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7 10:59:19

最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六只猴子分别关在三间空房子里,每间两只。房子里分别放着一定的食物,但放的位置高度不一样。第一间房子里的食物就放在地上。第二间房子的食物悬挂在屋顶。第三间房子的食物则分别从易到难挂在不同高度适当的位置上。几天后,打开房间发现,六只猴子的生存状况迥异:第一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一死一伤;第二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全死了。唯独第三间房子里的猴子安然无恙。
  原因不难明白。摆放在第一间房子地上唾手可得的食物,激起膨胀的私欲,让两只猴子大动干戈,结果非死即伤;第二问房子里悬挂在屋顶上高不可攀的食物,让两只猴子在无望中,互相感染着悲观的情绪,彼此孤立地在饥饿和绝望中死去;只有第三间房子里的猴子,在独自跳跃取食难以奏效时,同时想到了对方。于是,一只猴子站在另一只猴子的肩上,取下食物,两只猴子在“叠罗汉”式的两者组合中,惊奇地发现了一种新的高度,这种高度让它们饱食、生存。以至后来离开这间屋子仍然相亲相爱。
  其实,人与人相处,有类于六只猴子的景况。互相撕咬和孤立,都会加速灾难的来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局限。当感觉到自己的高度不够时,借肩膀给别人用一下。你借出的肩膀会为你赢得新的高度。你的存在,无形中就成了他人存在的重要前提。当困难袭来时,需要记住的是:你需要他的肩膀,他需要你的高度。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7 10:59:37

有一天,妈妈做了两碗面条,一碗面条上卧着一个荷包蛋,另一碗却没有。妈妈问:“小玲,你吃哪碗?”我不假思索地说:“当然吃有荷包蛋的那碗。”可是正当我津津有味地吃着荷包蛋的时候,妈妈却在另一只碗里挑出两只荷包蛋——原来这两只荷包蛋藏在面条底下啊。这时,妈妈语重心长地说: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
  
  第二天,妈妈又端来两碗面。和昨天一样,一只碗里有荷包蛋,另一只碗里没有。妈妈笑着问:“丫头,要哪碗?”接受了昨天的教训,我想:面条下面肯定藏着两个荷包蛋。于是我坚定地要了表面上没有荷包蛋的那碗。
  端过大碗,我用筷子扒拉了半天,结果一个荷包蛋也没有找到。再看妈妈,正津津有味地吃着荷包蛋呢,妈妈边吃边冲着我乐,末了,她抹着嘴巴说:吃亏的人往往是那些一肚子“鬼心眼”的人。
  第三天,妈妈又做了两碗面条,还是一碗看起来没有荷包蛋,另一碗里有一只。想着妈妈跟我说过的话,这回我可学乖了。我对她说:“妈妈,您先挑吧。”妈妈笑眯眯地端过卧着荷包蛋那碗,我只好端过剩下的那碗。吃着吃着,我发现碗底竟然卧着两只荷包蛋!我咧开大嘴,一口气将它们吞到肚子里。妈妈高兴地看着我说:“当你为别人着想的时候,生活也就把幸运降临给你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常常回忆这三碗面条的故事,常常回味妈妈说过的那些话。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7 10:59:48

有一个灵修大师总认为自己的定力深厚,所以对徒弟们的要求十分严格。
  有一天突然发生大地震,大家都在仓皇失措地到处跑来跑去,大师却静坐不动,慢慢喝着水,显得悠然自在。
  地震过后,他召集了所有的学生,对他们训斥了一番:“你们太不成气候了,各位有没有注意到?刚才大地震时,你们乱成一团,吓得东奔西跑,只有我一个人独坐不动,还若无其事地喝着水。有谁看到我握杯子的手在发抖的?”
  “老师,你的手或许真的没有发抖,但是您拿的不是一杯水而是一瓶墨水。”一位弟子回答。
  惟有从内心而来的平安才是真正的平安,外边固然可以装一装,但蒙骗不了自己。你最近是否失去了应有的平安?勇敢地面对你所遭遇的问题,当内心越勇敢时,平安就来到,而恐惧也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7 11:00:04

