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实录】
编者按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一个企业想要发展繁荣,就必须把握和顺应发展大势。早在2002年,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就与来自芬兰的奥图泰公司携手合作,共同聚焦高质量发展,共同向世界一流企业进军。经过10余年的发展,在百舸争流的全球化大潮中,双方都成了赢家,大冶有色成功跻身中国铜冶炼第一梯队,奥图泰获得中国市场赞誉。
大冶有色与奥图泰:根脉相连的合作共赢
■方嘉炎 董盈盈
位于湖北大冶的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冶有色”)成立于1953年,是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旗下创新创效的主力军,如今已成功跻身中国铜冶炼行业第一梯队。
奥图泰公司是总部位于芬兰的全球选矿和金属冶炼技术领域内的领导者,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奥图泰以其创新、环保、节能、安全的可持续技术与工艺,在全球独树一帜。自奥图泰20世纪60年代进入中国以来,一直致力于将最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引入中国。
自2002年以来,大冶有色与奥图泰持续展开了技术、装备、商务合作,双方携手共成赢家,为中芬两国在有色金属领域的合作增添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戮力同心建造样板工程
步入大冶有色冶炼厂熔炼车间,79米高的熔炼炉主楼伫立在密密麻麻的管廊之中。笔者乘坐电梯到达29米平台的主控室,几名操作人员面前的监控屏上各类运行数据历历在目,推开隔断门往下看,高16.4米、内径5米的澳斯麦特顶吹炉运转正酣,声音隆隆,热浪阵阵。
大冶有色冶炼厂技术科科长王成国指着澳斯麦特炉告诉笔者:“大冶有色的澳斯麦特炉用粉煤作燃料,处理量每小时230吨,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澳炉,富氧浓度也是比较高的,可以达到63%左右,配以PS转炉和回转式阳极炉,阳极铜铸造采用了两台奥图泰的圆盘浇铸机,工作平稳,性能可靠。”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铜矿资源的日渐枯竭,进口矿的占比越来越高,原料成分复杂,同时,国家环保政策趋严趋紧,铜冶炼工艺的升级换代成为铜企业不可回避的现实挑战。大冶有色急需一种新的节能、环保、绿色的冶炼工艺替代原有工艺装备。王成国回忆说:“2008年前后,大冶有色在甄别国际上通用的各种冶炼炉型时,有三个先决条件必须满足,一是原料适应性要强,二是生产流程要短,三是产量要高。经过多方选择,仔细衡量,最终采用了奥图泰的澳斯麦特顶吹熔炼炉。”
那是一段戮力同心、合力赶超的紧张时节。合同签定之后,双方立即展开了紧锣密鼓的工作,培训、安装、调试……奥图泰派出一批工程师吃住在大冶有色,与中方技术人员通力配合。经历了日以继夜的安装调试,2010年12月31日,澳炉系统一次试车成功,并于当日产出第一批阳极铜。当橙红的铜水流入圆盘浇铸机时,所有的中外员工都不由自主地欢呼起来,大冶有色和奥图泰都铭记住了这个历史性的时刻。
现任冶炼厂副厂长的骆祎回忆说:“奥图泰的技术人员拥有丰富的理论数据,而大冶有色又有着几十年的冶炼实践,理论和实践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每当遇到计算机数据采集、温度控制、喷枪压力等技术难题时,中外双方也曾争得面红耳赤,最终都是一起探索、一起解决掉拦路虎。奥图泰的工程师是很敬业的,安装调试期间和我们一起摸爬滚打两三个月,尤其是国外工程师圣诞节都是在现场度过的。”
大冶有色的澳斯麦特顶吹炉是奥图泰在中国的第五个澳炉铜冶炼项目,创下了当时国内的五个之“最”:建设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生产指标最好、能耗最低、流程最短,放眼全球,也属于国际领先的铜冶炼项目,成为中国有色集团、大冶有色、奥图泰三方的样板工程、经典工程,建成投入运行之后,国内外的同类企业纷纷前来参观学习。
大冶有色与奥图泰,看似两棵独立生长的大树,其实早已根脉相连。早在2002年时,双方就有了初次合作。现任大冶有色副总工程师、时任冶炼厂机动科副科长的胡广生依然清晰地记得16年前的那个时间节点:“双方开始实质性的合作是在2002年,奥图泰向大冶提供了一套双16模圆盘浇铸机,供冶炼老系统使用。我当时是机械部分的中方总代表,负责和奥图泰方面的技术对接,这个过程很顺利,在2012年新系统30万吨投产和新的奥图泰双18模圆盘浇铸机投用之前,这套双16模浇铸机一直是单台设备工作,大冶有色的阳极浇铸都是靠它服役,质量很可靠。看似简单的一个浇铸机,实际上是计算机控制、液压、伺服、机械集成的系统,国内也有一些开发,但是奥图泰的浇铸模型做得非常好。”
效率与质量同步提升
大冶有色冶炼厂电解铜车间内,两台奥图泰多功能行车机组正在紧张作业;在剥片机控制室里,操作手徐伟的目光紧盯触摸屏,阴极剥片机器人宛如人的双手一样灵活、快捷,以每小时500片的速度从不锈钢片上剥离出阴极铜,两边的机械臂各抓起一块铜板,放置、打捆,再由叉车叉出厂房,动作一气呵成,精准无误;车间外的堆场上,阴极铜整齐地码放着,在阳光下反射着金色的光芒。
有了前期合作共赢的良好基础,2010年,大冶有色30万吨电解车间又引进了奥图泰的电解专用行车、阳极准备机组、机器人阴极剥片机组以及电解车间信息管理系统,并于2012年4月一次成功投入正常生产。
