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28 09:51:01

你的故事讲到了哪儿
时间:2015-03-16 作者:未详 点击:149次

  点开《火影忍者》的百科,略大的信息量排山倒海而来:人物介绍、故事情节、设定解说、出版信息、相关商品……
  
  而最近,不管哪里的《火影忍者》资料库都会添上这么一句话:于2014年11月10日完结。
  
  《火影忍者》诞生于1999年。王菲在老歌《出路》里唱:“听说1999年是世界末日……”而现在那已被证实是个笑话,甚至一度纷纷扬扬的2012末日论都已经是火星人的笑点。《出路》是王菲1994年的作品,那时候的她不会想到自己未来将站在传奇的巅峰,在20年后的今天与谢霆锋破镜重圆——1994年她都还不知道谢霆锋吧?
  
  1994年,岸本齐史刚满20岁,次年以一则短篇出道,之后几年,他像大多数菜鸟漫画家,一边修炼一边摸索,希望从出道过渡到出名。岸本是幸运的,第一部连载作品《火影忍者》就大红大紫。虽然中后期也不可避免地像其他长寿作品那样陷入争议,但在日本这样一切以人气说话的成熟动漫大国,《火影忍者》的成绩已是毋庸置疑,毕竟,它红了15年。
  
  “15年孩子都生完啦,都会打酱油啦。”
  
  “我第一次看《火影忍者》还是小学生,现在大学都毕业了。”
  
  “《火影忍者》我是看不下去了,什么时候完了记得烧给我。”
  
  从国人不太熟的《乌龙派出所》《五星物语》《我的女神》《美味大挑战》到国人耳熟能详的《犬夜叉》《死神》《海贼王》《柯南》……那些漫漫无期的经典曾经贯穿多少人的成长。每周苦等更新、讨论、写同人、掐CP、出COS……在可以理直气壮地为动漫痴狂的年岁,我们大抵都做过这样的事情。但也正因为它们是如此长,长到了我们的童年与青春渐次结束它们都还没有结束。于是有些人离开了,因为已经到了“不再适合看动漫”的年纪,或者没人不让他们看,只是已经有了更重要的东西要操心。
  
  佐助回来了吗?小樱和鸣人在一起了吗?鸣人成为火影了吗?
  
  那些曾经问个不休的问题,忽然没有答案也无所谓。
  
  《火影忍者》传出完结的那一天,网络炸开了锅,多少曾在动漫航路乘风破浪的“大人”纷纷浮出水面,吐槽着没想到有生之年能等到这天,怀念着第一次看这作品是猴年马月,感叹着耿耿于怀的过去的拼图又完整了一块,然后,觉得有些寂寞。
  
  那些才跳坑不久的火影粉是多么幸福,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享受完我们用了很久去见证的传奇,而不必付出热情终将被光阴消磨的代价,不必经历曾为之废寝忘食的钟点需要提醒才想起的尴尬。
  
  但时间是最公平的。所有的大人都曾是孩子,所有的孩子都将会老去。总会有新的经典问世,它是如此精彩,让人毅然跳坑,然后在某个时间放手、疏离、遗忘、又想起。不,不只是动漫。还有文字、电影、歌曲、一个人、一句话、一瞬风景。它们永远地定格在年华的那一端。当我们乘风远航,它们就是我们与彼岸的牵挂,每当这样的牵挂又断了一根,意味着我们距青春又远了一些。
  
  成长是一场刻舟求剑的旅途。找不回失落的珍宝,却至少拥有虔诚铭刻的回忆。那时,我们都相信它永不褪色。
  
  所以感谢《火影忍者》,感谢那些曾经陪我们一程的美好,虽然说再见有些寂寞,但感到寂寞,是我们没有完全老去的证明。
  
  佐助回来了吗?小樱和鸣人在一起了吗?鸣人成为火影了吗?
  
