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今日发帖排行
主题 : 史铁生和他的遥远的清平湾
ZX68离线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风霜雨雪傲骨寒霜 细心品味感悟人生
级别: 综合论坛版主

UID: 33110
精华: 330
发帖: 137140
财富: 1072951 鼎币
威望: 112334 点
贡献值: 82 点
会员币: 0 个
好评度: 24996 点
在线时间: 4579(时)
注册时间: 2014-01-04
最后登录: 2024-01-27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3  

史铁生和他的遥远的清平湾

管理提醒: 本帖被 ZX68 执行提前操作(2017-12-15)
中国作家网>>作品>>纪实 &P9fM-]b s  
史铁生和他的遥远的清平湾 7mYcO3{5{  
2017年12月12日08:57 来源:中国艺术报 赵泽华 +^(_S9CO  
RD[P|4eY  
史铁生回到清平湾,与老乡合影 J.h` 0$!  
对于命运的残酷无情,他浑然不知 /gF)msUF  
清平河就像一条金色闪光的带子,半山腰有几十眼窑洞,炊烟袅袅,淡蓝的烟雾缓缓升上蓝天,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家家窑外悬挂着的成串的红辣椒,在一片土黄色里格外鲜艳夺目。 F hUi{`  
大人喊、小孩儿哭,石碾子的声音,马和驴的叫声,狗吠声,鸡鸣声,声声入耳,一片沸腾。 (K=0c 6M3=  
有云朵飘过来,遮住了阳光,几座山峁就忽地暗淡了,山景如一幅素雅的水墨丹青,不大工夫,太阳又钻出云层,骤然将那些山峁映照得辉煌灿烂,瞬间变幻无穷。 %]I#]jR  
这一切让铁生看得惊叹不已,他想:要是在这里生活一辈子也还不错。 &zy%_U2%  
他对于命运的残酷无情浑然不知。 AVD hgJv  
当他参与了那里的生活、不再是一个旁观者的时候,便体会到:这个地方虽然也还算是黄土高原,却只有黄土,全是一座座黄的山峁或一道道黄的山梁。树很少,要是谁能做上一口薄柏木板的棺材,方圆几十里内都会传开。 J' uaZI>'  
越是穷地方,农活也越重。春天播种,夏天收麦,秋天玉米、高粱、谷子都熟了,更忙;冬天打坝、修梯田,总不得闲。单说春种吧,往山上送粪全靠人挑。一担粪六七十斤,一早上就得送四五趟,挣两个工分,合六分钱,在北京才够买两根冰棍儿的。那地方当然没有冰棍儿,在山上干活渴极了,什么水都喝。天不亮,耕地的人们就扛着木犁、赶着牛上山了。太阳出来,已经耕完了几垧地。火红的太阳把牛和人的影子长长地印在山坡上,扶犁的后面跟着撒粪的,撒粪的后面跟着点籽的,点籽的后面是打土坷垃的,一行人慢慢地、有节奏地向前移动,随着那悠长的吆牛声。吆牛声有时疲惫、凄婉,有时又欢快、诙谐,引动一片笑声。那情景几乎使人忘记自己是生活在哪个世纪,默默地想着人类遥远而漫长的历史。人类好像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Ia1H  
陕北有一首流传很广的民歌:“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受苦人过得好光景。” <$-^^b(y  
天快黑的时候,进山寻野菜的孩子们也回村了,他们跟在牛群的后面,一边吵闹着说笑着,一边争抢着把地上的牛粪撮回自家的窑里去。 YSGE@  
他们只看到了原始的劳作、精神与物质的双重贫乏、身体的疲惫以及看不到未来的现实。 _Sd^/jGpU  
在单调和劳累的日子里,铁生可能会时常想念奶奶,惦记年迈的奶奶被赶回老家劳动改造……她怎样生活? ben-<3r  
清明节的时候,他病倒了 |OCiq|#  
铁生从1969年插队,大约干了一年农活儿。 f> Jj5he/  
