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吉哲鹏、严勇、王明玉 y2ws*IZ"
o B}G^t
01 @ke})0`5
^1&
LHrT
《快乐拉祜》《实在舍不得》……动人的曲调让人对古老而现代的拉祜山乡心生向往,独具特色的民族表演尽显一村一乐队、歌舞山水间的魅力; "jN-Yd,z
`/j|Rb|eow
多才多艺的“领头雁”,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大展风采,让山乡更美、让村民生活更上一层楼…… `0WA!(W
H2R^t{w
文化遗产“活起来”,乡村旅游“热起来”。一系列稳增长、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以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协奏曲”在云南村村寨寨奏响。 ^HN
D"XQ!1B%
“唱”出幸福路,“舞”出好日子 ?%fZvpn -
87 E3pe
“拉祜拉祜拉祜哟,快乐的拉祜人,幸福吉祥、吉祥幸福……” 9QQ@Y}
CR PE?CRQF
篝火映红人们的脸庞,来自江苏无锡的少年乐队队员被村民的歌声打动。“原生态的民族音乐真有生命力!”13岁的鼓手刘双元说。 :W<,iqSCm
WHj4#v(
这是老达保村的日常一幕。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老达保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拉祜族口传史诗《牡帕密帕》保护传承基地之一,也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C-b% PgA
$j2)_(<A%Q
02 +mW$D@Pf
#=~1hk
“田埂上、茶林里、小溪边、篝火广场,都是我们的舞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拉祜族芦笙舞传承人、59岁的村民李石开说。 N~<}\0
la{:RlW
老达保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彭娜儿告诉记者,全村114户475人中,就有9位非遗传承人,其中国家级非遗传承人3位,“我们有原创拉祜民歌300多首,吉他200多把,一个村子就是一支乐队!” oZcwbo8
d`][1rZk
“我们把插秧、播种、采茶的场景融入舞蹈,编排了100多套舞蹈动作。”39岁的致富带头人、拉祜族村民李娜倮说,《快乐拉祜》就是她创作的。 &Or=_5Y`
G#n)|p
03 5z mHb
c]v3dHE_h
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老达保村,致富带头人、拉祜族村民李娜倮(中)带领村民演出(2022年7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oaEG5%d
L<>NL$CrN
把文化“唱出去”,让游客“走进来”。老达保村村民组建的“达保兄弟”等演出组合,先后参加多场民歌大赛、旅游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并受邀到北京、上海、广东等地以及日本、希腊等国家演出,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去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595元。 NHVx!Kc
kvVz-PJy
以老达保村为示范,澜沧县立足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以少数民族非遗项目传承保护为抓手,在全县161个村委会(社区)都组建了文艺队,打造了一批民族文化创作基地,推出《摆出一个春天》《牡帕密帕》等原生态歌舞,以特色文化吸引游客,助力乡村振兴。 rQ@o
cb&In<q
澜沧县东回镇班利村是有名的“拉祜族摆舞之乡”,如今有了自己的演艺公司,4支表演队、130名群众已演出上百场,其摆舞节目《摆出一个春天》还登上了央视春晚舞台。 teNQUIe-
I=Dk'M
04 @X><lz
34M.xB
“唱”出幸福路,“舞”出好日子——2021年,澜沧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2852.3元,同比增长10.57%。云南各地数以千计的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靠“独门绝活”,以“文化+旅游”“文化+农业”等方式建设家乡。 csA.3|rv
tnbs]6
创新赋能量,融合农文旅 +dpj?
3EX&.OL!