  他们的故事完了。你的故事讲到了哪儿?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28 09:51:15

传说中的柯南
时间:2015-03-16 作者:未详 点击:195次

  我并未见过柯南,却常常听说她的事迹。看柯南博客上的照片,这个女生喜欢把自己打扮得英姿飒爽,绝对不是林黛玉的类型。对于我们这样挣扎于俗世不够洒脱的人,柯南无异于偶像。
  
  柯南说她从小家庭氛围宽松,家里只要求考试不要考倒数前三就好。柯南还真的经常考试得倒数第三,险些不能完成父母提出的最低要求。到了10岁的时候,受到《时间简史》的影响,柯南的理想是当理论物理学家,柯南觉得这是只需要坐在那儿空想的职业。
  
  高中毕业前一年柯南就把理科全部念完,换了所学校去念美术,兼修平面设计、摄影、机器人制作、无线电安装。学习的成果是柯南得到了多伦多平面设计比赛的第一名,并且被一家加拿大的美术学院录取了。在所有人都觉得柯南会去学美术的时候,柯南却选择了截然相反的道路:去多伦多大学修数学。
  
  柯南一进学校就开始选修“大三、大四”的课,读了两年就修满学分并且无课可学了。柯南当时的人生规划是成为一名纯数学家,因此开始了研究生院的申请。
  
  我第一次听说柯南就是她横扫美国各大研究生院的事迹。参观了各大名校后,由于想学动力系统,柯南选择了西北大学。学了一年,柯南初次体会到了读研究生院的迷茫,不像读本科时在多伦多大学每天都能学到新的知识,跟导师谈了之后导师建议她换个地方试试。柯南于是再次申请,这次选择了当时被她拒绝的普林斯顿大学。
  
  与所有年轻人一样,柯南喜欢旅游。或者如她所愿,我们称作“旅行”。一种漫漫长路上寻找自我的过程。无须单反,无须太多的钞票,只要带上一颗心就够了。不知道柯南心中是否会有一个一辈子要去的地点名单,去过一个就默默划掉一个。但她确实走过很多地方,以许多人想象不到的潇洒方式。譬如去玻利维亚时柯南没有拿到签证,大胆地从巴西钻了进去,进去后倒是老老实实立马去移民局认错,却又在被索贿的时候狡猾地溜之大吉。譬如柯南在以色列的时候恰好全国警戒,一般人避之不及,她却天真地想去见识下炮弹,周末马上乘公交车赶往加沙地带……
  
  回到普林斯顿后,柯南发现自己越来越忍受不了象牙塔里一成不变的生活,她说很难想象自己几十年后还在一所或顶尖或一般的大学里一遍遍地教着微积分。柯南跑到芝加哥逃离了两个月,最终思量的结果还是决定放弃博士学位。
  
  随后的日子里,柯南在加州到处学画画,学画各种画:从速写到油画。柯南最初的想法是在迪士尼乐园里捡到的:当一名动画片概念设计师,直到后来遇到一位让她相信在这样的年代还是可以坚持传统绘画的画家。那画家花了十几年在餐馆当侍者养活自己画画,现在在艺术学院任教。好在柯南自己对物质上也没有太多要求,于是一边做各种工作一边坚持画画。柯南说最想以后能全职画画,然后一边画画一边非常缓慢地、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周游世界。
  
  听说柯南的故事后,我给她发了封邮件,说你是我心里的英雄,现实中多少人有理想却不敢追寻,祝愿你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柯南回复说其实自己也不知道算不算有理想,她觉得人生里只有想做的事是唯一需要去努力确保的。如果说她的理想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那么去追求的时候理想不是已经实现了吗?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28 09:51:27

愿我们在彼此看不见的岁月里熠熠生辉
时间:2015-03-16 作者:未详 点击:89次

  我的小时候可以浓缩成一部逗比的成长史。比如我常常为了听颤音对着电风扇说话,然后毫无意外地感冒;比如那时的我觉得下雨不打伞是一件非常酷炫的事,然后毫无意外地发烧;比如放学途中我最爱和同桌把石块当成足球踢,然后毫无意外地踢碎玻璃。
  
  对不起,就是这么炫酷。
  
  不幸的是,那时候逗比还不流行,太逗比很容易被当成傻比。
  
  幸运的是,和我一起的还有我的同桌,这样我还能有个伴。
  
  那时我们深受《灌篮高手》的影响,立志要成为篮球运动员。
  
  某天放学后,我们俩在黑板上写:“樱木花道最牛!”
  
