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民间,没有“端午节”的说法。老人孩子都知道五月初五是头端阳,五月十五是大端阳,五月二十五是末端阳,“头端阳”是仅次于过大年的节日。民间端阳最为郑重的习俗呈现、祭祀礼仪、吟诗唱和、迎来送往等等重要的事件,都集中在五月初五头端阳。 4Z0Y8y8)
b *Ca*!
秭归的端阳粽子,不花哨,很纯粹。宽宽的箬竹叶,把粽子包得有棱有角,糯米中间会放颗红枣。老人们会告诉年轻人,用箬竹叶做粽子包皮,寓长青不衰;雪白的糯米,指屈原廉洁清贫的一生纯洁如玉;粽子的三角形状,象征屈原刚正不阿、有棱有角的品格;包一颗红枣,喻屈子一片丹心、忠贞爱国。秭归的孩子们从每年的包粽子中开始“认识”屈原大夫。头端阳的一大早,家里的主妇就把粽子蒸得热气腾腾,腊肉炒得滋滋地泛出亮亮的油,香喷喷地召唤着家里的汉子们。一小杯琥珀色的雄黄酒在粽子旁散发着香气。汉子们把雄黄酒一饮而尽,再把腊肉快意地卷几块到嘴里,然后吃三两个粽子,就赶到江边的龙船前整装待发了。小孩子们天没亮就飞快地出门了,他们几天前选好的艾蒿正沐浴着露水等他们去割。大人们说割艾蒿前不能说话,怕惊扰了屈原大夫。割好一大捆艾蒿,孩子们会迅速回家。母亲们接过孩子们手里的艾蒿,告诉孩子们快去吃饭,自己则把新鲜的艾蒿分成一小芓一小芓,用红布条或者红毛线扎起来,分别挂到大门上、窗户旁,剩下的被晾晒到屋檐下,以备日后为家庭消毒、为孩子洗澡、为生了孩子的产妇熏烤之用。 |xFSGrC
}qg.Go
屈原沱在老归州城东四五里处,传说是神鱼驮屈原大夫回家时靠岸的地方。在狭窄湍急的峡江,屈原沱是一个极为漂亮的弧形宽谷,从南岸到北岸,枯水季节也有四五百米宽阔,而五月初的峡江春江水满,两岸更是宽有千米左右,是划龙船最为理想的水域。因为是“屈原沱”,所以唐朝时就有的“屈原祠”临河而建在这里。 n{"e8vQx
u>*d^[zS
头端阳的清晨,天色微曦,所有的龙船就在屈原沱江面上一字排开,所有的桡手在祭司的带领下,来到屈原祠前,为屈原呈上贡品和香案,桡手们面对屈原大夫齐刷刷跪下,为屈原磕头请安。祭祀完毕,鞭炮轰鸣声中,桡手们把龙船推进水里,然后一个个从水里跃进各自的龙船里。此时,屈原沱两岸所有的江边沙滩上,所有高高低低的山头上,已经被从四里八乡赶来的人密密麻麻地覆盖了。没有人号召,没有人组织,大家放下手里所有的大小事情,都心甘情愿来赴这个心灵之约。在彤红的太阳跃上楚王台的山巅之上时,所有的龙船已经井然有序首尾相衔,蜿蜒在屈原沱的江面上。突然一声锣鼓炸响,江面和岸上立刻寂静无声。领头的龙船船头上挺立的那位长者,把手中的祧桡挥舞得风生水起,然后仰天一啸,一个苍凉的声音就裂帛一样在江面上滚动起来:“三闾哟,大夫哦!”刹那间,江水似乎也跳跃起来,所有的龙船昂起了头,随之而至的是所有的桡手们都把积蓄在胸膛的呐喊喷射出来:“嘿吙哟——回故里哟,嘿吙哟!”就如烟花的引线被点着了一样,在“回故里”的呼唤中,岸边沙滩上,夹岸的山冈上,立刻滚雷一样发出一声共同的呼唤:“大夫啊,大夫啊,回故里呀!”那呼唤撕心裂肺,声泪俱下。一时间整个屈原沱,整个秭归,还有峡江的晴天亮日里,到处都响起了“大夫啊,大夫啊,回故里呀!”的回声,江水和山岳就在这回声里悲情四溢。 ipD/dx.
