竟然藏着这么多不为人知的制作秘密。科技进步改变了工作方式,如今,排版软件、胶版印刷早已取代了那种笨拙的做报方式,这样的记忆也会在时间的长河中慢慢消逝,但老编辑们对报纸的付出与真爱却永远浸润在每一篇稿件的字里行间。作为新时代企业报纸的编辑记者,我们在享受高速、便捷的数字化编辑方式的同时,还要吸收老一辈编辑记者扎实的工作作风,让企业的成长脚步在我们手中记录,让老一辈编辑们的执着与坚守在我们手中传承。图1 :《方大化工》企业报所走过的历程。图2 :宋锦冠指着报花,为大家讲述老编辑部的故事。图3 :当年编辑们自己制作使用的树脂版。图4 :老编辑们用照片记录下当年员工们为提高产品质量而做出的努力。图5 :老编辑们正在审阅稿件。图6 :为了提高理论水平,老编辑们正在进行思想政治学习。图7 :为了增加版面的活力,增强现场感,老编辑们手绘的插图。图8 :印刷厂员工正在赶印企业报纸。图9 :员工自己制作的栏目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