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15 07:54:49

大家早上好,今天1月15日星期四,农历十一月二十五,三九第七天,请关注今日的天气变化,白天晴,2-3级西北风,最高气温零下8度,今日夜间晴,2-3级西北风,最低气温零下20度,现在气温零下18度。在这个不太冷的三九天气温起伏不定要注意预防感冒的发生,连日干燥注意多补充水分,空气质量良好,可以走出室外,呼吸新鲜空气。
如果想让生活的更美好,我们不妨就把生活看作是一滴灵动的水,一切随势顺缘,尽情欢畅奔流,一切跟随自己的心。生活总是悲喜交织,哭笑掺杂,红尘中,只要有爱经过的地方,相信一定会有一派美景,一缕醇香。人心只一拳,别把它想得太大,很多人每天忙忙碌碌,一事无成,那就是对细枝末节的琐碎关注得太多。米可果腹,沙可盖屋,但二者掺到一起,价值全无。做人纯粹点,做事才能痛快点。那么,我们就可以怀着安暖心情,在流年袅袅的风尘中,食红尘烟火,赏人间百态,享岁月静好……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15 12:27:06

韩寒:请叫我“运动员”时间:2014-01-23 作者:未详 点击:226次   不能否认,天赋这玩意儿确实存在。韩寒就是例子,当年从未练习过长跑却总拿第一;后来稍微练习了几年,就拿下全国拉力赛冠军。对于体育界来说有些遗憾的是,因为1999年《三重门》的出版过早分散掉韩寒的精力,他的身份先成为了“作家”。
  
  “其实运动都带有一定的梦幻色彩,赛车更是梦幻中的梦幻,尤其到了美国或别的赛场,你进入圆形的看台,所有的灯光所有的一切,就像小男孩心中最高的境界一样。”韩寒说。
  
  韩寒回忆,“当时得到个误导,看电视上的新闻,完赛只有两台车,N组,级别最高的,我当时想,大不了就是第三名吗,所以就去了。”结果一发不可收拾,从2004年分站比赛的第六、第七,2005年的第四、第五,再爬升至2009年的全国年度总冠军,“这事其实和我写书一样,你们只看到灯光耀眼的时候,没看到舞台布置需要花很多时间”。
  
  只有在文字里面,我们才能读到他为赛车付出的努力:“在三年多里,有过很艰难的时候,艰难到一个轮胎也买不起了……”
  
  其实,韩寒对体育运动兴趣相当广泛:打台球、踢球、长跑都可以……只是他后来发现自己开车真的可以“很快”,赛车让他感觉到真正“人类力量的延伸,因为人跑不到那么快”。
  
  韩寒有多快?在一众卡丁车群当中,韩寒的卡丁车像深海中的一艘快艇,绕过那些本已在加速前进的卡丁车,发出巨大的轰鸣……然后突然地,正在眼花缭乱的时候,一辆卡丁车一个漂亮的甩尾停了下来,惊得众人一片惊呼:“卡丁车也可以这样帅啊!”
  
  韩寒否认自己有“胜利偏执欲”,但是一路走来,他坦承自己比赛就是为了胜利:“我从来都不是重在参与的一个人,就像我们一帮人看到一个女孩想去追她,那肯定不是重在参与,你当然想追到她……所谓比赛的乐趣就在于赢。”
  
  韩寒曾在《我的汽车观》里写下这样的文字:“当时我和我的女朋友或者新认识的各色姑娘们,在北京颠簸的道路上,度过了似幻似虚的时光,当我加速的时候,我身边的人尖叫;当我飞街的时候,我身边的人晕菜;当我失控的时候,我告诉她们,我在漂移。我觉得她们愿意和我这样一起消耗最好的青春,在这么一台纯粹的速度机器里。我觉得这就是我的汽车观。”
  
