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8 10:27:35
两人见面的头一天,邓肯就拉波波维奇去游泳。他领着波波维奇越过礁石,游到深水区,游得离圣克罗伊岛的海岸线越来越远,波波维奇渐渐开始担心,会不会有危险,有没有风浪。不过,他不想暴露自己的弱点,于是继续陪邓肯游着。
接下来的3天——或许是两天,也可能是4天,两人都记不太清了——邓肯和波波维奇游完泳,一起躺在沙滩上吃东西,聊人生,聊家庭,聊一切的一切,唯独不聊篮球。他们发现,虽然年纪相差近30岁,但彼此有许多共同点。“我有一种感觉,这会是一段很长的缘分,”邓肯后来说,“我们都在努力相互试探,我知道他想把我给摸清楚,而我也想做同样的事情。”
总而言之,邓肯和波波维奇在那几天建立起来的关系,你在NBA其他球员和教练身上很少看到。直到多年后回忆起来,波波维奇还说:“我真的很怀念那段时间。那是一种即刻的相互尊重与理解。简直就像知己。”自那以后,两人患难与共,时至今日仍在一起共事,快满17年了。
邓肯加入马刺,第一个需要好好相处的队友是“海军上将”大卫·罗宾逊。邓肯打内线,大卫·罗宾逊也打内线,两人同时上场时,必须为对方腾出空间。
邓肯职业生涯的第二个赛季,就取代大卫·罗宾逊,成为马刺队中场均得分最高的球员,也正是那年,马刺夺得队史首个NBA总冠军。4年之后,罗宾逊在NBA打球的最后一个赛季,马刺又赢回第二座冠军奖杯,邓肯送老大哥圆圆满满地退役。很多年后,邓肯职业生涯的总得分和总比赛场次都超过大卫·罗宾逊,攀升至马刺队史榜首。纪录告破之前,有人拿此事去问邓肯,邓肯笑言:“如果我们在主场,我敢肯定,大卫会从看台上跳下来,封盖我的投篮。”
这是个玩笑。大卫·罗宾逊从来不是邓肯的敌人。
1999年的夺冠之夜,邓肯举着自己的家用摄像机到处乱拍,一副游客模样。可事实上,这个23岁的大男孩是当晚的主角,他理应站在舞台最中央,成为所有镜头追踪的焦点。马刺首度夺冠,邓肯当选为总决赛MVP,在NBA,没有比这更高的个人成就。
这就是邓肯。低调、内敛、不张扬、不自以为是,始终怀揣着对世界的敬畏,而且这点他从来没有变过。
2003年总决赛最后一场,邓肯打出21分、20个篮板、10次助攻、8个盖帽的绝佳表现。赛后,记者们不无遗憾地告诉他:如果再多封盖对手两个,他将在总决赛里写下历史性的“四双”数据(即4项技术统计均达到两位数),真是错过了大好机会。对此,邓肯的全部回应却是——
“很酷。”
肖恩·埃利奥特跟邓肯做过4年队友,后来去当了电视评论员,他说:“作为球员,我最看不惯的一点就是,有些家伙在这个联盟刚取得一点成功,人就变了,有时候两个星期就变了。原因在于,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他们为了满足某个群体或者市场的需求,试图去做一个别的什么人。”
邓肯则完全不是这样。“他永远都知道自己是谁,永远都觉得做自己最舒服,”埃利奥特说,“15年里,他从未改变。”
邓肯不觉得把自己变成另外一个样子有什么好的。“这听上去有些自大,”他说,“但我真的不想改变。我喜欢我自己,我喜欢我做事情的方式,我努力保持这样。”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8 10:27:45
波波维奇赞赏邓肯的态度:“如果说我们在今天这个世界上需要某种东西的话,那就是多一点哲学信仰。我们需要那种知道自己的工作是什么,能够很好地完成它,并且不在乎别人吹捧的人。蒂姆就是这样。”
按照他自己的方式,邓肯在圣安东尼奥一待就是17年。这17年里,北美四大职业体育联盟,没有一支球队的总胜率能比马刺更高,没有一支球队能像马刺这样长盛不衰。
17年来,邓肯身边有过100多名队友。他曾尝试把这100多人全数出来,却终究未能做到。迎来送往,邓肯始终是马刺队的中心。1999和2003年以后,马刺又在2005和2007年两夺NBA总冠军。2013年,邓肯第5次率领这支队伍打进总决赛,同如日中天的迈阿密热火队大战7场,终究功亏一篑,与第5个总冠军失之交臂。不过,邓肯没有放弃,他依然在战斗。
