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7 09:58:16
不拿昧心钱,不做亏心事,这就是最自在的生活。
在报纸上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工厂的女工,是车间统计员,有一次,她从财务科领回工资发给工友后,发现手里多了594元。那是20世纪90年代初,这位女工每月的工资只有71元。她的父亲患了癌症刚刚去世,留下治病欠下的3000多元的债务,弟妹正读高中,女儿嗷嗷待哺,肚子还有另一个生命即将降临……钱,对于她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她悄悄把钱收了起来。
可是她没有想到,就是这一念之差,这594元,竟成了她沉重的心理负担,一直折磨了她十余年。它时时刻刻困扰着她的心灵,使她寝食难安。直至多年以后,她终于鼓起勇气,找到当年的那位会计,把那笔钱还上之后,在回家的路上,她泪流满面———因为终于卸下了压在心上14年的心理负重,以后就可以像普通人一样享受堂堂正正做人的幸福!
还有一个故事:在一次意外的海难中,全体船员集体遇难。他是其中的一名海员,所有人都以为他已经死亡,船主也按照有关规定及当地的惯例给每位遇难者的家属一定的经济补偿。却没想到他劫后余生,成了惟一的幸存者。他几经磨难死里逃生,在回家的途中,当他听说因为这起事故,每位遇难者的家属可以得到十几万的补偿费后,立刻打消了回家的想法。因为他一回去,这笔钱就得还给人家。而这些钱,如果让他去赚,至少得20年。
他隐姓埋名,开始了流亡生涯。可是,他的心始终无法安宁,他夜夜失眠,想妻子儿子,承受着亲情和良知的煎熬。到最后终于无法承受心灵的纠缠,重新回到亲人的怀抱。
巴金先生说:“良心的责备比什么都痛苦。”人活着,无论多大的磨难和挫折,都不可怕,最怕的就是良心受到谴责。做了错事坏事,或许可以逃过别人的眼睛,甚至逃过法律的制裁,但是惟一逃不过的,是自己心灵的谴责。背负着心债过日子,其中滋味可想而知。人的心灵是身体里柔软的地方,它最娇贵,受不得任何的负担和伤害。一个人应该时时刻刻呵护好自己的心灵,不让它有负担,不使它染尘埃,给它一个自由干净的空间。
什么是幸福?心安理得做事,坦坦荡荡做人,没有任何的心灵上的负担,这就是最大的幸福。不拿昧心钱,不做亏心事,这就是最自在的生活。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7 09:58:27
他8岁那年在一个公园里遇到一个18岁的吉普赛算命女郎。她收到了他的铜板,偷偷告诉他,他将来只有到世界尽头,才能找到影响他一生的最重要的女人!
从此他每分钟都在思索到底世界尽头在哪里,是世界最深的海沟吗?那里恐怕没有人类存活。那是最高的山峰吧?他开始训练自己的体能,18岁那年登顶时,却只发现毫无边际的荒凉。
他安慰自己,事情怎么可能如此简单。既然知道了自己的命运,便无法不追寻!他在心里描写无数次她可能的模样,或许她住在北极圈内,是脸色白里透红的爱斯基摩少女。他天资聪颖,触类旁通,顺利被派驻北极做研究,却在几年后不声不响地离开了那个苦寒之地。
这时候其实他还很年轻也很英俊,有优美的气质与体格,可是他一直非常孤独,将自己自8岁以来所有的爱情、微笑与眼泪,皆保留给心里那位美丽如末日的影像。他后来转向考古,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与图书馆之间流浪,想在某块世人已经遗忘的碎片中读出世界尽头的秘密。
然后他总是逃避现实中那些女人,那些聪明美好让他动心的女人。这是为了对三方面负责:她们,他自己,还有那个惟一的她。而他就在一次次的拒绝和漫长的追寻中,逐渐老去。多年来的奔波辗转,消耗了他的健康。最后他一个人躺在异乡的贫民医院里等待死亡。
躺在床上的他仍不放弃,还在苦苦思索关于世界尽头的事情。这里是个华丽的大城市,绝不是世界的尽头,但他没有办法起身继续追寻了。
不久,隔壁病床住进来一个更衰老的女人,他一眼看到她肮脏的脸上还有艳丽的余光:正是当年他在公园里遇到的那个吉普赛女郎。他这一生首次流下眼泪,求她指引世界尽头的方向。
她呆呆地想了一个礼拜,才在星期二的早晨小声对他说:“我终于想起来你是谁了。可是我对你说的那些话只是个玩笑啊!”
