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7 10:13:01

生和死是一对孪生兄弟。死对他的哥哥眷恋不舍,生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可是,生却讨厌他的这个弟弟,避之惟恐不及。尤其使他扫兴的是,往往在举杯纵饮的时候,死突然出现了,把他满斟的酒杯碰落在地,摔得粉碎。
   “你这个冤家,当初母亲既然生我,又何必生你,既然生你,又何必生我!”生绝望地喊道。
   “好哥哥,别这么说。没有我,你岂不寂寞?”死心平气和地说。
   “永远不!”
   “可是你想想,如果没有我和你竞争,你的享乐有何滋味?如果没有我同台演出,你的戏剧岂能精彩?如果没有我给你灵感,你心中怎会涌出美的诗歌,眼前怎会展现美的图画?"
   “我宁可寂寞,也不愿见到你!”
   “好哥哥,这可办不到。母亲怕你寂寞,才嘱咐我陪伴你。我这个孝子怎能不从母命?"
   于是生来到大自然母亲面前,请求她把可恶的弟弟带走,别让他再纠缠自己。然而,大自然是一位大智大慧的母亲,决不迁就儿子的任性。生只好服从母亲的安排,但并不领会如此安排的好意,所以对死始终怀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怨恨心情。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7 10:13:14

当时的我正上五年级。每到中午,离家较远、没办法直接回家的学生们就全部围坐在校园的树阴底下,吃自带的纸包食物。
   午餐通常包括一份三明治、一个煮鸡蛋,外加泡菜、小甜饼和一片水果。同学们之间常常交换食物。我总是尽可能地用自己不满意的食品,如豆泥三明治,或者熟过头的香蕉,去和他人做交易,而绝不会用一块妈妈特制的肯塔基核桃仁蛋糕去交换看着就让人腻味的蜜糖饼干。即使我能看见对方的眼睛因渴慕而闪闪发光。
   有时,妈妈会在我的午餐包里放上两片水果。如果我上午饿了,就在课间休息时吃上一块。但我常常把这省下来用来换甜面包圈或者煎苹果馅饼。
   每次与同学交换食物,我总是毫不掩饰地当着同学的面仔细查看哪一片水果更好,更可口,然后把不那么好的、不起眼的那块给我的同学。对此我毫不在意,我认为,这样做才是划算的交易。
   就在那个秋日,自带午餐的同学们吃完自己的食物后,就在运动场上散开参加活动去了。我还在树阴下呆着没动,懒懒地看着一群黑脉金斑蝴蝶翩翩南飞。我还是有点饿,妈妈今天没在午餐里放水果。
   斯特拉·唐宁从一条小径上走了过来。她是少数离家近可以回家吃午餐的幸运儿之一。她刚从家里回来。她的黑色卷发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眼睛在蓝色裙子的映衬下,愈发地明亮动人。当她走近的时候,我看得很清楚,她一手握了一只苹果。
   她注意到了我的兴趣,问道:“想吃一个吗?"
