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岁渐长,并非总是需要靠回忆活命。可记忆和话题,总不由自主地指向从前,回到那并不遥远的过往。 F lZ]R
F,W(H@ ~x
出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人,在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前,都经历过人民公社、生产大队那个一大二公的集体生产的年月。地瓜、玉米、小麦是我家乡的主产作物,也是养活农民的主要作物,只是由于我至今不十分明了的原因,小麦的种植面积不是土地的全部,而且上缴公粮中小麦占的比重较大,等分到农民手里的小麦,便成了稀罕物,农民的口粮,更多的是玉米、地瓜,还有地瓜干。 H^s SHj
zf!c
对于多山耩薄地的我的家乡来讲,地瓜算是丰产作物,种植面积较大。春天,农民在田地里耕起一垄一垄的地垄,栽下一棵一棵的地瓜苗。熬过干旱的春天,到了雨水充沛的夏季,地里的地瓜苗沐浴着阳光雨露,疯了一般地生长,地瓜蔓爬得是满地满垄,相互交叉,盖满整个地面儿。农民的一项重要农活是翻地瓜蔓儿,不分男女老幼,人人手持一条长棍儿,将关节甚至长根儿扎在地下的地瓜蔓儿一根根挑起,理顺了翻到地垄的一侧,然后将垄上垄下的杂草拔除——翻过一垄,再翻一垄,直到整个地块儿的地瓜蔓完全朝一个方向翻顺,这翻地瓜蔓的工作才算完成。一个年景下来,有时候一块地的地瓜蔓儿要翻两到三遍。 WX[ycm8
qkEy$[D9
到了秋季,地瓜已把地垄的表面撑出一道道的裂纹,说明地瓜在地垄里都长大了。砍除地瓜蔓儿,用牛拉犁具,将一垄一垄的地瓜犁翻出土地,一块块红皮、白皮的地瓜,就像一个个生产的婴儿袒露在温热的大地上,暴露在灿烂的秋阳下—— iaC$K@a{
}a`LOBne
为了便于储存,生产队除了分给农户一部分生鲜地瓜外,还要将一部分打成地瓜干,用于交公粮、生产队喂牲口用、分给社员当口粮。大多的时候,地瓜干是就地打、就地晒,待晒干了,用筐子、篓子一块块捡拾之后,用牛车拉回生产队的场院,存放起来。 '-x%?Ll
J0oR]eT}
在我家乡,因为地瓜的种植面积过大,打、晒地瓜干往往需要较长的时日。一旦遇到阴雨连绵,连日不开,晒在地里的地瓜干也会因为雨水的浸泡长出一层黑毛,在我们老家会说是地瓜干“长衣毛”了。即便这些长了衣毛的地瓜干分到农户手里,到了第二年开春口粮青黄不接的时候,农户也不得不用这些充当口粮。无奈的农户将这些长了黑衣毛的地瓜干用清水泡泡,用刷子将地瓜干表面的黑衣毛刷净,然后这么煮熟了吃,或者重新晒干用碾子碾成面儿,擀面条、包饺子吃——这些长了衣毛的地瓜干虽然用水泡过,刷掉了黑毛,可煮熟后依然有些发苦,难以下咽,可为了活命,不得不这么嚼着,吃下……小的时候,我就常常在每年的春季,吃这些难以下咽的地瓜干。 ^"f
f]lDJ?+
M
生产队留做饲料的地瓜干,往往用一些高粱秸秆粗粗拉拉地围个囤子,然后用绳子捆住,囤在里面,只要地瓜干漏不下来即可。到了冬季,夜晚去饲养院玩耍,有时候肚子饿了,从囤子的高粱秸缝隙中抽出一片片生地瓜干,弹吹掉上面的泥土浮灰,一边儿听大人们说话拉呱,一边儿咀嚼着这有些发面有些发甜的地瓜干,可以祛除肚子的饥饿感,有时候听着听着、嚼着嚼着,就在生产小队的饲养院温热的土炕上睡着了。 i6-K!
#=tWCxf=
哦,地瓜干,已经远去可并不遥远的地瓜干,养活了我年幼的生命,养活了我一代又一代的乡亲。无论你当年多么不喜欢它,可你又不得不现实地接受它,它实实在在地充当了那个时代、那个地域喂养生命的主角,我、我的乡亲,直至今日,都应该膜拜它,感谢它——哦,那活命的地瓜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