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4 18:50:18

 6
  
  谷雨身边,终于开始有其他的伙伴,学校里那些同样不爱学习的男生女生,他们不知道从哪一天起聚拢到了谷雨身边。
  
  谷雨不再喊我去玩那些游戏,可是依然会每天找我说话,带巧克力或者水果给我——她依然在对我好,习惯地,甚至惯性地。有次,我和一个女生因为一点儿小事发生了争执,谷雨二话不说,过去扯住那个女生的领子,逼着她向我道歉……然后她在班里宣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欺负我,否则,会让他好看。
  
  我吃惊而尴尬,然后莫名地生起气来。她太过分了。
  
  班主任找我谈话,要我离谷雨远一点儿,不要受她影响。我一句话不说,抿着嘴唇。回到教室看见谷雨,她正和一个男生头对头说着什么,然后他们一起大笑。
  
  终于,我转开了眼神。
  
  谷雨开始逃课,我常常看见有个年轻男子在放学后骑车载着她在街中穿行,她坐在后面,牢牢抱着他的腰,无所顾忌……
  
  又一次,谷雨将两盒进口巧克力递给我的时候,我拒绝了。我说,不吃了,会长胖。
  
  她一愣,没说话,牢牢看着我,然后猛然把巧克力丢到窗外,转身就走。
  
  那眼神,有失落,也有怨怼,我读懂了。可是我没有喊她,我的心里已经开始想要远离她。这样,也好。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4 18:50:28

7
  
  谷雨最终没有读完高中,在我们发生分歧后几天,她离开了学校。据说,她的舅舅给她找了份文员的工作。谷雨的位子空了下来,我的心,也跟着空了小小一块,又很快被铺天盖地的试题湮没了。
  
  六月,我参加了高考,一个月后成绩下来,我考入愿望中的大学。9月,我收拾好行李一路朝南而去。
  
  不再有谷雨的消息,我们的情谊,在我们19岁这一年戛然而止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4 18:50:39

 8
  
  新天新地的大学,读书、恋爱、旅游……也有个子高高的美貌女生,文气而优雅,除了面容,我们每个人都很相像,都读了很多书,有崇高理想。
  
  久了,觉得寂寞。
  
  暮春的晚上,妈妈打电话,你还记不记得谷雨?
  
  我的心一跳,应了一声。
  
  那丫头,当了什么钢管舞教练,还成立了一个什么跑酷俱乐部,都上电视了。还是和你有点儿像,你爸一眼就认出她来了……
  
  挂了电话,我转身打开电脑,上网,在家乡城市的网站搜索谷雨的名字。
  
  很多条消息,还有她的照片,奔跑、跳跃、攀爬……乱蓬蓬的短发,闲散的衣着,不羁的却又是明媚的笑容。然后我看到有个网址,有她的博客链接。
  
  谷雨的博客,只有短短的一段话:小娇,很早以前我就知道我们是不一样的,我们只是长得像;可是这又怎样呢?亲生姐妹也不一定有一样的个性和追求,我以为你知道!
  
  唯一的一段话,已经挂了很多很多天。后面有一些跟帖,有人问,小娇是谁?
  
  小娇是谁?是个从小就被谷雨宠爱着却不自知的小女子,而谷雨那天出生的谷雨,其实比我小了两个月,只是因为个头高,就主动承担起了爱护我的责任。
  
  谷雨,这么久以后我终于明白了你说的话,明白了我们之间分歧的从来都不是感情,明白我错了。而你,还在原地等我吗?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4 18:51:58

童年的钟声时间:2014-01-06 作者:未详 点击:63次   山村校园的清晨来得早,是被那清脆的钟声和孩子的朗读声唤醒的。学校在村北边,后边就是一片树林,密密匝匝长满榆树、萍柳、杨树和各种灌木。春天的清晨,空气格外清爽,树林里异常幽静。树叶正由鹅黄变碧绿,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在地上映出凌乱的光斑。鸟儿活跃起来,“唧唧喳喳”叫个不停。流水潺潺,一只只蝴蝶在灌木丛中盘旋嬉闹,蜻蜒在空中滑翔俯冲。活泼机灵的小鸟,在刚换上春装的大树上蹦来跳去,比赛似的歌唱。林中蜿蜒幽静的小路,不时传来孩子们的脚步声。鸟儿们顿时像遵守纪律的孩子,鸦雀无声,接着又喧闹起来。各种声响合奏共鸣,仿若天籁。
  