   “是的,”我坦白地答道,“但是我已经吃过午饭了。”我补充了一句,暗示我没有东西与她交换了。
   斯特拉把两只苹果拿到眼前,打量着,就像我打量用来交换的水果时一样。一只苹果浑圆饱满,又红又亮,果柄果皮完好无缺。而另一只则要小一些,表皮有些发皱,一边还凹了下去。
   比较之后,斯特拉毫不犹豫地把那只完好的苹果递给了我。我握着苹果没动,等她纠正自己的错误。但是,她拿起另一只苹果就吃了起来。于是我也开始吃我手里的那个,一边吃,一边用迷惑,却又不无欣赏的目光瞅上她几眼。
   和其他同学比起来,斯特拉和我并没有特别深的交情。我意识到她对待别的人一定也如此的慷慨。显然她的举动完全是她的天性流露。
   坐在树阴底下,我们一边吃着苹果,一边谈笑。这时,一个网球从附近的球场滚到了我俩的中间。那一刻,在我的眼里看来,那只缓缓滚动的网球似乎在我和斯特拉之间划出了一条分界线,我的私心和斯特拉的正大无私。
   我怀着对斯特拉的敬佩和对自己交易逻辑的满心羞愧吃完了苹果,结结巴巴地向斯特拉说了声谢谢。
   而我在今日的回想、再一次的致谢是为了那决定性的时刻,使我重新审视自己所谓的划算交易的逻辑的时刻。从那以后,我努力地使自己跨越当年那块草地上臆想中的分界线,向斯特拉一类人靠近。他们总是把最好的留给他人。
   己之所欲,先施于人。在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处世时,也影响着他人追求更美好的人生。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7 10:13:26

我是佛罗里达海湾的一名空降急救员。我的队友约翰是个性格温和的大块头。虽然我和约翰工作很努力,但需要直升机救援的病人受伤都非常严重。我们的抢救往往以失败告终。暴力和灾难从我们手中轻而易举地夺走了一个个生命。约翰和我常有无法化解的可怕的无助感。我们管自己叫“暗杀小组”,因为凡是遇到我们的人,不是已经死亡,就是在送急诊室后不久便离开人世。
   这天我们又接到了任务,报告上说是一辆卡车在高速公路上翻了车,一辆小轿车躲闪不及,失控撞在路边金属护栏上。我们来到现场,发现横躺在我们面前的是一辆加长的多节拖车。小山一样的沙子堵住了整整3条车道。“这不是一辆普通的卡车。”约翰边说边和我一起跳出直升机,去抢救伤员。
   路边的金属护栏上斜着一辆小轿车,车身撞得完全变了形。小车司机是个年轻女性,面部严重受伤,已经昏迷不醒。我们迅速把她从汽车残骸中抬出,直升机立即送她去急救中心。但直升机起飞不久,我们就接到不幸的消息:她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我和约翰又失败了,我只想回家,躲在衣橱里痛哭一个星期。然而约翰说:“让我们在附近转转。”
   “她已经死了,我们还能干什么?”我咆哮道,“帮他们清理沙子?”约翰一言不发地走到报废的小轿车前,他看到倒车镜上挂着一只婴儿鞋。他取下那只小鞋,然后又急忙把头探进车窗。一分钟后,他站起身来。“那孩子在哪儿?”约翰问。“什么孩子?谁的孩子?”我莫名其妙。但约翰已经向沙堆飞奔而去,我从没见他跑得那么快。直觉告诉我,他发现了不寻常的线索。我也紧跟在他身后跑。转眼我们已经到了沙堆最高处,我和约翰开始疯狂地挖沙子。“找到那个孩子!”约翰语无伦次地大喊:“她刚从商店里出来……尿布……奶瓶……那只婴儿鞋。找到那个婴儿!”
