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行业首暴“间谍案” p+{*&Hm5
7{u1ynt
事情还得从一年前说起。2008年10月,益策发现“中华培训资源网”网站页面、后台的软件及软件运营平台全部属于抄袭益策旗下的“商战名家网”,而“中华培训资源网”正属于“管理大师”余世维。 J|WkPv2
9,AHC2kn%
据益策方面称,“中华培训资源网”盗窃了“商战名家网”所拥有的11000多个专家专栏、6000多个专家课程视频、2000多个课件以及3万多篇专家文章。该网站利用余世维在业界的广泛知名度,出品了大量的书籍及光碟等大量出版物,对该网站进行推广、扩大影响力。此外,该网站还通过各种手段盗取“商战名家网”软件技术和搜索优化技术,使其网络排名飞速上升,对于益策的市场前景构成严重威胁。 8lT2qqlr
*W1:AGpz
当益策对余世维提出质疑,对方未及时作出改正。由于当时考虑到该网站属于余世维公司所有,而余世维是益策的老朋友,因此没有采取严格的法律行动。经过双方协商后,余世维公司发表了“关于商战名家网质疑中华培训资源网侵权事宜的声明”,对于该声明中歪曲事实的情况,余世维仍以不清楚为由不予积极回应,只承认是“模仿和学习并在此基础上的提高”。 >iWw
i'T=
u-X P`
至此,“商战名家网”坐不住了,终在近日拿起法律武器与“名家”公开“作战”。“这是一个典型的版权侵权的案例。”据益策代理律师彭卡伦向记者介绍,“侵权的网站法律上讲是属于公司所有,余世维虽然没有这个公司股份,也并不是法定代表人,但在余世维自己的宣传当中表示网站归他所有。”所以在起诉时,彭卡伦认为,余世维应该算是实际控制人,也是案件的连带责任人。“侵权包括软件平台、网站自有课件、网站数据库三方面。可以确定是由相关人员策划操纵、内部员工盗窃倒卖商业机密数据所致。” 彭卡伦说。 _R|8_#yM
_/a8X:[(
然而,“管理大师”余世维助理孙萌在电话里首度回应益策提出的千万元起诉时表示:“有智商的人都知道这是一起炒作,目前我们已移交律师处理。” um
mkAeWb
_n3"
千万元索赔暴露乱象 f`,isy[
xz vbjS W
索赔1000万元人民币,在侵权案中不是小数目。彭卡伦律师表示,最终的判决可能并不会赔偿到1000万之多:“侵权事实的构成应当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中国知识产权这方面的赔偿都是相对比较弱的,我们也只能争取按照起诉的金额让对方赔偿。”此次索赔是否益策的“炒作”也无法一言概之,但确实暴露出了国内培训业的纷乱迷局。 vA@\V)s
jb!15Vlt"
据悉,国内最早的管理培训是从外资公司“拿来”的,国内中大型企业开始学习他们,然后逐渐向中小企业蔓延,并由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往内地渗透。从早期的培训只是简单地把老师请来做个讲座,到如今不少企业开始建立一套培训体系,国内培训产业正随着投入成本的增加在不断升级。 UE%~SVi.#
lRA!
然而,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培训行业还没有形成一个产业链,它的产供销系统和它的产业服务体系都没有形成。大部分的培训公司都存在规模小,产品单一,赢利模式单一和产品研发等问题。许多培训机构都还在为生存而奔波,业内人自称“大市场,小作坊”。 !XrnD#
2S_7!|j
但这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大大小小的培训公司老总们现今最为头痛的是来自竞争对手防不胜防的抄袭、模仿甚至明火执仗地盗取数据。许多机构或老师辛苦开发的课程或授课工具,只要公开亮相就面临被抄袭。这个现象尤其针对国外培训及咨询公司尤为严重,导致很多国外公司不敢进军国内市场。例如柯维公司的《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课程,被大量的老师和企业内部用来讲授,却几乎都没有经授权。 VaFv%%w
K<D=QweOon
记者发现,培训行业的侵权手段不外乎两种。其一是“换汤不换药”,比如将《情景领导》改成《情景管理》。其二是“汇总打包”,即整合各家公司课程内容形成新的课程,由于对每家公司都没有超过侵权规定的比例,这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法律风险。 EN@Pr `R
$pYT#_P!/
而侵权的领域除了网站、软件外,无所不包。其中最猖獗的就是直接盗版,余世维的书籍也曾是深受其害者。不经授权出版名人书籍也是盗版方式之一,例如《董明珠营销女皇》一书不经授权私自出版。音像制品方面,余世维、郎咸平、于丹授课的廉价盗版光碟随处可见,甚至某些知名大学也堂而皇之地在课堂上播放盗版光碟。 '0E^th#u-0
/Es&~Fn
同时,培训业的“名称侵权”现象早已屡见不鲜。近日,复旦大学就“复旦锦绣前程教育中心”侵权事宜再次向上海市杨浦区工商局举报,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谨防上当受骗。据悉,这家名为“复旦锦绣前程教育中心”的培训机构擅自使用“复旦”品牌和复旦大学的校徽,以复旦的名义蓄意欺骗和误导学生家长,大派招生广告。类似的还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知名大学频遭“李鬼”袭扰,比如一些培训机构利用“北大”、“清大”等词作前缀,对消费者极容易造成误导。此外,摘录引用文章及观点现象在培训业也非常普遍。 PQ`~qM:3st