电解二车间党支部书记、设备主任明江勇带着笔者参观了现场,他介绍说,多功能行车可以阴阳极同时起吊,工作效率高,吊具定位的精度可达2毫米,进出料小车工作性能可靠,机器人剥片工作效率极高,大冶有色的阴极铜质量之所以能达到高纯铜的标准,上述这些“利器”的支撑和保障功不可没。
与传统的铜电解工艺不同的是,大冶有色采用不锈钢阴极板进行阴极析出。明江勇解释说,不锈钢阴极电解技术和奥图泰的设备相互配合,最大的特点就是节省劳动力成本,作业效率高,能耗低。他给笔者粗略地算了一笔账,与传统工艺相比,大冶有色的30万吨电解系统可以节省一半人工,电耗每吨降低30千瓦时,产品质量也大幅提升,残极率降低了3%。笔者在电解车间看到,偌大的电解车间工人很少,只有几名巡检人员在工作。
一套新的工艺系统在起初运行时,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奥图泰的技术人员一直跟踪解决,大冶有色的技术操作团队持续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通过中外双方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大冶有色的生产效率持续提升,“大江牌”阴极铜以其良好的质量在国际国内市场畅销不衰。
共赢是双方合作的基石。大冶有色成功跻身第一梯队,奥图泰获得中国市场赞誉,这是基于双方实力均等的强强合作,也是互通互补的商业交流,更是携手绿色发展的合作典范,在双方的合作中,大冶有色和奥图泰都成为了赢家。
在磨合中共同进步
凭借中国铜冶炼行业的5个之最,依托60年的技术经验传承,大冶有色的铜冶炼工艺水平牢牢占据了国内翘楚的位置。在长达10余年的紧密合作中,大冶有色与奥图泰的技术团队在不断磨合中,形成了命运相连、文化相通、和谐发展的局面。
历经65年的风雨洗礼,大冶有色的干部员工时时处处彰显着责任、忠诚、学习、进取的核心价值观;奥图泰的外方员工也从中国人身上汲取了以厂为家、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
无论是澳炉安装,还是电解车间设备调试,大冶有色与奥图泰双方的技术团队形影不离,互相请教,共同学习。为了抢进度,赶工期,中外技术人员在会议室一起吃工作餐、晚上经常披星戴月加班加点。
在设备进厂之前,大冶有色与奥图泰就提前做好员工的操作培训。据当时参加培训的员工回忆,根据外方提供的工艺模型,中方操作人员先是在纸上进行熟悉和模拟,之后再上键盘操作。设备安装到位之后,中外技术团队先进行空车运转,再进行带料带负荷试车。澳炉开炉的那几天,中外双方技术团队齐聚现场,指挥有序,忙而不乱,国有企业的组织性和外资企业的严谨性在那一刻得以完美融合,换来的是澳炉一次性投产成功、一次性验收合格。
双方合作期间,许多感人的桥段至今记忆犹新。2012年,大冶有色员工黄丰在配合奥图泰行车操作,对电解槽进行三维坐标定位时,感冒发烧十分严重,为了完成工作计划,他回到家后吃点药,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依然工作在定位现场。
在安装澳炉过程中,从指挥员到操作员,大家在现场连续作战了三个月,换洗的衣服都是家人捎到厂里来;奥图泰外方的技术人员也像中方员工一样夜以继日地工作,累了找个墙角休息几分钟接着工作,奥图泰中方现场工程师们更是在现场一待就是几个月。冶炼厂熔炼车间党总支书记袁双喜回忆说:“奥图泰派来工程师都很敬业,经验也丰富,做事严谨,有板有眼。”
经过笔者邮件联系,远在异国的奥图泰现场服务经理Jacob Wood回忆起他当时在大冶有色项目工作时的感受,称赞道:“让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在大冶澳炉工厂启动后,大冶的员工按照预先制定的严谨科学的试生产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达到设计产能。更难得的是,当时的生产情况是从大冶有色原先的诺兰达炉逐步切换到澳斯麦特炉,面临复杂的生产组织和产能切换,大冶有色人分多个步骤,认真调试,充分磨合,所以整个工厂从投产到达产期间,没有出现大的意外停炉、停产事件。”
大冶有色冶炼首席工程师吕重安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安装阴极剥片机组过程中,我们有些观点也被奥图泰吸收,不断进行优化。奥图泰的核心是设备先进,这是基础;大冶有色精心维护保养,这是条件,两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现任奥图泰上海公司技术工程师孔令旗说:“大冶有色的技术力量和企业文化都是一流的。奥图泰在与这样的客户合作过程中,也学习到很多东西,比如奥图泰外籍的现场服务人员看到大冶有色干部员工如此努力工作,他们也把现场工作时间由每天8小时调到每天12小时。再者,奥图泰始终提倡绿色、节能和环境友好,用最好的产品和技术服务于全球,与大冶有色的合作就是双方完美结合的案例,也是中芬两国有色金属领域合作的一个重要窗口。”
近年来,除了大冶有色之外,奥图泰在国内还与抚顺红透山铜矿、中色(宁夏)东方集团等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出资企业进行了紧密合作;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哈萨克斯坦、赞比亚、刚果(金)、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奥图泰还携手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展开了技术和装备的深度合作。未来,随着中国环保、安全要求越来越严,奥图泰与中国企业合作的范围还将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