“这些年来,我经常说:作为主教练,我拥有全联盟最轻松的工作,因为他,”波波维奇如是说,“我曾提到过,他是多么可教(coachable),他是如何接受我们的安排。他欢迎其他人加入这支球队,保持高标准,树立榜样,一切都用一种平和的方式,而不是用激烈专横的方式……大多数时间,你几乎感觉不到他的存在,可到有需要的时候,他仍然会出现在那里。这就是他对我们的价值所在。他就像这个团队的沉默领袖与基石。所以我永远都有东西可以依靠,他永远都在我背后支持着我。”
邓肯可教,于是波波维奇手下无人不可教。
2012年的时候,波波维奇曾说:“实际上,教他,我已经厌倦了。”顿了顿,又说:“他真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家伙。”
非常特别。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8 10:27:57
刘震云妙谈幽默时间:2014-04-03 作者:未详 点击:153次 和莫言一并被称为当今文坛“新写实主义”代表作家的刘震云,其作品一向以幽默风趣著称。生活中的他,对幽默更有其独到的见解。曾有记者这样问他:“读了您的书,第一感觉是幽默,就是很有意思,您觉得什么是幽默?”
刘震云答道:“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有趣味的人,一种是没趣味的人。在有趣味的人中,又分两类,一种人一说话你就笑,另一种人他说时你没笑,出了门你突然笑了。回家笑跟出门笑又不一样,出门笑的是细节,回家笑的是整体。前一种人说的是笑话,后一种人说的是幽默。还有第三种人,他说着说着把你说哭了,突然你‘扑哧’又笑了。破涕而笑,啼笑皆非,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这三种人,都不是我向往的。对于幽默,还有第四种人,他说时你没笑,事后也没笑,偶尔想起,在心里笑了,叫‘会心一笑’。这时你笑的,就不是大海表面的浪花,而是海底深处的涡流和潜流。它们的根本区别是,前三种幽默笑的是事件,幽默都在表面,如同秋风扫落叶,来势汹汹却不留痕迹。第四种幽默,它隐藏在事件深处,说的是事件背后的不同见识,就像雪山被雪覆盖着。前三种,笑完就完;后一种,保质期特别长,它能四两拨千斤。”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8 10:28:07
大师也震惊时间:2014-04-03 作者:未详 点击:165次 三十五年来,保罗·塞尚一直藉藉无名,默默地画出了许多很不错的作品,并把这些画作送给了邻居们。而邻居们并不知晓他的才能有多深。保罗·塞尚痴迷于绘画,但是从未考虑过借此出名,也从未想到有一天会被世人尊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巴黎的一位画商偶然发现了保罗·塞尚的画作,并把他的一些作品收集起来,举办了保罗·塞尚的首次个人画展。这次画展轰动了世界,一夜之间,全世界都对保罗·塞尚的才华感到震惊。
保罗·塞尚自己同样也感到震惊。他挽着儿子的手臂来到画廊,看到展出的画作,无法掩饰自己的惊奇,转身对儿子说:“瞧瞧,他们居然给我的画配上了画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8 10:28:18
总有一滴雨会落到花上时间:2014-04-03 作者:未详 点击:116次 有一次,我和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孀去一座古刹朝拜。古刹外,云集了很多乞讨者,有四肢伤残的,有落魄的艺人,有盲人,还有一些身体健全却靠乞讨度日的人。
那些乞讨者一看到有香客,立刻从古刹前的广场涌过来,纷纷伸着手向我们求助。
拄着拐杖的老孀说:“不要挤不要挤,一个一个来。”然后就开始拉自己胸前挎包的拉链。
我忙劝阻她说:“别信他们,他们中许多人其实可以自食其力,只是太懒惰,靠骗人生活而已。”
老孀听了微微一笑,说:“这些我都知道,可他们中间总有一些人是需要帮助的。”
“可你不知道他们中谁需要帮助谁是借此行骗的啊。”我继续劝阻。
“我谁都给一点点不就行了吗?”
