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2-3 19:34:39

好人和骗子的博弈时间:2013-10-14 作者:未详 点击:442次   1950年,美国数学家阿尔伯特·塔克在斯坦福大学给心理学家作报告时,讲了一个故事。警察在盗窃现场附近抓到了两名疑犯阿尔和鲍勃,把他们分开审讯,并分别向他们开了条件:如果两人都不招供(疑犯彼此“合作”),警方没有他们盗窃的证据,将以携带武器这一较轻的罪名各判处一年监禁。如果两人都招供并牵连对方(疑犯彼此“背叛”),两人都将各判处10年监禁。如果有一人招供并牵连对方,而对方不招供,此人将被免于起诉,而对方将被判处最高刑期20年。
  
  阿尔想:“如果鲍勃招了而我不招,那么我将被判20年,我招了则被判10年。如果鲍勃不招,我也不招,那么我将被判1年,但是如果我招了,我将被免于起诉。所以不管鲍勃招不招,我招供都是最好的选择。”鲍勃也这么想。最终两人因为都“理性”地选择招供而被判了10年。但是如果他们都“非理性”地选择不招,则只会被判1年。
  
  理性的选择却不能带来最佳的结果,这个“囚徒困境”后来成了博弈论最著名的问题。博弈论还有一个类似的问题也是关于合作与背叛(或欺骗)的关系,但是条件有些不同。有两个人驾车回家,遇到暴风雪,被雪堆分别堵在了街道的两头。司机要么出来铲雪清除路障,要么待在车中。如果两个司机分别从两头铲雪(“合作”),就能都开回家并分担劳动付出。如果只有一个司机铲雪,另一个司机待在车中等对方铲完雪,他也能回家,而且还避免了劳动付出(“欺骗”)。当然,如果两人都待在车中,没人铲雪,那就谁也回不了家了。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选择呢?最佳的策略是作出与对方相反的选择:如果对方当“好人”铲雪,我就当“骗子”坐等其成;如果对方不铲雪,我就当“好人”自己来铲雪,这样虽然被人占了便宜,总比坐以待毙的好。
  
  博弈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后出现,本来是为了解决政治学和经济学问题的。上个世纪70年代,它开始被用来解决自达尔文以来就困扰着生物学家的一个生物进化难题:本质上是自私的生物个体为什么会进化出合作行为?它是自然选择作用下不加思索的本能行为,因此就连毫无思考能力的单细胞生物,也会面临着合作还是欺诈的两难,比如酵母菌。
  
  酵母菌通常利用单糖(葡萄糖和果糖)作为营养。如果环境中没有这些单糖,酵母菌也能利用其他糖,例如蔗糖(比单糖复杂的二糖)。但是酵母菌要先把蔗糖消化成单糖,为此需要分泌转化酶来催化这个消化过程。这个消化过程发生在细胞外(更确切地说,发生在细胞膜和细胞壁之间),产生的单糖扩散开去,其他酵母菌也能利用。有的酵母菌的基因发生突变,生产转化酶的基因失去了作用,自己不能分泌转化酶,但是它们能窃取其他酵母菌制造的单糖,又可以节省进行消化的成本。它们成了“骗子”,而那些耗费能量把蔗糖变成单糖的酵母菌成了“好人”(合作者)。
  
  对群体来说,大家当好人彼此合作,全都生产单糖并分享,这样最有优势。但是对个体来说,当骗子最有优势。休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结果表明,一个酵母菌群体中好人的密度越大,当骗子的优势就越明显。他们认为这像是“囚徒困境”。在这样的群体中,好人和骗子分享全部的资源,而好人要承担生产成本,因此好人总是竞争不过骗子,一旦出现骗子,它们的后代数量会越来越多,好人的数量会越来越少,等到骗子们统一了天下,末日也就快到了,好人遗留下来的单糖被耗尽后,群体就会灭绝。一个处于“囚徒困境”的群体是很不稳定的。
  
  实际的情形可能比这复杂。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好人生产的单糖并不是100%拿出来共享的,而是自己会截留一小部分,虽然私藏的这部分很少(只占约1%),却让好人在利用单糖方面比骗子有了一点优势,在一定条件下这点优势超过了制造单糖的成本,就会让当好人在总体上比当骗子更有优势。好人也会有机会。
  
