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25 19:31:36

占领微信
时间:2015-03-17 作者:未详 点击:176次

  占领微信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应用软件的快速发展,很多父母也都活跃在微信朋友圈上。父母们在微信上悄悄潜伏,占领下来,成为子女的匿名好友并监控他们的生活。微信朋友圈成了“重灾区”,爸妈每天在朋友圈里发N多养生、励志的长文章,只要子女自己写点什么,哪怕是天气太热之类的话,爸妈都会第一时间就回复,不停询问详情。
  
  不少网友吐槽,因父母及其他亲友的微信窥探,他们被迫放弃微信、重启“人人网”,“实在受不了爸妈在朋友圈里不停评论”。
  
  保护狒狒
  
  为了保护濒临灭绝的珍稀狒狒,某爱护环境兴趣小组决定发起一次募捐。他们拿着捐款箱走上大街,对商户说:“您好,我们是为了保护狒狒而来的……”商家一边往募捐箱里扔钱,一边没好气地说:“收保护费就收保护费,竟然还卖萌!”
  
  长得丑怎么了
  
  公交车上两个同学聊天,其中一个同学说另一个同学丑,另一个同学说:“长得丑怎么了?我自己又看不到,恶心的是你们。”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把丑说得这么理直气壮……
  
  动物世界
  
  有一次,我和儿子在一起看动物世界,看到有关豹子的情节,我对儿子说:你看小豹子2岁就离开妈妈独立生活了,那么你呢?你今年都7岁了。没想到儿子却说:小豹子4岁就有自己的儿子了,那我呢?我当时头脑嗡的一下,不知道怎么回答,直到现在仍不知道怎么回答。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25 19:31:48

印度,根本停不下来的国度
时间:2015-03-17 作者:未详 点击:204次

  有一种说法,世界上有两件事最难做:一件事是让广东人不再吃野味,另一件事是让印度人说话停下来。我没有体会过做第一件事的难度,却体会过做第二件事的不容易。
  
  那是我多年前访问印度时的亲身经历。一次,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做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讲演,我按照惯例,讲了大约20分钟,然后开始让听众提问题。当我开始让大家提问时,会场上就马上热闹起来,举手的人很多,我刚要点一位女士提问,就见一位年轻人站起来,开始滔滔不绝地大声讲起来。有意思的是,听众们也不反感,似乎饶有兴趣地听他侃大山。他主要是说印度如何如何,足足讲了好几分钟,最后终于停了下来。我说,您能不能告诉我,您想问什么问题?他若无其事地说,我没有问题!
  
  事后我问一位印度朋友,在别的场合也会这样吗?他说,差不多是这样。印度人很自信,能当着别人的面夸夸其谈,感到很自豪,不太在乎别人怎么说。在以后的一些机会里,我还真的尝到印度人的这种自信、自豪特性。我到了孟买,陪同的朋友不管你想不想听,一直大讲孟买如何发达,证券市场如何古老。他也带我到一眼看不到边的贫民窟和百年不变的大洗衣场。坐上印度国产的大使牌(MARUTI)小汽车,印度朋友也会津津乐道地告诉你这种汽车的性能如何之好,可这种汽车看起来样子很老,好像老爷车。我在几个场合问印度人,哪个国家会是21世纪最强大的国家?他们都异口同声地大声说:印度!行驶在颠簸不平、拥挤混乱的干道上,印度朋友也觉得很正常,他们会说,这就是印度!一副轻松的样子。
  
  我看到印度驻华使馆出版的一份中文刊物,封底使用了“不可思议的印度”。我看,这也许是对印度最贴切的描述。但凡到过印度的人都了解,那是一个反差很大的国家。比如,新德里有漂亮的街道,绿树成荫的办公区和居住区。老德里却是另一个世界,那里的街道肮脏混乱,破旧不堪。印度经济发展很快,是仅次于中国的高速增长国家,但是,印度是穷人最多、文盲最多的国家,一面是居世界前端的发达软件业,另一面却是极落后的硬件设施——少得可怜的几条高速公路和破旧缓慢行驶的火车,还有五星级旅馆里那速度很慢的因特网。
  
  印度是一个多样性的国家,人种繁多,语言纷乱,货币上印的官方语言就有十几种之多;尽管其政治体制实行的是西方现代民主,但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的种姓制度仍然存在。印度曾是影响世界的佛教发祥地,但佛教却在那里消失了……
  
  去过印度的中国人看到这一切,很多都会摇头,认定印度与中国比,相差太远。但是当今,很多人都对印度的未来充满信心,认为它是一个拥有巨大发展潜力,肯定会超过中国的国家。
  