我说:“如果您施舍的这些人中间有几个是骗子,您不就是上当受骗了吗?”
老孀淡然地笑笑,说:“总不能因为害怕上当受骗,就连那些真正需要的人也视而不见了吧?草再多,但总有一滴雨会落到花上的!”
见我还要劝说什么,老孀笑了笑,说:“别担心,我是早有准备的。我给他们的不多,每个人都不过区区五角钱。对于那些衣食无着确实需要帮助的,给他五角钱,他就可以买一个馒头,可以一天不饿肚子了。但对那些借此而行骗的,五角钱肯定会让他们大失所望,即便我上当受骗,我又能损失多少呢?我们不能因为害怕上当受骗就完全放弃了自己心灵深处的那份善良啊。”老孀一边说,一边拉开了胸前的挎包,微笑着,给伸到她面前的手——每只手——都放了一张纸币。果然,都是五角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8 10:28:29
玩儿出来的幸福童年时间:2014-04-03 作者:未详 点击:75次 其实,我觉得在玩儿这方面,现在的孩子很可怜,太单调,除了到商场买玩具,就是在电脑上玩游戏。哪个玩具都说锻炼儿童动手能力,哪个游戏都说开发智力,我一点儿都没看出来,我看到的都是买来的玩具堆得跟小山似的,孩子的新鲜劲儿一过连看都不看一眼,整天沉迷于电脑网络游戏,不单智力没见开发,反而越玩儿越傻,分不清现实和虚拟世界,不懂交际也少有玩伴儿,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废寝忘食,头晕脑胀,还乐此不疲。照这样下去,人的某些功能就该退化了。
回忆起我小时候,那才是孩子应该过的童年生活。没有这些高级玩具,但孩子从来也不缺游戏内容,拍方宝、扇元宝、滚铁环、抽汉奸、耍磁片儿、玩弹球、扔沙包、跳皮筋儿……到处都可以找到玩具,而且都是孩子们自己动脑筋亲手制作出来的。一帮一伙,热闹非凡地追逐在街头巷尾,天真烂漫、无忧无虑,而童年的玩伴儿长大后也会是你终生的朋友。
随着年龄的增长,玩儿的内容和自己制作玩具的技术含量也在不断地增加。记得我八九岁左右,院里街坊有个大哥哥迷上了钓鱼,每天早出晚归,回家时总能带回几尾活蹦乱跳的鲜鱼,到家后,拿盆放水,收拾工具,而家中的爷爷奶奶则忙着择葱、切姜、剥蒜、点火,一边忙活儿一边津津有味地听他讲述钓鱼的过程。不一会儿,一盆香喷喷的炖鱼就端上了桌,随之张罗着拿碗拿筷子准备吃饭,同时还不忘打发孩子给每家邻居送上几块鱼肉尝尝鲜儿。这时的小院欢腾了,各家各户都来道谢,嘴里夸奖着老奶奶炖鱼的手艺,手里奉上自己的特色菜,之后每家都把小桌放在家门前或葡萄架下,全院像一家人一样,吃着、喝着、聊着、乐着,那景象是现在住在楼房里的孩子想象不出来的。而在当时,我则认为这一切的美好都是钓鱼带来的,那就学学呗!
