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8 09:43:23

才用到点上才叫能时间:2014-06-15 作者:未详 点击:179次   明洪武年间,年轻人马亮出身商业世家,从小就能双手打算盘,可谓才高八斗。经过层层推举,马亮被明太祖朱元璋钦点为山东日照知县。
  
  当时,知县的首要任务是执行朱元璋的休养生息政策,抓好农业生产。可马亮本来打算到督运部门工作。督运是明朝的经济部门,主要管理全国商业。各地虽然都设有督运官,但是督运官属中央直管,地方官员无权插手督运业务。马亮认为自己有这个能力,然而,他没想到自己得到的却是一个知县职务。因此,马亮上任后,常常摆出一副怀才不遇的样子,工作懈怠,政令执行不力。不过,马亮也不是无所事事。为了表现自己的才能,他帮助日照督运部门,狠抓日照的商业,做了不少大事儿。三年期满,知府给马亮的评语是:无课农兴学之绩而擅长督运。马亮看了这个评语,非常高兴。他想:有了这个评语,皇帝一定会重用自己。
  
  没想到,朱元璋看了评语后问马亮:“你觉得你这个知县干得如何?”马亮回答道:“卑职在日照三年,日照的商业有了很大的改变!”接着,马亮历数自己在商业方面的贡献。朱元璋说:“可这些都是督运的工作呀!你分内的事做不好,其他事做得再好,还是不称职。我知道你在经商方面很有才能,原打算让你在基层锻炼一下,然后委以重任。可是,我如今怎么能重用一位不称职的官员呢?”就这样,朱元璋不仅没有给马亮提职,还免了他的知县之职,并且“永不录用”。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8 09:44:07

才用到点上才叫能时间:2014-06-15 作者:未详 点击:179次   明洪武年间,年轻人马亮出身商业世家,从小就能双手打算盘,可谓才高八斗。经过层层推举,马亮被明太祖朱元璋钦点为山东日照知县。
  
  当时,知县的首要任务是执行朱元璋的休养生息政策,抓好农业生产。可马亮本来打算到督运部门工作。督运是明朝的经济部门,主要管理全国商业。各地虽然都设有督运官,但是督运官属中央直管,地方官员无权插手督运业务。马亮认为自己有这个能力,然而,他没想到自己得到的却是一个知县职务。因此,马亮上任后,常常摆出一副怀才不遇的样子,工作懈怠,政令执行不力。不过,马亮也不是无所事事。为了表现自己的才能,他帮助日照督运部门,狠抓日照的商业,做了不少大事儿。三年期满,知府给马亮的评语是:无课农兴学之绩而擅长督运。马亮看了这个评语,非常高兴。他想:有了这个评语,皇帝一定会重用自己。
  
  没想到,朱元璋看了评语后问马亮:“你觉得你这个知县干得如何?”马亮回答道:“卑职在日照三年,日照的商业有了很大的改变!”接着,马亮历数自己在商业方面的贡献。朱元璋说:“可这些都是督运的工作呀!你分内的事做不好,其他事做得再好,还是不称职。我知道你在经商方面很有才能,原打算让你在基层锻炼一下,然后委以重任。可是,我如今怎么能重用一位不称职的官员呢?”就这样,朱元璋不仅没有给马亮提职,还免了他的知县之职,并且“永不录用”。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8 09:44:15

心无挂方快乐时间:2014-06-15 作者:未详 点击:114次   如何快乐起来?钱钟书说:“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念。”身在凡世免不去种种的琐碎,纵然一时不能忘怀,但内心终究要懂得如何过滤消毒,去除不快乐的负能量。脑子是用来思考的,所以越丰富越好;而心需要往“无重状态”飞,所以越简单越自由。思想可以做加法,而生活只需做减法,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但仅仅无所挂碍亦不足以体会真正的快乐,就像许冠杰所唱“快乐,是回家往浴缸里一浸”,当真无牵无挂无尘无碍,可擦干身发现那不过是一时快感。住瓦尔登湖的梭罗和写《浮生六记》的沈复不同,他们的快乐持久而绵长,于平静简单的分秒中免费拥有,就像作家阿色·米也说的:“快乐不存在于金钱及所有起舞中,也不存在于洋房、汽车之上,而是存在于那不属于手制的东西里。”何为不属于手制的东西呢,比如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比如清风明月,比如从容淡定,所有平凡事物中都有快乐的种子,不妨暂且驻足,有心发现,用心热爱,即是拥有者。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8 09:45:41

生命三味时间:2014-06-13 作者:未详 点击:188次   《西游记》虽是神话小说,却能教人悟出个中三昧:猪八戒称“悟能”,凭着主观能动性,乐于享受生活;沙和尚称“悟净”,做到了心地清净,善于自我保养;孙行者称“悟空”,法力超越时空,终于修成正果。这就是在解喻生命的三重境遇:生理-心理-哲理。
  
  生理是要一个“能”字,有它守门,可以保障健康。能锻炼,少疾病;勤能交往,不孤独;能学习,脑灵活;能娱乐,寻开心。古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不正是这个道理吗?
  