“达保村寨好风光,有千万种蔬菜让你馋,这里的青山最青,绿水更绿……”今年4月22日,老达保园艺作物博览园开园。开园仪式上,李娜倮为游客演唱自己创作的新歌《幸福的时代》。一边欣赏拉祜族特色歌舞,一边感受百花芬芳、瓜果飘香的园艺作物,各地游客被老达保园艺作物博览园吸引。 g<tTZD\g
|}.B!vg(4
博览园占地70多亩,有14类500多个品种的蔬菜、水果,是政府支持建设的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带动了22户、100余名群众务工,每人每月可增收一两千元。 i1\ /\^
bc}OmPE
在蔬菜采收结束后,村民又把菜地改为水田,正在打造彩色稻田景观。彭娜儿领着群众一边干农活儿,一边排练节目。她告诉记者,初步统计,开园以来,到访博览园的游客就有近2万人次,加上演出、茶业等产业,村民今年的收入将超过去年。 SJ_cwYwI$
naCI55Wx
“在党委政府带领下,村民们将冬闲地打造成园艺作物博览园、彩色稻田,开发‘省内游’‘周边游’产品,探索农文旅融合新业态。”澜沧县委书记刘继宏说。 z"C(#Y56 x
ij5=f0^4.
05 v7u}nx
hg/&[/eodm
近年来,云南注重挖掘、传承提升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依托农耕文化、民俗文化、节庆文化、古村落古建筑文化等,打造乡村旅游产品和线路,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e>9{36~jh
!td.ks0
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新庄村创新文化传承,打造红色旅游基地;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阿者科村依托哈尼文化、哈尼梯田,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_llaH
/
H/Ne
)r
据统计,2021年云南省乡村旅游接待3.22亿人次,乡村旅游综合收入1793.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43%、28.86%。 =QO[zke:
fv'P!+)t
06 b'"%
;pK"N:|
今年以来,云南出台多条针对文旅行业的纾困政策措施,成效逐渐显现。越来越多的游客让拉祜山乡热闹起来,欢快的歌声、吉他声响彻村寨。 c)YGwkY,,
w/Dm
群“雁”齐引领,乡村绘新图 zk~ rKQ,
2l4 i-;
眼下,怒江百花岭傈僳音乐小镇,当地农民合唱团正带着游客唱传统民歌;在不久前于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2022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上,一系列极富云南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精彩亮相…… t|"d#5'
;9\0x
一个个场景,活跃着一个个奔忙、奋斗的身影。 Nmq5Tv
mzR
@P$:36
小小的老达保村,就涌现出全国劳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李娜倮和云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彭娜儿等诸多先进典型。这些“领头雁”竞翔云岭大地,推动乡村振兴。 =zGz|YI*?
Rk0rHC6[
2013年老达保村成立演艺公司后,李娜倮任副董事长,村民全部入股,收入按劳分配,让百姓在“唱歌跳舞”中实现脱贫致富。 Y[]t_o)
:2d9ZDyD
李娜倮多才多艺,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民歌,培养民间艺人500余人,带头结成20多个“党员+群众”的帮带对子,将党的政策和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内容编进“双语”歌舞里。 5F?g6?j{
9f[[%80
“做给群众看,更要带着群众干。”李娜倮说。她和彭娜儿等党员带领群众日出而作、日落而演。2020年老达保村被列入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1年老达保党支部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hRcJ):Wyb
S.>9tV2Ca
07 +-137!x\q
#$)rwm.jW?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24岁的拉祜族姑娘戈娜四去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班利村,承包了由沪滇两地投资建设的咖啡馆。开业至今,从“单兵作战”发展到5个人的团队。这位年轻的创业带头人,见证了沪滇帮扶协作给村里带来的巨变。 H
pfI
=W^L8!BE'
“这一年来,上海给村里援建的党群服务站投入使用,民族文化传承馆、图书馆、陶艺馆等都开张了,旅游产品越来越丰富。”戈娜四说。 Z6ex<[`I
zXPj7K*
曾挂职澜沧县副县长的上海市黄浦区干部张辉接受记者采访说,得益于国家的各项政策,当地群众深耕民族传统文化,田野处处是舞台,培育带头人、开发文旅产品也成为沪滇帮扶协作的重点内容。 w'>v@`y
4
V*)0?oYE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委组织部先后实施乡村人才“归雁”工程、“领头雁”培养工程,村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 n\DT0E]
1k({(\>qq
彩云之南,展示乡村振兴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