那时不像现在,什么东西都讲买。自己动手制作工具的过程也是玩儿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一部分,它能让你对这个游戏更加了解更加期待。我的第一条鱼线就是姥姥缝被子用的粗棉线,用塑料泡沫中的颗粒穿在棉线中间做了一个七星漂儿,废牙膏皮卷成卷儿当铅坠,找邻居大哥要了一个旧鱼钩绑在线上,现在就剩鱼竿是个问题了,我特意跑了很远的路到郊区蔬菜大棚找了两根搭豆架用的细竹竿,把线绑在竿头,我的第一套钓具就这样拼凑成功了。
和一小块面倒点儿白酒,滴几滴香油做鱼饵,自行车绑上鱼竿,我迫不及待地出发了。玉渊潭公园是离家最近的水面了,骑车大概要一小时。路上脑子里不想别的,一心只想尽快把钩儿扔到水里,幻想着钓到鱼那一刹那的感觉。车骑得飞快,到湖边我支好车拿起竿儿,挂上食儿,哪儿管什么叫风线长了、水线短了、浮力大了、千斤重了,一概不知道,扬竿甩线,先扔下去再说。说也奇怪,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越是棒槌越和牌,别看不会钓,扔下去就吃食儿,抬起竿儿就有鱼,不管是窜钉儿、麦穗儿、小虎头儿,一竿儿一条,虽然个儿都不大,但对我这个初学者来说那简直是意外的惊喜,收获颇丰,不到半小时,把我忙活了一脑门子汗。
正忙得不可开交,就听得身后坡上有人喊我,转身看时,一个男的,四十多岁,推着自行车站在那里朝我招手。没看我这儿正上鱼呢吗!我不情愿地放下鱼竿,走上坡岸一问才知道,来人是公园管理处的,告知这地方不是公园的钓鱼区,严禁钓鱼,违者罚款。我傻眼了,谁知道还分钓鱼区和非钓鱼区呀?到这时我才看到岸旁立着“严禁钓鱼”的牌子,无奈只得拉下脸来跟他对付,求爷爷告奶奶,好话说了一箩筐,他看我是个孩子,破鱼竿儿也没有什么没收的必要,最后的处理结果还真不错——竿儿撅折了,鱼也放了,最可喜的是他撅竿儿的时候被鱼钩把自己的手狠狠地钩了一个大口子!该!谁让你丫撅我竿儿来着!可能是他也觉得这事儿弄成这样挺没劲的,撅完竿儿看都没看我一眼,蹬上自行车回家上药去了。
说实话,撅竿儿、放鱼,一点儿都没有影响我的心情。那竿儿虽说是我自己做的,但真的没有什么保留价值,那鱼他不放我也得放,拿回家不能养也不能吃,还能看着它死了吗?所以我根本就没往心里去。最关键的是我把它们钓上来了,这个体验是最重要的,这个全新的感觉是最让我兴奋的。我高高兴兴地骑车回了家,很长时间都在回味着钓到鱼那一瞬间的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充满诱惑,妙不可言。从此,我的爱好中多了钓鱼这一项。
但是,学生毕竟是学生,沉重的学习压力使我没有时间再尽情地玩儿了,尤其曲艺团学员班三年的住校学习,哪儿还有条件养鸟、喂狗、轰鸽子、钓鱼?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学校里,每天从早到晚的台词课、声乐课、形体课、专业课、观摩课、文化课、早自习、晚自习、早锻炼、晚开会,累得跟臭贼似的,直到学员班毕业回家才算过了钓鱼的瘾。那时,我家搬到了西直门外大街高梁桥,这对于钓鱼者来说有个特别方便的条件,一出楼门就是高梁河,早晨拿着竿儿出门,玩儿到十一点五十收竿儿,绝不耽误十二点吃饭。而且沿河往西走上十分钟就是展览馆后湖对外开放的高钓区,看守鱼池的人对我们这些老街旧邻不敢得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那时我基本上天天泡在鱼坑边儿上,当然,这一切都沾了相声不景气的光。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8 10:28:40
有福之人什么样时间:2014-04-03 作者:未详 点击:178次 做人真是无奈,不美的人千方百计想要美貌,而拥有美貌的人又千方百计想要爱情,但得到爱情的人又如何呢?最终却选择自杀……
环顾四周,谁又拥有十全十美的人生呢?周润发扬名世界、十亿身家、婚姻幸福,够好的吧?可惜没有孩子;钟楚红美艳动人、爱情甜蜜,够完美的吧?可惜老公早死;冯小刚名满天下、友人无数,豪气吧?可惜有难言的皮肤病……
没有人拥有无懈可击的人生。可荒谬的是,人人都在追求纯度最高的幸福。
也许真正长久的幸福本来就是需要一些沙子掺和着的,它带来细菌,会让你产生抗体,它让你流眼泪,你才能看得清自己。
如此说来,冯小刚倒真是厚福之人,对于那可恶的白癜风,人家一派淡然。他在新书《不省心》中写道:“常遇热心人苦口婆心劝我治疗脸上的白癜风,免费献出祖传秘方,在此一并叩谢。这病在下就惠存了。”因为“诸事顺遂,仅此小小报应、添堵,远比身患重疾要了小命强,也让厌恶我的人出口恶气,这叫平衡”。这般想得开的幽默自嘲,你见过?