她没有想到这个玩笑竟成了她一生惟一准确的预言。当天下午,他的生命终于油尽灯枯,到达了尽头。而他的眼睛无法闭上,直直看着那个影响他一生的最重要的女人。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7 09:58:38
有位乡人告诉我一个故事。
一个农民,一直想去一次北京。30多年前,杭州到北京的火车票要30多元,这笔钱需要他在田地里劳作一年,他无法成行。
30年后,他老了,依靠打零工每年有600元的节余,而杭州到北京的硬座车票涨到了200元,他又无法成行。
去年,他突觉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却是癌症晚期。家人借钱给他治病。
他说:“别给我治病了,那些钱让我去一次北京行吗?"
家人同意了。于是大家凑了2000元钱,并让人陪着去。临行前,他又不愿意去了,他说2000多块,我打零工需要3年时间啊。
今年“五一”前夕,他死了。弥留之际,他喃喃自语:“怪了,都这么多年了,北京好像越来越远了。”
我听这个故事的时候,心间十分酸涩,问乡人那个人是谁,乡人说那老人是他的舅舅。杭州离北京仍然是那样的距离,如果从火车的速度来看,不是远了,反而近了。那位老者为北京梦追逐了半辈子,但北京仍在无法可及的遥远北方。
其实,老人的悲哀也发生在我们身上。我读小学的时候,梦想着自己长大了,要进城,要娶城里穿着裙子的姑娘。现在,我如愿以偿,但是我发现,我仍然被快乐远远地抛在后面。在城里,我仍然就像当年那个走在田埂路上的无助的小孩,还有一位同学告诉我,参加工作的时候,希望自己5年之内成为万元户。5年后,他成了“万元户”,但他发现别人的钱比他多得多。参加工作的第六年,他想在城里拥有一套房,70平方米的房子花了7万元钱,等到把债还清,别人早已住上100多平方米的住房,像他们这样的户型早已淘汰了。同学现在最大的梦想是住上120平方米的小区房,代价是40万,他们夫妻俩正千方百计地赚钱。
快乐是什么?快乐有时候总是和我们捉迷藏,它永远与我们若即若离,保持着一段距离。快乐也像骡子前方挂着一把草,它永远在前面,但永远都无法得到。有时候,我们要感谢那份若即若离的快乐,让我们还有梦,还有痛,还能让我们把生活继续进行下去。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7 09:58:50
1998年,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一家公司上班,每月800元的薪水,要平均分成四份,租房200元,一日三餐的伙食费200元,给远在他乡求学的妹妹寄200元,剩下200元钱我存起来,想年底报考一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日子被有限的薪水打磨在仅能维持温饱的状态,任何一点奢侈与享受都跟我挂不上钩。我背着从夜市上买来的廉价的革皮包,一身套装是一个亲戚嫌旧送给我的,我不买化妆品,不做头发,除了工作和学习,我不敢有一丁点多余的嗜好,因为那些都需要钱。
9月,我收到了一封平信。很陌生的字迹,潦草地写着我所在公司的详细地址,下边的落款是北京一所大学的成教学院,左上方用红笔醒目地标注着SOS。拆开,里面掉出来一张打印的纸,题头是手写的我的名字,信的正文是清一色的五号宋体,密密麻麻的,挤在一起,像信里描述的那样令人感到困窘与不安。信的落款也是打印的一个名字,日期是五天之前。