  心理在于一个“净”字:心须正,“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心须静,“静能养神,静可生慧”;心须宽,“宰相肚里能撑船”;心须诚,“巧伪不如拙诚”;心须善,“事虽小,善莫大焉”。
  
  哲理归结为一个“空”字。中国最古老的《易经》中有六个字,曰:“功成,名遂,身退。”这个“退”字里,就包含着人生的哲学智慧——“知足”“知止”。人生之有限,让我们懂得了珍惜;人生之有悔,让我们懂得了放弃;人生之有爱,让我们懂得了付出。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8 09:45:49

怕不怕孤独时间:2014-06-13 作者:未详 点击:82次   一日下班,女同事说:“怎么还不走?等你好久了。”其实,她是怕独自走那条斜坡。
  
  物以类聚,朋友间全是独行侠,从没试过约齐了去逛店铺买衣服这种事。出远门,也绝不通知任何人,个个都神出鬼没,尽其独立之能事,视孤单为等闲。
  
  有人陪才不方便,找位置要找两个,拿起菜单得问对方叫什么吃,看电影要顾及另一人的趣味,谁都不可能是谁的蛔虫,也没有必要这样做,拉拉扯扯,非常不方便。完全没有静下来的时间,真的是惨过结婚。
  
  一日下班,穿过皇后广场,无意走入市政局的休憩公园,怎知,别有洞天!简直不似置身闹市,立刻坐下来,深呼吸,鼻端全是花香。
  
  倘若几个人一起走,为应酬客套,肯定会错过这样的享受。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8 09:45:57

赝品时间:2014-06-13 作者:未详 点击:85次   妻子从法国回来,带回几瓶法国香水。可小侄女一见,张口便说:“这是赝品!”
  
  “怎么是赝品呢?这是正宗的法国香水。”妻子强调。
  
  “怎么不是赝品呢?再好的香水,它的香味,也是模仿花的,再好的香水,也是花的赝品。”小侄女说。
  
  我们总是热衷于“像”的东西,却离事物的本真越来越远。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8 09:46:36

每一次再见,都可能是再也不见时间:2014-06-12 作者:未详 点击:614次   我有一个朋友,每次坐飞机他都要把航班号起飞降落时间,家里还有多少钱,谁欠自己钱,自己欠谁钱写得很清楚,贴在冰箱门上。他说怕出事了有人找他太太麻烦,死无对证可怎么好。我笑他有病,现在,我笑不出来了。
  
  马航失联的事情,我一直很难过,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和以往所有灾害一样,那里面没有我的家属,我也没遭遇什么危险,但就是很难过,可能是因为上面有太多中国人,但想来想去,好像是因为勾起了我心里的恐惧。
  
  十年前,我高三,住校生,每周末回家一次。某个周日临回学校的时候,我在家门口一边穿鞋一边背书包,回头跟我爸说:“下周回来我要在家吃火锅,买个锅啊,在家吃啊!”我爸说:“没问题。”一周后回来,我妈说我爸去干活儿了,周末不在家里。但奇怪的是,我妈也老是急急忙忙地进进出出,中午那常来我家蹭饭的邻居还给我送排骨来了。我预感到不对劲,但又看不出也问不出什么来。再接下去的一星期,我越发感觉不对,中间偷偷跑回家家里也毫无异样。一直到舅舅在某天上课的时候来学校说:“你爸出了点事,在医院里,带你去看一下。”我心想,会是什么事儿呢?车祸?生病?最差会不会瘫痪?可是那时候还特别心宽地想,就算是瘫痪,我也会养我爸爸一辈子,所以我不害怕。快到医院的时候,舅舅的司机突然扭头给我手上放了一把小橘子,我心想,坏了,肯定是死了,连从未见面的陌生人都对我这么好了。
  
