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劳动不是“打打卡”装样子 V|\A?
d~jtWd|?
今天,还需不需要劳动教育?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疑问。现实中,有的家长替孩子打扫教室卫生,有的则摆拍孩子做家务照片,当作完成劳动教育的“家庭作业”。不久前,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体力劳动永远不会过时,即使是在机械化程度很高的时代,我们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主要是通过劳动创造的”“让学生亲身经历劳动过程,在劳动实践中出力流汗”,一番话引发社会广泛点赞。 Wk?|BR]O
k8e"5 he
俗话说,不苦不知甜滋味,不劳不懂柴米贵。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经之路。10分钟包出45个饺子,你以为这是某个饭店的大厨?其实是天津一名小学生;起垄做畦、平整土地、翻地施肥,你以为是某个干农活的行家里手?实际上这是天津一名中学生……劳动是真实而鲜活的,也是有趣而有用的。无论是挥洒汗水,还是手脑结合,劳动不仅关乎技能获得、习惯养成,更关乎意志品质的磨炼、责任担当的培养。正如作家路遥所说:“劳动,是人生的第一堂课。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通过劳动,孩子们体味艰辛,不仅感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更收获责任感、成就感,也正是这些,培养起他们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为成长积蓄能量。 2^6TrZA7M6
/K) b0QX
现实中,不少家长生怕孩子累着苦着、耽误学习,或把孩子排除在劳动之外,或让他们“打打卡”“装装样子”,就算完成了劳动,不仅导致一些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乃至“高分低能”,还产生了一些孩子不珍惜劳动成果、轻视劳动的现象。本质上,这是观念的“跑偏”。 cWO
)QIE
wLSZL
劳动教育,家庭是不可或缺的“阵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缺乏生活常识、自理能力和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人不可能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拿农事来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这种持续耕耘的背后是技艺的提升、规律的捕捉和心性的锤炼。引导孩子主动劳动,而不是大包大揽、一切包办,让孩子在一餐一饮、一伸手一弯腰的家务劳动中,在公益活动、志愿服务中,出出力、流流汗,让劳动化作汗水和智慧,孩子们也就能够更深刻地领会“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 8(5E<&JP
;j U-<
最近一个名叫《另一种教育》的纪录片火了,日本伊那小学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尝试,他们从农场借来一头小牛,交给三年级的学生喂养。计算饲料费用、搭建牛棚、为小牛洗澡、割草、挤奶、记录饲养日志,甚至后来小牛的宝宝夭折,孩子们还展开关于生命的大讨论,两年实践让孩子们迈出成长的坚实一步。 .)>/!|i
)8 :RiG2B
教育培养的是独立的人、全面发展的人,如何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劳动教育这堂课,会给我们答案。(闫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