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人民性和时代性 R_eKKi@VH
2JwR?<n{
本次创作我们着眼于表现人民性和时代性。每到一个阶段,就从“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实践视角,重返创作对象的环境继续充电,挖掘民族团结、脱贫攻坚的人物故事,在学术上引入理论专家、当地民俗专家,定期给予专业指导,从画面结构、人物形象、民族习俗、历史考证和艺术呈现等多个方面对创作作品的准确性、艺术性进行把关,真正做到“深入体会,充满感情,全面考察,细致描绘”。 T B~C4H K=
c7.%Bn,
创作中最难处理的,还是写实作品里的绘画性问题。写实性绘画特别容易陷入刻板、僵死、摆拍等状态。这幅作品题材是现实的,内容是具象的,在画面构成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怎样能够跳出这种局限性,摆脱像照相机模式的照搬照抄,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去追求作品的绘画性?这就需要对现实性素材进行主观化处理,包括画面的疏密组织、人物形象、画面色彩等。作为一幅大型工笔画创作,在线与形的框架下,怎样突破色与形、色与面的关系,追求薄中见厚、浑然厚重的画面感,也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A;J-7g6
B@D3aOvO
构图上,我们画了大量草图,从局部到整体,可谓废稿三千。最终形成了两张草图并入围:第一张描绘的是草莓大丰收的场景;第二张是村支书和众村民在车站喜迎受到脱贫示范户表彰的村民代表的画面。我们选出第二张草图作为最终方案。 y((I2g1rv
3yn>9qt
在画稿修改过程中,创作组经过无数次的集体讨论,其中也有争执、分歧,但是大家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就是用最大的力量、最真挚的行动来完成这张作品,最后总能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N1`/~Gi
q|0Lu
设色上,我们保留肤色、服饰“固有色”,追求一种纯朴而又强烈,鲜明而又庄重,简洁而又大方的理念。彝族兄弟黝黑的肤色、“黑红黄”的民族服装色彩以及服饰的几何构造等,都展现出了他们爽朗敦厚的性格。在绘制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尝试、推敲,充分发挥了中国画材质上的特殊性,把水色和矿物色的使用相结合,突破原有工笔画的赋色方式和色彩搭配,画面典雅又不失浓厚丰富,传达出时代的气息。通过这些色彩处理,找到了人物造型与人物内在性格相互关联的有效纽带。 2uu"0Rm%
%:yJ/&-Q,Z
造型上,创作组与村民同吃同住,和彝族同胞成了朋友,人物特点在我们心中有了立体的“画像”。我们把人物形象在写实的基础上抓住其特点适度夸张,强调代表性、民族性、雕塑感和力量感。为了表现脱贫攻坚战经典性、纪念性,我们将人物造型画到真人大小。画幅最终定为2.8米高、5.5米宽。这已经是工笔画的超大尺幅。 (Vnv"= (
:KGUO{_u
大型创作中更应该注意画面的疏密和连贯性。把琐碎的部分统一在大面积的形体中,统一却又不失细节是这幅作品一直都在把控的。在画面黄金分割位的是“脱贫示范户”,他手捧表彰牌,身戴大红花,厚而有力的双手,黑黝质朴的面庞,面带微笑,是典型的彝族老农形象。旁边的群众和村支书是我们根据原型写生而来,他们的眼神都聚焦到“脱贫示范户”身上,做到了画面人物众多,主体突出。画面中人物的疏密组织、高低错落,均经过反复推敲、精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