每晚8时左右,一位衣着褴褛然而神情坦然的老头,总会准时来到大院捡破烂,然后就默默离去,从不晚点,也不久留。
  第一次见到老头时,他正在与门卫大吵。他要进去捡破烂,门卫不让,说这是县委大院,而且又是晚上。老头便梗着脖子说:“我靠自己的双手捡点破烂糊口,凭啥不让?当我是小偷不成?!”老头很瘦,脖子上扯起根根青筋。他的缕缕白发在灯光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我当时认为老头有些倚老卖老,无理取闹的意味。然而几天后,我发现自己错了。
  后来也不知门卫怎么就让老头进来了。老头每天都来大院垃圾箱里翻找破烂。但与别的捡破烂的不同,他每次都在天黑以后才来,白天从不进来,而且他捡垃圾就是捡垃圾,除垃圾之外的东西秋毫无犯。这对一度饱受“顺手牵羊”之苦的大院住户来说实在是个惊奇的发现。后来,我们知道了关于他的一段凄楚的身世:老头是某国营工厂的退休工人,由于老伴长年体弱多病,老两口没少受儿媳的气,倔犟的老头不甘过仰人鼻息的日子,与老伴租了间破房相依为命。由于原单位倒闭了,生性高傲的他为了凑足妻子抓约的钱,不得不背上了捡垃圾的蛇皮袋。
  
  了解了这段隐情后,大家都唏嘘不已,从此看他的眼光中就多了几分同情与敬重。一次,邻居大伯担心他晚上捡不到什么,便将一袋子上好的橘子递给他。老头一愣,随即嘟哝了一句:我是捡破烂的,不是乞丐。拍拍手,提着瘪瘪的蛇皮袋起身就走。接下来好几天里他都没再来。
  
  大伯默然。几天后,老头终于又出现在大院的垃圾堆旁。趁他离去时,大伯回屋出铁锤,在垃圾旁的大树上一上一下钉了两颗钉子,然后把一些包扎好的食品,挂在上面的钉子上。又将一些旧书、旧报捆扎在一起挂在下面的钉子上。第二天,捡破烂的老头来了,他取走了挂在树上的那两个食品袋。他当它们是别人舍弃不要的垃圾了。
  
  后来,大院里的许多住户都知道了这一秘密,于是树上的钉子上便常常多出许多胀鼓鼓的食品袋来。门卫也很默契,晚上除了让老头进来外,对其他捡破烂的则一律拒之门外。每天晚上老头进来后总要先在垃圾堆里翻找一通后,再去取那些食品袋。据经常晚归的小王讲,一次他看到老头在取那些食品袋时,竟然泪流满面。
  尊严无价!面对他人脆弱易碎的尊严,有时无声的呵护更胜过万语千言。比如,大伯钉在树上的那两颗钉子。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7 11:00:43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都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母亲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唯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绺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在额头上。
  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面和脖子擦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的工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然后对母亲深深地鞠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又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20元钱。我不解地问母亲:“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
  母亲说:“这堆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是一样。”
  我嘟着嘴说:“那就不要搬了。”
  母亲摸摸我的头说:“对乞丐来说,搬砖和不搬砖可就大不相同了。”
  此后还来过几个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电视上那些大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老板用一只独手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如果没有你,我现在还是个乞丐。因为当年你叫我搬砖,今天我才能成为一个公司的董事长。”
  
  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
  独臂的董事长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市人,过好日子。
  母亲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
  “为什么?”
  “因为我们一家人个个都有两只手。”
  董事长坚持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房子了。”
  母亲笑一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7 11:30:03

