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农历八月初十,月亮在正午时分经过远地点,再过5日便是中秋。中秋年年过,除了月饼、团圆饭、千里婵娟,在商业、社会、文化等价值之外,还有什么潜在价值?想起才过去2个多月的日全食热,这个“十一”长假中的中秋月也不妨顺势科普一下,借此提升公众科学认知。 o@<6TlZM
zbIwH6
“7·22”日全食被形容为一场科普盛宴,在科学界、教育界、新闻界甚至商业界、旅游界的合力作用下,无数人领教了太阳光与热的强烈变化,认清了地、月、日三者微妙的相对运动规律,科学素养增长不小。还有不少小朋友第一次走到望远镜、长焦镜头前,并由此爱上了遥望星空,萌发了科学种子。 4i[v
ew
CfkNy[}=
而在日全食曲终人散时,有识之士发出“科普仍需保温”之声,余音仍在耳际。难道我们还要期许和等待,25年后的下一次境内日全食,再来一次科普潮吗?其实,科普可以有多种由头,只是我们对不少事物往往会熟视无睹、不求甚解。看惯了月有阴晴圆缺的大众,未必真对月亮那么熟悉。 eB<V%,%N#
!OuTXa,IH
“今年中秋月为什么不是十五圆而是十六圆”、“为何还有十七圆的月亮”、“哪是上弦月、哪是下弦月”、“何时新月、何时残月”、“北半球C形月时,南半球是D形月吗”、“地球人永远只能看到月球的一个面吗”……这种种疑问可能并非你我应知的常识,却绝对有科普价值,至少颇有意趣。 s%L"
c
dPH!
V6r
科普真的就在身边,不是缺素材,而是缺发现,缺包装。月亮每个月都会圆,中秋圆月特别一点,而今年中秋又与国庆并至,佳节成双,不仅是赏月、更是知月的良机。这种“时令科普”还需多方共推:天文专家可以传播关于月亮的科普知识;传媒机构可在展现中秋动态时配上知识链接;协会社团也许可以办个月球科普摄影展;商旅企业说不定能在“亲情赏月游”中同时取得经济、社会效益。 u/!mN2{Rd
!\&7oAs=I
当然,日全食、中秋月只是科普的一两个点。从黑洞到量子,从光年到纳米,世间万物都在人们眼前“路过”,就看我们是否开足了科普马达,伸展了科普触角,牵动了科普神经,给它们一次次亮相机会,也给自己一次次求知机会。(徐瑞哲) )MD*)O
}Ll3AR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