我把这封公文形式打印的信反反复复读了三遍,这个自称是我同学的写信人,现在北京一所大学的成教学院读书,因为与他人发生纠葛,争执中,将停放在校园内的一辆桑塔纳2000的外壳擦伤,系里鉴于他认错态度端正,让他在两个星期之内补齐修车的2000元钱,否则将勒令其退学,以正校风。他不敢告诉远在小城已下岗的父母,就想方设法找到高中同窗旧友的通讯地址,写信求助。信末一行二号加重的字体,生生地突兀而起,希望能够迅速汇款200元,以解燃眉之急!旁边括号里的一行小字是:如果收到此封信函的同学怀疑信里提及内容的真伪,请拨打电话010-********进行核实。
记忆里,如果这个同学真是我的同窗,也是高三分班之后的事。加之我素来特立独行,身边要好的朋友无非二三人,对他没有印象,也在情理之中。要不要寄呢?一封电脑打印出来的书信?细想,一个情急之下的人,如果浪费大量笔墨重复十封同样内容的信函,还不如快速打印,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寻求解决之道。而对于高中毕业后参加了工作,又报考成人大学的他而言,如果不是有一颗想挣扎奋起的心,在故乡的小城安身立命地活着,衣食也安然无忧。
取出钱包,不用看,我也知道,里面只剩下400元钱。而这个月的日子才刚刚开始。一瞬间的犹豫后,我坚定地告诉自己应该帮他,如果我因为辨析这封信是真是假,而让他寄托在我身上十分之一的希望破灭掉,我的同学也许就会真的被勒令退学!如果那样,他的命运因我一时的自私与惶惑而改写,我想我的良心会遭受一辈子的谴责。
我没有拨打那个电话确认,赶在邮局下班之前,按照信封上的地址汇出了300元钱,或许多寄一分,也会让他减轻压力感到从容。捏着指间剩下的100元,我计划了又计划,终于挨到下个月发薪水。
半年后,我考上硕士研究生重返校园,收到一封辗转寄自家乡的书信,还有一张提前抵达的汇款单。信里,他说他收到的第一张汇款单就是我汇去的,而那时给我寄那封信,完全是抱着一丝侥幸的心理,因为我们之间毕竟没有任何交往,也许我对他根本了无印象,因为我是那届高三年级学习最好的女生,在所有升学无望的同学心目中,我是遥不可及又高高在上的。而我,居然在未拨打电话的情况下,如此信任地第一个给他帮助!他在心里对我充满深深的敬意与谢意!现在,他已经顺利毕业,并谋到一份好工作……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7 09:59:05
他是搞摄影的,但更痴迷民间收藏,他去过很多地方,读过很多古籍,也结交了许多的业内人,对收藏很有一番见地。
这天他在大山里采风,口渴得要命,看见青翠掩映下一个小村,村头有个小茶棚,他疾步向前,要了一碗茶,正欲喝时,忽然看见茶嫂一手端着一只碗,另一只手拿着梳子,蘸着碗里的皂水梳头。直觉告诉他,那碗不是等闲之物,走近一看,果然是一件古物,一件很珍奇的瓷器。
茶嫂有些嗔怪,女人梳头,有什么好看的?他忙说,你怎么用皂水梳头呢?茶嫂笑了,滔滔不绝地说起皂水梳头的种种好处,他是没心思听的,只为搭个讪而已,就说想看看这皂水,茶嫂把碗递给他,他端起碗,上下左右看个仔细,断定这是无价之宝,便问这碗的来历,茶嫂很疑惑,你是看皂水呢,还是看碗?他说,自家也有这样的碗,原来是一对的。不小心摔了一只,所以看着熟悉。茶嫂说是这样啊,这碗是丈夫捡的,就当了盛皂水梳头的用具。
他开始动了心,说想买下这碗,他说,那对碗是妻子娘家的陪嫁,两个人都很喜欢,摔了一只不成双了,妻子心里老别扭。茶嫂开玩笑说,你想买?这碗可贵着呢。他说你开个价吧。茶嫂眼睛转转,说,一百块。他快速从钱包里掏出一张钞票递过去。茶嫂莫名其妙地看了看他,然后把碗递过来,说,开玩笑的,一只破碗怎么能收你钱呢?