  其实生活中的韩寒是个开车极其安稳的人,他从不会在马路上飙车,还特意购置了一辆又大又稳的车来开,是那种交警叔叔最喜欢的安分守己的司机。
  
  韩寒形容写作和赛车,生命中这两大元素唯一的相同点就是“都是坐着干”。实际上,生活中的韩寒更像他的赛车手身份,没有一刻能够安静下来。他可以在接受采访的前半个小时站在左边,后半个小时又站在右边。这种来回调换还不包括他不断站起、坐下,以及因为晃动过度把脚卡进了轮胎沟里。
  
  他可以通过赛车和写作两种方式养活自己。现在,韩寒随便一篇博客就能赢得上百万点击量,2。42亿,这个数字是韩寒3年博客访问量的总数,超过80后人口的总和。他不止一次参与各种名人或权威单位的“嘴仗”、“笔仗”,对此他有种暗暗的“得意”:“最关键的一点是从事竞技体育之后,很多人和我打笔仗,在心态上就占据劣势。一个好运动员心态一定是很好的,呵呵,怎么打得过?我是运动员,拼的就是耐力……”
  
  对于那些所谓“开车最快的作家”、“写字最好的赛车手”的混搭,韩寒一概不置可否。他说成为“写作最好的作家”和“开车最快的赛车手”,这才是真正的牛。但是,如果在写作和运动之间只能选择一样,他斩钉截铁地说:“那一定是运动!”
  
  夜幕低垂之前,他又钻进了那辆卡丁车。空阔的跑道上只剩下了他那辆车,孤独而倔犟,持久而有耐心,就像回到了多年前的学校操场,在那个强者都是好孩子的时代,他以一百米的加速度在漫长的跑道上孤独领行着,追求着属于他的自由。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15 12:27:27

王卯卯:被兔子改变的生活时间:2014-01-23 作者:未详 点击:179次   如果不去想未来,只是做好自己手里的事情,就只有惊喜,没有失望。
  
  王卯卯已经不愿意别人再提她真实的姓名。“王卯卯”听上去像是“王某某”,只是一个姓王的人而已。
  
  这仿佛是她在小学时所读的阿西莫夫的短篇小说《请用“S”拼我的名字》。小说的主人公Zebatinsky把自己名字中的“Z”改成“S”之后,一切都变了。
  
  这样的事情同样发生在兔斯基(Tuzki)身上。作为兔斯基的创作者,王卯卯将“Tuski”改为“Tuzki”之后,改变开始了。
  
  兔斯基就是那只时常出现在MSN和QQ里,臂软、脖粗、眼眯、靠肢体动作做出各种古灵精怪的表情的兔子。它用脑袋砸墙,它捂嘴偷着乐,它四肢波浪般扭动,它头顶星光闪亮……作为表情传达者的兔斯基没有表情,所有情绪靠肢体动作来表现。
  
  被网络时代所成就的王卯卯在上大学之前,是没有电脑的。以至于她在中国传媒大学动画系就读的第一年里,无法适应那些用电脑制作的Flash。当学期结束时,她完全靠手绘而不是用电脑完成了Flash课程所要求的作品,成绩在班上排名第二。
  
  没有电脑的原因很简单:买不起。
  
  两根筷子、三条腿的凳子
  
  和股票走势板
  
  王卯卯至今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在她出生之前,父母已经离异,所有家人都不愿意谈她的父亲。小学上英语课时,老师经常问的一个问题是:What’syourfather’sname?每到这个时候她都没法回答,因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叫什么。于是她就瞎编一个。别的家庭是家长给孩子起名字,王卯卯是给自己的父亲起名字。周围的同学很心细,对她说,怎么你每次写你爸的名字都不一样?
  