  实验的结果的确如此。在好人的数量比较少、单糖的量也比较少时,能否有效地利用单糖就显得比较重要,好人对单糖的利用率高了1%,其优势较为明显,好人的数量会逐渐增多。等到好人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好人制造单糖花费的成本的劣势体现出来了,骗子的优势反而更为明显,骗子的数量就开始逐渐增多了。最终,好人和骗子的比例会达到平衡。实验表明,不管一开始酵母菌群体中的好人和骗子的比例是多少,演变的结果,最后的比例都是一样的。
  
  因此,这更像是“雪堆博弈”,特立独行是最佳策略:举世皆好人时当骗子,举世皆骗子时当好人,这样最有可能获得成功。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2-3 19:34:50

犹豫之美时间:2013-10-14 作者:未详 点击:137次   陈桥兵变的前几天,京城开封的人都在悄悄传说,检点赵匡胤要当皇帝了。赵匡胤回到家里,看姐姐正在厨房做饭,就跑过去问她:“外面议论得很凶,你说我该怎么办啊?”他姐姐毫不客气,一擀面杖打过来:“老爷们做事,一人做事一人当,行不行你自己决定,干嘛回来吓唬我们这些妇道人家!”
  
  与其他创立基业的皇帝比起来,赵匡胤确实是个不够果断的人。果断者有两种:一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比如项羽;另外一种是刚愎自用,阴险毒辣,比如朱元璋和刘邦。朱元璋把所有的开国元勋统统杀净,孙子建文帝劝他要讲仁道,他把一根长满刺的藤条扔在地上,让孙子捡起来,孙子怕扎手,不敢捡。朱元璋说:“我现在把上面的刺都给你捋干净了,你还不感谢我?”
  
  与这二人卸磨杀驴时的果断相比,赵匡胤就柔和得多,他把开国元勋们叫来,先喝酒,后讲道理,委婉地劝他们放弃兵权,照样可以享受荣华富贵。
  
  我把赵匡胤的这种犹豫理解为“敬畏之心”。和家人探讨前途,显然不只是做做样子,他对自己的亲姐姐没这个必要。为什么要敬畏呢?是对自己没有足够的信心?可能有这个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他要寻找一个道义的着陆点,在蓬勃开放的野心上覆盖一层足够美丽的遮羞布。他从更民间、更草根的角度打量自己的行为,看它是否站得住脚。这种犹豫是一个心灵过渡区,人与鬼的缓冲区。有了这个缓冲,才有了他的与人为善,给人留出路的“铁书三誓”:永远优待自己的前领导柴氏家族;永远不杀进言的士人;子孙有违此誓者,天打雷劈。
  
  在专制条件下,我们惟一能祈祷的就是,让掌权的人犹豫一些。我们无法要求他是个神,做个有敬畏心的人就不错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2-3 19:35:00

认同自己的身体时间:2013-10-14 作者:未详 点击:231次   在生活中,少数幸运的人已经摆脱了烦恼,一并接收身体的优点与缺点,其乐陶陶。如果你还心有不甘,盼望着奇迹出现,让自己很快变得苗条或丰满,从而使生活登上新的高度,那就请你花一点时间揣摩“真心认同”的含义。
  
  “认同”的本质在于“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现在,就让我们从面对自己的身体开始吧。除非你通晓神形分离之术,否则何时何地你都离不开自己的身体。你是希望得到它善意的引导,还是情愿一辈子把它当成负担?这全在于你的选择,而恰当的选择源于你对“认同”的理解。
  
  许多人以体貌来衡量自身的价值,对外表的要求十分苛刻。他们怀揣着常人无法企及的标准,不允许自己的身体有一点瑕疵。我们的眼睛只能看到人的外表,也许这是以貌取人的根源。但是我相信,随着你对“认同”的理解逐渐加深,你会对自己做出崭新的评判。
  
