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主题 : 世博,让我们成知己
zy6983离线
在平台,你快乐,我也快乐!
级别: 通讯员联谊会白金会员

UID: 5710
精华: 30
发帖: 10539
财富: 184370 鼎币
威望: 680 点
贡献值: 24 点
会员币: 0 个
好评度: 3442 点
在线时间: 3139(时)
注册时间: 2008-12-25
最后登录: 2019-06-03
楼主 发表于: 2009-05-07  
0

世博,让我们成知己

        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的日子正一天一天向我们走来。我仿佛已经看到那人山人海、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在历时半年的会展期,我们如何当好东道主、做好志愿者、接待好7000万中外嘉宾呢?关键在于能不能树立这样一种理念———“世博,让我们成知己”。  “世博,让我们成知己”,就是让所有参加上海世博会的中外嘉宾都能成为我们的知己,成为我们的兄弟,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这样做可以更具体地体现上海人民海纳百川的胸怀,更直接地反映包括上海人民在内的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热情好客、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我相信这样的理念是能够被中外嘉宾所理解、接受、喜爱的。从形式上看,它可以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形成一定的对仗,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从语言上看,它比较容易上口,让大家传诵;从内容上看,它比较大气,有较强的亲情味、亲和力,有比较浓厚的中国文化。在中国文化中,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最高境界是知己,俗话说“人生难得一知己”。 R/~,i;d>  
  数年前,我听了赵启正同志在上海作的《建设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的报告。其中有一段大致内容是,中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发展变化是翻天覆地的,但很多国外媒体的报道还不是十分准确,甚至部分带有政治偏见。今天世界上仍有一些国家或者说一些人不了解真正的中国,造成了不少的误解、曲解,影响了相互之间的友谊。这又使我想起世界上有些地方曾经有过的“中国威胁论”,当今的“国强必霸论”。如何才能使其化解呢?实践“世博,让我们成知己”的理念,并借此宣传好我们“和”文化的传统,也是诸多方法中的一种。如果这种理念、这种宣传也能为各国人民所接受,各国人民都能成为朋友、成为知己、成为兄弟,大家相亲相爱、相互尊重、互利互惠,还有谁会经常把称雄称霸与威胁挂在嘴上呢? $(rc/h0/E  
  中国人民是热爱和平的,中国是传统的礼仪之邦。古人常说“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我不知世界上有多少人了解中国。虽说我们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打电话看电视都很方便,但它沟通交流的效果无法与人和人之间的直接交流相比。真正的了解与信任,往往还是要靠相互之间直接交流,走一走、看一看、聊一聊才能产生。特别是国人比较内敛的内心世界、情感方式、思维习惯、人文理念、道德标准,更是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直接接触交流才能体会到。我觉得,努力实践“世博,让我们成知己”的理念,有利于我们用事实客观、公正、透明地向世界说明中国,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让世界了解并相信中国人民的追求和梦想。从而看到并体会到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损害任何人的利益,对他们而言也是机遇,而不是威胁。就像温总理所说的“中国要做的是和平的大国、学习的大国、合作的大国,致力于建设一个和谐的世界”。 2+Yb 7 uI,  
  上海世博会为发展起来的中国走向世界,也为世界各国人民进一步了解中国再次打开了一扇窗口。如何以举办好世博会为契机,让中外嘉宾都成为我们的知己呢? TH:W#Ot  
  首先,要在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功夫。你要与别人交流,自己先要有东西。培根说:“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有效的交流不是简单的对话问答,它需要文化、思想、心灵、情感的真诚参与。当前开拓创新很重要,但如果忽视了经数千年文明检验的中华传统文化实在可惜。“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每逢佳节倍思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和气生财”等等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都可以作为与世界各国人民进行文明对话的内容。 59lj7  
  我国历来有待客如宾的传统,客来敬茶待之以礼。每逢重大喜庆佳节还要待之以酒,以示隆重热烈,给人以温馨、热情、宾至如归的感受。最好的朋友和客人都称“知己”,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主客之间有了文明对话的平台,不但能推心置腹、语重心长地交流思想、传递信念、达成共识、实现双赢,而且还能促进友谊,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共处。就上海人来说,还有利用休闲时间谈“山海经”的习俗。能不能让中外朋友也来参与一下呢?中国人“和为贵”的生活方式与理念,应该是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热爱和平的愿望的,应该借助世博会来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让参加上海世博会的中外朋友回到家中后,都能高兴地告诉自己的亲人,在上海遇到了“知己”。 sJU`u'w  
  其次,要关注周围的世界,要及时了解世界上发生的大事,要知道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不同的内心世界、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和不同的利益诉求。不懂得这一点,就难以找到共同语言,难以做到相互尊重。人只有懂得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使相互之间成为知己。 qybxXK:  
  一直有不少人认为上海人见多识广,也较为精明。大家知道这话既有褒义也有批评,特别是现在年青一代的上海人,尤其应当注意自身修养。我们要让各国朋友一说起中国,一说起上海,就想起在那里还有他们难忘的、有文化的、值得尊重的“知己”。(来源:解放日报.程绍贵 ) gCJIIzl%Bh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刻画、注重在“情”、“事”、“理”字上延伸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正确答案:5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