  然后两个人都忘了擦黑板,第二天被老师罚站了两节课。
  
  没多久小学毕业,不知是谁先买了同学录拉着每个人都写,同学录这东西一下就流行起来。
  
  很多事情我都忘了,小学的事情更是忘得干干净净,偏偏连几张照片都没有,想回忆都不知道从何记起。只是记得同桌给我写:“樱木花道最牛!我们一定要成为篮球运动员!”
  
  初中我们去了不同的学校,约好每个周末都一起练球。
  
  每次练完球我们都高喊:“樱木花道最牛!”然后被人一顿白眼。
  
  可我们俩不以为意:樱木花道就是牛,怎么着!
  
  那时候放学早,太阳都没下山。
  
  那时候时间慢,友情可以延伸到很久以后的永远。
  
  初二前的夏天,我们照常练完球,我刚准备喊:“樱木花道……”
  
  樱字刚说出口,同桌打断我说:“卢思浩,我要搬家,以后不能陪你练球了。”
  
  那时候我对搬家没什么概念,说:“不就是搬家,能搬多远,每个周末都回来啊!”
  
  同桌没说话。
  
  我一生气,说:“行行行,你爱去哪儿去哪儿,去了就别回来。”
  
  回到家时我一阵后悔,心想应该好好问问他搬去了哪里,问个联系方式。我想起我扭头就跑回家时,同桌在原地站了很久。
  
  然后同桌就此消失在我的人生里,一直到我模糊了他的长相,一直到同学录在一次搬家时弄丢,一直到某天我再次回我们练球的场地,那儿被居民楼取而代之。
  
  物是人非让人伤感,可那是回忆里唯一的证据。
  
  他是我生命里很重要的人,我们却走散在路上。
  
  你不知道下一秒谁会住到你的生命里,你也不知道今天的好友会不会变成明天的路人甲。
  
  我不知道。
  
  好像从没有认真告别过,却又好像一直都在告别。
  
  我们总是毫无缘由地相信友情这东西可以打败时间,最后却又被时间打败。
  
  我们总是在分别的时候说着保持联系的话,以为可以常来常往,却发现最难的竟是保持联系。
  
  好在经过不停的失去,我明白了什么是重要的。
  
  我感激每个在我生命里出现过的人,我知道他们都是我的一部分,让我变成了现在的自己。
  
  还陪伴在身边的,常来常往,保持联系。
  
  在路上走散的,原谅我只能在心底和你说声再见。
  
  愿我们在彼此看不见的岁月里熠熠生辉。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28 09:51:42

小情书
时间:2015-03-16 作者:未详 点击:140次

  我第一次收到情书是在初三,给我送情书的那个男生叫苏阳,我暗恋了他两年之久。
  
  他把印有好看图案的信封递到我手上时,对我说的那句话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当时在教室门口,我站在他面前,心里像揣了一只小兔子般“怦怦”地跳着,脑子里几乎一片空白。就在我快要不知怎么办才好的时候,他终于开口了:“帮我把这个给任希月,谢谢。”说完这话,他走进了教室,而我的心早已凉透了。原来他不是给我的,而是让我转交给我的前桌任希月,那个独来独往的神秘女生。
  
  任希月高高瘦瘦的,是在初二下学期转学到我们班里的,平时很少与同学们嬉戏玩耍,我总感觉她有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气质,那种含而不露的美,凉凉的,寂寂的,被风一吹,簌簌地扩散开来。连我这个普通的女生都对她有兴趣,何况男生呢?
  
