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钻石会员
UID: 21692
精华:
37
发帖: 864
财富: 18766026 鼎币
威望: 28001 点
贡献值: 9 点
会员币: 0 个
好评度: 4524 点
在线时间: 7(时)
注册时间: 2012-03-16
最后登录: 2024-05-11
|
总捂着的伤疤不易好
【探索·企业事评】总捂着的伤疤不易好 ■ 牛士红 不久前听朋友说了一件让他们大惑不解的事:说他们单位里有个同事因为借企业平台,大肆贪污钱财被群众举报了,经当地检察院调查,情况属实,按照法律予以刑拘。这时候单位领导中有一些人不是感谢执法机关帮助他们挖出了企业的蛀虫,而是提出安排人员到检察院公关,让检察院不要法办这个人,并能很快把这个人放了。原因是企业还有数以千人要吃饭,必须要保护企业的信誉和名声。也不知他们使了什么招,这个人真的很快就“没事”了。这个人是“没事”了,可从此后的几年里,这个单位里几乎年年都出类似的事,不是张三被抓了,就是李四被调查了,单位领导是年年保,年年有人“犯事”。这一来二往,听说单位与检察院的同志成了朋友,单位一有人向检察院举报谁什么事,单位领导马上就知道了,应该怎么预防检察院把人逮走,企业几乎有了一套成熟的预警方法。可是,企业年年保,企业的“事儿”年年犯。最后就连检察院的那些“朋友”都迷惑了:我们这是为你们清理队伍,你们怎么还反其道而行之呢?企业员工中也议论纷纷:肯定是这些个领导与贪污者同穿一条裤子,要不然,外面的人怎么比“里面”的人还着急?还有人说,现在有些检察机关的人和那些贪污犯差不多都是一伙的了,举报也是白举报,只要他们收了好处费,没人管事了。总之,说什么得都有。我到没想得太多,因为钱这东西人人想有,而且这里面的关系过于敏感,十分复杂,你就是想理也不可能理清。既然理不清也就懒得再理了。我只在思考着另外一个问题:类似于这样的事怎么会越保越多呢?记得小时候我们家里面养有三只奶羊,每天下午放学后妈妈都会让我和小朋友一块背着箩筐,拿着镰刀去山坡上给羊割草,有一次不小心,我们俩的手都被割破了,流了很多血。因为那时还不太懂事,看见流血就心里发慌,便赶紧跑回家里问妈妈这怎么办,妈妈说:不要紧,洗干净伤口,抹点药,用沙布包好,过几天就好了。第三天,我一不小心包伤口的沙布掉了。由于我看见伤口不流血了,心想,掉就掉吧,也没再包扎。而我的那位同学十多天了还一直有沙布包着,他怕没有沙布了会不小心碰到伤口。又过了几天,我说:“你怎么还包着,我这儿早就好了。” “真的?我看看。”他一看眼泪就掉下来,“咱俩是一天用镰割破的,怎么你的早就好了,而我这里还流脓呢?”我也不解,只能表示同情。回家后,我问妈妈,妈妈说:“伤口包得太死,不透风,会化脓,不易好。”那时我还小,不懂太多,也没在意,朦胧中好像只知道了伤口不能包死,得留点缝隙。后来偶然听人们讲了一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故事中说南非的开普敦是一个拥有各种特色建筑的美妙城市,很多外国游客都为其美丽的景色而流连忘返。不过在这些漂亮的建筑中,有一座矗立在市中心的断桥让人看着大煞风景:那座断桥在延伸出二十多米处戛然而止,手指头粗的钢筋张牙舞爪地伸在外面,大大小小的混凝土块零散地横躺地路面上,像刚刚发生了一场地震,现场散乱而不堪。就是这样一个不堪入目的地方竟然是这个城市的一个旅游景点。起初人们都大忽不解,直到走进现场后听导游给大家讲完,人们才猛然领悟其中的道理。原来这是发生在18 年前的一个典型的豆腐渣工程遗址。当时,由于建筑商为了个人利益,在建筑材料上弄虚作假,该用手臂粗的钢筋时,他用了手指粗的钢筋,结果导致桥建一半时轰然倒塌,数十名正在施工的建筑工人现场不幸遇难,而后不久,设计师也因为内心羞愧而跳楼自杀,当时的项目负责人——开普敦建设局局长被判刑3 年。事到如今本可了结这桩让人心酸的事了,当人们正要清理掉现场,重新再建时,正在狱中的原建设局局长写信恳求政府保留这座断桥,以警示后人,书信写得言词恳切,句句催人泪下。而正在这时,那些遇难者亲人也向政府要求保留这道他们心中的伤疤,也让其他的人们不要忘记这座城市心灵的伤疤。这些信件打动了政府当时的执政官员,于是,这个断桥被保留了下来,并规定,凡今后每一任建设局的局长上任前必须到这里来宣誓就职。开普敦也就是在这之后的近20 年里,成为世界上工程事故率最低的城市之一。该城市不但建设事故率低,而且工程质量优良,把一个个散乱的砖瓦拼成了建筑,更建成了艺术。这件事让我想到:面对错误,我们是选择逃避?还是选择正确面对?这不仅仅是一个人对工作负责与否的态度问题,更关乎一个组织未来的发展,一味掩耳盗铃地掩盖错误,只能使问题继续膨胀,再度恶化,直到失控而后自我消亡。这正像妈妈当年说的,总捂着的伤疤不容易好,只有在通风的条件下,伤疤才能更好的痊愈。面对错误,你越是掩盖,犯错误的人就越肆无忌惮,而你敢于把错误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犯错误的人就会越少。这也是一种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