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今日发帖排行
    主题 : “微服”本是寻常事
    快去看看平台博客活动哈
    级别: 万米冲刺会员
    UID: 12079
    精华: 3
    发帖: 9580
    财富: 35769 鼎币
    威望: 5 点
    贡献值: 50 点
    会员币: 0 个
    好评度: 124 点
    在线时间: 1667(时)
    注册时间: 2010-09-21
    最后登录: 2014-05-08
    楼主 发表于: 2013-05-05  

    “微服”本是寻常事

     被蒙蔽,应该是人之常情所不喜欢的。因为被人蒙着眼,容易踩落陷坑。这坑没准是天生的,也没准是人挖的;没准是有心,没准是无意。踩落陷坑的后果越严重,坑边人就越不愿被蒙着眼。毕竟,因此伤筋动骨的痛楚不好受,若是有性命之忧,就更不用说了。就连“善意的谎言”,人们也对之褒贬难一,说明人的秉性里,少不了一点对真相的执着。所以才有了古事里的“微服私访”。 U,]z)1#X|  
    jem$R/4"  
      这么看,“微服私访”应该是个好词、是桩好事。我原本对它也没什么意见,甚至十分景仰。不过最近连续看几则新闻与后面的浏览者评论,其中用到这词,总觉得有点似是而非,如鲠在喉。 $<y b~z7J  
    kL&^/([9  
      细想起来,今天说“微服私访”的似是而非感,或许就和说谁“亲自”坐公交地铁、“亲自”上街一样。这其中的“鲠”,可能要从“微服私访”的“服”说起。 v/^2K,[0>  
    B!Qdf8We  
      微服为何是微服,又为什么要微服?因为在这个词产生的情境中,“服”代表了社会等级。 Bb1dH/8  
    b\^.5SEw  
      《孔乙己》中“穿长衫的”和“短衣帮”,就是用衣着分出了不同的人群。不过这小说的背景,已经是正在打破旧社会等级的时代,长衫、短衣的区别虽还留在人们心里,但穿混了也未必造成多严重的后果,穿上了某种服饰,也未必就代表了什么社会身份。孔乙己穿着长衫,掌柜的也未必就真把他归入长衫主顾里去了。 /fD)/x  
    r)b`3=  
      而在《孔乙己》之前的时代里,服饰的花样、颜色甚至材料,有时候都可以和某种社会等级、位次直接对应起来。儒家经典“三礼”之一《周礼》,其中“春官·司服”部分,对天子、公侯至士大夫的冕服有介绍,各级相对下一级,都有独特不可逾越的服饰。这说的是秦代之前的祭祀礼服。 P#yS]F/  
    G U!XD!!&  
      更典型的,当属后代的官服。元末南戏《琵琶记》中有句话“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就是说朝中贵人们穿的红、服的紫。这种朱紫为贵的服色等级制度,早在唐代就已经最终成型。《旧唐书》中说,唐高宗上元元年(公元674年)“敕文武官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深绯,五品浅绯,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其余种种袍带材质等等规定,不一而足。 +J^}"dG  
    !q/?t XM!  
      可以说,两千多年中,中国的传统服饰区分等级、尊卑、贵贱的功能被发展到无以复加,许多正史中都要专开《舆服志》加以记述。官员穿什么,平民穿什么,士农工商各穿什么……许多朝代都有明确规定。尤其是当官的一出门,懂行的从其服色配饰中就能猜测出身份品级。不换身行头,就达不到私访的目的。 KN%Xp/lkX  
    Q0r_+0[7j  
      有繁复详尽、标示等级的服色制度在先,才有“微服”的需要在后。革命与改良的20世纪,先辈终于打破了这种服色等级。穿绸还是穿棉,穿红还是穿紫,都尽由得每个人自由。埋入人海中,除了整天在大众媒体上抛头露脸的,谁又知谁是谁,也就无所谓私访不私访了。“微服私访”的前提被打破,这个词和它的意义似乎也该随之雨打风吹去了。  \n`]QN  
    ")LF;e  
      但从我看到的新闻表述看来,“微服私访”这个词的生命力依旧没有消失。比如有一天,某知名城市市长带着一二亲随作游客、察市情,恰好被市民认出来发到微博上。这本是好事,主政官员无论是公事暗访还是私人游览,不前呼后拥清街封道,可见其诚,但也未必不是本分;围观者随手拍一张照片,说明他关注时事,知道是谁在代他们打理这座城市,顺便放微博上,也是网络时代的新潮风范。偏偏一家以职业观察著称的名博转发这条微博时,以正经的态度名之为“某某市长微服私访”,却让人不由心中恻然。 Ek 4aC3  
    ?d_Cy\G  
      只是恻然,不是批评。因为想起沈从文在一篇文章中的回忆,清末民初“保皇党”辜鸿铭曾拖着辫子讲演:“你们不要笑我这条小小尾巴,我留下这并不重要,剪下它极容易。至于你们精神上那根辫子,据我看,想去掉可很不容易!”这根精神上的辫子,让“微服私访”在失去服装“微”与“不微”这个前提后,依然保持了生命力。它让我们在面对一种分内行为时,并没有保持对寻常事的坦然,而变成了赞叹、崇拜,甚至有一些被赐予的快感。这显然不是谁的过错,而或许只是我们自己都没意识到的现实一种。 MVTU$65  
    p%G\5.GcJL  
      失去了服饰这个载体,“微服私访”的前提只是摇身变成了另外的形式。平日开着豪车的,某一次蹬着自行车,却遇上不得其门而入的尴尬,是这种前提;走惯了绿色通道,有一天排到普通窗口,发现民生多艰的,也是这种前提。证件的颜色,车牌的号数,走的门,进的楼,身边跟随的人……都像服饰的颜色、材料一般,在有意无意给人提供揣测身份与背景的线索。把这些线索都抹了,也就没有什么微服不微服、私访不私访了。 Xu'u"amt  
    PM_q"}-  
      说不清是因为人们精神上的辫子造成了现实里的羁绊,还是现实里的羁绊造成了精神上的辫子。但“微服私访”执着的真相,似乎可以来自于这样一种想象:没有深宅大院阻隔,没有卫护重重,没有隐蔽的事先“排演”,也不用一年三两遍的“突击”,就在日常生活中,有个陌生人擦肩而过,问问市井声音,尝尝街头饭菜;而发声的你,做菜的我,也不在意眼前的陌生人是谁又是谁,他不过是你的又一个听众,又一个食客。 ,+q5e^P  
    r67 3+  
      难吗?难,我们努力了那么久;难吗?又不难,我们已经努力了那么久。当不寻常的事变成寻常事,“微服”也就从物质到精神,都变成历史了。 31_5k./  
    r%o!P`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正确答案:8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