  这之前,我混在女生之间说笑着,不经意间转头,发现坐在我右后方的苏阳正托着腮朝我这边看,眼睛直直的,我的心悸动了一下,顿时觉得脸红红的。苏阳竟然在看我!难道我悄悄喜欢的人也在喜欢着我吗?我为这个发现欢呼雀跃了好多天。之后我故意回头和后桌的同学讨论问题,余光射向苏阳的位置时,好几次都看到他也在看我。有一次我的目光和他对接,正想对他微笑,他却迅速把头低了下去。
  
  所以在那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气里,当站在阳光下的苏阳眯着眼睛把信给我时,我是多么激动——但激动只持续了不到一分钟,我就如跌进了冰窖,浑身冰凉。那种痛,那种失落,让我顿时觉得自己的世界天翻地覆,波涛汹涌,被埋葬至完全没了存在感。
  
  苏阳永远不知道,我的笔记本上写满了他的名字,那两个字被我用钢笔圈圈点点画了好多花边。我幻想着这两个字真的能如名字那样,永远绽放阳光般的光彩,多少次他如风般的身影经过我身边时,我嗅到了阳光的味道。那些甜蜜的心事,我隐藏起来自己偷偷地品尝,所有的苦与乐如深不见底的井水,幽深、清凉。
  
  我忐忑了一个下午,终于在上晚自习之前,把那封情书递给了任希月,说:“这是苏阳让我给你的。”任希月“哦”了一声,脸上还是那副淡淡的表情,仿佛看透了人间的一切是是非非。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任希月看也不看,就把那封情书随手丢到课桌上的一摞试卷上了,然后低头做功课。我清楚地看到那封信被我握皱的一角轻轻上扬着,似乎迫不及待要敞开来,向面前的主人诉说那些柔情蜜意。我的心里酸酸的,一心祷告:任希月,你快拆开看看吧,看完之后给苏阳一个答案,也给我一个答案。
  
  我呆呆地看着前方,时而望一望任希月的背影,时而瞅一眼桌子上的那封情书,过了大半节课,它还孤单地躺在那里,像一个被世界遗弃的孤儿一样,落寞而无助。就在我要昏昏欲睡的时候,窗外刮起了一阵强风,像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我眼睁睁地看着任希月桌子上的那封情书连同底下的几张试卷,被风刮出了窗外,我的心一下子紧了起来,一颗心就那样悬着。任希月却只是抬起头,在原先放试卷的地方压上一本书,也不去管被刮走的情书和那几张试卷。我探出头去,看到它们在幽暗的黄昏里慢慢降落,最后抵达教学楼前面的池塘。我在二楼看得清楚,那白色信封的情书在池塘里悠悠地漂着,像一片形单影只的羽毛,在我心里搅起了一片涟漪。我心想真是可惜了那封信啊,上面会写些什么呢?是火辣的情话,还是真诚的告白?任希月为什么会这么淡然呢?如果苏阳知道了自己苦苦准备的心意被风刮进池塘里会怎么做呢?他会再写一封吗?
  
  一连几天,任希月像什么也没发生似的,一如既往地我行我素,而苏阳也没有什么反常的举动,只是我心里时常惦记着那封情书,那是从小到大唯一经过我手的一封情书,虽然不是属于我的,但毕竟是我喜欢的人写的,想起来都是酸涩的甜蜜……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28 09:51:58

故事的开端,叫作一见钟情
时间:2015-03-16 作者:未详 点击:69次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这句歌词完完全全可以镶嵌在我和我老婆的婚纱照上。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的确有一种被雷击中的震动,惊呆好几秒后仔细咀嚼这句话,顿时感慨得稀里哗啦。
  
  我和许婧在同一所中学念书,但我比她高一个年级。学校里面有几百个学生,又有着年级的跨度。她是那种在每个班里都会有一个的品学兼优的班花,而我则是那种每个班里同样都会有一个的问题少年。除了身在同一所学校外,我们的人生没有丝毫交集。按照当时的情况发展下去,我会先她一年毕业,走向遥远的大学,而她在回忆中学时代的时候,顶多能记起操场上总是活跃着一个篮球打得还不错的问题男孩,至于能否想起那个男孩的名字,这个问题有待商榷。
  