一位记者随同一所受捐助的师范学校老师迎接一位捐助者,捐助者是香港实业家,家财万贯。
  在机场为了解渴,他们各自买了矿泉水。刚喝了几口,飞机就到了,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把手中的矿泉水扔到了垃圾桶里。. 他们看到大富翁从飞机上走下来,他们迎上去,向大富翁问好。
  大富翁态度很好,也很随和。他的手中像一些旅客一样拿着一只矿泉水的瓶子。他拿着那只瓶子和记者及迎接的老师说话,谈笑风生。人们看到,大富翁手中拿着的几乎是一只空瓶子,瓶底只有一口水了,随着他的手在晃动,矿泉水发出轻微的声音。他拿着那只装有一口水的瓶子一直坐上了接送他的车子,还是没有扔掉。
  车里有水,有人递给他一瓶满满的矿泉水。他摆摆手,然后把那瓶中剩下的一口水喝完,把瓶子放下,然后接过满瓶的矿泉水。
  他这次留下了5O0万元的捐款。他的名字叫田家炳,香港知名实业家、慈善家,20年他已捐款10亿元人民币。
  除了爱心之外,更让人感动的应该是那瓶只装有一口水的瓶子。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7 11:30:21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慷慨的人。因为我很喜欢送东西给别人,比如我不喜欢的衣服、玩具和饰物。
  我以为接收过我的小礼物的人,一定喜欢并感谢我。但是,父亲却不这样认为。在他看来,这表面上看是慷慨,其实是吝啬。对此,我并不以为然。
  有一天,父亲带我去拜访他的上司。告辞时,他的上司送给我们一箱苹果。
  回到家,我和父亲把箱子打开,发现里面是一些皱皱巴巴、比鹅蛋大一圈的小苹果。我忍不住大叫:“什么破玩意儿?还没有咱家的好!扔了都没人要!”
  父亲指指地上的苹果,说“这些苹果至少告诉我们两个信息:第一,这是别人送的,如果是自己买的就不会放这么久了。第二,这是他们吃不了挑剩的,扔了又觉得可惜,就顺便送给我们。”我看也不看那些苹果,用鼻子哼了一声:“哼,什么破玩意儿!”
  “对,什么破玩意儿!你要永远记住这句话。当你把自己不喜欢、不需要的东西送给别人时,你得到的就是这句话!”我的脸刷地一下红了。我想起以前送给别人的那些穿过的衣服、挑剩的玩具、饰物,当他们回到家打开时,他们也一定说过相同的话。
  
  父亲看着我,说:“记住,不要把别人当傻瓜。他会和你一样,知道这东西的价值。要么不送,要送就把自己认为最好、最喜欢、最舍不得的东西送给别人。”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7 11:31:06

每天在一个办公室工作的人就好比呆在一个范围很小的圈子里,近距离的接触使得彼此之间的关系不得不亲密起来。而新人刚刚到来的时候,很不容易跨进这个圈子,常常会有一种徘徊在国外的孤独感。
  我的朋友珊珊大学毕业后,已经换了三次工作,虽然每次在一个地方呆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她却能和同事成为很好的朋友,并且在离开的时候让人感到依依不舍。我很羡慕她,就向她请教有什么秘诀。
  珊珊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位外国主妇,看见对门新搬来一家人,做晚饭的时候就过去借鸡蛋来烤蛋糕。蛋糕烤出来了,她又送过去一块请人家品尝。一来二去,她跟那家的主妇就熟了起来。而其实呢,她的冰箱里还有好多鸡蛋,她不过是用借鸡蛋的办法制造与那家人接触的机会,为日后形成良好的邻里关系打下基础。珊珊说,办公室里的同事关系也需要用一点心思来“经营”。初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只有靠自己找机会增加与周围同事的接触,尽早与大家熟悉起来,才能很快地适应新工作。除了工作中的接触,珊珊还有她特别的“小手段”。比如午间休息时到超市买来一包漂亮的小糖果,回到办公室把它分发给每位同事,有的人即使不喜欢吃糖,至少也会以一个微笑作为回报。如此过不了一个月,珊珊便和同事们“打成一片”了,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小兔子”(珊珊属兔)。
  但是这样做有一个前提你必须是真心诚意地与同事交往,如果仅仅为了功利的目的,那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招人讨厌。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7 11:31:22

