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咏梅 段培哲
“作为一套关键装置的掌舵人,他既有80后的机智灵巧,又有着运行专家的老成干练。在他的带领下,高压聚乙烯装置创出了连续周期超过210天的运行奇迹,创国内同类装置最好水平。2015年,原设计产能14万吨的装置实现了产量18.5万吨,提高产能近30%,装置运行率达到98%以上,全年实现盈利超5亿元。他就是
中国石化齐鲁股份有限公司塑料厂高压聚乙烯车间主任,优秀共产党员,高级工程师冯勇。
打破装置“魔咒”,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高压聚乙烯装置反应器内压力高达2500公斤,如一枚巨型炸弹;工艺环节上设置有960多个联锁点,有一个点出现问题都会触发联锁停车,让人不敢稍有差池。自1998年装置投产至2011年,13年间,“短周期”像个魔咒一样笼罩着高压装置。2008年,刚满28岁的冯勇走马上任车间生产主任,成为塑料厂乃至整个齐鲁石化公司最年轻的关键装置的生产主管。
上任后,冯勇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要打破“短周期”这个魔咒,他给自己定的第一个目标是100天。他瞄准压缩机填料寿命短、反应器压力波动大、低压循环系统换热器易堵塞等难点,马不停蹄组织技术人员攻关。无论白天黑夜,只要装置有异动,他就像条件反射一样第一个赶赴现场。几乎天天加班加点,用他的话说,在家里总是担心车间有问题,而睡在车间一有问题马上就能及时解决。
在他的带领下,两年多时间,先后解决了300多个影响装置稳定运行的难题。2011年3月,实现了装置连续运行100天的目标。继而150天、200天、210天,创造了装置开工13年来的历史最高水平,打破了高压聚乙烯装置的短周期运行魔咒,为
企业多创效益2630万元。他被授予中国石化“闵恩泽青年科技人才奖”和中国石化“青年
岗位能手”称号。
发动头脑“风暴”,变运行奇迹为常态
靠拼劲、闯劲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创造了装置的运行奇迹,冯勇打心眼里感到高兴。他把下一个挑战对准了装置长周期运行的常态化。他紧锣密鼓地开始了一轮轮的技术攻关,一本厚厚的流程图被他翻得卷了边,光笔记就记了几大本。他提出并施行了在2500kg高压力及带联锁的苛刻条件下在线吹扫引压管的设想;实施了在线更换旋转阀油封、增压机入口滤网的改造,其中“板式换热器在线清洗脱垢”项目,获得了发明型国家专利及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作为车间主任的冯勇在
创新管理上大做文章。他针对装置生产详细制定了29条《高压装置生产操作指令》,大力开展“提高工艺操作平稳率,促进装置隐患排查”
劳动竞赛,要求将各项参数务必控制成一条直线,工艺参数平稳率明显上升。他还提出了“长周期运行妥善应对,短停快开提高运行率”两条路并走的管理模式,并组织编写各类应急处理预案,避免突发情况造成装置停车,强化各专业及
班组人员的不间断巡检,保证了生产上一旦出现问题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及时处理。2013年12月21日,装置再次创出212天的高运行周期,长周期运行渐成常态。
瞅准行情“增产”,产能连续提升三成
2015年,塑料化工产品迎来了难得的生产机遇,高压聚乙烯产品边际贡献始终保持较高水平。此时,高压装置已建成投用17年,生产中积累了诸多影响装置运行指标和
安全生产的顽疾。怎么办?整改!冯勇不等不靠,查阅大量国内同类装置的技术资料,借鉴其他企业的
成功经验,带领车间
职工克服资金紧张、技术要求苛刻和施工难度大的困难,完成了全装置地下消防水管线的更换。随着料仓风送管线改造项目的顺利实施,彻底解决了影响产品质量的粉尘多等问题,粉尘量每天减少100千克,产品中粉尘降低了80%,全部转化为产量。
为了确保有效运行时间,冯勇每天一进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小时产量,哪怕只差了0.1吨,他也要彻底揪出原因,严格考核。在他的带领下,先后开发出QLT04、F181PC、F181PX、F1806PX等十余个牌号新产品,有3项成果申请获得了国家专利。他带领攻关小组先后攻克了由于引发剂问题造成装置负荷低、反应器粘壁等多项长期制约装置高负荷运行的问题,将装置生产负荷偏低的“心病”彻底铲除。组织实施技术攻关改造9项,累计为企业增效近千万元。齐鲁石化高压聚乙烯装置两次创出连续周期超过210天的运行奇迹,创造了国内同类装置最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