  当年村里穷,学校设施简陋。用不起木质课桌,就用土坯垒上几排土台子,凳子也是从各家捎来的,可大家学习十分卖力。墙南脚竖着一根又粗又高的竹竿,每逢重要节日都要升旗。同学们穿着五花八门,庄重地行注目礼,胸中暖流涌动。
  
  最让人难忘的就是钟声。起初是铁铸的钟,后来换成一截废旧炮弹壳,用一根粗钢筋挂在树上,敲起来“当当”响,清脆悦耳。清晨,孩子们听见钟声立刻背起书包跑出家门,追逐着、嬉闹着,笑声一路铺撒到校园。学校没有体育设施,孩子们玩弹玻璃球、打陀螺、跳高、跳绳……同样玩得兴奋、痛快!
  
  为了勤工俭学,我们春天排着队去山冈沟底捋刺槐树叶,秋天去田野翻地捡地瓜、花生。更有趣的是,上山挖蝎子和土鳖。那时蝎子多,搬动大石块,常会发现蝎子高扬尾刺与你对视,或直往石缝里钻。我们就迅速用筷子央起蝎子来,放进准备好的玻璃瓶中。一只蝎子两分钱,抓上半天能卖几毛钱,高兴得一蹦老高。
  
  童年的钟声,永远回荡在我的耳畔……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4 18:52:13

另一个村庄时间:2014-01-06 作者:未详 点击:77次   村庄里最多的是山。山不挺拔,也不雄峻,只那么横一道梁竖一道岭地排列着、起伏着,绵绵延延,一直铺到青苍苍的天边。在那些山梁和沟壑的怀弯里,散落着星星点点的庄稼地。
  
  村庄有些凌乱,东一户,西一家,有的住山腰,有的住坡底,有的各居山头,像鸟窝,隔沟遥遥相望。村庄里的人,好多你不认识,好多你已经恍惚,但你很快会想到你熟悉的另一个人来,这么一联系,记忆的天窗便吱吱打开,许多旧事像黑白电影里结束时的旧镜头,快速在你眼前闪过,你一下子就记起他们身上的某些特征来。有的你再熟悉不过了,你一见就觉得喉咙发紧,胸口灼热,眼泪跟着往外涌。你有好多年没见到他们了,你记得有一年,他们从你住的村庄上搬出去,就再没有回来。
  
  没回来的人被留在了山上,他们不再是短暂停留,而是永久居住。站在高处眺望,青霭渺渺里,一道道沟壑交错起伏,那里住着好多的人。他们是你的祖辈、父辈,从你住的村庄搬到这里居住。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不断有人来这里安扎新居,以至于坡塬沟谷挤得满满当当。你转过一道梁,指不定迎面就会碰到谁家的院墙,你在山坡上走,说不准两脚正好就踩到人家的屋顶上。没有人能说清楚,这里到底住了多少人,你朝着山谷喊一声爷爷、奶奶,山谷里会响起一片应声。相隔的年代太久了,躺着这么多爷爷、奶奶、姑姑、婶婶,他们竞都把你当成他们家的孩子了。
  
  这里是另一个村庄。庄子里的人彼此都熟,有的过去是村子挨村子的乡邻,有的曾是墙连墙的邻居,甚至是光着腚一起在泥水里玩大的伙伴。他们曾经在一起耕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块土地上重复着他们简单的生活,收获着他们简单的幸福。慢慢地,他们散开了,先是一个走了,另一个打个愣神,嘴里嗫嚅了一句什么,孤单的身影像晨风里霜染的叶子,瑟瑟地晃了那么一下,便在一个气息清冷的夜晚悄然飘坠了。接着,一大批的人先后都走了,排着队,跟赶场似的,任你纷飞的泪水也追不上他们急匆的脚步。现今,他们重又聚在了一起,这些沟沟岔岔成为他们最终的归宿。他们太熟悉这里的一切了,这些山梁,他们不知翻过多少回了,从孩童一直走到年老。他们中,有人甚至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曾在这块地上打过盹儿,那是一次劳动间的小憩,山野太安静了,山风太轻柔了,阳光裁一段金色的绸缎覆盖在他身上,让他温暖得昏昏睡去。他想不到,有一天,自己真的回归这里,而且永远与这块土地分不开了。
  