一个十分偶然的机会,我和贾教授一起去火车站送人。所送之人是贾教授的朋友,又是我家的远房亲戚。
  那天正好是周末,学校离火车站又不是很远,他们年纪都比较大了,那位亲戚又带了不少的行李,需要上上下下的,于是我就责无旁贷地充当了“脚夫”的角色。
  
  送走他之后,我和贾教授刚走出火车站口不远,就看到一个疯疯癫癫的人迎了上来,拦住了我们的去路。他衣衫褴褛,头发乱蓬蓬的。我原以为是一个讨钱的,就掏出一元钱来递给他。他瞪了瞪我,没有接,然后将目光移向了贾教授,小心翼翼地说:“这位老先生,我看得出来你是个有学问的人,能不能给我讲讲关羽是怎么死的?”
  我想推开他,贾教授却阻止了我,领着那个疯子到了一个楼角。他从吕蒙设计,讲到关羽败走麦城,最后遇害,大约用了十几分钟时间。教授讲得绘声绘色,那疯子也听得津津有味。临走的时候,疯子抓住贾教授的手,眼睛中泛动着晶莹的泪花:“谢谢你,我求了好多人,只有您才肯给我讲!”我看到教授的手也用力摇动了几下。
  回校的路上,我问贾教授:“他是一个疯子吧?”教授沉默了一会儿才说:“也许是,但他首先是一个人,只要是人,都是值得尊重的。因为在尊重别人的时候,更重要的还是在尊重自己!”
  贾教授的话给我的震动很大,的确,尊重不只是一个得到或者给予的问题,其实在给人尊重的时候,同时也得到了别人的尊重;当你践踏别人的尊严的时候,自己的尊严也正在自己的脚下痛苦地呻吟着!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7 11:31:37

我有个朋友是警察,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一所学校地处市郊,通往学校的路上有一片山林,附近没有人家,那里经常发生拦路抢劫的案件,所以一般人夜里不敢走那条路。可一天夜里,有个农民背着一袋子钱从那条路上往学校赶,他因此遭遇了劫匪。劫贼抢夺他的钱袋,他死死抓住不肯松手。劫匪拔出刀来威胁他,他还是不松手。最后劫贼用刀刺伤了他的手,夺走了他的钱袋。此时,劫匪还没走多远,那位农民从后面追了上来,他跑得飞快,追上之后就死死抱住他不放。正好这所学校的一辆车从那里经过,从车上下来一群人,把劫匪抓住了。
  朋友说:“你猜他有多少钱?那个袋子鼓鼓地装的都是一块两块一毛两毛的小票,顶多也不过300块钱吧。为了300块钱,连命也不顾了!那天,我见了这位农民,他告诉我:‘我挑菜来城里卖,天天起早摸黑,忍饥挨饿,跑断了腿磨破了嘴,才挣来这些钱,容易吗?’问他连夜拿钱去学校做什么?他说他儿子在那里读书,明天就要去外地实习,怕他身上带的零花钱不够。”’
  朋友接着对我说,被抓的劫贼一脸沮丧。劫匪说,他看到那位农民死死护住钱袋,还以为是逮到一条大鱼呢,早知道钱这么少,他就不如丢下跑了。据劫贼交代:他在学校附近作案多次,次次都顺利得手。他抢的都是学生,不少学生去城里玩,很晚才回来,只要拦住他们把刀一晃,他们都会乖乖地把身上的钱、手表和手机交出来。逮住一个,怎么着都会得个五百六百的,有一个学生带着女朋友,身上光钞票就有1OO0多块……
  朋友的故事讲完了,我觉得意犹未尽:这故事平淡了一点,不完整,缺乏感染力。我说:“要是被抢的学生中有那个农民的儿子,这事儿多有喜剧色彩啊……”
  朋友一拍巴掌:“哎,让你说对了!那个身上带着1000多元钞票的学生,不是别人,就是那个农民的儿子。”      
页: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