  果不其然,医院里的长廊里,站满了我认识的大人们,他们都在等我,等高三的女儿来见最后一面。据说我家人还问医生:“孩子上高三,还要让孩子来吗?”医生说:“来吧。”于是他们就把我叫来了。
  
  我没哭,我猜是因为我已经预感到是死了,在心理上不是完全崩盘。两个星期,从吃火锅到遗体,与其说我坚强勇敢,不如说那一瞬间,我心里就被撞了一个洞。这个洞,是永久性的损伤,它让我变得暴躁、易怒、抑郁、悲观,甚至有时候想自残和自杀;也是这个洞,让我瞬间性格发生了巨变,从乖巧的乖乖女,变得野蛮与不屑。
  
  肇事司机是个很穷的人,撞了人只能赔很少的钱。当时我杀他的心都有了,我还想杀了他的孩子。可是现在,我不知道他过得好不好,心里会不会背上命债。而我,被一场车祸改变了之后所有的生活和命运,包括爱谁谁的三观和性格。
  
  我现在特别惜命,有点小病就往医院跑,每年体检都心惊胆战疑神疑鬼,雾霾天我一下买了2000多个挺贵的进口口罩。我觉得我是被吓着了。
  
  后来,我慢慢长大,有了每天打电话给我妈确认安全的习惯,有了爱人,有了自己的家,开始理解,为什么小时候没有按时到家父母就急得要吼我,为什么自己去台湾我妈担心得11天睡不好觉,为什么手机一没电老公就焦急地坐立不安。因为爱,因为爱得揪心,也因为爱得脆弱。人世间有旷世奇缘海枯石烂,却也有挥挥手再见就再也没能相见。这不是什么心灵鸡汤,也不是什么有感而发,只是心里的再一次印证和撞击。
  
  那些飞机上的人,他们的家庭,甚至是几代人的生活,将为这一次出行,遭受怎样的煎熬和改变?
  
  没发生的事,永远都是无常的。你不能设定,只能计划。好好爱身边的人,别再对叨叨说教不停的父母喊停,别再跟身边爱你的那个TA因为小事而吵架。人世间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而每一次分开可能今生再也不相见。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8 09:46:47

请及早做好告别人世的准备时间:2014-06-12 作者:未详 点击:106次   春节回陕西扶风老家,目睹了一位壮年邻居的死亡。腊月二十六,当人家的迎亲鞭炮响起之际,他倒在村外的壕沟里。
  
  过年的事情准备停当,肉、菜、水果一应俱全,在东北工作的儿子已归家,小女儿刚生了一个闺女,正在坐月子,他和妻子盼望着出嫁的长女带外孙回来。这是一个幸福的家庭,男主人勤勉、干净、和善,女主人热情、能干。他在建筑工地当领工,月薪六千元。这一家享有村人由衷的尊敬。
  
  他是猝然而死的。
  
  亲人们悲痛欲绝。他一句话也没留下。
  
  我们一直觉得死亡是慢慢靠近自己的,而且自己要比这个对手强大。事实是,死亡就是突然出现的,他闪电般掐住了我们的脖子,让我们来不及吐露最后的心声。
  
  春节期间,在西安又碰到了一位耿直的文化人,八十出头的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活到一百二十岁。一位颇受尊敬的思想家晚年发出“我不想死”的慨叹……这都是因为对死亡的恐惧而产生的强迫症,即使能活到目标寿数,又有多大意义?
  
  他们都是无信仰人士。在他们眼里,生命取决于意志,有多强的生命力就有多高的寿数。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生命的主人,他们要把自己的生物体存在本能发挥到极限。愈到晚年,人愈容易产生“让生命日复一日地重复下去”的心态,只有重复才能产生生存的价值:我活着!活着就是一切!悲哀的是,从未有人在大限来临之前,解决自己的信仰问题。既不是信徒,又非享乐主义者。不敢正视自己的内心,只好设立外在的目标去逃避。
  
  这未尝不是一种至深的悲哀。
  
  想起父母,我觉得他们是明智的。在接近六十岁时,他们就请人打好了棺材。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回家省亲的我,来到父亲开办的造纸厂里,几个工匠正甩开膀子创啊凿啊,母亲笑盈盈地说,咱这儿的规矩是,棺材钱由长子出,这是喜事。一副棺材六百元,两副一千二百元,我掏出二十四张簇新的五十元票子。做好的棺材吊放在院子一角,两位老人有时会端详一番那上面的图画:天堂里的风景。母亲说,她“不行”的时候,赶紧穿上寿衣,千万别往医院送,她不愿插着各种管子离开人世。父亲说,人都有那一天,害怕也没用。在母亲离世之前,他们已经悄悄商量好了身后事。
  