  一个人走得实在太困乏了,就想停下来歇歇气,这一歇,有人真的永远睡去了。他平静地从村庄上消失了,从乡邻们的眼中消失了,就像一阵风掠过树梢。他的消失,不会给村庄带来什么变化。他活着的时候,卑微得像一根草,没有人会去关注他,他死了,倒可以静静躺在那里,安然地享受人们的跪拜和祷告,至少全村的人会为他忙上好几天,对他来说,这是人世最高、也是最后的礼遇。等仪式结束了,一切重又恢复了平静,放牧的照样赶着羊群上山,下地的照样牵着牲口下地,好像村庄上压根儿没有发生什么事一样。在人们眼里,死,跟生一样平常,一个人死了,就如同一茬麦子倒下了,但另一茬麦子会茁壮起来,这没什么值得可悲或可贺的。造物就是这么轮回,麦子一茬,人一茬,二者不过是构成这个轮回的景致。
  
  我的父亲便是这样一道景致,在他的一生中,苦难如毒蛇一般始终缠绕着他,他弯曲的身躯就像一把扣向大地的镰刀。等他收完最后一茬庄稼,他自己也倒在了岁月的镰口下。那一天,父亲极度衰弱,他昏昏地睁开眼,从人堆里找到母亲,然后,对他相约了一辈子的人说:“我先走,你后面来。”说话的时候,父亲脸上没有一丝痛苦,就跟平常出门相约的一样。母亲也一脸平静,生死不离,他们已有约定。在父亲走后不到一年半的时间,母亲真的走了。去前,母亲反复念叨着某个日子,好像在急切地等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其实,父亲和许多的人并没有走远,他们只是从过去的村庄搬到了现在的村庄,把家移到了地头,房前屋后,是他们亲手耕作了一辈子的麦地。他们合不得走远。在这块土地上,他们倾注了一生的心血和汗水,他们宁可守在这里,也不愿走远一步,如同田埂上那些苦苦结籽的蒿草,根,深深扎进泥土,风吹也吹不走,即使叶落了、枝枯了,根都腐烂了,也是地底下的一把灰。
  
  在另一个村庄走走,像是一次串门儿,阳光像一朵鲜艳的花朵开在山野,在野草铺就的一张大床上,我们的亲人,头枕着凉爽的山风,幸福地睡去了,在他们周围,簇拥着金色的麦田。他们默默地上演了一幕幕不为人知的悲喜剧,又默默地谢幕,然后抓一把黄土,紧紧地包裹住自己,就与大地融为一体了。但他们把影子留在了大地上,留在了麦地里。你走着、看着,耳边仍回响着他们的声音,空气中还混合着他们身上散发出的汗味。你甚至想停下来,跟他们说会儿话,说说雨水、庄稼和收成。而就在几米之外,他们正望着你,望着地上舞蹈的麦子。你就觉得,他们真的没有走远,一浪又一浪的麦子,在风中生动地迤逦着,仿佛是他们脸上灿烂的笑容。
  
  在这里,时间是静止的,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只有山上的麦子,一年一年等着收割。只要阳光不老,雨水不老,就会有种子在泥土中发芽,就会有一茬接一茬的麦子相伴,村庄上的人们就一定会睡得踏实。金黄的麦子在他们的目光里反复汇集着、摇曳着,使他们的守望愈加变得天空一般旷远、深邃。麦子在四季里轮回,他们的幸福在麦子的轮回里,永远都没有止境。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4 18:52:27

一只狗的两次死亡时间:2014-01-06 作者:未详 点击:117次   那一年,我搬到一个远亲弟弟家,和他一起住。那里远离市区,人们经常把垃圾和脏水倒在离小区门口不远的地方,加之冬天寒冷,小区门口结了厚厚一层冰。在这里,虽然生活条件没有城里好,但安静的环境能让我更好地观察生活,潜心写作。
  
  一天,这样的安静被孩子们的叫喊声打破了。有个孩子在小区门口等待着什么。突然一只浅黄色的母狗领着一只黑色的狗从小区大门内大摇大摆地走了出来。我看到刚才的孩子手里拿着碗口般粗的木棒,等黑狗从他面前走过时他狠狠砸了下去。我没有继续关注这场结局残酷的较量,进屋看书了。
  