  在很长的时间里,王卯卯和母亲两个人住在天津一间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平房里。从事会计工作的母亲从小就羡慕会画画的人,她把自己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王卯卯在四岁的时候,就被母亲送到天津市少年宫学画画。
  
  王卯卯喜欢看漫画,但她没有零花钱,压岁钱都得如数上交。她偷着攒钱买漫画。“学校要收10块钱学杂费的时候,我就说收11块。”但她并不是一个乱花钱的孩子,她对很多方面并不在意,比如吃。“我现在经常早上是白水煮麦片,中午是方便面,晚上是面包。就是因为方便。”
  
  考高中时,王卯卯报的是当地最好的艺术类高中。如果专业课加文化课成绩能排到前20名,就能免一万块钱学费。本该十拿九稳的王卯卯差了一分,没进前20名。妈妈觉得这给家里损失了好大一笔钱,气得把她心爱的漫画书全部没收了。王卯卯当时下定决心,以后要考动漫专业,好好地“气气”她。
  
  高中三年,王卯卯的专业课成绩是班上最好的,用的颜料却是最劣质的。她喜欢中午的时候,在学校门口等着一个老婆婆来卖颜料,因为变质的颜料便宜。“上面长着绿毛,但去掉绿毛之后照样能用。”
  
  考中国传媒大学动画系的时候需要面试,队伍排得长长的。面试老师从早上问到晚上,轮到王卯卯的时候,老师的眼皮都快抬不起来了。“老师说,现在挺晚了,不多说了,请用三四个词形容你的家庭。”
  
  王卯卯告诉老师:“我可以用三样东西形容自己的家庭:两根筷子、三条腿的凳子和股票走势板。”老师马上就抬头了:“能解释是什么意思吗?”
  
  “我是单亲家庭,跟我妈相依为命,缺一不可,就好像两根筷子一样。平常的凳子都是四条腿的,我的家庭少一条腿,但三角形是稳定结构,可能比四条腿的更加稳固。我跟我妈很多地方相反,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就好像股票走势板,忽上忽下,但总会有一方包容另一方,所以即使吵,我们也相处得很融洽,有个比较平稳的走势。”
  
  王卯卯看到老师露出了笑容。
  
  三场专业课考试,综合下来,她考了第二名。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15 12:27:46

被兔子改变的生活
  
  2006年9月,王卯卯画出了兔斯基的形象。那段时间,大家都在忙着开博客,王卯卯也不例外。她在自己的博客上,用这只兔子记录平时的创作灵感,描画每天的生活和心情,代王卯卯做各种不好意思做的夸张动作。
  
  11月,她用这只兔子做了第一个表情。做完之后,她随手发给了同学。一周之后,有人传给她一个表情,告诉她现在这只兔子在论坛上特别火。她一看,那就是自己画的呀。
  
  11月下旬的时候,王卯卯看到了关于兔斯基的新闻。第二年春节前后,已经有记者来采访她了。从小比较自闭的她刚开始接受采访时说不出几句话来,结巴,甚至发抖。有一次接受电台采访,由于她说话太少,节目竟然没播。
  
  接下来的局面一发不可收。不是见记者就是谈合作,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
  
  2007年,迟迟未能在中国上市的摩托罗拉新品手机要寻找一位偶像级人物作为代言。最终,他们的目光落在了兔斯基身上。手机上市之后,销量比预计上升了15%。很多人在王卯卯的博客上留言,买这款手机,就是因为它和这只兔子有关。紧随其后的是惠普……大家都盯住了兔斯基这个表现惊艳的新星。
  
  在兔斯基开始大红大紫的2007年,王卯卯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小孩,拿着一沓钞票站在马路上,“谁看见了都想抢”。
  
  她不愿意回忆2007年的一些细节。在那一年,爱情友情亲情都有变化。所有的变化都因为这只兔子。王卯卯感觉像坐过山车一样,许多不可能的事情都发生了,如同命运中有一只手,她有时真的想仰天问一句:你玩完了没有?在最艰难的时候,她告诉自己,我还有妈妈,我要让她开心,让她幸福。
  
  当时身处校园的王卯卯对同学都不怎么提这件事情。她觉得除了暗恋自己的人,不会有谁真正对自己感兴趣,所以也无须过于把自己当回事。
  
  她给自己起了王卯卯的笔名,就是为了让大家不知道她是谁。“卯”是兔子,比之于兔子,很多人说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如今的她看上去比同龄人成熟,也许就如《我兔斯基你》中所说的:成熟取决于经历,并非年龄。
  