清明节的时候,他病倒了,腰腿疼得很厉害。 Rs"=o>Qu  
他一个人躺在土炕上,茫然听着风扬起的沙子大把大把地摔在窗纸上,发出“刷拉拉”的声音。 h#4n  
生产队长推开窑门看望他。 {rMf/RAE  
陕北有一个风俗,清明节前一天,也叫“寒食节”,家家都要蒸白馍,再穷也要蒸。 36OQHv;&  
那种白馍,浮头用的是头两茬面,很白,里头是黑面,把麸子也全都磨了进去。 B1|nT?}J(  
队长把一碗馍递过去,看着他吃,叹气说:“唉,心儿家(孩子、娃娃)怪不容易,离家远。” xK_UkB-$i  
队长通知铁生不干农活了,跟着喂牛的白老汉去喂牛。 z9IW&f~~P  
唯一能够代替人力的牛,是农民的命根子。老乡让他放牛是信得过他。 9k71h`5  
他和白老汉各人负责喂10头牛。“白”在陕北话里发“破”的音,所以,铁生管白老汉叫“破老汉”。 `{{6vb^g  
清平河水哗啦啦地整日整夜地响着,在村前拐了一个弯,形成一个不大的水潭。河湾的一边是石崖,另一边是一片开阔的河滩。 UZs '[pm)  
一群孩子脱光了屁股在那里折腾,扑通扑通,嘻嘻哈哈、无忧无虑。水声沸腾,伴着孩子们一阵阵欢呼雀跃,打断了铁生的思绪,忘记了自己的忧愁。 cJ$jU{}  
破老汉吹吹烟袋锅,哑着嗓子唱起来:“提起那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 9*s8%pL  
那嘶哑的嗓音,苍凉的唱腔,激起了铁生对于北京、对于家和奶奶的强烈思念。 | CFG<]  
为了一碗杂面条 y%%VJ}'X!  
山里人的日子可真叫苦,吃的难,烧的也难。有时候,破老汉为了一把烧火做饭的柴火,常常要攀上很高很陡峭的悬崖,奋力地劈砍小灌木,然后,唱着山歌,担着两捆柴回来。 >gzM-d  
铁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除了贪睡、常常感觉到觉不够睡之外,就是对于饥饿有了刻骨铭心的深切体会。 [?7QmZK  
他常常地感到饿,听到“饥肠响如鼓”。 m   uO.  
他肯定在心里进行过“精神会餐”,把好吃的东西,爱吃的北京小吃,都在心里默默想一遍。可惜,这么想之后,只感到饿得更加无法忍受。 79>x/jZka  
有时候,他也学破老汉唱歌,用唱歌来分散注意力。 .Xp,|T  
他搜刮了肚皮想那些歌词,有时候,也唱几句陕北的民歌。 nD/B :0'  
但是,胃里还是饿。 5PeYQ-B|  
真饿的时候,那胃里像被掏空了似的,仿佛胃壁在相互摩擦,浑身没劲儿,心里发慌,带来的那么一点儿粗糙的干粮也仿佛成了世界上最香甜的东西了。 w~Q\:<x&~Z  
有时候,他实在忍不住了,就把破老汉的那份干粮三口两口吃掉了,他知道,破老汉善良,不会为这事和他翻脸。 Sc{&h8KMTb  
他还知道,破老汉有办法找些能吃的东西。 1W >/4l  
山里人异乎寻常的乐观和吃苦的精神,让铁生感慨和感动:那些瘦小柔弱的身体里,蕴涵着怎样的信念和力量,才能在这么艰难的环境里顽强地生存? 1(Vv-bq$  
方圆十几里,看不到一个人 I= :yfW  
在寂寞的大山里,时光显得格外漫长。 wX)'1H):T  
但铁生说:“在山里,有那些牛做伴,即便剩我一个人也并不寂寞。” zNo,PERG  
他能够半天半天地饶有兴致地看着那些牛,它们的一举一动和它们的眼神都意味着什么,铁生都能看懂。 @Ik5BT  
牛也是有很强烈的母爱的。铁生说,太阳一偏西,那些奶着牛犊的母牛就无心吃草了,不停地叫唤,急得团团转,急着要回村了。 o`Z3}  
尤其分别了一天的母与子相见时,那情景常常让铁生感动,那叫一个母子情深,它们的叫声彼此呼应着,一声接一声,稚嫩的牛犊的叫声和母牛的叫声,此起彼伏。 aMe &4Q  
铁生甚至能从它们不绝于耳、彼此呼唤的叫声里,听出它们热烈的思念和情感。 0-uj0"r`  
有一次,他因为困倦睡着了,醒过来的时候,太阳已经挨近了山顶,发现少了一头牛。铁生慌了。 aB~k8]q.  