  所以,每当回忆起当年,我都有一种想要感谢上苍的冲动。
  
  说到这里,不得不特别感谢的另一个家伙是我的同学。严格说起来,就是他把牵绕我和许婧的“红线”一把塞进了我的手里。
  
  我那天正在教室里午睡,突然间被那个家伙粗暴地摇起来,睁开眼睛就看到他手里端着一把堪比M45的巨大喷水枪。他像落汤鸡一样,一边甩了我一身水一边告诉我,楼下的女生都在围攻他,要我赶紧去火力支援。
  
  就这样,在同样拿着水枪嘻嘻哈哈地“围攻”着我们的一群女孩里,我看到了我的女主角。她是那种在目光飞快瞥过之后,会在你眼中留下一道光晕的女孩儿。白白净净,纤纤小小,长头发,单眼皮,笑起来眼睛弯弯,可爱到无敌。
  
  在校服的包裹之下,这种属于她的光芒诚然特别,但是丝毫也不张扬和外露,稍不留心就会擦肩而过,以至于我和她同校多年,也没能察觉到她的存在。而那一天,我的目光在飞过她许多次之后,终于宿命性地聚焦在她的身上。
  
  什么叫一见钟情呢?那个时候我知道了,原来,那并不是如同被落雷击中的夸张感觉。相反,那是一种很安静,甚至很自然的体验,像是你因为伸懒腰而抬头的时候却忽然在阳光之中看到彩虹,你很自然地惊喜,然后微笑,不自觉地眯起眼睛去细数它的颜色。
  
  我第一次体会到了所谓心动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实在后劲十足,像是口渴的人想方设法去寻找水源一样。我开始关注她,知道了她的名字,她的班级,她的闺蜜,她的爱好……然后突然意识到,我得让她做我的女朋友,这件事情不需要理由。
  
  世界上关于爱情的故事有很多种,青梅竹马的,细水长流的,干柴烈火的,欢喜冤家的……而属于我们故事的开端,叫作一见钟情。
  
  我曾经并不相信它,直到我真的体验到了它。我曾经觉得喜欢一个人怎么可能会莫名其妙地开始,总要有点理由吧?现在我知道了,“理由”这两个字是非常理性的,理性到可以用数据去分析出来,那是需要长久接触才能总结出的结论。而“第一眼看到你,就喜欢上了你”,这是截然不同的存在,它悄无声息,却近乎本能,也许是直觉,也许是气质的吸引,也许是感性的爆炸……又也许,这只是缘分在说话,而你听到了它。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28 09:52:12

复旦人什么样
时间:2015-03-16 作者:未详 点击:164次

  【精神篇】自由无用的灵魂
  
  自由是对学生选择的彻底尊重。在某一次新生入学大会上,杨玉良校长告诉我们:“你们完全可以毫无保留地质疑老师,更可以毫无保留地来质疑校长。”自由,是对学生思想独立源源不断的鼓励与支持。
  
  有趣的是,复旦人坚持的不单单是“自由”,而且是“无用”。他们接受的教育是这样的:有很多“成功者”,他们身上的光环让人眩晕、让人着迷,也让人羡慕,但他们往往忽略了智慧、判断、同情心。这样的“有用”不是复旦人所追寻的。
  
  一个复旦人要追求的是精神层面上的成功与卓越,复旦人要做“精神上的贵族”。
  
  在学习方面,很多老师在讲了一学期关于某个方面的知识后,会在期末要求大家写一篇跟课程有关的论文,但“要看到你们自己的想法”“不许与我的观点完全相同”。复旦的老师希望学生有独立的思考,而不是复制别人的思想,即使学生的观点与自己完全相左,他们也是开心的。
  
  【生活篇】最“小资”的大学
  
  从复旦的东门出发,沿着政通路步行几分钟,就来到了杨浦最大的商业区——五角场。
  
  除却五角场,复旦周边的大学路、三号湾商圈、南区国权路、虹口足球场附近都是复旦人培养“小资情调”的地方。大学路是一条充满浪漫气息的小路,两旁尽是风格不同的咖啡馆、茶馆、布置精雅的小店铺和书吧,这是复旦学生经常出没的根据地。
  
  其实,复旦人的小资与其说是一种消费方式,不如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如果你听到两个复旦人聊天,请不要被他们思维的跳跃性和内容的广度所吓倒。也许他们上一秒还在讨论哪家的鳗鱼饭好吃,下一秒就转到最近上海博物馆有法国克拉克艺术馆的画展一定要去看,而再一下秒呢,也许就争论起来了:雷诺阿和莫奈,究竟谁更能代表印象派?
  