  只有惊喜,没有失望
  
  24岁的王卯卯现在在位于香港的特纳国际工作。她在北京给妈妈买了房子,也时常接妈妈到香港去住。王卯卯会问妈妈,你最喜欢哪个城市?妈妈说,你在哪个城市我就喜欢哪个城市。
  
  王卯卯刚上大学的时候,她们在天津住的十几平方米的平房赶上拆迁,由于房子太小,没得到多少补贴。妈妈没办法,只得到处找人借钱买房,但这些她都没告诉过女儿。
  
  在所有兔斯基的表情里,王卯卯最喜欢那个扬扬得意的,兔子的两只手上下大幅度地动。常用的则是躺在地上,手脚乱蹬,头还左右摇的表情。但比起这些得意之作,王卯卯最欣慰最开心的还是,她终于有能力让妈妈过上舒适的生活了。
  
  王卯卯还记得上中学的时候,同学们穿的都是旅游鞋,只有她穿的是蓝布鞋。王卯卯问妈妈,为什么我的家跟别人这么不一样。妈妈告诉她,我能给你的只有这些了,你还想要什么东西,就自己去努力吧。
  
  在《我兔斯基你》的结束画面里,一株嫩芽长成了一棵树。“很小的时候,我跟大家一样,想当科学家;小学时看了很多小说,想当作家;中学时画画,想当画家;到大学时,想着能活着就可以了。想得太多往往失落,失望是由落差造成的。如果不去想未来,只是做好自己手里的事情,就只有惊喜,没有失望。”
  
  对于兔斯基,她也这么想。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15 12:28:00

向着月亮奔跑时间:2014-01-23 作者:未详 点击:170次   她出生在苏北农村,家里有四个孩子,生活非常拮据。
  
  上学时,因为年龄最大,所以农忙时节,她经常被老师叫去帮忙干活。她喜欢这差事,因为老师家里有台黑白电视机。干活的间隙,老师会善解人意地打开电视让她看。
  
  一天,她在老师家的电视里,看见了一排外国人在跳芭蕾舞。那些美丽的姑娘,穿着梦幻一般的白纱裙,头昂得高高的,跳着梦幻一般的舞蹈。她傻了,觉得自己的眼睛热热的,喉头颤动—她想:如果我也可以穿着那样的白纱裙站在舞台上跳舞,那么我这一生就算值了。
  
  老师告诉她:那是芭蕾舞,是需要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压腿、下腰训练的,你这样的已经不行了,骨头都硬了。她不死心。天天起个大早,把自己的腿架在门口的石墩子上拼命往下压,疼得直咧嘴,眼泪都出来了。她强忍着,照练不误。
  
  她喜欢自己有一个不同凡响的梦想,喜欢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尽管因为这个梦想,她被那些女孩子孤立,也被大人们泼冷水。
  
  16岁的时候,她已经出落成一个身材修长、腰肢柔软的美女。长长的头发像舞蹈演员一样梳得光光的,在脑后绾成一个髻。和同村的那些女孩子站在一起,她鹤立鸡群。
  
  初中毕业,父亲不让她再读书。于是,她在17岁那年去了上海,因为她打听到上海有一个芭蕾舞团。
  
  她径自找了去,对传达室的大爷说,我想在这里找一份工作,做什么都行。大爷问,为什么偏偏要在这里工作。她说,因为这里可以看到芭蕾舞。大爷委婉地拒绝了她,她失望极了……正在这时,团里的一个舞蹈家路过。舞蹈家听大爷讲了事情的原委,问她说,我正要找保姆呢,你愿不愿意干?
  