   我们像疯了一样,用手拼命地扒开沙子,并喊其他人来帮忙。其实那奶瓶和鞋子也许只是个巧合,99.9%的可能是我们要找的婴儿正安全地躺在家里。或是正在幼儿园里玩耍。但我们没有停手,有0.1%的可能就足够了。要知道,我们每次去抢救的受伤者,他们生还的可能性都只有0.1%。生命太宝贵了,哪怕有一丝希望,我们都不会放弃。
   突然,约翰兴奋地大叫起来:“我找到他了!”确切地说,是个“她”。这是个只有9个月大的女婴,她被毯子包裹着,浅浅地覆盖着一层沙,还在甜睡,全然不觉周遭发生的不幸。一定是紧急煞车时,由于惯性被弹出了车窗,刚好落在沙丘上。令人无法相信的是,她除了右脚上有处小划伤外,毫发无损。我简直无法形容当时的喜悦之情。
   虽然在后来的交锋中,我们曾无数次败给死神。但挂在倒车镜上的婴儿鞋时刻提醒我,只要有一丝胜利的希望,我们的战斗就是值得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7 10:13:38

我有位以前的同事,后来调到电台去做了。
   他的财富是极富魅力的声音和极为温厚的心,在电台做一档关注心灵的热线节目,再合适不过了。
   他做得很成功,很快乐,但也有小小麻烦。听说常常会有女听众崇拜他,热爱他,送花送礼物给他,深夜在电台门口等他,给他发表情达意的短信,邀请他喝咖啡什么的。难得的是,他将那些关系处理得极佳,从没得罪过一个听众,也没有惹出什么绯闻来。
   在一个场合遇到他,我戏谑地提起,夸他是高手。他笑说,我有个秘诀,要不要听?我说当然。他说,其实很简单,我只坚持一个准则,绝不给自己单独与她们相处的机会。即使赴约,也找一位大姐级的女同事一起去。我说这样岂不很损,他说这纯属无奈之举,因为我知道自己的弱点,是否能经得住美丽的诱惑,我对自己没有把握。我明白了,他小心翼翼地保护了诞生在信赖基础上的美好情感,从不会把它发展到一塌糊涂不可收拾。
   工作出色,品行又端正,被上级考察提干本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出乎意料的是,好几年过去了,传闻中他被考察了一次又一次,却始终做着他所热爱的老本行,没有谋到一官半职。有一次甚至听说要回我们报社任副总编,最后还是没有来。
   又是在某个场合偶遇。我提起种种传闻,并揣测,你是不是太热爱热线主持人这个工作,才不愿意当官呢?他说我当然热爱本职工作,但这并非主要原因。我追问主要原因。他的回答居然与上回是一样的,他说,因为我知道自己的弱点,是否能经得住权力所附加的种种诱惑,我对自己没有把握,所以,干脆不当。
   我很遗憾,我相信他要是当官,绝对比眼下在位子上的有些人要好。那些人对自己很有把握,或者本来,就是冲着诱惑去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7 10:14:09

上国中时,有一次与爸妈吃饭,我发现爸爸每吃一两口饭就会将饭碗放下,左手摩擦裤子几下,然后再继续吃。
   问了妈妈以后我才知道,原来爸爸因为长时间将手浸泡在冰水中,用手搅和冰水来保鲜鱼货,手部末梢神经受损,捧碗时手掌无力,须借摩擦才能拿起饭碗。
   常有人对我说,家里做鱼货买卖,常有海鲜吃,实在幸福。我会回答,如果可以,我希望父母不要做那种生意,因为真的很辛苦,必须早出晚归,凌晨时分就得出门,整天泡在鱼腥味之中。我和父母同住,却一连数星期见不着他们,因为醒来前他们已经出门,入睡后他们也还没有回家。
   高二那年,有一次回家,我看见父母比往常早归,心想今天怎么了?爸爸要我跟妹妹收拾行李,住到外地的表哥家,我看到父母无奈而惊恐的眼神,心想一定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是爸爸的朋友因为犯了案,为求跑路费向爸爸借钱,爸爸不答应,他就恐吓说要绑架我与妹妹。为了安全,爸爸决定要我与妹妹暂住在亲戚家,由他和妈妈面对歹徒。开玩笑!钱是辛辛苦苦用老命赚来的,岂能说给就给,反正钱没有要命一条!