  要知道,苛求外表的人无法享受生活的多姿多彩。许多次,你在海滨漫步时只因为对自己的泳装扮相疑虑重重,就错过了美好的风景。想想看,如果你能放下心理包袱,在沙滩上快乐地行走,那该是何等自由!你有不少想做的事情,但是迟迟不肯动手,你或许总是在想:“我现在这个样子怎么行呢?等我再完美一点再说吧……”我的一位朋友做梦都想学潜水,可是她担心身材太臃肿,湿漉漉的潜水服箍在身上不好看,所以至今她连水都没下过。如果她,或是你,真心认同自己,那么就不会有这么多迟疑了。
  
  我也曾执迷于此,认为自己的腿形不够美,暗暗地和它们较劲。哪怕是炎热的夏日,我也要穿七分裤,遮住膝盖以上的部位。那时我坚信,如果能拥有修长的双腿,我的生活必定会幸福许多。我希望双腿乖乖配合,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否则我就不认它们。可是它们一点也不听话,顽固地保持着老样子。唉,我好像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最终我决定结束这场“冷战”,我发誓要改变态度,认可自己的双腿。这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于外表的动人之处,我们自然呵护备至,可那些不够讨人喜欢的地方,接受起来实在障碍重重。好吧,它们曾经是我的假想敌,但是从现在起,我要每天花几分钟来关注它们。我开始每天往腿上涂抹芬芳馥郁的香草乳液,一边涂,一边想“我的腿并不是那么糟”,进而我劝说自己:“它们其实也不错。”前几个星期,我感到这番尝试很可笑。渐渐地,我的心态有所转变。虽然在浴室里亮晃晃的灯光下,我仍然不忍心看自己的腿,但是至少我不会像从前那样,急匆匆地用浴巾把它们盖起来。
  
  一天一天过去了,我真的意识到自己腿部的优点了。它们矫健有力,我才能坚持每天跑3英里(4827米)。更令我欣喜的是,双腿似乎要回报我的好意,逐渐如我所愿变得结实起来。我的身体不会为博取我的欢心而发生改变,是我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我认同了身体,从而使心愿与身体的发展趋势相吻合。
  
  事实表明,身体和心灵相互影响。如果你认同自己的身体,不仅对心情有好处,对身体也有好处。越是给身体挑毛病,身体越爱出毛病。维持健康最好的办法是善待身体,现代医学界也十分推崇自我认同的价值。
  
  你能接受自己现有的样子吗?如果你能的话就对啦。“真心认同”意味着无须修饰、无须改变、无须迎合谁的口味——尤其是你自己的口味——你所欣赏的就是此刻的“你”。
  
  那是不是说,我们就什么都不做,哪怕身体的现状不尽如人意,也不去努力改善?我当然不是这个意思。追求健康与美丽是人之常情。我想说的是,在我们还不够健康、不够美丽的时候,埋怨与折腾是不可取的。我们何必诚惶诚恐,为了达到某种标准而修理自己的身体?身体需要的是有益的发展,需要我们以一颗饱含爱意的心去对待它。“我想换一种发型……我希望自己的上臂再有型一点……这些愿望够不够好呢?”你可以问一问自己:“是不是必须实现这些愿望(诸如改变体型和头发颜色,购买新款除皱霜和衣橱……足以列一张长长的清单),我才能获得幸福吗?”如果答案为“是的”——没有关系,但说无妨——那么,我们与其投入时间和财力去外部寻找幸福,不如先在内心培养“自我认同”的感觉,为自己营造幸福。
  
  我经常对客户和朋友说:“爱自己身体的每一部分。如果你觉得难以做到,就去改变你不喜欢的部分。如果你改变不了,就只能接受现实。”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身体会发生一些不可逆转的变化。最为残酷的情况是遭受顽症侵袭,甚至落下残疾。这样的现实令人难以承受,然而很多人勇于承受,没有放弃自己的身体。
  
  我们怎样开始“自我认同”之旅呢?很简单,是什么样就什么样,打开精神枷锁的钥匙就在我们心里。我们可以与身体继续鏖战,尽情吐露心中的幽怨;也可以使心灵经历微妙的变化,逐渐认同自己的身体。我们的心意无法支配自己的外表,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要紧锁眉头?来吧,让我们高高兴兴地打量自己!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2-3 19:35:10