  她抽噎着抬起头,泪眼迷蒙中看见眼前的女人有着修长的脖子和光光的发髻。和电视里的那些芭蕾舞演员一样—做不成芭蕾舞演员,能够和芭蕾舞演员一起生活也很好啊。她点头答应。
  
  舞蹈家每天都要在家里练功,知道她爱芭蕾,允许她在旁边观看。心情好的时候也教她几个动作,并告诉她:如果活儿都干完了,可以在这里练功。她满怀欣喜和感激,对舞蹈家的孩子愈发尽心尽力。
  
  孩子入托以后,舞蹈家给她报了一个自费的英语大专班。她本来排斥,只想练舞。舞蹈家告诉她,要想在这城市立足,就得有一技之长。学习之余,她依然每天练功。殊不知,她捧着书独自走在林荫路上的美丽身影,成了校园里的一道风景。
  
  班里有个男孩,家境富裕、为人温厚,是女生们心仪的对象。可是,自从他在学校元旦晚会上看她跳过的芭蕾舞之后,便对她念念不忘。
  
  大专班结业之后,她和男孩结了婚,他们在浦东买了三室一厅的房子,她把其中一个房间装修成练功房。她终于可以在自己的房子里穿上美丽的白纱裙和舞蹈鞋,尽情地、自由自在地舞蹈,身边永远有一道欣赏的目光。
  
  而在家乡,和她同龄的那些女孩子,那些曾经嘲笑她的梦想的女孩子,要么还在务农,农闲时打打麻将;要么在城里打工,住在城市边缘的简易平房里,和小菜贩们为五毛钱一斤的鸡毛菜讨价还价……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里的她,是我的姨姐。
  
  她今年快40岁了,依然没有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但因为这个梦想像夺目的钻石一样始终闪烁在她的正前方,让她不懈怠、不沉沦,引领她向上、向上……
  
  向着月亮奔跑,即使够不着月亮,但至少能成为繁星之一。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15 12:28:17

一个90后的“灰姑娘”时间:2014-01-23 作者:未详 点击:289次   这一天是晶晶动身去美国上大学的一天,对于她与她的民工父母,对于作为她的养育者、监护人的朱虹与我,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喜庆日子。
  
  对于她与她的父母来说,这好像有点像一个“灰姑娘”的故事。她的北上打工的父母在北京有了她,正遇见了自己的儿孙都不在身边的老知识分子夫妇,于是,她自然就成了这个“书香门第”的小孙女,成为“养育”的对象、“监护”的对象,成为老夫妇的专项“希望工程”。
  
  她在北京先后在两个重点中学念完了初中与高中,成绩优良,特别是英文,得朱虹之真传,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均甚为出色。但她无法改变外地民工孩子的身份,在北京没有资格参加高考,回原籍去考又另有一些困难,眼见前途艰难,只好另谋出路。
  
  于是,在老奶奶朱虹的指点与辅导之下,向一连串美国大学递交了入学申请。她既要完成重点高中沉重的学习任务,又要应付美国大学安排的种种考查与面试,在两条战线上进行艰苦的拼搏,往往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
  
  经过将近一年的奋斗,她总算拿出了相当漂亮的中学成绩单,又以出色的英语能力在各种应试(托福、SAT、面试等等)中表现得可圈可点,终于她得到了波士顿大学等四所美国大学的录取,最后,她选择到美国东部一个风景优美的城市上一所条件优越的大学。
  
  对于这对老夫妇而言,这一天则包含着五味杂陈的人生体验。
  
  首先,这一天是他们作为普通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情,17年以来日积月累的结果。从这个女婴诞生在他们家的第一天起,她不哭不闹、文文静静的性情,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小模样就深得老夫妇的怜爱,他们从内心里把她当做了自己的小孙女。
  
  童年时代,她围着奶奶的座椅转来转去,嬉戏撒娇,听奶奶讲故事,跟奶奶学讲英文。跟爷爷学背唐诗,常爬上爷爷的书桌、顽皮地抢走他的钢笔,或者爬上他的膝盖,抓走他的眼镜……
  
  她童年的每一天都是在爷爷奶奶亲切的关爱中度过的,自己的儿孙都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则是在这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孙女所构成的“准天伦之乐”中度过了温馨的时光……
  
