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是一种修行 lQ&J2H<w
M}]4tAyT
a%r( F
我们来到世上,属于我们的世界就诞生了,我们在经管这个世界。 1>L8EImx]V
Dg*'n
阅读就是把自己放在一个跟现实有关联,而又超拔于现实的世界里去培育。原本上天只给每个生命提供了一棵弱小的苗,而且都抛落在现世的土壤中,只接受现世泥土的培育,也能长得壮实,但容易“满面尘灰烟火色”。人除了天生的相貌,还要有精神相貌。若想让这株苗长成芝兰玉树,或有“林下风气”,就要有来自精神世界的土壤和风去培育。 QYc/f"9
W:hTRq
梅树的骨子里都是香的,这是作为一棵树修炼到的一种境界。人在情感、认知、格局等方面是需要完善的,初始的浑沌状态,需要开化。比如情感世界里就有许多幽微的路,它是靠体验一条条走通的。有些人不可“情”喻,怎么着他都体会不到那层,他都不能懂,是因为他那根情的经络没被走通,在他的生命里差不多成了死路。他若能在早年的时候,在一本本书里去体验,或许那一条条路就被走通了,他也就能感知这个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2`J#)f|
j937tn!Q
台湾作家蒋勋不仅将许多微妙的情智之路都走通了,而且还步步生莲。我自认为比较能感受许多,别人独特的感受也常常能被我的体验接通,借着别人的文字我为自己理通了不少的路,但在蒋勋的文字里,我自觉到还有很多更微妙的路我没有走过。他的文字常常让我惊诧:原来这被很多人抢占过风景的文字里,竟然还藏有如此高妙的精舍,我怎么就没看见?而且在看似大家走熟的路上,他还能看到风景中的风景,风景外的风景,让你觉得有许多东西值得细看,值得一看再看,因为还有很多微妙的东西等着你把它看出来。 .f&Z+MQ
Hi nJ}MF
一个人格局的形成也靠读好书,读经典。经典能提升人的眼界,帮人打造一个非凡的人生框架,让你的选择、行事不至于落入下乘。 T&'LQZM8
CbFO9q
我一个朋友说在她女儿很小的时候,她就让女儿读经典,连老师都置疑那是不是这个年龄应该读的东西。好在女儿喜欢,后来她对小伙伴们沉迷的一些网络言情小说不屑一顾,自觉地拒绝低俗的读物,因为她的格局渐渐形成,那种没有格局的空间,已经不能吸引她进入了。 jH k.]4&0
sKC(xO@L;`
我们总担心孩子有没有能力走进经典,我觉得这不是年龄的问题,恰恰相反,许多成年人进不了经典,因为已习惯了呆在现实的世界里,另一个世界里的精神价值,在他已觉得可笑,而孩子可以也愿意进去,虽然更深的领悟要等待阅历,但他已知道经典里有个大空间,他的人生格局不觉间已借助书里的眼界在构建。 ,*8)aZ1k
gO#%*
W
香菱学诗也证明了先用大家作品奠基的重要。黛玉教她先读王维的诗,再读老杜、李白的诗,先以这三个人的作底子,以后就很容易自成高格了。 F},kfCFF
O Ke
9/._
阅读也是在开发自己,一本书、一段文字抑或是一句话都可能是对自己的深度开发,就有不少人被一本书改变了命运,改变了人生。人性是一片田地,只有种上什么,你才知道它适合生长什么。这片地若始终没遇到适合它生长的种子,就永远被定义为贫瘠的土地。而那枚种子常常在书里,有一天它意外地落到你的心里,在你灵魂深处开出了花,你才知道你的生命有怎样的特质,你也会觉得生命里有很多东西都跟着醒来。 JqV}$E"M2
<[vsGUbc
读写是一种深入——情感的深入、思智的深入,尤其是写,是对自己的深度挖掘。有时你觉得有很多东西想表达,可准备把它落在纸上时,又没有了。这说明你的思考或表达,要么不够成熟,要么不够精准。同时也说明想跟写之间是存在距离的,想还没有达到写的深度。有时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写之前没有那么多想法,你准备动笔了,思绪也就跟着活跃了,而且向着深处开掘。 f`YHZ
O
49=
K]X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说:“我们每个人,都好比一座双层建筑,入口在一楼,那里住着我们的家人;二楼是每位家人各自的房间,大家可以在这里自由地听音乐、读书。还有一个地下室,我们姑且称之为“灵魂地下一层”。这是一片广阔的空间,储存着我们记忆的碎片。而不为大部分人所知的是,在更深处的“地下二层”,还有着一间漆黑的屋子。没有人知道这个黑屋子有多深,也没人知道它的最低处能到达何处。” (t5vBUj
EQ]>^VE2B
一般人的情智只在一楼、二楼,他们想象不到那种深度。就像对一棵树的根深,他们能想象到的就是被挖出来的部分,他们不知道这棵树其实到达过很远的地方。并非读写就能让你找到通向更深处的“地下二层”,但最起码在书中情智的牵引下,你的情智在向着你未知的空间延展。 j\iNag(
W@RD
bsc
丰子恺说人生有三层楼: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灵魂生活。读写容易让这些空间贯通,你可以同时过这些生活。 Z-3("%_$/
+V;d^&S
可以说读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延年益寿。道教修行的一个课题就是长生不老术,修行的办法是将欲望清空。我们现在的人大都通过养生保健来申请长寿的资格,这种长寿是在年龄的层面上展开,而读写是在不同层面上展开。对一个读写的人不能只用年岁来计算他的寿命,而应该用“阅历”。苏东坡活了64岁,曹雪芹只活了48岁,你敢说比他们长寿?事实上他们已经活了好几辈子了。我们有些人年岁的数量不少,但缺少阅历。而阅历,既包含亲身经历,也包含间接经历;既有实体的经历,也有情智的经历。他们把古今都经历了,将高岸与深谷都经历了,将物质的精神的灵魂的生活都经历了。 }=A+W2D
eOahr:Db
读写是在跟自己的情智磨合,斟酌是细磨,是两种情智在谈判,谈判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在某个尺度上接受,你放下了自己的一部分,接受了对方的一部分。这个过程很像一枚果实的成熟,果实在与风和日的磨合中,慢慢地放下了酸涩的部分,接受了成熟的味道。人在现实中成熟,更在读写中通透;现实中的成熟可能是复杂,读写中的通透意味着纯粹——那是真正地懂了。 1BSn#Dnj
Q-J} :U
在不同的字丛中行走,在不同的人生中阅历,慢慢的,你变得宽容慈悲了。以往你在一个小视域中去打量一切,很难忘怀得失荣利,待你看得多了,见得远了,你才知道得失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荣利也都是暂时的。你觉得最需要善待的是生命——自己的和他人的,乃至那些有生命和没生命的万物。 Q5]rc`}
5
m[ER~]L/C
当听到一个腿脚不便的老人独自坐在门口念叨:一个下午真长啊!我停止赶路,走到他身边,陪他唠嗑了一会。而之前我未必能听到这句话里的孤独,听到了也未必愿意停下来。 BmaY&?
hPuF:iiQ4
读写是一种修行,让你由不完整的人到成为完整的人,由小格局、低境界到大格局、高境界。读写不只是关起门修行向内省思的力量,更是修行一种向外的情怀——对万事万物的慈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