求别人,反而让你高尚时间:2013-10-14 作者:未详 点击:212次   斯坦福大学教我的第一件事是:当你想要一样东西时,你就一定要得到!如果你一定要得到,就要拼命去争取!你不能坐在家里等电话响,期待电影情节发生在你身上。呸!你必须做些什么,让你更接近你的目标。
  
  在我收到斯坦福大学入学通知的两天前,我接到一通电话。我当时没有心理准备,拿起电话就用中文说:“喂,我是王文华。”没想到对方是斯坦福入学审核的主任。
  
  她首先恭喜我,告诉我已经被录取了。接着她大力把斯坦福推销了一番,希望我一定要去。
  
  我完全没反应过来,好像突然被打了一拳。我的沉默大概被她诠释为犹豫,她进一步问我有没有答应去别的学校,我摇摇头,好像她能透过电话看到我。最后她说:“我们知道你有其他的选择,但我们要你知道,斯坦福要定了你,你一定得来!下个月我们要办一个参观校园的活动,你要不要来熟悉一下环境?”最后她甚至留下家里的电话,要我有什么问题随时打电话给她。
  
  等一下,是她在求我吗?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在当年《美国新闻和世界报导》杂志票选中,名列第一名,照理说是全世界的学生来求她,怎么会她来求我呢?但这就是“求别人,反而让你高尚”的道理。没错,斯坦福是众人追求的对象。但经过严格审核,一旦决定录取一名学生后,她就一定要得到那名学生,不能被其他学校抢走!
  
  原来“大丈夫能屈能伸”,就是这个道理!从小在温文儒雅、欲迎还拒的东方文化下长大的我,第一次感受到“行销”和“竞争”。如果连斯坦福这样强势的产品都这样积极地推销自己,那我们一般人在自我推销时还矜持什么?如果必须应付数千名申请者的主任都愿意留下家里的电话给我,那么我们一般人在自我推销时还保留什么?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2-3 19:35:20

你们要走窄门时间:2013-10-14 作者:未详 点击:266次   我是在文革期间读完小学和中学,十年里我没有好好学习。
  
  1983年我开始写小说时,认识的汉字也就是四千个左右,几年以后中国的批评家们纷纷赞扬我的语言简洁,我告诉他们:“那是因为我认识的字不多。”
  
  我想,每个人都有其短处。不要害怕或者掩盖自己的短处,因为从短处出发,往往会走出长处来。这是我的一个人生经验。另外一个经验是:有时候我在构思时觉得将要面对一部很大的作品,结果是越写越小。有时候觉得自己面对的只是一部很小的作品,结果越写越大。人生常常如此,从大处出发,越走越小;从小处出发,越走越大。
  
  所以我在《兄弟》后记里引用了耶稣的话,耶稣说:“你们要走窄门。”他告诉我们,“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2-3 19:35:29

“不为”里的坚韧时间:2013-10-14 作者:未详 点击:206次   豫剧大师马金凤老师在80年的演艺生涯中,每次演唱完后,为保护嗓子,都要喝上一碗面汤,这是当年她唱戏把嗓子唱哑后一位老中医告诉她的保养方子。这个习惯马金凤一天都没有中断过。为了保护嗓子,她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80年没有喝过一滴酒,以至于有一年在马老的祝寿宴上,马金凤老师笑着说:”我很想知道葡萄酒是什么味,可是我还是不能喝。”在85岁高龄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演唱《穆桂英挂帅》时,字正腔圆,声音清亮,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一位80多岁老人所唱的。
  
  我们常常看到很多杰出人物的荣光,我们也明白他们的成就是付出巨大努力才收获到的,但是,却很少有人注意到他们的”不为”。正是因为有这种常人难以做到的”不为”,他们的成功才有了难以比肩的高度和耐人寻味的深刻。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2-3 19:36:47

水流云在时间:2013-10-14 作者:未详 点击:134次   编者按:英若诚,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翻译家、导演。曾任文化部副部长,被誉为“全世界最杰出的十名中国艺术家之一”,在舞台、银幕和文化外交上做出至关重要的贡献。
  