破老汉也一惊,随后莫名其妙地笑,说:没麻搭,它想儿了,自己回去了。  m,+PYq  
铁生这才发现,那是一头正奶牛犊子的母牛。 9J7yR}2-F  
回村的时候,离饲养场还老远,铁生就听见母牛和小牛犊子一声接一声的呼唤声。小牛犊子们撒娇似的在母亲的肚子底下一撞一撞地吃奶,母牛的目光里那么慈爱、温和,神态安详,有一种难以言传的满足感。 5(CInl  
铁生像熟悉自己的伙伴一样熟悉每头牛的性格。他觉得,和牛在一起,也是其乐无穷了。 YG0/e#5  
只有他和破老汉没吃它的肉 }Y!V3s1bm  
每年冬天,牛都闲着,有野心有优势的牛都在养精蓄锐、积攒“推翻权威”的勇气和力量。 iSf%N>y'K  
铁生最喜欢的红犍牛正处于新秀的地位,很有些在开春跃跃欲试、篡权夺位的实力——决斗。 \m)s"Sh.  
前首领毕竟老迈,渐渐体力不支,红犍牛追上去,用长犄角在老黑牛的屁股上狠狠刺了一下。 XuJyso9kA  
事后,破老汉看到老黑牛屁股上的伤,心疼得不得了,阴沉着脸对铁生说,现如今它老了,它救过人的命啊…… ( ww4(  
铁生听说过,是一年的除夕夜,家家都在窑洞里喝米酒吃油糕过大年,破老汉猛然听到饲养场里传出牛的叫声,还夹杂着野狼瘆人的嚎叫。 KB~[nZs7  
破老汉顾不得其他了,抄起手边的家伙就往外跑,牛棚里有只刚出生的牛犊子,一定是它把饥饿狡猾的狼招来的。 'vVt^h2  
狼可不比人傻,它也懂得抓住机会——就是这只黑牛和狼拼死搏斗,牛脸被狼的利爪抓得鲜血直流,血的腥气刺激得狼更加疯狂。黑牛奋力把狼顶到墙角,忍着剧痛,把犄角死死地插进狼的肚子。 7hn[i,?` H  
当时,破老汉都被这血腥而悲壮的场面惊呆了。 7#"NKxb  
那年冬天,老黑牛不小心踩上了山坡上的暗洞,摔断了腿。他亲眼看见牛被杀的时候哭了。 :|5 m"X\  
破老汉一直呆坐在老黑牛空荡荡的食槽前,不说话,只是一个劲地抽烟。 Cu%BU}(  
铁生说:“那天村里处处飘着肉香。” 4qDO(YWf  
铁生还说:“只有我和破老汉没有吃它的肉。” 4 `l$0m@>  
说书的盲人 ~\-=q^/!  
有一次,铁生也是半夜起来去喂牛。刚要揽草,忽地一下,从草堆里站起两个人来,铁生吓得头皮发麻。 b~fl,(sZp  
仔细看,是盲人,穿得破破烂烂的,也很单薄,连冷带吓,浑身都在瑟瑟发抖。 +$ djX=3  
两个盲人是从绥德来的,走家串户地说书,天黑了,就摸进这座放草的土窑里,打算天一亮就离开。 6,LE_ -G5  
绥德,正是破老汉的家乡。见到老乡了,破老汉觉得格外亲近,给他们热水喝,还端出剩干粮让他们吃。 *<cRQfA1  
破老汉抽着烟,和两个老乡长吁短叹地唠嗑,整整唠了一宿。 BKTTta1mY  
第二天,由破老汉出面张罗和操持,全村人出钱请两个盲人说了一回书。 xS@jV6E~  
铁生说,那书其实说得乱七八糟的,一会儿是现代京戏,一会儿又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一会儿是古代的伍子胥一夜白头,一会儿又唱两段毛主席语录。 (^B1Kt!<  
两个盲人在古代和现代之间的时空里行走自由,听得人云山雾罩,却热血沸腾。 prS%lg>  
山村里难得这么热闹一回,一些妇女像什么重大节日似的,穿戴得齐齐整整的,坐在窑顶上。 /Hk})o_  
铁生这样形容道:“窑顶上,院墙上,磨盘上,坐得全是人,都听得入神……人们听的就是那么个调调儿。陕北的说书实际是唱,弹着三弦儿,哀哀怨怨地唱,如泣如诉,像是村前汩汩而流的清平河水。河水上跳动着月光。满山的高粱、谷子被晚风吹得沙沙响。时不时传来一阵响亮的驴叫。破老汉搂着留小儿坐在人堆里,小声跟着唱。” Y{j~;G@Wl  
我猜想,这乡村里难忘的一幕以及那两个盲人的身影和命运,就是后来铁生著名小说《命若琴弦》的原型吧。 `/m] K ~~  