+[":W?j
正式比赛时,是不会唱《招魂曲》的,这时候桡手们光有蛮力就不行了,得有艄公识得江中泡漩夹马和江水流向的绝活,才可以拔得头筹。除了艄公,耍头的更是“奇兵”。在激流最为汹涌澎湃之时,在所有的龙船奋力“抢水”的紧要关头,耍头的在龙船剧烈晃荡之中,要在宽不盈尺的船头,突然一个筋斗翻转过来,以手为脚倒立其上,再以脚为手,在空中玩出花样。谁的花样玩得精彩绝伦,谁能把其他船上桡手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哪怕是几秒甚至一秒钟,那些被吸引的桡手们就会在刹那间乱了方寸,眼睁睁看着那个最为惊艳的耍头人的龙船突围而去。 cD'|zH]
8,L)=3m-
参赛的龙船在紧要关头,总会明争暗斗,各展绝活甚至大动干戈,用桡片子或者长梢做武器,把屈原沱的江水搅得激情四射。有桡手从龙船上掉到江里了,岸上就有惊呼声,也有拍手叫好声。后面的龙船想乘机超越过去,落水者的龙船艄公不肯屈服,就把长梢横了过去,于是就有咔擦咔擦长梢断裂的声音脆脆地响起。江面上顷刻间就会漂浮起红的黄的蓝的绿的紫的青的脑袋,在一片熙熙攘攘中各自奋力游向同头巾颜色相配的龙船,扶着龙船的船帮,依然吆喝着把龙船推向对岸。这个时候,什么名次先后已经没有意义了,大家一年到头,无形中用这样的方式把屈原骨子里的浪漫,在汪洋恣肆的江水里放肆出来!岸上的观众也不在意比赛的结果,他们来到屈原沱,最想看到的就是这种看似杂乱无序甚至惊险的场面,不然就会觉得今年的端阳没有情趣没有开心。 2CRgOFR
7OD2/{]5
做龙船,采艾蒿,泡雄黄酒,给孩子洗艾叶澡,划龙船游江招魂等等,构成了秭归民间端阳最充实的内容。但是,秭归端阳还形成了一个习俗,往往被专家们忽略。端阳节前,所有住在归州一带江边的人家,都要做好迎接姑娘回娘家和前山后岭亲朋好友的准备。在秭归,过年是民间最大的节日,老百姓更看重“团年”的意义,但出嫁了的姑娘是不能随意回娘家“团年”的。而端阳节就成了女儿回娘家最好的节庆,因此也成了秭归人最看重的节庆。一般在五月初四的下午或者晚上,出嫁了的姑娘会带着自己的夫婿、子女和对父母的孝敬,喜气洋洋回娘家;那些亲朋好友们会带着他们认为最好的山货,从几十公里外的深山沟壑里,跋山涉水而来。那样的夜晚几乎是彻夜不眠,大家坐在一起包粽子,准备发面粑粑或者油心饼,一边说着古今的故事和屈原的传说,也说些家长里短,喜事烦心事。 <O3,b:vw
WesEZ\V
头端阳的晚上,峡江两岸无论集镇还是乡村,无论广厦还是茅舍,几乎都会飘逸出艾草清淡的芳香。每一个大大小小的木脚盆里,浅浅的绿水中散淡地飘荡着陈年艾叶的碎末,热热地氤氲着独特的氛围。母亲会把每一个孩子放到脚盆里,柔柔地擦拭每一个孩子,把自己的祝愿揉进孩子的肌肤里。母亲们相信,有了这些艾草绿汤的浸润,所有的孩子天天都会百毒不侵,安康吉祥。 "+A8w
om{aws;
节庆一旦植根于民间的厚土中,一旦成为了习俗,就有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上世纪那个“破四旧”的年代,划龙船也成了“四旧”。屈原沱不能划龙船了,那些神采飞扬的龙船被隐身了,但是在乡间河汊里,依然有“龙”在潜行。一个聚落的村民会找来几条木划子,找来几串响鞭,在鞭炮声中划起木划子,照样唱着招魂曲游江,村民们聚集在一起放声应和。没有奢华,没有排场,甚至没有仪式,但是乡人依然一丝不苟地让江水泛起波澜,满怀深情。他们认为这样做了,不仅仅对得起三闾大夫,也对得起自己一年的牵挂。 *6wt+twH
5Ve
T8/7Q
这样的端阳是民间最淳朴本色的端阳! Q#PkfjXS
lnnT_[ni.
来自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