  我对那种从头写到尾的自传有点儿看烦了,所以决定我的传记从我人生的中段开始。我一生中最离奇的是一九六八年被捕蹲了三年大狱。原因
  
  是我们被怀疑为外国间谍。不过,在监狱的这段时间让我对中国当时情形的了解比我一辈子学的还多,这一点值得欣慰。
  
  在这三年中我被转了好几个监狱。我亲眼看见很多犯人自杀,有的疯了,下决心自己绝不能重蹈他们的覆辙。我决定要利用在监狱的日子尽量
  
  从其他犯人的背景、经历中吸收有用的东西,靠自己的智慧和幽默感生存下去。
  
  我给自己计划了几个项目。第一个项目是做餐具,我做的第一个餐具是只勺子。
  
  当时,我所拥有的全部财产就是毛主席著作、卫生纸、肥皂和内衣。本来我还有块表,到了这个监狱后没几天,我的表又被收走了。他们说表
  
  是危险的武器,犯人有了表就有了时间概念,那会导致麻烦。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
  
  做勺子,我得先找到木头。室外洗漱间有一把铲子,我看中了那铲子的长把柄。我知道在洗漱间找块玻璃不成问题,因为没有其他东西挡着,
  
  有时一阵风就能把窗玻璃刮碎。
  
  接下来我便要考虑怎样用那块玻璃。我用衣服包着那块碎玻璃,把它敲碎使它更锋利。我把那块玻璃当锯子,每次我们去洗漱间,我都会暗中
  
  走到铲子边上把铲子柄锯深一点。那木柄是硬木,我花了两个星期才把铲子的木柄给锯下来。割下的那块木头约十八厘米长,我开始用那把珍贵的
  
  玻璃工具雕刻,结果做成了一把很漂亮的勺子。那勺子我一直保留到两年后我出狱。用那勺子铲东西很管用,每天喝粥好使。长时间以来我们每天
  
  能吃到的也就是稀粥,大家都饿疯了,用手指头刮碗底的粥都嫌不解气。那勺子成了我最喜欢的东西,出狱时我不能把它带回家真是可惜,因为它做工很好。
  
  做成那把勺子后,我对秘制手工艺品上了瘾。我发现衡水那地方出产传统的毛笔。我跟当地的犯人混熟了,便很谦虚地请教他们怎么做毛笔。他们告诉我做毛笔得先有合适的笔。
  
  “毛到哪儿去找?”我问。
  
  “你看见那农民披着块羊皮当外套吧?”他指着另一位犯人说,“那毛就不赖,糙,是山羊毛,不能用绵羊毛。”
  
  我就从那里得到了做毛笔的毛。我从旧袜子上抽出线把毛扎起来。现在用的尼龙丝要比当时我们用的线好,因为那里的线容易断。过程很不容易,但我还是用这些简单的材料做了一支毛笔。
  
  紧接着上边说“要准备打仗”。中俄边境珍宝岛起了争端。他们给我们发了些布料让我们染成黑色,然后挂到窗上作窗帘。那样有一空袭警报,拉上帘子,灯光就透不出去。就像二战时伦敦应对空袭那样。
  
  染布的时候,我藏了不少黑粉,掺了水以后要比外面卖的墨水还好用。
  
  囚室里谁要是病了,他们就会给一小瓶药,我把墨水装到这些收起来的小瓶里。不久,我就有了笔和墨水,唯一缺的就是纸。在监狱你可以要纸,因为他们要求我们对自己的罪行写交代材料。监狱里提供的笔过几个小时就要被收走,我自己要写些什么就用我自己的笔。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2-3 19:37:15

 每天每个囚室都会分到一份报纸。我就照着报纸画毛主席像,当然,我这并不是衷心热爱毛主席,因为到那时我已失去了对伟大领袖的崇拜,甚至对他的理智产生了怀疑。我怕万一被看守发现了,画毛主席像是最好的保护措施。
  