  这一天对于老知识分子夫妇也是多年的心愿初步得到实现的一天,这个心愿说来简单,那就是要使得这个“民工子女”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有个好于自己父母的人生出路。
  
  老两口深知他们这个心愿虽然很朴素,但要实现起来却“难于上青天”,关键就在于她这个民工之女没有“北京身份”。老太太情急生智、挖空心思,想出了一个正式收养她为小孙女的“捷径”。于是,打报告、写申请、开证明、托人情、全情投入、忙活了大半年,最后却无果而终、碰壁而归……
  
  剩下来的,老两口只有尽其所能在小孙女的优质教育上下工夫了,先后设法让她进入了两个重点中学。这谈何容易!要把一个没有京城户口的民工子女送入北京本地孩子趋之若鹜的名校,除了她本人的成绩过硬外,更需要老两口跑腿、找门路以及干各种费神费劲费口舌的活,当然,还绕不开众所周知、约定俗成的赞助费……
  
  接下来,又开始了小孙女的英语培训工程,奶奶给她买了大量的英文光盘,让她十次百次地反复看与听,并且祖孙二人之间一直坚持以英文交谈对话,不论是在商店还是在公共汽车上,因此,她的英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也许,早在这个过程启动之初,老太太就有把小孙女送出国的心愿,因为她毕竟曾经成功地把自己的一个女儿与一个儿子送进了美国的名校……
  
  就这样,老两口从将近古稀之年的时候起,就开始了跟小孙女民工子弟命运较劲的马拉松长跑,老太太更是辛苦,她为此跑跑颠颠得更多,为了规划小孙女的出国道路,为了给她的英语开小灶,为了指导她的出国申请以及应试,往往带着小丫头一道工作到深夜或凌晨……
  
  这是一家人十几年努力的结果,是“这个专项希望工程的一个阶段性成果”,虽然,前方的路还很长,还需要作出很大的努力,也许还要作更多一些的付出。但不论怎样,小丫头动身出国的日子,仍然是这个非血缘亲属关系的一家人的欢乐节日。
  
  到了动身出发的那天,爷爷早就租定了一辆往返机场的专车。小凤凰要飞了,不满18岁的她穿一件玫瑰红的T恤,一条牛仔裤,更显身材高俊。长发垂肩,清秀的脸上架着一副精巧的淡蓝色眼镜,阳光而帅气。
  
  本要全家出动,遗憾的是只缺了美国求学之路的总导演老奶奶,她解决了这个小孙女上学与出国的各种手续后,又风尘仆仆赶到自己的女儿家去为三个混血儿外孙女补习与督学,好在她老人家把晶晶动身的大大小小的事务都事先安排好了,包括着装配备与路费花销……何况,翅膀已经初长硬的小凤凰并不特别看重全家到机场送行这个场面,她说:“你们用不着送我去机场,我一个人在路上可以思考问题!”口气不小!小丫头已经人模人样、特立独行了!但对于老爷爷来说,送行一举是多年来所期盼的,实带有某种仪式的意义,即便身体不好,也是决不能免掉的。
  
  在去机场的路上,大家的话语不多,小凤凰不是要自己静一静、思考思考吗?长辈惜别的话、叮嘱的话早已说过多少次了,再说,岂不唆?
  
  首都机场的新航站楼,气魄宏伟。爷爷与父母都以为在长达一两个小时的候机时间里,可以再和小丫头在一起待上若干温馨的时刻,可是,小丫头却催促他们打道回府了,理由是“我想一个人在机场里转一转”。
  
  显然,长辈们想尽可能延长与小丫头待在一起的时刻,而小丫头却急于品尝自己一个人潇洒上路的乐趣,就像羽翼已丰的小鸟急不可待地要展翅单飞。两方面的愿望都很强烈,都很执著。结果,小丫头总算尊重长辈的愿望,通情达理又多待了一会儿,但最后仍是按不下急性子,决定提前入关。
  