  大约过了两个小时,我起身去解手。看见被一棒打倒的黑狗还没断气。它沾满鲜血的鼻孔伸张着,说明还在呼吸。我不忍心看下去,希望它快些死,以免受苦。次日起床后我急着去看那只命在旦夕的狗,它还没死。它可怜地蜷缩在脏水结成的冰面上,身上落了厚厚的一层霜。冰面被它的体温融化了,形成了浅浅的凹形,它冻得缩成了一团,瑟瑟发抖着。过了一会儿,小区里的老妇人端来一盆狗食放在它面前。黑狗躺在原地,伸出舌头去舔食盆里的东西。晚上我下班回来时看见狗还在那里躺着,装狗食的盆子却空了。之后几天里老妇人定期拿来狗食喂它,狗吃东西的速度也在一天天增加。有一天我下班回来一看,那只狗不见了,冰面上只剩下凹槽。黑狗跑到了老妇人门口,在大门左侧蜷缩着。我走过去仔细端详了一下,它的左眼被打瞎了,牙齿也被打掉了好几颗。
  
  那黑狗完全康复之后变得异常凶猛。无论是熟人或陌路,只要从老妇入门前经过,它都会龇牙咧嘴地狂吠一阵,样子骇人。冬天很快就过去了。春天,小区里传开了关于那只狗的种种猜测。有人有板有眼地说那狗肯定是疯了,应趁早解决掉。春天是狂犬病传播的时候,免得祸害小区里的居民。不知为什么,这样一个毫无根据的传言在小区里越传越远,很多人都信以为真。
  
  几天后小区里来了两位壮实的小伙子,手里拿着棍子,直奔老妇人家。黑狗还没反应过来,两个小伙子直接在它的头上给了一棒。一阵乱棍过后那狗再也不能动弹了。最后,有人用细细的铁丝拴住黑狗的脖子拉到离小区较远的地方埋了。
  
  生命的坚强与脆弱,原来只是一墙之隔。一只在人的暴力中野草般旺盛存活下来熬过冬天的狗,却于人类的流言飞语炮轰里,熬不过春天,成了卑微的草芥。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4 18:52:42

宽恕的光芒时间:2014-01-06 作者:未详 点击:109次   2002年,我偶然发现一个叫路易·赞佩里尼的人在二战中生还的故事。
  
  小时候,赞佩里尼就发现自己在跑步方面有非凡的天赋,未成年时就参加了柏林奥运会,成了著名的田径奇才。
  
  二战开始后,赞佩里尼放弃了体育,加入陆军航空队,在夏威夷当了一名轰炸机飞行员,跟日本人进行惨烈的战斗。
  
  1943年5月27日,赞佩里尼的机组起飞去搜寻失踪的轰炸机,然而途中机械故障使飞机一头栽人大洋中,他被电线困住失去了知觉。醒来后,他爬上一只救生筏,和另外两名幸存者聚在一起。他们没有发出任何求救信号,也没有人知道他们的位置。
  
  他们漂流了数周,靠雨水和捕捉到的鱼、鸟存活了下来。6月23日(飞机失事第27天),一架飞机出现了。赞佩里尼发射了曳光弹,结果却是一架日本轰炸机,用机枪向他们扫射,大家只得跳入满是鲨鱼的水中。他们不断踢打身旁的鲨鱼,趁扫射空隙爬上救生筏,但是日本轰炸机一次又一次地扫射,他们不得不多次跳入海里。
  
  救生筏到处都是弹孔并开始下沉,万幸的是他们没有被击中。他们疯狂地修补着救生筏,向筏里充气,拼命用桨砸围在船边的鲨鱼。
  
  他们继续漂流,饥渴难耐。途中一人死亡,剩下两人继续苦撑。7月12日(飞机失事第46天),他们看到了一个岛屿,然而就当岛屿近在咫尺时,一艘日本船截住了他们。
  
  随后的两年零三个月里,赞佩里尼成为战俘。起初,他被关在一间污秽的牢房里,遭受了医学实验、挨饿、拷打和讯问。后被送到一所战俘营,在那里他被要求和日本佬赛跑。他参加了那里的一个战俘地下组织,盗窃食物并向战俘传播信息。
  
  在战俘营里,他遇到了可怕的看守——“大鸟”。“大鸟”对折磨赞佩里尼特别有兴趣,不断殴打他,强迫他做苦工,直至他无法忍受。他的尊严被毁,意志消退了,每天祈求有人来救他。当原子弹结束了那场战争时,“大鸟”逃跑了,赞佩里尼被救时几乎奄奄一息。
  