  我们在监狱里只是粗略地得到些关于外面的消息。《人民日报》是主要来源。我比其他人能多读出些内容,因为我参加过“四清小组”,又了解一九六八年以前的情况,而其他犯人在我之前已在监狱待了好些年,他们很难想象这“文化大革命”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了消磨时间,同时也是在我室友的要求下,我就给大家讲这场运动的起因、发展,以及到我被捕时所发生的重大事件。
  
  因为我能给大家讲解政治事件,同时也因为我能动员其他犯人,我成了一位“牢头”。只有很少几位看过话剧的人知道我的背景。大多数犯人是农民,甚至不知道现代话剧是怎么回事。我因为完全不同的原因而很受大家欢迎。到了冀县后,我组织了几次活动,偷胡萝卜,偷土豆,偷烟叶,这是大家最高兴的事。我还给大家示范怎样在没有火柴的情况下点烟。这些事使我成了受追捧的人物。
  
  组织犯人偷胡萝卜和土豆不仅是在犯人中得人心而已,我还得争取监狱管理人员的信任。每次监狱长把我们集合在院子里总有原因,通常是需要会这样那样手艺的人。他会把我们集合起来:”你们当中谁会干水泥活?”
  
  无论他需要什么样的手艺人,我总是第一个举手。我之所以举手是因为我能因此离开牢房多得到一点自由。
  
  这次他正好要找人干水泥活,也没有具体讲什么,我当然自愿提供服务。
  
  ”散会到我办公室来。”他给我下令。
  
  其他人都回了牢房,我被带到他的办公室。
  
  一进办公室他就说:”我们上级决定不能让这地方老这么不像话。应该把监狱正门整修一下,要让这监狱看起来就像是改造思想的学校。我们需要一个标志。我在大城市里看到过,用水泥铸成字,固定到墙上,但不能让墙倒了。”他接着说:”你需要些什么材料?需要什么,说话。”
  
  我答道:”我需要水泥,还需要盐。”(他们在食物中放的盐很少,以防我们脚肿,所以盐是珍贵物品。)
  
  ”盐,还有油漆。我们得给字涂上油漆,那样就好看,还需要些油灰。”
  
  我把所需的材料都列出来给他,他听得很专心。
  
  ”我还需要新鲜的猪血。”
  
  ”干吗用?”他问。
  
  ”掺进油漆里,那样油漆涂到水泥上就不会掉下来。”我答道。
  
  ”有必要吗?”
  
  ”有,那是传统做法,是专业油漆匠们传下来的。”
  
  这还真不全是瞎话。
  
  ”还有就是一个小火炉,用来加温。和水泥的时候温度太低水泥就容易开裂。掺进一些温水就能防止水泥开裂。”那是一九七○年一二月份,当时天气很冷。
  
  ”这些都容易办到。”他说。
  
  ”还有,还需要一些砖头。油漆里还得加进一些砖灰,用砖头摩擦掉下来的灰。用这几样材料调制的油漆黏度就很高。”
  
  他问我哪里可以买到砖灰。我说:”买是买不着,不过你这儿有许多人手可以自己做,不是什么重活儿,两个女号就能对付。”
  
  ”好吧。”他做了记录。”还有什么?”
  
  我说了最后一个要求:”纸,大张的纸,铅笔、橡皮、尺子。先得把字写出来。”
  
  他满足了我所有的要求。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2-3 19:37:30

 我得承认,有两位女性在场干起活儿来就是不一样。我们都很久没看到异性了。监狱长不放心男犯人,女犯人就好得多。我知道如果我强调磨砖灰的工作女的都能对付,他就会让女犯人来帮我。
  
  我们就这么开始了。我把铅笔断成两截,两头都削尖。每支铅笔就有四个笔头,我自己藏了三支,在监狱里铅笔是很有用的。相比我自己制作墨水的过程,这真是太方便了。
  
  那两位来帮我的姑娘都乐,问我:”是真的吗?你真的需要……?”
  