那小说的开头这样写着:“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 hb8oq3*x  
《命若琴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老瞎子的师傅把一张纸封进琴槽,告诉他,里面是可以复明的药方,但必须弹断1000根琴弦之后才能打开。 /[Fk>Vhp  
当老瞎子终于弹断1000根琴弦之后,用这个药方去抓药的时候,药房先生告诉他,这只是一张白纸! ^3sv2wh^|8  
这个情节到底隐喻着什么? ?pJ2"/K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有这样一句话:“希望是个好东西!”多年之后看到这里,电石火光一样击中我,我想到了《命若琴弦》,突然明白:老瞎子的师傅不是谎言不是欺骗——老瞎子也明白了师傅的良苦用心,所以又把那张白纸封进了小瞎子的琴槽:因为人活着必须给自己找一个理由!人是为希望而活着啊! Ma?uB8o+~  
读懂这一点,瞬间我泪流满面。 Z*3RI5)dx  
1000多天的历练,究竟留给铁生什么呢? W!ug^2"  
我常常地想,上山下乡,对于铁生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r:o9:w:  
这三年1000多天的历练究竟给了他什么呢? E^n!h06~G  
除了疾病,彻底改变了他命运的轨迹之外,这几乎与外界隔离的山村以及山村的牛、人和事,究竟在他以后的生命里,留下了怎样的烙印和影响呢? @dK_w 'W  
他说:“在那穷乡僻壤,吃饱肚子尚且是一件颇为荣耀的成绩,哪还有余力去奢想什么文化呢?所以他们没有机会上学,自然也没有书读,看不到报纸电视甚至很少看到电影,他们完全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便只可能遵循了祖祖辈辈的老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春种秋收夏忙冬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光阴如常地流逝,然后他们长大了,娶妻生子成家立业,才华逐步耗尽,变作纯朴而无梦想的汉子。然后,可以料到,他们也将如他们父辈一样地老去,唯单调的岁月在他们身上留下注定的痕迹,而人为什么要活这一回呢?却仍未在他们苍老的心里成为问题。然后,他们恐惧着、祈祷着、惊慌着,听命于死亡随意安排。再然后呢?再然后倘若那地方没有变化,他们的儿女们必定还是这样地长大、老去,磨钝了梦想,一代代去完成同样的过程。” lW-G]V  
插队30年后,铁生在《皈依是一种心情》这篇文章中,对于这段经历已经用更理性的思维来看待了:“上山下乡已经三十年,这件事也可以更镇静地想一想了:对于那场运动,历史将记住什么?‘老三届’们的记忆当然丰富,千般风流,万种惆怅,喜怒悲忧都是刻骨铭心。但是你去问吧,问一千个‘老三届’,你就会听见一千种心情,你就会对上山下乡有一千种印象:豪情与沮丧,责任与失落,苦难与磨练,忠勇与迷茫,深切怀念与不堪回首,悔与不悔……但历史大概不会记得那么详细,历史只会记得那是一次在‘我们’的旗帜下对个人选择的强制。” A ,0}bFK  
他说:“并没有谁捆绑着我们去,但‘我们’是一条更牢靠的绳子。一声令下,便树立起忠与不忠的标志。我那时倒没有很多革命的准备,也还来不及忧虑前途,既然大家都去,便以为是一次壮大的旅游或者探险,有些兴奋。也有人确是满怀了革命豪情,并且果然大有作为。但这就像包办婚姻,包办婚姻有时也能成全好事,但这种办法之下不顺心的人就多。我记得临行时车站上有很多哭声,绝非‘满怀豪情’可以概括。”  Hvz;[!  
