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标准化班组三大支撑
安全活动 应急预案与事故处理 持续改进
《安全管理标准化班组评定规范通用要求》(以下简称《评定规范通用要求》)“5831班组安全屋”模型的三大支撑,较原《安全管理标准化班组评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原《评定标准》”)有较大突破与发展,并有重大变化。现就附录B中安全管理标准化班组三大支撑即B.15安全活动、B.16应急预案与事故处理、B.17持续改进中的五大亮点进行解读。
亮点1:突出对班组的减负,减轻基层压力
《评定规范通用要求》B.15 安全活动,对应原《评定标准》第二十二条 安全管理活动,少了“管理”两字,范围更广、内容更多。除了要“管理”,还包含员工主动参与合理化建议、科技创新活动等,用词上更准确。
B.15.1安全活动日中明确“班组应每月至少确定一天为安全活动日”,较原《评定标准》“每周要确定一天”的要求,大幅度地减少周期,目的是要减轻班组负担,让基层把更多时间用在抓工作落实上来。
B.15.2安全专题会中明确“班组应定期召开一次安全专题会”,较原《评定标准》中每月召开一次的要求作了调整,为班组自主管理的发挥提供了条件。班组可结合自身安全管理水平、工作需要,确定召开的时间、频次。
B.15.3改善合理化建议中,较原《评定标准》,将“提案活动”替换为“合理化建议”,指向更为明确,更为具体。同时,将原有的“提案件数持续增长”删除,这既是对班组工作的减负,同时也是引导班组在改善合理化建议中,追求更高质量、更为优质的提案,把改善提案活动做扎实、做到位。
《评定规范通用要求》 B.16.1 应急预案B.16.1.3中将原《评定标准》中“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的培训和演练”的描述,调整为“班组应每年至少参加一次综合预案、专项预案或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的培训和演练”,半年改为一年,时间上作了调整。这里“组织”改为“参加”,同时,对“组织演练效果评估,提出改善意见或建议”中,“组织”的描述修改为“参与”,活动主体不同,也减轻了班组压力。
亮点2: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
《评定规范通用要求》B.15.2安全专题会,从原来的“研究解决作业安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为“研究解决作业安全中存在的习惯性违章和麻痹大意等主要问题,倡导亲情关爱,开展心理疏导,化解不良思想情绪” ,把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内容,作了具体规定。
习惯性违章包括了习惯性违章操作、习惯性违章作业、习惯性违章指挥等,一般是由于存在麻痹大意、侥幸心理、图省事走捷径等造成,可能某次习惯性违章因为侥幸没有产生后果,但如果叠加了时间、空间及环境等因素,最终可能发生事故。因此,控制习惯性违章和麻痹大意则是建设班组安全重要措施,有效做好员工思想教育和疏导工作,及时消除员工不良思想倾向,必须倡导亲情关爱,引导基层员工在繁重的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营造和谐团结的工作氛围,使员工对班组“第二个家”有认同感,感受到“港湾”的温馨与呵护。
亮点3:创新活动修订为科技创新方面
《评定规范通用要求》在B.15.4 班组科技创新活动中, 综合了原《评定标准》第二十二条安全管理活动(四)班组创新活动和(五)班组安全文化创建活动内容。
首先,对“班组创新活动”改为“班组科技创新活动”,范畴小了,规定是科技方面的
其次,删除原“班组应以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文化创建活动,逐步形成为全员所认同、共同遵守、带有本班组特点的安全价值观,逐步塑造‘ 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本质安全型员工,打造班组及岗位长效安全生产的本质安全型班组”内容,改为“安全文化创新及 QC 小组活动,探索安全自主管理方法,不断提高班组的安全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打破了班组在安全文化建设与创新方面的束缚,充分调动班组安全自主管理与创新思路积极性。
亮点4:对标国标行标,规范班组事故应急管理
《评定规范通用要求》B.16应急预案与事故处理部分,充分引用、参考相关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要求,规范班组对事故的应急管理。
B.16.1.1中将“企业”替换为“生产经营单位”,表述更为准确,将“应急方案”替换为“应急处置卡”,是因为应急处置卡更适用于班组开展应急处置工作的指导,增加了“班组应按照GB/T29369-2020(《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8.现场处置方案主要的要求参与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编制”的内容,将班组定位表述为“参与”,这是考虑到班组的技术力量,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
B.16.1.3在原《评定标准》基础上,增加“在不具备实操演练的条件下,班组应按照 GB/T23969-2020 4.7 桌面推演的要求按照相关应急预案的设置,组织班组员工开展桌面推演以验证预案的有效性。”B.16.1.4增加“班组应按照 AQ/T 9007-2019(《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基本规范》)中规定的原则开展应急演练,并遵循以下要求:a) 符合相关规定: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有关规定组织开展演练;b) 依据预案演练:结合生产面临的风险及事故特点,依据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演练;c) 注重能力提高:突出以提高指挥协调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和应急准备能力组织开展演练;d) 确保安全有序:在保证参演人员、设备设施及演练场所安全的前提条件下组织开展演练。”B.16.3.1中增加“应急响应准备工作,包括队伍、物资、装备、后勤及通信(GB/T23969-2020 6.3.2.2 响应准备)等,确保响应及时有效。”
上述增加的具体内容,进一步规范、细化班组在应急演练、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具体要求,对应急演练在符合相关规定、依据预案演练、注重能力提高、确保安全有序方面,也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操作性更强,规范班组应急管理。
亮点5:三大支撑之一“职业健康”修订为“持续改进”
安全管理标准化班组创建是一项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的循环模式,需要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管理提升而持续提升。《评定规范通用要求》“B.17持续改进”替换原《评定标准》第二十三条 职业健康,这是三大支撑其中一个支撑的重大变化,对班组安全建设如何持续改进、提升给出具体的方向。
B.17.1“班组应实施主动性的安全绩效监测,定期对安全目标、指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估,未达成的应采取纠正措施”,这是安全绩效方面要求对安全目标、指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估,以实现持续提升安全绩效目的。
B.17.2 “班组应实施事故事件管理,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并对事故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和监测”,这是事故事件经验反馈方面要求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过程中对事故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和监测,班组可从内外部事故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查摆本班组在日常生产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借鉴外部良好实践,落实相关措施,实现班组安全管理能力的持续提升。
B.17.3 “班组应定期评估其安全标准化运行绩效,对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标准和应急预案等进行修改完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的合规性和有效性。评估时至少应考虑:a)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公司制度的变化。b) 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导致的变更。c) 安全生产风险管控能力要求。d)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要求。e) 事故事件情况。f) 自主评定和外部评定结果”,这是在安全标准化运行定期评估方面,积极探索班组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人员行为安全等过程管理中出现的偏差,并持续监测,通过统计分析以无代价或较低的代价获得更大价值的经验反馈,通过对班组标准化运作的各要素运行情况进行点评、评审的方式,实现对班组标准运行状态的定期“体检”,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班组安全管理的合规性与有效性。
图:1.郝旭升
2.李文庆
专家简介
郝旭升: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现任国核示范电站有限责任公司工程管理处施工安全科科长,长期从事核电工程安全管理、班组建设工作。
李文庆:博士研究生毕业,研究员,长期从事核电HSE(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应急管理等;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常务理事;国家安全生产应急专家,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安全生产专家,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安全生产专家。近年来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多篇,出版专著《现代事故应急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