^CQVqa${]
行业“短板”亟待补缺 mM;p 7
sJ
B)(ZRH
对于中国走过十年的培训行业现状,益策总裁李发海用了四个词来形容:“市场广阔、发展迅猛、鱼龙混杂、有待提高”。为何国内的培训机构普遍做不大?李发海认为,摆在培训机构面前的主要有三大“拦路虎”:产品、渠道和品牌。 m<e-XT
^-pHhh|g
首先,培训产品在这个行业时间不长,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大多数拥有的都是缺乏具有竞争力的差异化的产品。其次,培训机构缺乏推广渠道。比如一些刚成立的培训机构由于缺乏专家名师,需要四处不断地寻找一些培训资源,胡乱拼凑造就了一大堆所谓的“品牌课程”,来壮大自己的影响力。三是缺乏品牌意识,不知道如何树立企业形象,缺乏传播意识,公司如何奠定行业定位、差异化的定位怎么去建立。 P{h$> 6c
Uz;
pNWMk
然而,眼下整个行业面临“原材料供应商”匮乏的窘境。李发海透露说:“老板人际关系好的培训公司,能请到比较好的老师,直接对招生产生正面影响。”此外,即使找到了好的“原材料”,也缺乏权威的第三方渠道。培训公司的渠道几乎全部是自建的,成本都很高。加上传播意识的缺乏,多数培训机构品牌知名度和忠诚度不足,一些亟需培训员工的企业面对铺天盖地的课程和各类讲师往往“拔剑四顾心茫然”。 SXm Hn.?
kX:d?*{KB
行业统一标准的缺位,导致培训市场热闹有余,规范不够,行业混乱在所难免。在李发海看来,目前国内培训行业最大的“短板”在于各家机构缺乏分工合作和专业的渠道资源。某国内小有名气的培训机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各个培训机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什么都想做,却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收效甚微。”事实上,由于目前市场上各类培训机构五花八门,企业和个人在选择时眼花缭乱,也给一些无良培训机构提供了可乘之机。 ugMfpT)
G'
a{;3
而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行业信息不对称。“80%的培训公司都在做讲师信息中介这样的事,企业找不到这些讲师,是因为企业培训经理信息不对称。”李发海说:“另外,重‘理论’、轻‘实战’ ,培训主题包括了诸多复杂的需求以及由此形成的繁杂的‘知识———经验———问题’系统。” tGh!5EZ6`
HCVMqG!
殊不知,内战频频的培训业当下还经历着另一重考验:金融风暴之下,很多企业削减培训经费,不少培训机构正在逐渐消失。曾经非常红火的管理培训市场,也难逃经历十几年来最寒冷的冬天。乱象和寒冬之中,培训公司该如何进行自救?实战MBA创始人李懿恒博士认为,对于培训公司来说,应该大刀阔斧地砍去那些没有特色、缺乏竞争力的“四处拼凑”的培训课程,集中精力去进行课程研发、主动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来推出“当前企业最需要、真正需要的”培训内容,从而能够为企业带来真正价值。 BJI"DrF
lG!We'?
据业内人士预测,未来3-5年,国内培训业将面临重新洗牌,而这也是各家培训机构重新建立江湖地位的时候。 `F
TA{ba
q.g0Oz@z
aYPD4yX"/
一个是有“中国管理教育第一人”之称的名人,一个是发展多年集聚专家资源的网络平台,原本两者是互利互益的友好合作关系,如今却走上了对簿公堂的“末路”。今年8月,国内管理培训公司益策(中国)学习管理机构(以下简称“益策”)一举将“管理大师”余世维告上了法庭,并索赔1000万元,理由是余旗下“中华培训资源网”窃取了商业机密,而余世维方面则回击对方“炒作”。目前,此案已经由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并将于近期公开开庭审理。 H+2m
t"L-9kCM
据多家培训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底,中国培训行业年产值已经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而且还在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全国有几万家管理培训公司,却尚未有任何一家培训机构可以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1%。而业内防不胜防的“抄袭”、“盗取数据”早已成为普遍现象。这宗国内培训业首例“商业间谍”案,暴露出的正是培训业十年成长中不为人知的行业内幕和乱象。(解放日报) !S}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