他还说:“不过现在我也还是相信,贫困的农村是需要知识青年的,需要科学,需要文化,需要人才……” %fld<O  
我相信,铁生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一定同时深情地想念着破老汉、老黑牛、想念和惦记着他“遥远的清平湾”,那里的大山和土地上,都留下他的足迹和他的青葱岁月。 &0T7Uv-`  
我想,从这些人沉重苦难的命运到他们那像大山一样的沉默、承担、忠厚和善良,都一定给了铁生深沉的震撼,那些黄土缓缓洒落在铁生的心里,孕育出他慈悲怜悯的情怀以及那些如黄土一样浑厚、宽广,如清平河水一样涓涓流淌的文字。 v,Kum<oi?  
这是他创作的原生态,是他源源不断创作的灵感。 kPy7e~  
或许,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插队、没有清平湾,就没有铁生字字珠玑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也没有后来的铁生。 !Usmm8!K  
这让我想起海里的珠贝,那一颗颗珠圆玉润的珍珠,其实是珠贝成年累月难以忍受的结晶。 8?L-3/  
所以,我在阅读铁生时,泪流满面,充满感激之情。 ,~$sJ2 g7  
他们与命运共同周旋 g,YF$:e  
阎纲 tpzWi W/  
g0jf Lv  
史铁生 9mtndTT 5u  
史铁生与病痛为伴,苦苦求索,领悟人生,葆有顽强的生命力,惊动了文坛,极具研究的价值 2va[= >_  
赵泽华,一个火车轧伤、左腿截肢,高楼倒栽、右臂错位,一连死过两次,终于战胜死神,自喻“在刀尖上跳舞”的编辑兼作家。 p?Ux1S  
赵泽华和史铁生在零距离的交往以及与生命共同周旋的过程中,结为无话不谈的挚友(被称作“温暖的朋友”)。她研读他的全部作品,诗人气质,慈悲心肠,纤笔一支,凝重、抒情,时常伤感而涕垂。 qYe`</  
从干校返城,我胃底长肉瘤了,术后,阅读史铁生“遥远的”却近在我们陕西家乡的“清平湾”。我在破老汉和“我”的身上琢磨民族传承的意蕴和当下生命存在的方式,不禁泪眼婆娑。 =zAFsRoD_B  
我去地坛练功。地坛,史铁生灵魂的栖息地,他活在那里。老爸我自行车的后座带着癌症术后的女儿投身地坛,练郭林功,“吸…吸…呼”,一步一扭。然后寻找铁生想到死又想到生的地方。似乎远处传来妈妈唤儿时焦虑不安的音调。 j# c@dze  
当我想到清平湾也是我的家乡,想到我去地坛练站桩、陪伴女儿沿着史铁生轮椅碾过的印迹追问人生、寻求救赎的情景,我勇敢了,终于将泽华女士求序的事应承下来。 =\ 8 x  
(赵泽华《从炼狱到天堂》即将出版,本文为新书序言节选)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赵星
屈联西离线
2015.1.28跟QY无关
级别: 杂志编辑

UID: 8142
精华: 58
发帖: 116763
财富: 190111733 鼎币
威望: 81 点
贡献值: 468 点
会员币: 2 个
好评度: 5705 点
在线时间: 13555(时)
注册时间: 2010-01-02
最后登录: 2024-04-27
沙发 发表于: 2017-12-13  
感谢赵老师的分享! 0icB2Jm:D}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
The world kissed me with the sadness,for singing by me in return.
ZX68离线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风霜雨雪傲骨寒霜 细心品味感悟人生
级别: 综合论坛版主

UID: 33110
精华: 330
发帖: 137140
财富: 1072951 鼎币
威望: 112334 点
贡献值: 82 点
会员币: 0 个
好评度: 24996 点
在线时间: 4579(时)
注册时间: 2014-01-04
最后登录: 2024-01-27
板凳 发表于: 2017-12-15  
               lnxA/[`a  
~vR<UQz  
;ZrFy=Iv  
5kv]k?   
                 非常感谢联西老师光临指导本帖并问好!!! q 7+|U%!9  
              
赵星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刚刚被蚊子咬完时,涂上 _____ 就不会痒了 正确答案:肥皂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