  后来,他和美丽的少女辛西娅结婚,试图开始新生活,但是他也无法把“大鸟”从他的头脑中抹去。他总是梦见被“大鸟”用大棒殴打,“大鸟”的殴打还造成他一处踝关节的损伤,他的运动生涯也因此结束了。
  
  他颓废了,开始酗酒并不断产生幻觉:救生筏和战俘营出现在周围,可怕的记忆重现。他的内心充满愤怒,与陌生人打架,跟辛西娅不和——他不能摆脱“大鸟”殴打给他带来的耻辱感。
  
  赞佩里尼认为上帝在玩弄他。当他在收音机里听到布道者的讲话时,会马上关掉收音机,并禁止辛西娅做礼拜。他酗酒越来越严重,最终无法控制的愤怒转化为扭曲的意念:他要去日本找到“大鸟”并掐死他这是重新恢复尊严的唯一方法。他开始为日本之行筹集资金,但他的金融赌注不断失败。
  
  1948年的一天夜里,他梦见和“大鸟”进行了一场生死决斗。然而一声尖叫惊醒了他,他发现自己跨在怀孕的妻子身上,双手牢牢地掐住了她的脖子。几个月后,女儿诞生了。有一天,辛西娅发现他在剧烈摇晃婴儿,试图阻止她哭。辛西娅夺下婴儿,随后离开了他。
  
  1949年秋,辛西娅作了最后一次努力来挽救她的丈夫。她叫赞佩里尼去参加在洛杉矶举行的一次帐篷会议,在那里一位名叫比利·格雷厄姆的年轻牧师正在布道。
  
  赞佩里尼在那个帐篷里坐了两天。第二天晚上,格雷厄姆叫人们走上前说出他们的信仰。赞佩里尼站起来,快步走向出口,但在走廊,他突然又处于幻觉中——漂浮在救生筏上,已经有好几天没有下雨了,他快渴死了。在苦恼中他低声祷告:“如果你愿意救我,我会为你效劳一辈子。”这时,天开始下雨,落在了救生筏上。赞佩里尼站在格雷厄姆的帐篷里,感到雨落在了脸上,他在幻觉中迷茫了。
  
  然而就在那一刻,赞佩里尼突然以不同的视角来理解受折磨的过程:身陷残骸中时,他没有溺死;当日本轰炸机将救生筏打得满是弹孔时,没有人被打中;当“大鸟”打得他几乎崩溃时,他祈求帮助,找到了保持呼吸的力量;而在救生筏上,他祈求下雨,雨来了。
  
  在最黑暗的时刻,那种长久以来难以抛弃的想法消失了,他感到神圣的爱在他周围。在帐篷中的那个夜晚,折磨他的苦难和痛苦神奇般地消失了。
  
  一年后,赞佩里尼去了日本。他成了一个快乐的人,婚姻恢复了,不再酗酒,梦魇和幻觉也消失了。他去了东京一所战犯服刑的监狱,希望找到“大鸟”。然而,“大鸟”已经自杀了,这让他十分难过——不是仇恨,不是安慰,而是怜悯——他已经找到了宽恕。
  
  这就是宽恕的力量。赞佩里尼因宽恕而重生,自己不再是被“大鸟”摧残的可怜家伙,而是充满了爱的人,最终恢复了正常人的生活。
  
  我和原谅了施虐者的其他战俘谈过,对于他们来说,宽恕后都找回了尊严:他们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找到了自尊。
  
  宽恕本身很难捉摸,每个人的故事都有自身的独特性而无法复制。但是,我从赞佩里尼的故事中得到了一个美丽的、不可否认的事实——即使遭受了灵魂上最严重的损害而复仇无门时,一个人仍然能够进行宽恕,并获得自由。赞佩里尼的一生即是如此,是命运、强烈的意志和令人惊异的救赎之旅,其中宽恕散发出的神秘光芒使他的故事得到持久的共鸣。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4 18:52:55

书。房时间:2014-01-06 作者:未详 点击:148次   书房,多么典雅的一个名词!很容易令人联想到一个书香人家。书香是与铜臭相对的。其实书未必香,铜亦未必臭。周彝商鼎,古色斑斓,终日摩挲亦不觉其臭,铸成钱币才沾染市侩味,可是不复流通的布泉刀错又常为高人赏玩之资。书之所以为香,大概是指松烟油墨印上了毛边连史,从不大通风的书房里散发出来的那一股怪味,不是桂馥兰熏,也不是霉烂馊臭,是一股混合的难以形容的怪味。这种怪味只有书房里才有,而只有士大夫家才有书房。书香人家之得名大概是以此。
  