  【交流篇】海纳百川,兼收并蓄
  
  复旦自创校以来一直在坚持的理念就是开放。开放的心态和对不同学科门类兼收并蓄的态度一直渗透在学校的各个角落。
  
  因此,在复旦,你几乎见不到一点人文知识也没有的理科生,也见不到对理工科知识一无所知的文科生。那位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希罗多德历史观的男生,也许出身物理系;而那位专心研读《黄帝内经》的姑娘,也许等下要赶去上法语专业课……
  
  如果你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漫步在复旦的校园里,就会看到这样的复旦人:他们或者三三两两躺在草坪上晒太阳,身旁放一杯咖啡,天南海北地从西塞罗聊到寡头政治,再绕到庄子;或者独自坐在树荫下,以手中的一本书消磨整个下午;或者在教室里奋笔疾书,穿了正装在讲台上侃侃而谈……
  
  而那些你恰巧没有看到的复旦人呢?
  
  也许他们正流连于复旦旧书店的故纸中,也许他们正在球场上挥洒汗水,也许他们正和异国友人激烈争论,也许他们刚从海外归来,带着满身的尘土和归家的喜悦……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28 10:00:14

把我的鞋子传真过来
时间:2015-03-16 作者:未详 点击:140次

  前不久,日本神奈川县警方破获了一起非法制造枪支案。警察从犯罪嫌疑人居村佳知的家中搜出了5把手枪、一台3D打印机,以及存有手枪设计文件的电脑。没错,这些手枪是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可以实弹射击,一枪毙命。居村佳知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职员,并非枪械专家,警方怀疑他的手枪设计文件是从国外的网站上下载的。
  
  像这样的高科技犯罪手段,现在几乎没有技术门槛。国外的网站上早就有人上传过枪支的设计文件,网友只需下载文件,启动3D打印机,就能打印一把来复枪,原料为普通的树脂,成本约30美元。
  
  2014年4月,首批3D打印的房子在上海亮相;9月,全球首辆3D打印的电动汽车在芝加哥面世,最高时速可达64公里。与这些大制作相比,3D打印枪支只能算小儿科。
  
  传统的机器制造通过切割或模具来塑造物体的形状,3D打印机则是通过层层堆积的方式制造物体。在设计文件指令的引导下,3D打印机喷出固体粉末或熔融的液态材料,使其固化成特殊的平面薄层,然后打印头返回,在其外部形成第二个薄层。如此往复,最终堆积打印成三维物体。
  
  这种打印方式与传统的喷墨打印机有相似之处,二者最大的区别是维度:喷墨打印机是二维打印,3D打印机是三维打印。
  
  电影《十二生肖》里有一个情节:成龙戴上特制的白色手套去摸鼠首,360度无死角地反复抚摸,将鼠首的形状扫描下来。与此同时,他的伙伴们坐在另一间房子的电脑前,接收扫描数据。随后,一台长方形的机器启动,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很快就复制出一个一模一样的鼠首,就像变魔术。这不是科幻情节,那台神奇的机器就是3D打印机。
  
  扫描技术与3D打印相结合,让精确复制变得非常简单,未来,3D打印机很可能会变成实物复印机。假如你看中了同事的一款高跟鞋,不必打听店铺地址,拿过来扫描一下,自己打印一双就行了。当然,你也可以把扫描文件传给朋友,重复复制,就像数字音乐文件那样可以无限复制下载,但音质并不会下降。也许有一天,你会在电话里说:“把我的鞋子传真过来。”不过,实物复印技术一旦成熟,现行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势必受到严峻挑战,这是法学家将要面临和思考的问题。
  