一番推让之后,茶嫂说,如果你不想白要,就给我们全家照张相吧。这现成啊,他怀着喜悦的心情等茶嫂的丈夫和儿子下田放学回家,快晌午时,一家人坐在茅屋前端端正正地摆好了姿势,照完相,一家人欢喜,执意留他吃饭,茶嫂还对丈夫夸他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为了妻子高兴,宁肯花一百块钱买一只碗。他有些愧疚,就偷偷往饭桌下放了一千块钱。
他知道,一千块钱远远不够买这只碗的,回家后又查看了书籍,仔细端量这碗,认定这是出自明朝宣德年间官窑的雪花蓝碗,乃是世上少有的珍品,身值数万元。他洗好照片,给茶嫂家寄了过去,顺便提了那一千块钱的事,希望能帮一家人改善一下生活。
然后,他信心十足地把碗拿到古玩店鉴定,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行家说这只碗是后人仿造的,赝品,并给他指出了仿造的痕迹,他的心一下子凉了下去,不是为美梦成空,也不是为施舍出去的钱,而是为看走了眼,行内人都知道,收物件看走眼是很没面子的事。他想,为什么自己会看走眼呢,怪知识浅薄,还是学艺欠缺?好像都不是。
几天后,他意外收到从那个遥远的山村寄来的信,信是茶嫂的儿子写的,歪歪扭扭的小学生字迹,字里行间全是感激,说他全家从没照过“全家福”,有了这张照片一家人觉得很幸福,最后孩子说,如果不是那一千块钱,过了暑假他就要辍学了,他表决心似的说自己一定要考上大学,报答他这个好心人。他眼睛有些湿湿的,翻出那张全家福的底片,茶嫂一家笑得很甜很幸福,他觉得,这是自己从事摄影以来最好的一幅作品。
他想回信,却不知说些什么,想了又想,于是提笔问茶嫂,皂水梳头究竟有哪些好处呢,他想让妻子也把这蓝花碗派上用场。
以后,总有朋友说这碗品相好,问他是不是花了很多钱。他总是笑笑说,是乡下的亲戚送的,无价之宝。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7 10:00:14
麦立克要坐火车从佛勒斯诺去纽约旅行。临行前,他的老舅舅嘉乐来看他,并告诉他一些旅行的经验。“你上火车后,好好选一个位置坐下,不要东张西望,”嘉乐告诉他的外甥,“火车开动后,会有两个穿制服的男人顺甬道走来问你要车票,你不要理他们,他们是骗子。”“我怎么认得出呢?”麦立克不解地问。“你又不是小孩,会认得的。”嘉乐似乎有点埋怨。“是的,舅舅。”麦立克点了点头。
“走不到20里,就会有一个和颜悦色的青年来到你跟前,敬你一支烟。你就说我不会。那烟卷是上了麻药的。”“是的,舅舅。”麦立克微微一怔,但照例点了点头说。
“你到餐车去,半路上就有一个漂亮的年轻女子故意和你撞个满怀,差点儿一把抱住你。她一定左一个对不起,右一个很抱歉。你自然冲动得一定会要跟她交朋友。但是,你要理智地走远些。那女子是个拆白。”“是个什么?”麦立克似乎没有听清楚。“是个婊子,”嘉乐提高声音说,“进去吃饭,点两个好吃的菜,要是餐车里人挤,要是有一个美貌的女子与你同桌,与你对面而坐,你别朝她看。要是她逗你说话,你就装个聋子。这是惟一的摆脱之道。”嘉乐认真地告诫他的外甥。“是的,舅舅。”麦立克不禁有点惊讶,还是点了点头。
“你从餐车回到座位去,经过吸烟间时,那里有一张牌桌,玩牌的是三个中年人,手上全戴着看来很值钱的戒指。他们要朝你点点头,其中一人请你加入,你就跟他们说,说—不—来—美—国—话。”“是的,舅舅。”麦立克又点了点头。
“我在外边走得很多了,以上并非我无中生有的胡说。就告诉你这些吧!”“还有一件,”嘉乐好像又想起了什么,叮咛道,“晚上睡觉时,把钱从口袋里取出来放在鞋筒里,再把鞋放在枕头底下,头在枕上,别睡着了。”“是的,舅舅,多谢您的指教!”麦立克向他的老舅舅深深地鞠了一躬。
第二天,麦立克坐上了火车,横贯美洲向纽约而去。
那两个穿制服的人不是骗子,那个带麻药烟卷的青年没有来,那两个漂亮女子没碰上,吸烟间里也没有一桌牌。第一晚麦立克把钱放在鞋筒里,把鞋放在枕头下,一夜未合眼。可是,到了第二晚他就全不理会那一套了。