  入关口的那头,是一条阔大漫长的通道,起先逐渐隆起,在远处则缓缓下倾,缓缓下倾,以至消失在视线之外,从入关口看去,远远就像一条地平线。但见小丫头俊秀的身姿,背着行囊,飘着长发,直奔前方,没有回头,没有挥手,更没有喊话,逐渐消失在那地平线之下,那里肯定是一个电动转梯把入关者输送到下方的候机室里去了……
  
  在回家的路上,晶晶的父亲说了一句“小丫头连头都没有回”,似乎不无感慨。老爷子当然早就注意到了小丫头的这个细节,他心里却有自己的解释:她肯定是专注于自己脚下的路面,专注于眼前那个倾斜的地平线,开始沉醉于自己单飞独行的最初感觉里,她是在开步走自己的路,一开始就把前方每一步路视为新鲜而非畏途,只顾得上往前走、往前走,不流连于告别的感伤,这对于她作为90后的一个小奋斗者、一个小行者来说是有益的……
  
  出租车把老爷子送回了家,他塞给司机朋友一个整数,说:“请你千万不要跟我客气,因为今天是我们全家大喜的日子!”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15 12:28:28

最好走窄门时间:2014-01-23 作者:未详 点击:198次   有一条路是垂直的且很短,像是一个驿站。人们走进去、走出来,没有谁想在驿站外长久等待,也没有谁想在驿站里长久驻留。一切都是那么急切,进去的,急切地想进去,出来的,急切地想出来。这条路就是电梯。
  
  高岸为谷,深谷为壑。电梯的高妙在于装载着人们绕了个僵直的圈子,把360°拉成直线。它馈赠人们多少攀高,就馈赠给人们多少降低,馈赠给人们多少进入,就馈赠给人们多少出来。上上下下,进进出出—人们的生活,就是如此简单。
  
  幸福有两种敌人,厌倦与痛苦。驻留在电梯里的人们是厌倦的,电梯外等待的人是痛苦的。电梯掌控着这条路上人们的情绪。于是拥挤着进去,拥挤着出来,即便不是拥挤的时候,也没有谁想慢条斯理。
  
  电梯是个性的,它对人们的情绪不屑一顾。每个人也是个性的,但是每个个性都包裹在共性之中。无奈地被囚着,谁都超脱不了这个怪圈,痛苦和厌倦在掌控,在延续。
  
  人的情绪常常受到欲望的驱使,得陇望蜀。真正的享受不在多与少,而是满足。
  
  一位贵族太太吃着冰激凌说道:“可惜不是桃子。”一位在病中的女孩子却说:“不发烧真好。”欲望是吐着舌头的火焰,把人们的心情烧得焦灼。真正的享受在于:在巴黎吃一个苹果,我就是巴黎;在重庆吃一次火锅,我就是重庆—我思故我在。
  
  可事实是,人们做不到真正地享受环境,而是为环境活着,心情也是天象和天气,月圆月缺,阴晴风雨。工作中的人们,为领导的脸色活;悠闲垂钓的人们,为游弋的鱼儿活;攀山的人们,为多彩的景致活;玩牌赌博的人们,为输赢得失活;电梯里的人们,也是在为电梯活,虽然仅仅是一个片段。
  
  电梯是一条垂直的路,也是一只有力量的手,把人的思维拉直,拉为僵硬。僵硬地进去,僵硬地出来,僵硬地上来,僵硬地下去,没有迂回,没有迂回的空间。
  
  其实,在有电梯的附近,必有另一条路,那就是楼梯,但是,有电梯的地方,又没有人愿意去走楼梯。拥挤着,上上下下着,出出进进着……电梯这条垂直的路,被复制了再复制。
  
  说什么好呢。上帝说:你们要走窄门,宽门里没有路。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15 12:28:38