   就这样,我度过第一次离家的日子。也许因为恋家,所以不断打电话回去,有时父母未接电话,心头顿时就慌起来。于是下了决心,无论如何都要跟父母一起面对,我便和妹妹一起回了家。
   爸爸说:“我知道你们会回来,算了,钱就给他好了。家人分离,滋味很难受。”
   不过也因为这件事,爸爸决定不再做鱼货买卖,因为码头边有许多流氓靠勒索过活,他不想以自己辛苦挣来的钱去填那些人的嘴。
   后来我上了大学,法律研究生毕业后,有一天我告诉爸爸说,我要把那个人送入监牢。
   然而我万万没想到,当初满怀悔恨与不舍的爸爸竟笑着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当初若不是他的恐吓,我也不会提早退休,也许今天我跟你妈已经操劳死了。”
   爸爸说:“也许是神的旨意吧,发生这样一件事,使我有了休息的借口。”
   他又说:“日后你坐到审判席上,得多想想别人的处境,给犯错的人一条路走。”
   我不大愿意接受这样的教诲,因为那件事对我而言,曾经是个可怕的梦魇,不过,想起现在健康的老爸,与当初吃碗饭就费上半天工夫的老爸,也许老天爷真的自有安排。而且那个歹徒案发后就发现罹患癌症,在爸爸跟我聊起这事的几天后就过世了。
   有一个健康的爸爸,这该感谢那个歹徒吗?我不会如此想,但会牢记爸爸的话:“无论你多么愤怒,都不要忘记留一条路给别人走。也许神明自有安排!”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7 10:14:21

1980年,美国通过《新难民法案》,居住在纽约水牛城收容所的512名难民因此成了美国的合法公民。他们大多是来自贫困国家的偷渡者,来美国的目的是寻求自由和幸福。
   2004年,新法案颁布25周年,这批得益于该法案的人搞了一次集会。他们承认自从成了美国公民,生活有了空前改善,但是,幸福的梦想远远没有实现。
   霍华德·休斯是位法学博士,专门研究难民问题,他闻知此事,便展开了调查。首先他对那批难民的身份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核实,发现这512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原居住国都比较贫穷。另外,还有一些类似的经历,比如:偷渡来美的时候,都与船老大签订过生死契———只要能去国外发财,路上是死是活,船主概不负责。
   接着,霍华德博士又对他们来美后的经历进行了考察。他发现,这批偷渡者由于都有着强烈的发财梦,来美后,经过二十余年拼搏,日子过得都不差,有将近一半的人,靠冒险和吃苦的精神达到了美国中产阶级的水平。
   那么,他们为什么仍抱怨没有过上幸福生活呢?为了找出根源,霍华德博士对他们一一进行调查。下面是他对其中的4位所作的调查记录:
   某水产商,初来美国时,在迈阿密的水产一条街做黄鱼生意,现已由原来的一间店铺,发展为连锁店。20年来,为挤垮竞争对手,未休息过一天,更未出外度过一天假。
   某旧车经销商,住休斯敦郊外,别墅面积1518平方米,二楼为仓库,存旧车胎3600条、旧发动机420台。现有旧车7辆,改装的摩托车6辆。
   某房产开发商,1995年之前,在13个市镇拥有房产开发权,因逃税被判一年六个月监禁,剥夺开发权,罚款8600万美元,现从事涂料进出口业务。
   某中介商,来美国后,一直从事海地、多米尼加、波多黎各等国的劳务输出工作,通过他,本家族60%的人在美打工或暂住,现和他一起居住的亲属14人。
   霍华德的调查报告长达730页,历数了每个人的生活状态。这份报告被交到美国国务院之后,迅速被移交到移民部。没过多久,原纽约水牛城收容所的512名难民每人收到一个小册子,小册子的封面上写着:一个穷人成为富人之后,如果不及时修正贫穷时所养成的贪婪,就别指望能跨入幸福的境界。
   2005年1月15日,美国《加勒比海报》报道,有一位来自加勒比海地区的富翁卖掉公司,打算去过简朴的生活。