  寒窗之下苦读的学子多半是没有书房,囊萤凿壁的就更不用说。所以对于寒苦的读书人,书房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豪华神仙世界。伊士珍《琅娠记》:“张华游于洞宫,遇一人引至一处,别是天地,每室各有奇书,华历观诸室书,皆汉以前事,多所未闻者,问其地,日:‘琅缳福地也。”’这是一位读书人希求冥想一个理想的读书之所,乃托之于神仙梦境。
  
  一个正常的良好的人家,每个孩子应该拥有一个书桌,主人应该拥有一间书房。书房的用途是度藏图书并可读书写作于其间,不是用以公开展览借以骄人的。“丈夫拥有万卷书,何假南面百城!”这种话好像是很潇洒而狂傲,其实是心尚未安无可奈何的解嘲语,徒见其不丈夫。书房不在大,亦不在设备佳,适合自己的需要便是,局促在几尺宽的走廊一角,只要放得下一张书桌,依然可以作为一个读书写作的工厂,大量出货。光线要好,空气要流通,红袖添香是不必要的,既没有香,“素碗举,红袖长”反倒会令人心有别注。
  
  汗牛充栋,未必是福。丧乱之中,牛将安觅?多少爱书的人士都把他们苦心聚集的图书抛弃了,而且再也鼓不起勇气重建一个像样的书房。藏书而充栋,确有其必要,例如从前我家有一部小字本的图书集成,摆满上与梁齐的靠着整垛山墙的书架,取上层的书须用梯子,爬上爬下很不方便,可是充栋的书架有时仍是不可少。我来台湾后,一时兴起,兴建了一个连在墙上的大书架,邻居绸缎商来参观,叹曰:“造这样大的木架有什么用,给我摆列绸缎尺头倒还合用。”他的话是不错的,书不能令人致富。书还给人带来麻烦,能像郝隆那样七月七日在太阳底下晒肚子就好,否则不堪衣鱼之扰,真不如尽量地把图书塞入腹笥,晒起来方便,运起来也方便。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4 18:53:11

“微爱情”在敲门时间:2014-01-06 作者:未详 点击:128次   墨西哥著名诗人和散文家奥克塔维奥·帕斯曾说,“在20世纪各项伟大的起义中,爱情缺席了”,并且发出了“爱情不再”的感慨。
  
  21世纪的今天,有些人却开始发现爱情不再渐而远行,而是整装待发,在微博革命的浪潮中以一种全新的模式——“微爱情”走进人们的生活。
  
  微爱情长跑
  
  珍妮特是波士顿大学一位腼腆的大三女生,她对同校篮球队的队长亚当心仪已久。亚当一直是全校女生关注的焦点,珍妮特对自己不自信,所以一直没有勇气靠近他,更别说向对方表白了。她一次次刻意经过篮球场,只为能远远地看着他。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得知了亚当的微博账号。她关注了他,开始在一个角落默默留意他的消息、他每天的心情。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开始每天在自己的微博里写下心里那份爱的感觉,但她并未太过简单直白地写下“我爱你”,更没有点名,只是以“他”作为对亚当的称呼。
  
  “……但愿我牵挂和想念的思绪不会托着月光的妩媚眼眸投射到他的身上而给他带来困扰。我原就属于孑然一身的孤独……”
  
  “肖邦,不变的情人。唯有音乐,让我忘记伤痛。在这个孤独绝望却貌似充满希望的时光,我只能选择你。因为你和我同属于放不下的人。晚安,我素昧蒙面却又永远的爱人,嘘,夜深了,我仿佛看到了你的笑容。天堂,能抚平所有的伤,是吗?你听,是谁在哭泣?”
  
