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Pv,: 1800多年前,位于襄阳城西的隆中演绎了一出“隆中对”,千古流芳,万世敬仰,同时这也成为襄阳历史文化中最重要的一张“城市名片”。值此第八届襄阳诸葛亮文化旅游节举办之际,记者特邀湖北文理学院教授、襄阳及三国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叶植解读千年传奇《隆中对》。
/2r&ga& 未出茅庐 三分天下 3]\'Q} 记者:请您先介绍一下《隆中对》产生的时代背景。
J>hjIN 叶植: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已平定河北,即将挥师南下,此时无论刘备还是孙权均惶恐不安。“计将安出?”寄人篱下的刘备于是来到隆中三顾茅庐拜请诸葛亮,向这位青年才俊求教复兴汉室之计,诸葛亮被刘备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诚意所感动,毫无保留地讲出了自己的见解。后来被西晋史学家陈寿记录下来,成了《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一段,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3]NKAPY 记者:《隆中对》大致意思是什么?
1)e[F#| 叶植:在《隆中对》中诸葛亮指出,自董卓之乱后豪杰并起,曹操拥众百万,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占有优势,“不可与争锋”。孙权占据江东,
经营三世,地势险要而人心归附,贤能之士为其所用,“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在中原不可争、江东不可图的形势下,只有夺取刘表占有的荆州和刘璋统治的益州,作为自己的创业之地,“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一旦“天下有变”,两路出击攻占中原,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果然,诸葛亮出山后,一举挫败曹操
统一全国、篡夺汉位的企图,使建安局势遽变,鼎足三分势成。
u3cg&lEgT 记者:人言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您是怎么认为的?
>7?Lq<H 叶植:诸葛亮的博学与才干主要来自于其躬耕隆中十年的勤思苦读与广交士林。当时在刘表保境安民、
发展文化
教育政策下的荆州,聚集着大批本土和从中原来的文人学士、名儒硕学和青年才俊。襄阳是当时南方政治文化中心,处于南北
交通要道,居此可以了解全国各地情况。在襄阳隆中,诸葛亮虽名为隐居,实则经常外出访游(刘备为何三顾茅庐,就是因为前两次诸葛亮闲游去了),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访僧道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这种闲游除了结交朋友之外,也是一种获得信息的渠道。由于他和当地达官、名儒、智谋之士相互往来切磋,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所以虽身在隆中却仍掌握天下大势,从而才诞生了千古《隆中对》。也可以说,《隆中对》不尽是诸葛亮个人的见解,也代表荆州集团中有识之士的政治主张。经过在襄阳的十年砥砺,出山前的诸葛亮已是一个情商智商俱佳的饱学之士。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