第二天,他自己请一个年轻人吸烟,那人竟高兴地接受了。在餐车里,他故意坐在一位年轻女子的对面。吸烟间里,他组织起了一桌扑克。火车离纽约还很远,麦立克已认识车上的许多旅客了,而客人也都认识他了。火车经过俄亥俄州时,麦立克与那个接受烟卷的青年,跟两个瓦沙尔女子大学的学生组成一个四部合唱队,大唱了一阵子,获得了旅客们的好评。
那次旅行对麦立克来说是够快乐的了。
麦立克从纽约回来了,他的老舅舅又来看他了。“我看得出,你一路没有出什么岔子,你依我的话做了没有?”一见面嘉乐就高兴地问麦立克。“是的,舅舅!”麦立克还是那样地作了回答。
嘉乐脸带笑容,微微地转过身去,眼望远处自言自语地说:“我很快活,有人因我的经验而得益。”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7 10:01:12
到加州之前,就曾听朋友介绍过美国人的“愚笨”,很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人的“找零规律”。后来,我还见识过很多类似的事件,足以领教美国人的“愚笨”和可爱了。
有一次,我陪来自韩国的朋友一家三口去逛街,在一个购物广场遇到了一个免费品餐的活动。那是一家儿童食品公司在做宣传,广告牌上明确地写着:任何一个家庭,可以派一位家长带着小孩去领一份儿童大套餐。我的韩国朋友毫不犹豫地抱着自己的小孩就去排队领了一份回来吃。显然这个儿童套餐很不错,孩子一再地称赞好吃好吃。那韩国朋友的妻子爱子心切,于是将那份套餐递给丈夫,自己抱着孩子去再领了一份回来。孩子抱了两盒套餐,看上去美滋滋的,高兴得不行。
这时,坐在我们身边的一对美国父子看着我们一个小孩居然领到了两份套餐,显然有些惊讶,于是问道:“请问你们是怎么做到的?”我的韩国朋友微笑着回答道:“您可以再叫您的夫人带着孩子去领一份呀!”
那美国父亲眼中忽然有种豁然开朗却又不可思议的眼神出现,然后转身离去了。我的韩国朋友在一旁笑道:“看,美国人就是转不过弯来!”然而坐在一旁的我,从心底里却觉得美国人这种遵守规则的心态是值得尊重的,是非常可爱而美丽的。
后来又有一件事情让我终生难忘。一次我去我所住的社区学习班学习,那是一种免费学习的地方,教师也是一些志愿者,专门给社区的人们讲一些技能类知识或是法律常识,再或者是给其他外来人员教授英语。这种学习班既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也能让人学到很多东西,加之又是免费,因此很受大家的欢迎。当然,我也不会错过任何学习的机会的。
我那次是去听法律课,所在的教室本来是个活动室,我去了之后,已经上课了,坐满了人。我慢慢地走到后排,坐在一把椅子上面,就在这时,我屁股刚一落座,就“啪嗒”摔在了地上。大家一阵温暖的笑声,友好地把我拉了起来,问候着我。我回头看椅子,这才发现原来是把折叠椅,坐得太靠里头了,然后椅子失去平衡,就把我给夹着摔倒了,所幸我并没有伤到脑袋,倒是大家的问候让我备感温暖。
第二天晚上,我再去那个教室上课时,却惊讶地发现,那张椅子靠背上赫然贴着个标签,上面写着:这是一把可以夹人的折叠椅,请注意坐姿。
我仰头一阵苦笑,跑上前去对工作人员解释说:“其实我知道自己该用什么姿态坐这个椅子,我只是不注意而已,况且摔过一次就永远都不会忘记了,请你们相信我的记忆力。”
那个工作人员似乎没有听进我的话,直接回答我一句:“可能还会有人不小心或者会忘记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像你一样在这个椅子上摔倒过。”
我一下子笑开了,心中却为这笨得可爱的美国逻辑感动着。看着那可爱的提醒标签,我的心中顿然被一种温暖充盈着。
直到现在,那种温暖依旧环绕胸间,未曾消散。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7 10:01:40
王先生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平常很吝啬给人赞美或掌声。有一天他在家里吃饭。他发现到有一道烤鸭的鸭子只有一条腿。于是他问他太太:“为什么这只鸭子只有一只脚?”。他太太说:“有什么好奇怪的,我们家的鸭子都只有一只脚呀。”
“我不信,所有鸭子都有两只脚,为什么只有我们家的鸭子比较特别?”