   第二天,霍华德博士收到美国移民局的一封信:这批难民中已有一人找到了富裕后的幸福。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7 10:14:33

多年前,美国纽约的“红心慈善协会”准备为一家孤儿院盖一所大房子。在破土动工时,意外地挖到了一座坟墓。于是在报纸上刊登出启事,请死者家属速来商量移坟事宜,届时将得到补偿款五万美金。
   三十二岁的爱德华看了消息不由怦然心动,他的家就曾在那片土地上。父亲也确实死去了,但却不是葬在那里。就差了一点点,爱德华忍不住地想,要是父亲当初葬在这块地上就好了,他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五万美金。五万元,这在当时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了。
   可那不是自己的父亲,但爱德华还是抑制不住五万元的诱惑。他还想,这座坟墓既然没有人认领,自己可不可以冒充一回孝子,做一回儿子?爱德华为自己的想法所激动。不过启事上说得很明白:要去认领,得拿出相关的证明。
   爱德华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可以证明那是父亲坟墓的办法。他还到旧货市场,买了一张三十年前的旧发票,再到“丧事物品店”花了六美元,让人在旧发票上盖了一个章,证明他三十年前曾为父亲在这里买过葬品。爱德华做得天衣无缝,喜出望外地跑去认爹了。
   那家慈善机构的一位小姐热情地接待了爱德华。爱德华装出一副悲痛的模样,甚至掉下眼泪,痛哭不止,接待小姐却笑了,说:“你不必这样,老人家毕竟已经入土三十年了,活人不该再这样悲痛。”爱德华感到自己是有点过了,就不再装腔作势。
   接下来的事,却让爱德华大吃一惊,小姐将他的姓名、住址记录在案,告诉他,他是第169位来认父亲的儿子。如果说得明白点,现在已经有169个儿子来认爹了,他们要一一审查,确认谁是其中的真儿子。
   这对爱德华如当头一棒,怎么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和他一样财迷心窍,想认爹的人。
   当时美国国内,正值人心不古。全社会都在经受着一场信任与诚实的危机,人们对诚信的呼声日渐高涨。
   事情被一家媒体报道,将这169位认爹的人姓名刊登在报纸上,告诉人们,人再贪财,爹是不能乱认的。这时对坟墓尸骨的鉴定也出来了,令人惊奇的是,这169位儿子都是假的。坟墓里的尸体已经有一百六十年了,死者的儿子不可能还健在。事情让人哗然。
   这真是一个耻辱。
   又是这家慈善机构宣布:如果大家确实想认爹,可以到老年收容所去,他们每人都将得到一个爹。看到如此的闹剧,美国上下深受震动。各界人士纷纷站出来讲话,呼吁诚信,提倡道德,重整人心,号召人们一定要做一个诚实坦白的人,一定要靠自己的劳动创造自己的未来。
   在那次事件中,爱德华无地自容,非常惭愧。他将那份报纸珍藏起来,金子样地保存着,以警示自己,一定要做一个诚实可信的人。十年后,爱德华成为了全美通信器材界的巨头。当有人问他创业和成功的秘诀时,爱德华坚定而感慨地说:“诚实,是诚实帮助了我,它使我懂得了如何做人,使我有了事业并学会了如何待人,大无畏的诚实给了我一切。”一个诚实可信的人,虽然会被人欺骗,常常吃亏,但最终会赢得信誉,受人爱戴,并获得成功。
   诚实,一直是美国人无比注重的东西,也是美国人创业腾飞的武器。做一个诚实的人是任何一个民族强大起来的根本。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7 10:14:44

一位朋友来家里聊天,谈到不久之前他的姐姐过世了。
   他说:“我姐姐过世的时候,我哭得真伤心,伤心的程度超过妈妈死的时候。”
   我觉得十分疑惑,问他:“是不是你和姐姐的感情很好,胜过你和妈妈的感情呢?"
