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里的水泥地上,没剥皮的玉米堆成了小山,父亲、哥哥、嫂子都在忙活着,这是我们周末回老家刚进院门时看到的情景。 L|A1bxt
玉米,在家乡苏北农村,俗称“棒子”,和“棒子”紧密团结的几个词就是“种棒子”、“掰棒子”、“剥棒子”,简简单单随口说出的的几个词,却要历经三个月的时间,土里不知道得撒落多少汗珠子。想起几年前流行在QQ空间里的种菜、偷菜,不由得淡然一笑,看看这一院子的玉米棒子,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收成,真正的丰收。 /j\.~=,_
2nSz0 .
一起回去的还有我弟一家子,我们一到家,就马上投入“战斗”。我搬了个小板凳,坐在了玉米堆前,准备大干一场,弟弟一家也拉开了架势。哥哥看看我们,连忙问:“你们这是干啥?”我回答:“我们剥棒子呀,正好今天人手多,能剥出很多。”哥哥笑着说:“现在谁还用手剥呀,你看看这个。”说完他用手指了指他面前的机器,原来他们是在忙着调试机器,哥哥说等调试好,在选好位置就开工。我这才注意到不怎么惹眼的机器,也不是太庞大,哥哥说别看它不起眼,一会你就能见识到它的威力。 _Vr}ipx-k
uU+?:C
哥哥调试好机器,又给我们分好工,谁站在哪个位置负责什么工作。一切准备就绪,机器开动起来,一开始我们还有点慌乱,等协作好了,干得就得心应手了。机器就像一个贪吃的大嘴巴,两个人铲起玉米棒子向它“嘴里”送,还有点供不上它。“吃下”玉米的机器一侧吐玉米皮,下边吐玉米棒子。一个人在机器的一侧挑开玉米的皮,两个人在下面急速扒开机器吐出的玉米棒子。我们全体上阵,堆成山的玉米不到两个小时全部剥完了皮,这在以前同样的数量,全家人得干五、六天,剥了皮的玉米就像金灿灿的金子。看着这金灿灿的玉米,不是在农村长大的弟媳感叹着:“真神奇,一粒种子种到地里,就能长出这么大一个玉米棒子。”哥哥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接着说:“要不都把大地比做母亲,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能孕育万物,无私、伟大,只奉献不索取。” g_"B:DR
:QMpp}G
犹记得三十多年前的秋天,一到秋收时就放秋假,那时的老师们家里都有地,学生家里也缺人手。我们一放假也成了家里的主劳力,去田里大展身手。六、七亩地的玉米,挨个地块收,白天掰下来,从田里拉回家,晚上得加班剥出来,那会儿是真正的披星戴月,早上天不亮起床下地干活,晚上夜深了才上床睡觉。母亲比我们更累,我们收工回家还能歇会儿,母亲回家还要给我们做饭,要洗衣,还得喂猪、喂牛,没有一点空闲。 9*CRMkPrd
我们白天把掰下的玉米从田里拉回家,晚上加班剥皮, 收玉米的时候恰逢中秋节,晚上月亮又大又圆,星稀月朗,我们在秋夜里听着各种秋虫的鸣叫声,在皎洁的月光下“唰唰”地剥着玉米。夜深露重,睡意袭来。此时,母亲就会给我们讲故事,让我们看天空中的郎、织女星,给我们讲牛郎织女的故事,看着圆圆的月亮,给我们讲嫦娥奔月。母亲不识字,却很会讲故事,我们一边听着故事,一边和瞌睡虫作斗争。不知不觉间又剥很多玉米。 8%b-.O:_$
#Jfmt~ks'
几十年过去了,劳作方式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掰玉米、剥玉米都有了专门的机器,就连留在地里的玉米秸也有机器粉碎后回田做肥料。从前都是人工砍倒,太阳晒干,在用平板车拉出去,费时费工费力。砍玉米秸时,顺带着放家里的一群羊,我们干着活,羊在玉米地里吃着草。我们边干活边捡着当初掰漏的玉米棒子,夕阳西下,活干完,羊吃饱,把剥下一点皮的玉米两两系在一起,分别放在每个羊背上,让羊儿充当起了“运输队”。当然了,小羊的背上不能放,因为小山羊调皮,走路一蹦一跳的,玉米棒子会掉下来。一群羊跟着领头羊就回家了,每次都是羊先到家,因为人不如羊跑得快,头羊是喂了很多年的羊,知道家门,这点没放过羊的人是不知道的。 A5G@u}YS5
VB4ir\nF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看着这一系列收玉米的先进设备,如果母亲还健在,看到这一院子的玉米,还有她栽下的石榴树,又大又红的石榴也挂满了枝头,那她得多开心,遗憾的是母亲已离开我们十年。勤劳一生的母亲,像衔泥的燕,把她的孩子们养大,自己却病了走了。 t & 5s.
~jC$C2A0
想起羊背上的玉米棒子,想起月下剥玉米的场景,想起母亲讲的故事,都变成了美好的回忆。一切都在,母亲已不在。 &Hl
w2^
ZP.~Y;Ch;-
玉米丰收了…… .5#+)] l
GGGz7_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