  前些时候,我的一位印度朋友自豪地告诉我,印度不会出现危机,而中国却会。我问为什么,他说,印度人崇尚自然,信奉神灵,生活的目标是追求精神上的解脱;而中国人天不怕,地不怕,追求的是物欲的满足。我们人口那么多,世界可以无限容纳人们的心灵追求,可哪有那么多东西满足人们的无限物欲追求啊!也许他的话太深刻了,我听后一时哑然无语,但他的话一直令我思考。
  
  我一直在试图向一些智者问询构成印度不可思议的文化根源,他们的回答很不一样。这使我不得不用印度文化研究的权威学者季羡林教授的归纳来理解:印度文化的特征是深刻而糊涂。这个归纳实属妙哉!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25 19:31:58

白费功夫的御膳
时间:2015-03-17 作者:未详 点击:92次

  1751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扬州。当地大盐商程明然听说后,找来最好的厨师烹制了一大桌淮扬名菜,请太监送给皇上享用。可皇上品尝后,并未觉得菜肴有何过人之处,自然也没有召见赏赐他。
  
  程明然非常失落,只好重罚厨师作罢。6年后,乾隆再下江南,程明然又请了当地有名的10位厨师,让每人精心制作两道拿手菜。这次他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在进献前亲自品尝,满意后才交给太监。没想到,这次的结果还一样。
  
  程明然又白花了一番功夫,他怎么也想不明白问题出在哪儿。他花钱买通了一位负责端菜的太监,打听道:“我花了那么多心思去准备菜肴,却得不到皇上的认可,莫非皇上本就不喜欢吃淮扬菜?”太监笑了笑,凑上前说:“你还担心菜不好吃?我们都担心皇上喜欢吃你的菜,回到宫里还想吃,那可怎么办?所以每道菜我端上去时,总管就会往里加上一大勺白糖。”程明然大吃一惊,感叹道:“一大勺白糖加进去,就是再好的菜也变了味啊,难怪皇上一直没召见我!”
  
  有些事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不是功夫下得不够,而是没有找到关键问题,对症下药。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25 19:32:08

李广“数奇”
时间:2015-03-17 作者:未详 点击:160次

  李广从汉文帝开始,一直到景帝武帝,整整陪了三朝皇帝,与匈奴打了大大小小七十场战争,但最终也没封侯。初唐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谈及人生“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时,开头一句便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文帝就说李广命不好:“惜乎,子不遇时。”他说凭李广能骑善射,骁勇善战,若是跟着高祖打江山,封个万户侯是小菜一碟。然而,命运真的不垂青他。出去打了那么多仗,冥冥之中,不是这儿出点差错,就是那儿出点纰漏。总之,就是不能建功立业。
  
  他的人品没得说。士兵吃饱了他才吃,士兵喝足了他才喝,一辈子廉洁奉公,家无余财。他自杀之后,认识不认识的人都为他痛哭流涕。可见,他有口皆碑。李广有个堂弟叫李蔡,同他一起出道,比他水平低多了,后来不仅被封为乐安侯,还在武帝朝做了一阵子丞相。你说这个事,去哪儿说理去?
  
  关键是,一个人在坏命运中待久了,不管自己信不信,别人首先就信了。
  
  他参加的最后一战,是漠北之役。临壮行的时候,汉武帝特意嘱咐大将军卫青,不要让李广打头阵,嫌他晦气。《史记》中原话是这么说的:“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数奇”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命数不好。
  
  一个人,自己认命了不可怕,可怕的是别人也认了他的命。本来,已经陷进了生活的绝境,这时候,世俗的眼光,就又变成了一条条绝路,横亘在面前。
  
  绝境尚有涯,绝路无尽头啊。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25 19:32:19

如愿以偿
时间:2015-03-17 作者:未详 点击:190次

  我曾经喜欢一个女孩,但她不喜欢我,她说她喜欢的男人是开车在路上大家都不敢靠近的那种,她觉得那样的男人才霸气。上个月,她结婚了,如她所愿,她老公是开洒水车的。
  
  以为在做梦
  
  一天上课的时候,旁边一哥们睡得特爽,忽然,手机响了……他慵懒地接了,还在那边闭着眼睛说说笑笑,然后老师也停下来听他讲,差不多1分钟后,可能是他朋友问他在干吗,他愣了一下,立马反应过来了,道:“靠,偶还在上课,偶以为在做梦!”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25 19:32:29

最后的忍者
时间:2015-03-17 作者:未详 点击:79次

  日本一条平常的街道上有间小院,外观普通,但内有乾坤。进了院子,主人带你走上一条幽深的阶梯,阶梯通向一堵墙,墙上是伪装精致的门,门内有间暗室,收藏着各式各样的兵器和暗器,包括一个年代久远、代代相传的剑匣。
  