  未来的网购模式可能是这样的:你看中了一件衣服,下单付款,店主不是寄给你一件衣服,而是在线传给你一个数字文件。你不必苦苦等候快递员的电话,甚至不用走出房间,只要连上家用3D打印机,就能把衣服打印出来。如果这件衣服材质特殊,或者对打印机有特殊要求,可能就需要你多走几步路,去街上找专业的打印店了。
  
  或许未来的生活将会是这样:早晨起床,厨房里的3D食品打印机已经为你打印好了可口的松饼,不必担心吃了会发胖,因为打印机会根据你的身体状况精确控制营养成分,然后,你穿上崭新的鞋子去建筑工地上班,这双鞋是为你定制的,由3D打印机打印而成,左右脚的尺寸有细微的差别,因此完全合脚;建筑工地上工人不多,一台巨大的3D打印机正在喷出混凝土,用不了几天,一幢高楼将拔地而起。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28 10:00:33

超级英雄为何“有眼无珠”
时间:2015-03-16 作者:未详 点击:136次

  两广总督给康熙皇帝献了副水晶眼镜,康熙赐给了雍正,雍正自称多亏父皇所赐,才变得“精明”,于是他老人家后来批奏折格外勤勉,待人精明到近于刻薄,还不忘对内务府造办处念叨“将水晶、茶晶、墨晶、玻璃眼镜,每样多做几副,俱要上好的”,真是眼镜狂魔。乾隆继承了父祖的洋爱好,也爱玩眼镜,但他老人家视力好,眼镜只是戴着玩,年到八十,还吹嘘自己可以不戴眼镜,照样看东西。众所周知,乾隆最好大喜功,爱耍邪门。乾隆五十四年,江苏扬州才子阮元进京考试,乾隆亲自出题,试帖诗出了个鬼题目:“眼镜”,限的还是个“他”韵,真是丧心病狂;幸而阮元聪明,一句“四目何须此,重瞳不用他”,轻轻切了眼镜的题,又引了舜帝重瞳的典故,说乾隆也有重瞳,不用戴眼镜,这奉承恰挠到了乾隆的痒处,就此中了进士。
  
  清宫里眼镜太多,偶尔也能赏人。比如李鸿章自己写过,左宗棠在新疆立了大功,两宫皇太后大喜,要他面圣奏对。太监们贪财,要左宗棠出钱:关节费三千两白银。左宗棠性情耿直,连曾国藩都不服,怎么看得起阉竖?不肯出,李鸿章比较温和,顾全大局,代他出了。左宗棠终于见了太后们,奏对称旨,慈安太后大为感动,想真是中兴名臣,无可赏赐,于是赐下先帝咸丰的墨晶眼镜一副。没想到太监们捧旨颁赐时,哼哼哈哈,意思是咱把这先帝眼镜拿来,多不容易啊,您可不能随意马虎了。左宗棠大怒,老子在新疆纵横天下,引得春风度玉关,怎么肯吃这口鸟气?什么“先帝眼镜”,不要了!又是李鸿章出面,和和柔柔,哄好了太监,买下眼镜,还只用了半价!当然,咸丰这“先帝眼镜”,左宗棠拿回去也没法戴,只好供着,偶尔跟人感叹:皇恩浩荡,怎能不以死报国?”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28 10:00:46

发朋友圈要慎重啊
时间:2015-03-16 作者:未详 点击:229次

  某日萝卜找不到稿子,决定去首都图书馆找找灵感,于是果断走起。
  
  为了显示自己的文艺范,萝卜于是拿起手机,在朋友圈发了一个“啊,好怀念以前泡国图的日子。”发完后萝卜专心找稿子。中场休息时拿起手机一看,同学们!郑重地告诉大家!发朋友圈要慎重啊!
  
  A君:萝卜,你交男朋友了不告诉我们!
  
  B君:国图是谁,国图是谁?
  
  母亲大人:你什么时候谈恋爱的?还说你没早恋!
  