  死亡是人生的一部分,与其在恐惧中被虚无吞噬,不如勇敢地面对,在清醒的时候做好告别的准备。
  
  有一本畅销书名曰《再不说,就真来不及了》,这是一本美国人讲述自己一生秘密的小书,打动了很多中国人的心:“直到此刻,在我生命的终点,我才明白,我们在世界上最想要的东西其实就是那一点实实在在的爱,无论它来自家庭还是任何人,有了它,就有了活着的理由,就有了一切;没有它,人就会变态,就会疯狂,就会通过想象去寻找一个爱的替身。上帝的存在只能说明一件事:这个世界很缺爱。”“其实,有爱的人就是神,他们能把别人也变成神。”
  
  在中国,因为人们刻意的回避,造成许多人总是在仓促中告别人世,因而留下无尽的遗憾,如安葬地点及其方式,财产的分割,与亲朋好友的告别等等。
  
  尽管尚未消除对死亡的恐惧,但我真心认为,人生应该这样,啼哭而来,欢欣而去。人生犹如一场旅行,累了,倒头睡着了。如此而已。我们短暂的生命结束了,但宇宙仍在运行。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8 10:14:19

每个好日子都像苟且偷欢时间:2014-06-12 作者:未详 点击:154次   中年之后,所有其他人的不幸都像发生在我身上。马航意外,我唯一的感受是:我怕。
  
  我怕我是谜团的中央,如果命运真推送到终极,我心里翻腾的一定全是:房贷怎么办?明天谁送小孩上学?老人将何以度残年?有没有人能给我一张纸片,让我匆匆写下所有银行密码、所有文件契约的所在地?远藤周作小说《深河》里,得了重病的作家,每天强颜欢笑,却在上手术台的前夜,向他养的大黑鸟痛苦地嘶吼出来:我死了我老婆孩子怎么办,他们怎么活下去。我读到这里,眼泪止不住地流。
  
  我也怕我是等待的人:好好的出了门,怎么突然间生死不知?汤已经煲好,热水器早就烧到70℃,我在等你,你怎么还不回来?我奔走,我寻求,谁给我答案——不,我不要答案,我只要你平安。再不信神佛的人,这一刻都不能不祈祷。但宿命的意思,怎么猜测?
  
  我更怕,我会变成我不想要的,那种“心如铁石的人”。几十小时吉凶未卜,流言满天,我终于丧失耐心,对朋友放胆说:若他们说的属实,真是恐怖袭击,那么定要以牙还牙,以血洗还血洗。“人,比起爱,更因憎恨而结合。人因有共同的敌人而结合在一起。长久以来,任何国家、任何宗教,都是如此延续下来。”但我心中生起隐隐不安,这里面是否也包括无辜者的血?仇恨一旦开始,报复势在必行,那谁来区分有罪无罪?像“淫人妻女报在妻女”一样,受伤赴死的,总是最弱小的群体。
  
  2011年,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坐过一二百次高铁、动车,我很喜欢它沉默的舒适、准时以及我感受到的安全。火车上一次小睡,或者看半本小说,就到了我要到的地方,邻座的聊天也与我无关。也就是那一年,7月23日高铁事故震惊全国。我不寒而栗,感觉每一段旅途,都是单身涉险;每一次回家,都是劫后余生。
  
  撞车后的第二天,我还要按照原定行程出发——车站一如既往,有序的嘈杂,过一阵子,喇叭便播一次:“去往广州的旅客请注意……”隐约的胡思乱想像冬日里冷凝的呼吸,就悬在鼻孔前。火车的那一头,有工作在等我,在生存面前,所有痛哭犹疑都像是矫情的一种。
  
  我偶尔当笑话讲给人听,却被一个不认识的小朋友指斥。他说为了给“有关部门”施压,应该集体抵制高铁,只有全车厢空空如也,才是空拳的力量。我哑然失笑,小朋友太年轻,还不懂生活。
  
  我没有跟我妈讲高铁事故,就像现在我也不和她谈马航意外一样。我和她聊的社会新闻,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如何被骗或者摔倒没人扶。危险时代,每个年龄层有自己的恐怖要面对。
  