飞机在轮船的“高处”时间:2014-01-23 作者:未详 点击:324次   帕帕雷斯克雷岛很小,所处位置也很偏僻,岛上没有中学,可岛上的孩子并没有只是上到小学就因交通问题而辍学。原来有慈善机构给了一艘轮渡一些补贴,这艘轮渡也就为孩子们到另一座岛上求学提供了方便。
  
  然而这一段时间,孩子们求学的路断了。只因那家慈善机构在资金上遇到了一些麻烦,不能再支付费用,轮船公司的老板就以成本太高为由,取消了停靠。
  
  岛上十多名孩子一下子失学在家,全然失去了方向,有人索性只知道疯玩,有人就做一些没道理的事。大家认为一个叫杜库雷的孩子就是做一些没道理的事的代表,因为他每天都在岛上捡拾游客们丢弃的饮料瓶、包装盒等。面对大人对他不务正业的指责,杜库雷默不作声,只顾低头捡拾他的废品。
  
  时隔不久,有一位中年人来到了帕帕雷斯克雷岛上,他要为帕帕雷斯克雷岛开辟一条航线。来人叫洛里,这些时间,他连续收到一些内容大致相同的信,他被信中的文字以及寄信人的执著打动了。
  
  这个寄信的孩子不是别人,就是杜库雷。原来他将捡拾到的废品换成了一张张邮票,然后给轮船公司及航空公司写信,述说岛上孩子们的情况,要求他们最好能为帕帕雷斯克雷岛开辟一条航线。
  
  最初半个月里,寄出的信如石沉大海。然而他毫不气馁,还是一封信一封信地往外寄。当快要过去一个月时,洛里就来到了岛上。让杜库雷惊异的,居然是一家成本要比轮渡高出许多的航空公司满足了他的愿望!这条飞行航线只有96秒钟,据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短的航线。而来人洛里,是洛根航空公司的总裁。
  
  半年后,因为这96秒的航线,洛根航空公司声名大震,客源猛增。而那家轮船公司的声誉却江河日下,经营也一落千丈。
  
  而杜库雷也成了岛上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名人。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更是乐此不疲地帮助他人。所有人都相信他的前途一定是一片光明。
  
  一个总能为他人着想的人,最终所处的位置也会高出许多……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15 12:28:47

做富人的祖先时间:2014-01-23 作者:未详 点击:319次   约翰·富勒出生在美国的路易斯安那州,家里有七个兄弟姐妹。他的父亲是一个黑人佃农,对贫穷早已认命。富勒有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她始终相信一家人应该过上快乐且衣食无忧的生活,她经常和儿子谈到自己的梦想。
  
  “我们不应该这么穷。”她时常这么说,“不要说贫穷是上帝的旨意。我们很穷,那是因为你们的爸爸从来不想追求富裕的生活,家里每一个人都胸无大志。”
  
  母亲的话深深印刻在富勒的心里,并且改变了他的一生。他一心向往能跻身富人之列,开始积极地追求财富和成功。他从肥皂推销员干起,渐渐积累了一点财富,12年后,他倾其所有收购了给他供货的公司。
  
  他说:“虽然我不能够成为富人的后代,但我可以成为富人的祖先。”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15 12:28:56

种瓜,为看花时间:2014-01-23 作者:未详 点击:341次   我迷恋生活的过程,于是常常在中途停下来四处看看,也随手捕捉一些风与影……正因为怕它们烟消云散,世人才选择了各种各样的储存方法和表达方式,用手、用口、用纸、用笔、用眼、用心;唱歌、跳舞、演戏、写诗。
  
  世上事本就如此。就算你耕田、播种、施肥、浇水,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种出硕大溜圆的西瓜,也挡不住虫咬鼠噬,雪压风欺。一场雹子下来,就砸得藤断瓜碎,根本无法注定一个果实累累的结局。
  
  谁说种瓜就一定要得瓜?我种瓜,为的是看花。
页: 2287 2288 2289 2290 2291 2292 2293 2294 2295 2296 [2297] 2298 2299 2300 2301 2302 2303 2304 2305 2306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