  冤啊,“国图”是国家图书馆啊!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28 10:00:58

为什么是他承包了金马奖
时间:2015-03-16 作者:未详 点击:251次

  2014年11月22日,在第51届台湾金马奖颁奖礼现场,星光闪耀。对于作为“新人”陈建斌的来说,他内心掀起的波澜无法得到平复。在这样一个并不熟悉的场合,他的名字一次次被提及。由他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一个勺子》获得了最佳剧情片、最佳男主角、最佳新导演和最佳改编剧本提名。加上他在台湾名导钮承泽导演的电影《军中乐园》中塑造的配角形象被提名为“最佳男配角”,五项重要奖项同时提名在金马奖的历史上并不多见,这让这位电影届的“新人”有些受宠若惊。有人戏言,这一晚,陈建斌承包了金马奖。
  
  这位来自新疆的汉子在中国的影视界有着一席之地,他的表演有着他特有的主见与标签,坊间流传,陈建斌是特别难合作的演员,在业界有“戏霸”之称。但是也许正是他的“霸道”,人们记住了他是乔家大院里的乔致庸,知道他是清宫里那个让人爱恨交加的雍正皇帝。他凭借着自己的表演几乎拿遍了中国影视界所有的表演奖项。但是没有人知道,在他的心里隐藏着一个梦:当一名导演。
  
  他对导演梦有着一种近乎崇拜的心理,在他刚从中戏研究生毕业的第一年,他就写出了第一个剧本,这部叫《菊花茶》的电影由他编剧并主演,但是他并没有染指导演。因为在他的心里,电影的地位很高,他不能让自己随便地拿起机器就去拍一部电影。也因此,他的导演梦尘封了15年。
  
  2014年,陈建斌找到了一个好故事,这就是《一个勺子》的原型《奔跑的月光》。他知道,他做导演的时候到了。对于剧本的改编,他亲自操刀,陈建斌的效率与敬业让很多在剧场里混日子的人汗颜不已。在拿到这个故事时,陈建斌还出演着许多的角色,他在各个剧组连轴转的时候,利用空余的时间完成了这个剧本的创作。陈建斌说:“很多时候演员都得候场,等待的时间我都在改剧本。从第一次看到小说到改编完成花了五六个月吧。中间我拍了两部电影,一部电视剧拍了一半。”在拍摄那部让他获得最佳男配角的《军中乐园》时,陈建斌完成《一个勺子》剧本的第一稿。
  
  陈建斌专心又单纯地做着他想做的事。为了找到电影里“理想的小镇”,他与合伙人多处踩点;为了节约成本,他找自己的妻子演女主角,自己的新疆兄弟王学兵演配角,而自己“一饰三角”:导演、编剧、男主角。
  
  当一切敲定之后,《一个勺子》悄无声息地开拍了。在拍摄的过程中,陈建斌遇到了很多困难,其中最难的便是跟当地的人打“游击”,因为拍摄地是一个很小的县城,大家没有见过明星,当他们知道那个“皇上”来了,便前来围观,这给拍摄带来极大的困扰,陈建斌说:“我们得躲着他们,我们得悄悄地抓紧时间把我们的拍摄完成,不能引起群众的注意。这挺难的,当导演比想象中说了更多的话,操了更多的心。”倒是他的妻子蒋勤勤非常习惯陈建斌做导演的状态,她说从《乔家大院》开始,陈建斌就习惯干着不属于他的工作,而这次终于可以冠冕堂皇做这些事了。
  
  凭着对导演这个职业的敬畏与初心,陈建斌在低调又原始的状态下拍出来的片子,让他在第51届金马奖中夺得最佳新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创下金马奖同时封帝又拿到最佳男配奖的纪录。
  
  在发表获奖感言时,他一再强调“不忘初心”。他说:“好故事、好人物都是从心而出,我希望将来能保持纯粹。不管对艺术,还是对生活,我已找到爱你的秘诀,永远作为第一次。”不忘初心的陈建斌终于迎来了属于他的荣耀时刻。
页: 2835 2836 2837 2838 2839 2840 2841 2842 2843 2844 [2845] 2846 2847 2848 2849 2850 2851 2852 2853 2854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