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竞选家委会的家长们再次引起了舆论的关注,钱、人脉、资源纷纷被拿出来展示一番。为什么一个小小家委会选举会如此大动干戈,一些招摇的人倒也罢了,一些以往不愿露富的家长,也拼命招摇? po(pi|
如此不惜本钱,不惧风险,极力炫耀各自资源试图当上家委会负责人,目的显然已经不是造福所有孩子了,首先还是着眼于自己孩子,说穿了,还是为了“小祖宗”。 Peo-t*-06
当上家委会委员或者负责人,就可以近水楼台,一方面在学校各种活动中给自己孩子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也可以名正言顺地接触老师、学校,甚至光明正大“贿赂”老师,以达到照顾自己孩子的目的。一部分家长还有着更隐秘的想法:深度参与学校的教学与治理,希望学校按自己的理念去管教孩子。 jz~#K;3=,
本来就非常重视子女教育的中国家长,伴随着经济能力的提高,对孩子的重视,尤其是教育的重视,已经远远超越了正常值。再加上多是独生子女,孩子是天,是一切,而孩子的教育又是重中之重。一些家长为达到教育子女的目的,甚至不择手段。 Zd'Yu{<_2N
无论出于哪种目的,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工作本是一件好事情,但问题是,在强烈的关注与重视下,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神经质家长”。他们越来越多地深度介入到孩子的学校教育中,开始大规模逾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界限,逾越家长与教师的职责界限。日前,清华附小学生用大数据研究苏轼的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为了孩子,家长竟然赤膊上阵,替孩子操刀了。但凡有点基本常识就知道,那根本不是一个小学生的思维与做法,只不过家长介入的形式与方式特别而已。 |@~_&g
伴随招生录取制度的改革,名校开始强调分数之外的东西。于是,在近年的高考与中考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这类小神童。他们名下的发明创造、专利满天飞,甚至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也屡见不鲜。伴随出国留学热,各类有特殊才能的明星学生更是层出不穷。每一种“神奇”背后,往往都有家长之手在作怪。 )Ii`/I^
重视子女教育固然是好事情,“拼爹”也是一个普遍社会现象,我们无法禁止,但力道用过了,对孩子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在家长的大力协助下,甚至替代下,孩子们可能在某一个时间内获得了机会,但这显然是不可持续的。家长介入越多,子女的实际能力恰恰就越弱,无疑是另外一种娇宠。家长的手再长,也总有力所不逮的时候,没有家长的过度呵护,孩子将如何自处? fk9q 3
这种虚谎包装下的神话,不仅容易破灭,更容易让孩子陷入一种被“吊打”的尴尬境地——-周围的人都会用挑剔甚至蔑视的眼光审视你。而孩子自己也往往因为“心虚”处于更不自在、不自信的状态,惶惶不可终日,到头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G~/ GO
这种现象主要的责任在于家长,但我也想提醒学校,不要给家长的急功近利提供温床。 RU=\eD
近年,在各种所谓先进理念的误导下,很多学校不加区别,甚至沽名钓誉,对学生提出了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要求。一些要求明显超越了多数学生自身能力,诱导甚至迫使家长参与其中,让孩子的作业变成家长的作业,把孩子的创新能力培养,转嫁为家长的负担。同时,对于家长明显作假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为了达到宣传学校的特定目的,大加赞赏这种在家长支撑下获取的“成绩”,这无疑起到了恶劣的胁迫与鼓励作用。 A.mFa1lH
一般来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各司其职,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无论哪种越界行为,都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在这两者的职责定位上,家长的职责主要是养育,偏重非知识的教育,所谓家传,所谓育人,在知识的学习上则主要是扶助。学校则是以知识传授为重要内容的全方位教育,所谓教书育人,或者说立德树人,两个方面都是其重要职责,尤其是知识学习和相关能力的培养。学校与家长的职责定位清晰又交叉重叠,各有侧重,有着紧密的关系,家长积极主动的配合对孩子学习成长至关重要,甚至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美国,一个好学区的形成不是因为学校教师或软件不同,而是因为家长不同,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但无论如何,都不能越界太多,甚至本末倒置。替孩子上阵,其实和作弊无本质差别。 !x:{"
学校需要对学生有清醒的判断与恰当的要求,不赶鸭子上架,更不应该哗众取宠,想让人人都成为有创造力的明星学生,胁迫误导家长;另外一方面,家长也需要明白,孩子的人生可以引导,但永远无法替代,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我们要多用心,少用力,不择手段的帮扶、替代只会适得其反。 U[2;Fka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