  主人名叫川上仁一,65岁,是名退休工程师。在这间暗室里,他有另一个奇特的身份——忍者。
  
  五十多年前,年仅6岁的川上仁一就师从一名忍者僧人,学习忍术。那时候的小川上甚至不知道自己学的是什么;但是几十年后的今天,他毫无争议地被称为“日本最后一个真正的忍者”。
  
  一般人也许想不到成为忍者所要付出的痛苦和努力。站在滚圆的竹竿上不摔倒,穿越满是刀片的绳索阵地,迅速爬上高墙再一跃而下,种种磨难都是必经之路。
  
  身体训练不过是冰山一角。在川上仁一的心中,忍术少见刀光剑影,更多的是屏气凝神的等待。“人不可能时时刻刻保持警觉,”川上仁一说,“谁都有心不在焉的时刻,而忍者就是在这样的时刻乘虚而入。”
  
  敌人可以松懈,忍者却不行——他们制敌的方式,就是看透敌人的弱点,然后伺机而动。遇敌到杀敌之间,鲜有混乱的拼杀;一招致命前,只有静默的隐蔽和无声的对峙。
  
  这要求忍者训练出一副冷酷心肠,任何时候都心无旁骛、面不改色。心理上的训练远远难过体能,特别是对于当时还年幼的川上仁一来说。
  
  为了集中注意力,川上仁一需要盯着燃烧的烛焰几个钟头,感受烛火的跳动,甚至想象自己融入了焰心;为了变得机敏,他要辨听水声风声,甚至针尖落地之声。
  
  此外他还要学习心理学以参透敌人的想法,学化学以制作毒药和炸药——“忍术”并非技艺,而是一门艰深的文化。
  
  忍术创造之初,就曾用于军事。刺杀敌首、刺探情报,都需要精湛的技艺和冷酷的心理,所以川上仁一的老师培养的不是传人或学生,而是战士。
  
  “当时我尚年幼,根本不能从中得到乐趣,”川上仁一说,“但是一旦开始训练,我就要忘我地投入其中。”
  
  苦练之下,川上仁一进步神速,19岁就继承了老师的封号。四十几年过去,这位年过花甲的老者精干结实、谈吐简洁,丝毫不见老态。“现在,忍术已经是我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
  
  生活中的川上仁一是本分的工程师,只有在工作之余才拿出这致命的艺术细细欣赏。“现在的忍者当然已经不再下毒、谋杀了,”他说,“即使深谙此道,我也不会这么做。”
  
  创立至今,忍术已有五百多年历史。这个曾经辉煌的传统,现在只能活在川上仁一一个人身上。让他深感遗憾的是,尽管老师倾毕生之力培养自己,但很多忍术还是在忍者口口相传的继承中失落了。
  
  他没有打算留下弟子传人,家中暗室也已不再是秘密,成为开放参观的展览室,因为“忍术已经不属于这个时代”。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25 19:32:40

看一只猫过马路
时间:2015-03-17 作者:未详 点击:70次

  好友小王从欧洲探亲回来,向我说起了他在欧洲圣马力诺共和国旅游时所经历的一件事。
  
  他说,那是一个洒满金色阳光的清晨,路两旁,郁金香开得热烈、灿烂,像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羽毛;山坡上,牛羊在悠闲地吃着青草,飘浮的白云,好像要俯下身子,亲吻那些可爱的牛羊。
  
  满载着游客的旅游大巴途经一个十字路口时,那位大胡子司机突然将车停了下来。随后,他拿起一本书,悠闲地翻阅了起来。游客们透过车窗向四下张望着,发现十字路口没有一个人和过往的车辆,可他为什么不开过去呢?要知道,在圣马力诺共和国的各个十字路口是没有红绿灯的,也没有摄像探头,路上一个警察也没有,行人、车辆在行进中,依靠的是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如果发生了超车,或者乱停车辆,第二天就会上报纸的头版头条,成特大新闻。
  
  这时,游客们就催促司机道:您怎么停了下来?这路口一个人影和车辆也没有啊。
  
  大胡子司机听了乘客的抱怨,抬头看了看十字路口的右边,然后回过头来,对大家说道:“哦,不急呢,我看到那边路口过来了一只猫,让这只猫先过去吧,我怕我们开着车先过去,惊吓了那只猫。”
  
  乘客听了,更是大吃一惊,等一只猫先过去?这真是闻所未闻。游客们向车窗右边仔细一看,果然地上有一只蓝猫在离路口还有20多米远的地方,正迈着猫步,慢悠悠地向这边走来。
  
  游客们忍俊不禁地笑道:“先生,您还是赶紧开车吧,这只猫过来还早呢!”
  
  司机听了,索性放下书本,斜靠在座椅上,微眯着眼,脸上呈现出一种十分平静、安详的微笑,只听到他自言自语:“看一只猫过马路,不也是一种很美的风景吗?”
  