  我说:”当然是真的。”
  
  她们就开始磨砖。
  
  炉子生了火,烧着水。有了热水,那简直就是帝王般的生活了。
  
  接着水泥来了。最后是猪血。猪血上出了点问题。猪血得在清早从屠夫那里直接运来。
  
  第一次拿来后,我说:”对不起,这不够新鲜,猪血已经结块了。我需要最新鲜的。”我把这些猪血留下了,加了盐煮了汤,和那两位女犯一起分享,味道很好。
  
  我是从另一位犯人那里学到制作水泥的技术。他是位专业的泥瓦匠。他惧怕当官的,所以不敢自愿报名。
  
  ”请你把所有的诀窍都教给我。”我向他讨教,他同意了。
  
  他们要求我做八个字:”现成的。林副主席的指示:’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是,是。”我们便开始写这几个字。
  
  这差不多花了一个星期,因为我在那里拖时间。
  
  有一天监狱长来了,”怎么样了,做完没有?”
  
  ”做完了。”我答道,”不过我有个问题,可以问吗?”
  
  ”问吧。”
  
  ”林副主席的话是没问题。团结、紧张、严肃,这些对犯人都合适,问题是最后这个’活泼’–让犯人活泼合适吗?”言下之意是犯人有可能会不安分、闹事。
  
  ”我的责任。”他说,”你有什么建议?”
  
  ”应该是我们通常在报纸上看到的口号。八个字,让我想想……’加强无产阶级专政’怎么样?”
  
  他十分高兴:”好,好,好,就换成这个。”
  
  ”那又得多花些工夫。”我告诉他。
  
  ”那没问题。”他答道。
  
  我就把原先给我的纸留着,另外又要了些纸。我开始做新的标语。泥瓦匠难友告诉我,先做整面墙的架子,然后注入水泥,最上面一层是特制的水泥,然后按平,粘到墙上。然后再把写上字的纸贴到上面。不用糨糊,因为水泥还是湿的,纸自然就粘在上面。接着就是把这些字刻出来。
  
  干完以后,我告诉监狱长:”还得等几天才能干。”我又多了几天享受的时间。
  
  最后轮到派人清早跑着去屠夫那里取新鲜的猪血。猪血拿来后,我就把血放进水里加了盐,在炉子上加热。然后我就把这几个字漆成鲜红色,革命的颜色。
  
  那个任务就完成了。我还得到了表扬。能出来几天,那两位女犯人也高兴,因为整天在牢里坐着极为无聊。
  
  不久,我们又被集合在院子里,监狱长问:”你们当中谁会做腌青椒?这地方盛产青椒。上级领导要求我们改善你们的饮食,我知道光啃窝头很单调,我们自己做些腌青椒怎么样?我这里有个大桶……”
  
  当然又是我举手。
  
  他很惊讶:”这你也会?”
  
  ”我会。”我答道。
  
  ”你在哪儿学的?”他问。
  
  ”我们犯人当中有位曾是一家著名酱菜园子的学徒。”我答。
  
  ”那就让你们试试,”他说,”你需要些什么?”
  
  我又列了一张清单:”青椒,大量的盐,带针的竹筷子,每根筷子要四根针。”
  
  ”你要针干吗?”他问。
  
  这个问题提得好。我要针是因为针在监狱里又是一样珍贵的东西。大家的衣服都很破烂,我们每两个星期才能用一次针线,每次用都催着归还。我将成为监狱里的有针阶级。
  
  ”你为什么需要针?”他又问了一遍。
  
  ”盐光留在表皮上进不了青椒,就没味儿。所以要用四根针绑在筷子上。每人拿一根筷子扎青椒。”
  
  ”为什么要四根?”
  
  ”我是这么学的。少于四根效率低,浪费劳动力。多于四根也没必要,四根正好。”
  
  ”那好吧。”他的口气软了下来。
  
  我又接受了这个任务。腌青椒做得不错,确实改善了我们的饮食。我真认识一位曾在酱园里干过的犯人。我在监狱时几乎是绞尽脑汁了解周围犯人的特殊才能和智慧。
  
  有位从香港来的工程师,我从他那里学到了最专业的知识:怎样用当地的溪流发电。内容包括怎样发电,怎么储存所发的电,怎样在没有现代设备的情况下建造浴室。我相信这些内容在将来会特别有用。
  