  我却忘记,信息时代,儿女不再是老人获得新闻的唯一窗口。
  
  高铁事故后第二周,我正常外出,本应周日到家,周六上午,我妈打电话给我,劈头一句:“你怎么还没到家?”我一愣,说:“你弄错日子了。今天是周五(我也慌乱得口误)。你不要紧张。”她说:“哦……(明显松一口气)我不紧张,你也不要紧张。”挂了电话,我觉得有眼泪好像要掉出来。
  
  我明知恐惧无济于事,甚至可能出于“先发制人”的念头,变成恶意。但我,控制不了,它从心底一层一层地翻出来。生死大劫,阴影重重,每一个好日子都像苟且偷欢。
  
  我唯一能安慰自己的正能量便是:因为恐惧,因为知道终将失去,于是把与你共度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当成最宝贵的光阴——这个“你”,是我的家人爱人朋友工作以至一切。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8 10:14:32

鳝鱼骨里有妈妈的味道时间:2014-06-12 作者:未详 点击:161次   小时候,我家门前的“亭仔脚”(就是屋檐下),摆了一个鳝鱼摊子,专卖炒鳝鱼和鳝鱼面。
  
  摊子黄昏才开张,正是我放学返家的时间,远远就会看到爆炒鳝鱼的大烟,嗅觉似乎与视觉同时抵达,香味猛然飘进我的鼻子,把我勾到摊子前面,我便低着头绕过巷子,回到家里。
  
  为什么要低着头呢?因为炒鳝鱼的价钱很贵,我们根本吃不起。
  
  不要说炒鳝鱼,连鳝鱼面也吃不起,我们家兄弟姐妹很多,如果一人吃一碗鳝鱼面,恐怕需要花掉家里一星期的饭钱。
  
  妈妈经常向卖鳝鱼的妇人央求拜托,剖鳝鱼剩下的骨头,一定要留给我们,妈妈深信鳝鱼的骨头充满钙质,还有各种维生素,对我们这些正在成长的孩子,大有帮助。
  
  每天晚上,妈妈总会从鳝鱼摊提回一大袋的骨头,洗也不洗就丢到大锅里熬煮。
  
  为什么洗也不洗?
  
  因为,妈妈说鳝鱼骨头上还带着鲜血,那是最为滋补的,洗净多么可惜!
  
  熬过两三个小时,鳝鱼骨头几乎在锅中化完,汤水变成咖啡色,水面上浮着油花,这时,妈妈会撒一把葱花,关火。
  
  鳝骨汤熬成时,夜已经深了。
  
  妈妈把我们叫到灶间,一人一碗汤,再配上她在另一家面包店要来的面包皮,在锅里烤热了,变成香味扑鼻的饼干。
  
  我们细细地咀嚼面包皮,配着清香的鱼骨汤,深深感觉到生活的幸福。
  
  只要卖鳝鱼的来摆摊,我们每晚就一定会喝鳝鱼骨汤,奇怪的是,我从来没有喝腻过,而且一直觉得这是人间最好的美味。
  
  妈妈担心我们会吃腻,有时会在汤里加点竹笋,或下点蛋花;有时会用豆腐红烧,或与萝卜同卤……固然用的都是普通的食材,却充满了美味的魔法。
  
  最神奇的,算是炸鳝鱼骨了。
  
  鳝鱼骨本来是歪曲扭动的,下了油锅时忽然被拉直了,一条一条就像薯条一样,起锅时撒一些胡椒盐,香、酥、脆,真是美味极了。
  
  我吃了好几年的鳝鱼骨头,一直到我去外地念书。偶然回到乡下,喝到妈妈亲手熬的汤,总是觉得美味如昔,心中更是充满了感动。妈妈把深情与爱熬进了那平凡的汤里,使我们身强体健,在普遍营养不良的乡下孩子中,我们总是气色红润,精神饱满。
  
  也许是小时候吃不到鳝鱼,长大之后,只要到馆子吃饭,看到有卖鳝鱼的,总会点两道来吃,一边吃一边怀念起那一段艰苦的岁月。
  
  妈妈早已离世,在异国的雪夜中,我想到再也喝不到清炖的鳝鱼骨汤,再也不能,一口一口,细细体会妈妈的深情。想着想着,我的眼泪一滴一滴地落下,像窗外的雪花。
页: 2215 2216 2217 2218 2219 2220 2221 2222 2223 2224 [2225] 2226 2227 2228 2229 2230 2231 2232 2233 2234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