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5月12日——一个让人长歌当哭的国殇日。将有近十万个家庭和更多的国人,点起白蜡烛,缅怀五年前被埋在汶川大地震废墟下的亲人。 {^$rmwN
JX>_imo
盘点这五年,我们可以在烛光前,向逝者细数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中国故事:从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到“神九”问天、“蛟龙”探海,从中国GDP坐上世界第二把交椅,到中国教育财政投入终于达到占GDP总数的4%;也有北方遭遇特大暴雨袭击、下水道成为被拷问的城市良心,三鹿奶粉、地沟油、假羊肉等食品安全问题让我们焦首煎心,更有青海玉树地震、四川芦山地震的遇难者让我们心恸;我们还会向逝者们解释他们不熟悉的名词:PM2.5、H7N9禽流感…… Lo9+#ITyx
^Z\1z!{R
尽管,还面临种种困厄、挑战和痛楚,我们仍然愿意让逝者了解,五年前那场天灾,“痛”出来的诸多珍贵精神成果,还在激励着中国不断前行的脚步。 :)mV-(+o
t'R&$;z@b
我们收获了对生命的高度尊重,这是我们走向更高层次的民主政治的重大转折。 ~~wz05oRG
Z(.p=Wg
汶川大地震七日之后,全国哀悼日的设立,使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为平民的群体性遇难举行国葬。现在,这已成惯例,玉树地震、芦山地震,从国家到地方,都在集体为平民遇难举哀。每一次平民的伤亡事件,都会得到来自官方与民间不同层面的追问、调查、深切关注、冲锋陷阵与援手相助,印证着民间呼唤与执政理念渐次融合,闪烁着“以人为本”的人本精神的光芒,是一次又一次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 mxDy!:@=
INcJXlv
我们收获了志愿者精神,新一代公民集体站立在祖国需要的任何地方。 U_oMR$/Z
l_QpPo!a
地震突袭,80后,甚至90后挺身而出,在集体英勇地站到共和国的前线,用坚强、韧性、专业知识与责任感,努力支撑起灾难中的祖国。志愿者群体从此站立在祖国需要的任何地方。公民意识,不但闪现在对捐款捐物公开透明的吁求,对灾后规划的出谋划策,对口援建的亲身参与;也闪现在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的共和国大事中;闪现在洪水、火灾、路难等天灾人祸出现的时候……众多共和国公民都以炽热的情谊和深沉的责任感,不惮奉献,担当志愿服务大任。 qItj`F)d
kj+AsQC,
我们收获了“对口援建”这一闪烁着改革精神的灾后重建模式,互帮互助的举国体制,力量惊人。 umD .
DQ~+\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快速集结,“一省帮扶一个县”的“对口帮扶”模式的成功,让世界惊叹“中国式帮扶力量惊人”,“其他任何制度所不能比拟”。5年来,不光是汶川地震灾区,这样的帮扶模式也在向更广泛的地域推广,东部反哺西部,城市支援乡村,对口支援承载着无数爱心的涓涓细流,汇聚成奔涌的江河大川,滋润着饱受创伤的土地。 MPNBA1s
>/evL
/
五年来,我们确实在痛楚中进步。但也不能不看到,“痛”出来的一些精神成果,仍然有被选择性遗忘的危险,一些阶段性进步正面临被某些地方刻意消解的可能。 ) ~ C)4
dHd{9ftyF
苦难与辉煌并存,痛楚与复苏同在,徘徊与进步相生。这就是痛楚后的中国,这就是我们面临的复杂现实。细数从前,我们有过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凝聚力,有过灾难面前的大智大勇,也有过痛楚过后的健忘与麻木。1886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作家韦塞尔说过:“我们决不能让我们自身忘掉那些死去者的命运。如果我们真忘掉了,我们就是使他们再一次的死亡,我们自己就对他们的生命、他们的死亡变得毫无价值而负有责任。” B#sc!eLmU&
qmJFXnf
因此,让死难者最宽慰的祭奠,对“5.12”最隆重的纪念,就是用共和国的进步,让逝者心安,让生者奋进,让曾经的牺牲更有价值。 u3"F7
lJ
X8?|5$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