  司机的一番话,引起车厢里一阵哄堂大笑,人们只好静静地看那只猫过马路。这只猫可真悠闲,它不急不躁地东看看、西望望地向这边走来。走到这辆车前,竟停了下来,它抬起头来,向车这边“咪、咪”地叫了几声,好像在和车里的人打招呼。过了一会儿,它才迈开步子,向前走去。等这只猫走了很远,司机这才发动车子,将车缓缓地开过十字路口。
  
  看到刚才那一幕,许多游客一路上,不停地眉飞色舞地谈论着。说起那小猫的憨态、俏皮和传神,大家忍俊不禁,笑语连连。有的还即兴学起那小猫走路的步态和叫声,车厢里,流淌着一脉浓浓的温馨和甜蜜。
  
  很快,两天的旅游结束了。在回程的路上,司机问游客们这两天在圣马力诺游览,印象最深的景点是哪里。
  
  游客们面面相觑,忽然似乎想起了什么,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道:“看一只猫过十字路口,这是我们到圣马力诺旅游看到的最美景点。”
  
  那一刻,人们的眼前仿佛又浮现出那只憨态可掬的蓝猫,它迈着猫步,悠闲淡定地过马路。然后停下来,冲着一车游客,“咪、咪、咪”地叫几声,又迈开步子往前走去……
  
  朋友小王充满感慨地对我说道:等了十几分钟,等来一只猫过十字路口。它让我看到了这个国家的平静和淡定。生活中,多些胜似闲庭信步的情绪,不仅能看到更美的景致,更是一种内心强大和自信的表现。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25 19:32:51

观景
时间:2015-03-16 作者:未详 点击:166次

  猫喜欢观景。
  
  许多下雨天,猫都会走到窗前,蹲下,看着风景,一动不动,良久良久,像人一样,或是比忙乱彷徨的人更有气质,更懂得享受已得的一切。
  
  幼儿也爱看风景,一觉睡醒,咚咚咚走出客厅,发觉窗外正下鹅毛大雪,也会贴到玻璃前,一直看一直看,那专注享受的神情,也同猫相似。
  
  爱狗人士都会带它们兜风,坐在车子后座,开了窗。这时,年纪大些的狗便显出尊严,绝不兴奋乱叫,即使在红绿灯前,也不过略看邻车一下,不会轻举妄动。
  
  天气和暖,又有空闲,握杯茶,坐在露台,与孩子和宠物一起看风景,再开心不过。
  
  雾未散,船的汽笛声呜呜,可是已看到建筑物的尖顶,咦,什么人一早与狗跑步而过?邮车噗噗噗停下,带来谁的信?
  
  都不愿意站起来,巴不得长穷了千里目,看到台北及东京去。
  
  忽然想起幼时在儿童乐园读到的小诗:春天来了吗,春天悄悄的脚步已经降临……
  
  一切尽在风景里,不要再错过。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25 19:33:36

伦敦到罗马最短的路
时间:2015-03-16 作者:未详 点击:410次

  若干年前,英国《泰晤士报》曾出了一个谜题,公开征求答案,题目是:“从伦敦到罗马,最短的道路是什么?”很多人拿着地图研究,试着从地理位置上找答案,结果都落选了,只有一个答案获奖,那就是“一个好朋友”。是的,一路上有好友相伴,沿途说说笑笑,很快就可以到达目的地。
  
  有一句话说得真好:“一个人走,走得快,但是一群人走,走得远。”的确,没有人软弱到不能帮助别人,也没有人刚强到不需要别人的帮助。人生的旅途上少不了朋友的相伴,可以一起分享快乐,分担痛苦。因为分享的快乐是加倍的快乐,而分担的痛苦却是一半的痛苦。
  
  花一些工夫,为自己找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花一些工夫,努力成为别人的朋友。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25 19:33:46

伦敦到罗马最短的路
时间:2015-03-16 作者:未详 点击:411次

  若干年前,英国《泰晤士报》曾出了一个谜题,公开征求答案,题目是:“从伦敦到罗马,最短的道路是什么?”很多人拿着地图研究,试着从地理位置上找答案,结果都落选了,只有一个答案获奖,那就是“一个好朋友”。是的,一路上有好友相伴,沿途说说笑笑,很快就可以到达目的地。
  
  有一句话说得真好:“一个人走,走得快,但是一群人走,走得远。”的确,没有人软弱到不能帮助别人,也没有人刚强到不需要别人的帮助。人生的旅途上少不了朋友的相伴,可以一起分享快乐,分担痛苦。因为分享的快乐是加倍的快乐,而分担的痛苦却是一半的痛苦。
  
  花一些工夫,为自己找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花一些工夫,努力成为别人的朋友。
页: 2827 2828 2829 2830 2831 2832 2833 2834 2835 2836 [2837] 2838 2839 2840 2841 2842 2843 2844 2845 2846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