  我们这些犯人人数不少,我在里面找到了有各种才能、特长和天分的人。在通常情况下,他们没机会在别人面前露自己这一手。我通过观察估计谁有一手,我就试着与他交朋友。我就这么从他们那儿学到了各种技能。这些技能使我能在监狱里自告奋勇完成各种任务,还有助于我将来出狱后建立自己的生活。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2-3 19:37:55

徒然草时间:2013-10-14 作者:未详 点击:76次   人心是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花。以前的恋人,还记得她情深意切的话,但人已离我而去,形同路人。此种生离之痛,有甚于死别也。故见到染丝,有人会伤心;面对岔路,有人会悲泣,堀川院的百首和歌中有歌云:
  
  旧垣今又来,彼姝安在哉?
  
  唯见萋萋处,寂寞堇花开。
  
  这种寂寞的景况,谁说没有呢?
  
  赏月的时候,万物也随之更加感人。有人说:“没有比月更富有情趣的了。”也有人分辩说:“最有情趣之物,该是露珠吧?”这样的争论,也很有趣。然而在不同的场合下,万物各有其天然的情趣。
  
  月与花不必说了,便是风,也令人为之心动,而清溪巉岩相与激荡,则无时不令人逸兴遄飞。我还记得这样的诗句:“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真是意境深远。嵇康也说:“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大约在人迹不到、水草清茂之处徜徉容与,是人世间最为赏心悦目的事。
  
  暮春时节,天朗气清的时候,路过一个颇为体面的人家,门户深邃,古木苍苍,落花遍洒与庭院,令人留恋难舍。于是进门探望,见其朝南的格窗都放了下来,到处寂静无声;朝东的一扇角门半开着,从门帘的破损处,窥见一个二十来岁的清秀男子,仪表优雅,神情闲淡,坐在几案前翻书闲读。此不知是和人,有机会颇想正式拜访一下。
  
  酬谢他人,穷人不要用出钱的方式,老人不要用出力的方式。明白自己能力的限度,做不到的就放弃,是聪明的表现。别人不许你放弃,是别人的错;不自量力而勉强行事,则是自己的错。
  
  穷人做事不自量力就会变为盗贼;老人做事不自量力就会病倒。
  
  世上的事,最令人回味的,是始和终这两端。男女恋爱,也是如此。恋爱之真味,不只在于日日相会长相厮守。有时要因暂难相会而忧虑重重,有时要悲叹缘分之变幻莫测,有时独自辗转到天明,有时遥寄相思于远地,有时则远避他乡而追怀往日,凡此种种,都体验过了,才敢说明白了恋爱的真谛。
  
  ”学艺之人,在技艺未达精熟之时,深藏不露,暗自苦练,一旦学成之后,才现身于众人。这实在是令人艳羡的做法!”
  
  然而说这话的人,一定会一艺无成。
  
  技艺未精时,厕身于名手之间,虽备受讥讽而不以为耻,虽遭人非议而能泰然处之,虽于此道缺乏天分,仍然好学不倦,不拘泥于陈法,也不任意妄为,积年之后,必然能脱颖而出,成为德艺俱佳、一时无双的名手。
  
  普天之下被称为名手的人,学艺之初,其技艺都不免拙劣,且有顽固不去的瑕疵,但始终谨守正道,不放任自流,最终成为一代名家、万人师表。这是不易的规律。
  
  精通一艺的人,纵然技艺还不够纯熟,较之聪颖但不专攻一样的人,也有过之而无不及。大体上,前者专心致志、谨慎行事,而后者恃才妄为、做事轻率。两者是有差别的。
  
  这个道理不仅限于某门技艺。平常的作为与用心,如果因拙而谨慎,则得其根本;如果因巧而轻率,则失其根本。
  
  为人处世,要想没有过失,最好的办法是以诚相见。与人交往时,最好恭敬少言。不管男女老幼,这样的人都最受欢迎。至于相貌俊美的年轻人,如果言谈得体,就更令人倾倒了。
  
  众人都讨厌的,是那种脸上一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得意样,说话旁若无人的人。
页: 2409 2410 2411 2412 2413 2414 2415 2416 2417 2418 [2419] 2420 2421 2422 2423 2424 2425 2426 2427 2428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