   他回答说:“不是呀!只是我一想到姐姐死了,下回就轮到我了,心里就会悲从中来,伤心不已。从前妈妈死的时候,想到中间还有姐姐挡着,不会那么快轮到我,现在连挡着的人也走了!”朋友说完,我们的感触都很深,默默对坐喝茶。
   生命的无常确实是如此展现的,像河流一样,每一片落叶都会掉入河里,所谓有智慧的人不是不死的人,而是在看落叶掉下时有醒觉心的人。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7 10:14:55

在我家后面的市场,有一位卖古董、玉石、民俗工艺品的小贩,他的声名远播,原因是他每天开市卖的第一件东西,不论价钱高低,都是以成本价出售,这“开市不赚”的哲学,使得他的摊子每天清晨都有人排队等待,要买下他的第一件东西。
   有一天,我在他的摊子上看中一把印度喇叭,第二天起早去买,发现摊子前已有一些人在排队。
   我问排队的人:“既然只有开市的第一件东西不赚钱,你们又排在后面做什么?"
   他们说:“通常一开门,所有人买的第一件东西,老板都是不赚钱的。”
   我问:“你们怎么知道老板没有赚你们的钱呢?"
   “他在这里摆摊很久了,信用很可靠的。”众人异口同声地说。
   那天我果然买到我要的那一把印度喇叭,昨天他开价一千二,今天以“开市不赚”的价钱只花五百元就买到了。
   “为什么会有开市第一件东西不赚钱的想法呢?”有一次我问那小贩。
   他说:“最重要的是感恩吧!你想想,古董玉器都不是生活必需品,大家都愿意花钱来买我的东西,使我过生活,所以很多年前我就立下这个规矩,每天表达我对顾客的感恩。”
   小贩自己也想像不到,那感恩的心使他的生意得到更大的回馈,几乎成为市场中的传奇人物。
   后来,那小贩搬迁到别处去了,我还时常想起他来。我想到,一个人如果有一点利于他人的心,也就值得怀念。而一个人如果有一些独特的思想与观点,就不容易被潮流淹没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7 10:15:05

我的儿子罗布11岁时,一天他哭着从学校跑回家,几个高年级学生在公交车站把他痛打了一顿。
   我们很快就从罗布口中得知,他与那帮孩子之间关系紧张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罗布现在不敢去上学,害怕面对那些欺负他的孩子。
   我给学校打了电话,希望得到支持。“校方会给那些孩子的父母打电话,”学校负责人对我说,“你该给警察打电话。”最好不这样做,我想,会有更好的办法。
   第二天是星期六,罗布正在窗边往外望,突然他惊慌地喊道:“打我的那些家伙在外面呢!”两个比罗布稍大点的孩子正在我们家门前晃悠,似乎正在等着罗布出去。
   我决定到外面去警告那些孩子,但是妻子贝芙,一个天生的调解人,走在了我的前面。她推开门,微笑着对他们说:“嗨,小伙子们,到屋里吃点冰淇淋怎么样?"
   他们互相看了看,一脸困惑。但是毕竟还只是十几岁的孩子,他们表示顺从地耸耸肩,其中一个还回答说:“好啊,为什么不呢?"
   他们跟着贝芙来到屋里,贝芙简单地介绍了她自己、罗布的弟弟、还有我。她甚至还介绍了我们家的狗。“我想你们已经认识罗布了。”说完她指了指我们的儿子。她的目的是想让他们认识到罗布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靶子。他有美满的家庭、和睦的邻里,甚至还有一只可爱的小狗。
   在我们品尝冰淇淋时,贝芙很快就与他们谈得很热乎。几分钟后,她谈到了儿子的事:“我知道车站的事,我想这里面可能是有一些误会。”
   他们点点头,承认在公交车站的确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罗布想要成为你们的朋友,”她继续说,“也许我们可以谈谈你们之间的误解,那样你们就可以成为朋友了。”他们点头表示同意。她和男孩们讨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最后,这两个男孩都道了歉,并且表示以后罗布不会再有麻烦了。事实果真如此。
   事情过去一周后,学校副校长打来电话,询问打架的事。我告诉他,问题解决了,但没有找过警察,只是“用冰淇淋款待了他们”。
   “和解”是一个既难说出口,又难以做到的事,但是我们却必须学会它。
页: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