  由于珍妮特的文笔细腻,感情真挚,帖子被频繁转发,连亚当也慢慢地注意到她。他从她的文字里感受到了隐隐的悲伤,开始不断在珍妮特的微博上写下鼓励与祝福的话,珍妮特很激动,但她担心过早表明身份会破坏这种美好,所以并未点破,只是认真回应了亚当的每一条评论,在彼此的互动中,双方建立了好感与信任。久而久之,亚当终于恍悟原来他就是故事里的男主人公,他被珍妮特长期以来的真情和付出深深打动,并最终向她表达了自己的爱意。
  
  “以前不管是崇拜,还是暗恋一个人,你想接近他们却无计可沲,但现在,你完全可以像关注自己的爱人一样,随时随地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在微博上近距离地祝福他、分享他的感受、倾诉对他的思念。”珍妮特说。同城偶遇,美丽邂逅
  
  微博的浪潮带来了一场网络文化新趋势,在Twitter上经常可以看到诸如“圣安德鲁斯公园,长发,米色连衣裙,黑色长靴。暗号:青柠”等之类的微博“求偶遇”,俨然已成了一种新的时尚。
  
  在中国,由微博用户发起的“同城偶遇”更是深受都市单身男女追捧。方式很简单,博友们只需将自己的行程或路线说清楚,然后再说说自己的穿着打扮,这样,在同一时间、同一地方并且恰好关注到TA的人,就有可能相遇,并根据TA之前所说的特征,将其辨认出来,在现代都市中上演一场美丽的邂逅。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数千人通过所在城市的同城偶遇活动响应了这种方式的交友。而其中,更以“80后”、“90后”的年轻人居多。
  
  其实对这类活动的追捧有一定的社会背景。现代白领生活节奏快,社交圈子固定,而上班、回家的两点一线使得他们难以延伸自己的社会触角,大量的“剩女”、“剩男”往往只能通过相亲的方式选择伴侣,然而相当一部分人对相亲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迫于无奈不得不接受这种刻意安排的会面。而同城偶遇唤起了人们对爱情的朦胧与未知感,毕竟每个人都会向往一份独特的爱情。
  
  微情书:言微意深
  
  “我并非不思念你,只是忘了那股思念所带来的冲击而已;就像我不是不呼吸,只是忘了我一直在呼吸,呼吸可以暂时屏息,但却无法不继续。”
  
  在这短短数十字的微情书里,“微博控”妍小姐淡淡的愁绪与思念之情令人不禁为之动容。
  
  不同于一对一的传统情书,微情书的内容虽然只针对某一对象,但却以一对多的形式将自己心底的爱恋展现在众目睽睽之下,由此得以见证并接受众人祝福。
  
  王小姐是投资公司的白领,她坦言由于工作繁重,很难抽出时间和朋友聚会,也很少有机会认识其他圈子的人,每天除了在公司和家里,就属在地铁上的时间最多。而这个时间她通常会刷微博,在微博上她认识了一个男孩,两人经常转发彼此的微博,慢慢地开始在微博上通过微情书含蓄地表达对彼此的倾慕。
  
  他们的微情书给对方传递了温暖与贴心:“你说:下一站,幸福。我说:其实有你的每一站都很幸福。”
  
  “我在站台上等你,不说时间,不说几号线,也不说哪节车厢。如果车厢门打开的瞬间,你站在我的面前,我就让你牵我的手,一生一世。”
  
  彼此间的情愫在这简短的140字的微情书里不断滋生、蔓延。
  
  实际上,心理专家认为这种以公开却又隐秘的方式表达爱恋往往比发私信更能加深彼此的感情。虽然很多人都能看到,然而真正能读懂的却只此一人。因为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心里是与众不同的,而这种方式能让对方感受到一种安全与归属感。其实博友们不妨在彼此间设定专属于双方的暗语,在千万粉丝费解不已时,感受一种未曾体验的幸福与甜蜜。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4 18:53:23

建党伟业时间:2014-01-06 作者:未详 点击:115次   1911年到1921年前后,是中国社会大变革和风云激荡的年代,一批批仁人志士为了民族和国家的未来赴汤蹈火,抛头颅洒热血。影片《建党伟业》以这段历史为背景,重点讲述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建立等重大历史事件,还原了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周恩来等个性鲜明的革命者形象,以及以袁世凯、张勋为代表的北洋政府官僚,以康有为、载沣为代表的保皇派,以孙中山、蒋介石、宋庆龄为代表的国民党,以胡适、梅兰芳、周树人、杨昌济、蔡元培为代表的文化名人等各界人士……
  
  本片是继2D09年《建国大业》之后,中国电影人的再次集体创作,全片有名有姓的演员达170多个,甚至一些出场只有几秒钟的配角都是明星脸。此外,一些重要人物也不再使用特型演员,而转向年轻人更喜欢的前沿偶像,故事在讲述方式上也令观众耳目一新。
页: 1390 1391 1392 1393 1394 1395 1396 1397 1398 1399 [1400] 1401 1402 1403 1404 1405 1406 1407 1408 1409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