所谓有福之人,不必算八字。他们不过就是那些看得开、不过分执着的人。
桃花不必太密,明月不必太圆,留两三点残缺,看上去更美。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8 10:28:53
自由的选择时间:2014-04-03 作者:未详 点击:279次 《世界周刊》刊登过一篇署名杨允洁的文章,作者在文中讲述了自己的“叛逆史”。
她是一个华裔富豪的女儿,在高级住宅区拥有占地两英亩的豪宅。2001年她进入纽约长岛有名的石溪大学,不爱念书,醉心于电脑游戏,可以连续玩上30小时,再昏睡15小时。“外面的世界、白天与黑夜,对我来说根本不存在。”她说。
当她最终被学校退学,其父居然对独生女继续“纵容”——同意她去地球另一边的长江游轮上打工,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半年之后,杨允洁回到美国,开始新的生活。她进入纽约科技大学,努力读书,居然在两年内修了90个学分,以几乎全A的成绩毕业,接着在LSAT法学会考里拿到高分,进入法学院就读。
我不希望给这个故事披上“浪子回头”的正能量外衣,也不想借以说明年轻人走点弯路还来得及。
杨允洁的故事讲述的是:自由太美好了,每个阶段都是她自己的选择,也都是她的财富。她从未跌倒过,也从未走过什么弯路。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8 10:30:09
急切生反感时间:2014-04-02 作者:未详 点击:434次 老陈的个性很急,老板要的东西,他比老板早想到好几步,于是就动员所有的关系,把所需的资料要到。虽然目的达到了,但也同时惊动了许多部门和相关人员,把一件小事搞得很大。
老陈急迫的态度不但让很多人感到压迫,产生反感,许多人更因此对老陈留下了慌慌张张、急躁鲁莽的印象。
职场做事需要同事之间互相协助,这次你帮我一些,下次我让你三分。个性急的人若流于轻举妄动,容易损耗自己的信用,到真正需要动用关系时,反而急也急不出答案来了。
急并没有什么不好,只是常常会因为急于实现自己想要的目标而忽略了礼貌的语气和仪态,使得原本一件可以好好解决的事,变得波浪四起,动荡四周。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8 10:30:22
美国国父的自我教育时间:2014-04-03 作者:未详 点击:173次 19世纪晚期,人们在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长大的农场,发现了一个封面上写着“写作形式”的笔记本,其中记录了大约110条人与人谈话时的礼仪规则。
这些礼仪规则大都清楚具体,十分易于理解和执行,从中不仅可以看出当时西方的年轻人如何培养自己的道德品格,也可以看出当时的西方社会如何判定一个有教养的年轻人。
随手摘录数则如下:
——有人在场时,不要自顾自哼唱,也不要用手指敲打或者用脚踢东西。
——如果没有事先得到允许,不要走近或翻看别人的书或写的东西。
——如果一个人已经尽其所能,即使没有成功,也不要责备他。
——不要轻信有关贬低他人的传言。
——不要不怀好意地鼓动朋友去发现他人的秘密。
——如果一件事你不知道是否属实,就不要轻易告诉别人。
——不要做你没有把握的事,但是一定要遵守诺言。
——良心是一团“天堂之火”,要努力保持它在胸中燃烧不止。
……
据考证,抄写时间大约在1745年,当时华盛顿13岁,正在弗吉尼亚弗雷德里克斯堡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