“不信,你不会自己到池塘去看。”
于是王先生跑到池塘去看他的鸭子。由于鸭子正好在睡午觉,因此都缩着一条腿,只用一条腿站立。因此看过去,好像所有的鸭子都只有一条腿。
王先生灵机一动,朝鸭子栖息的方向很用力地鼓掌。鼓掌的声音把鸭子都惊醒了,纷纷把缩着的那只脚放了下来。
“你看吧,它们不是又恢复两条腿了吗。”王先生很得意地告诉他太太。
“就是啊,如果你想吃有两只脚的烤鸭,也请来点掌声吧!”太太回答。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7 10:01:55
大学时,一位老师谈起他在德国的留学生活。老师一本正经地说:“在德国,因为学制还有一些适应问题,有些人一待就会待上10年才能拿到博士学位。”我惊愕地张大了嘴巴:“啊!那么久啊。”对于才20岁的我而言,10年,不就是生命的一半吗?
老师笑了笑:“你为什么会觉得那么‘久’呢?”我说:“等拿到学位回国教书或工作,都已经三四十岁了呢!”老师说:“就算你不去德国,有一天,你还是会变成‘三四十岁’,不是吗?”“是的。”我答道。老师停了停,又接着问:“你想通了这个问题的含义了吗?”我不解地看了看老师。
“生命没有过渡,不能等待,在德国的那10年,也是你生命的一部分啊!”老师语重心长地说……
那一段对话,对我的影响深入骨髓,提供给我一个很重要的生活哲学和价值观。前一阵子工作忙碌,好友问我:“你到底要忙到什么时候呢?”“我应该忙到什么时候或者说到什么时候才不会忙碌呢?”我反问。
对我而言,忙碌不是我生命的“过渡阶段”,而是我最珍贵的生命的一部分。很多人常常抱怨:“工作太忙,等这阵子忙过后,我一定要如何如何……”于是,一个本属于生命一部分的珍贵片段,就被打发成一种过渡与等待。“等着吧!挨着吧!我得咬着牙度过这个过渡时期!”当这样的想法浮现,我们的生命就因此遗落了一部分。“生命没有过渡、不能等待。”这时,老师的话就会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耳边。所以,我总是很努力地让自己喜欢每一个生命阶段,每一个生命过程,因为那些过程本身就是生命,不能重复的生命。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7 10:02:11
我有一个朋友,单身半辈子,快五十岁,突然结了婚,新娘跟他的年龄差不多,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只是知道的朋友都窃窃私语:“那女人以前是个演员,嫁了两任丈夫都离了婚,现在不红了,让他捡了个剩货。”话不知道是不是传到了他耳里!
有一天,他跟我出去,一边开车,一边笑道:“我这个人,年轻的时候就盼开宾士车,没钱买不起,现在呀!还是买不起,买了辆三手车。”他开的确实是辆老宾,我左右看看说:“三手?看来很好啊!马力也足。”“是啊!”他大笑了起来,“旧车有什么不好?就好像我太太,以前嫁个四川人,又嫁个上海人,还在演艺圈二十多年,大大小小的场面见多了,现在,老了,收了心,没了以前的娇气、浮华气,却做得一手四川菜、上海菜,又懂得布置家。说句实在话,她现在是最完美的时候。我感觉我很幸运。”
“你说得真有理,”我说:“别人不说,我真看不出来,她竟然是当年的那位艳星。”
“是啊,”他拍着方向盘,“其实想想我自己,我又完美吗?我还不是千疮百孔,有过许多往事,许多荒唐,正因为我们都走过了这些,所以两个人都成熟,都知道让,都知道忍,这不完美?正是一种完美啊!……”
“不完美”正是一种完美!
我们老了,都锈了,都千疮百孔了,总隔一阵子就去看医生,来修补我们残破的身躯,我们又何必要求自己拥有的人、事、物,都完美无瑕、没有缺点呢?看得惯残破,也是历练、是豁达、是成熟、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