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带法:你家的馒头
RGKYW>$0RR Hmt^h(*/2 无论中英文,在我们记忆中都可以是“图像”。
PXzsj. |1b_*G4| 那个图像可能是由好几个中文字组合起来的,像是“浩浩荡荡”。也可能是一大段,像
yZr M.%V IYn]U4P.
是《岳阳楼记》中的“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Fx.)C# ygJr=_iA9 有时候我们为了在脑海里搜寻记忆,会用一整页去想,想:“我记得在课本上的左边那页,
JxE53ev y$FW$Ka
……靠上面……”想到这儿,甚至会闭起眼睛去揣摩记忆中的影像。
ajR%c2G; IJYL s
既然我们想一个东西时,可能连带地想起上上下下的;或是利用上下文,帮助记起中间的,我们何不在记忆时故意拉大范围?
!G^L/?z3 (.wIe/ 举几个例子,如果我说“阿尔”,你可能怔住,不知“阿尔”是什么。
wI]"U2L5 tz4
]qOH8 但是当我说“阿尔及”。
^z1&8k"[^ kft#R#m 你就可能跟着讲“阿尔及利亚”。
McH>"` 9EDfd NN 当我改说“阿尔巴”的时候。
L37 Y+C//
{vUN+We 你又很自然地跟着讲“阿尔巴尼亚”。
&,A64y ?Nf>]|K:Q 如果我再换一个,说“布宜”。
C2LL|jp* An;MVA 你可能问“不宜怎么样?不宜做,还是不宜说?”
5pr"d@. +/,icA}PI 但是当我加长,成为“布宜诺斯”。
{~!q`Dr3?q {^(ACS9mL 你自然跟上:“布宜诺斯艾利斯”。
?0?
R Q_* "SRz 为什么你能说出整个名字?
S5~VD?O, - p3Re9 很简单,因为你是那么记的、那么背的。
Bjk]ZU0T f Vb-$ 可不是吗?有时候我们背的名字,可以多达十个字,背的证件号码可以长达十五位数以上。
eSWLrryY /| #&px)G 但是只要背习惯了,就变得很当然。甚至可以说,有些东西我们根本没背,只是听惯了,像是“巴布亚新几内亚”,只要人家提到“巴布亚”,你自然会想起“新几内亚”。
7+X:LA~U "k]CW\H6z 好!现在到我讨论的重点了——
d
;vT ~; /VmR<C?h 我问你,刚才说的阿尔巴尼亚的首都是哪里?
R\o<7g-| yFDv6yJ. 你能立刻想到“地拉那”吗?
m_?d=o
06$!R/K 糟了!你可能想不起来了。
ST\$= 0#w?HCx= 奇怪不奇怪?你可以把十个字的名字说得很溜,却想不起阿尔巴尼亚的首都是“地拉那”,也可能说不出“阿根廷的首都是布宜诺斯艾利斯”。
"Rn3lj0 |D, +P 为什么?
@d Jr/6Yx a=M\MZK> 因为如同前一章说的,它们都是“非陈述性”的东西。你可能知道“地拉那”,也知道“阿尔巴尼亚”,只是没办法把它们拉在一块儿。甚至考试时把别国的首都,“拉”到阿尔巴尼亚去了。
;"(foY"L Wu4Lxv]B4 我在学生时代跟你一样,也背不起来。
?5_7;Ha =FE|+!>PA 但是我用了个方法——
mM`wITy 6-?66gmT 既然我可以一次记住“巴布亚新几内亚”七个字,我何不把各国的“国名和首都名”串成一个字,说不定还能加上些“陈述性”的想象,不是自然就会“溜”了吗?
311LC cRp :Ad&$eg+ 譬如阿尔巴尼亚,首都是“地拉那”,我干脆把它们合成一个字——
\
[a%('} sR/b$j>i3 “阿尔巴尼亚地拉那”。
bh^LIU ,-7R(iMd 我只当那是一个国家的长长的名字,以后提到阿尔巴尼亚,我还会想不起“地拉那”吗?
=-_B:d; %f($*l. 还有,遇到长的国名,我还可以简化——
jqPkc28 =bEda] 像是保加利亚的首都是“索非亚”。
'1M7M(va C@th O 我干脆背“保索非亚”,再用“保证你得到的非你所要的”成为“保所非要”。
xg)v0y~ E<yW\ 又像是罗马尼亚的首都是“布加勒斯特”。我总背不起来。
p.LFVFPT v\p;SwI 现在我换个方法,背“罗布加勒斯特”,再想成“罗不加勒死他”。
\&H nKhI *S/_i-ony 至于匈牙利的首都是“布达佩斯”,尼泊尔的首都是“加德满都”,我老背不起来,干脆改成“匈不打会死”和“你家的馒头”。
H$I=W>; L!=QR8?@E 没错!我的记忆力是不如人。
~gGZmTb R
{-5Etv 但我可以找到自己的方法,而且用这方法,牢记“保所非要”、“罗不加勒死他”、“匈不
{&"N%;`Q !
u:Weoz 打会死”、“你家的馒头”。到今天,都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