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6 14:52:34

不后悔干的“蠢事”时间:2014-06-25 作者:未详 点击:172次   18岁上大一那年,我看了《硅谷之火》这本书后,激动不已。我就想我可以做点什么?远在中国的大学生,有没有机会像硅谷英雄一样,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就这样,18岁那年,我有了坚持至今的梦想。
  
  1991年,我去了金山公司,那时候WPS刚起步。1996年时,我们陷入困境,拳头产品WPS遭遇到和微软极其惨烈的竞争。那时第一波的民族软件公司基本都死了。我们也快要关门了,收入几乎跌到了零,很多人离开。
  
  我们面临一个重大选择:“革命”何去何从?后来我们想清楚了怎么生存,方法就是游击战,什么微软不做,我们就做什么。我们做了金山词霸、金山毒霸等。其实做这些选择很容易,真正难的是,十来个人、七八条“枪”,能跟跨国公司竞争吗?我们还要继续做WPS吗?
  
  在只有十几个人的时候,我们居然做出了这样的决定:把WPS进行到底,把办公软件做到底。这是个极为艰难的决定,做了这个决定后,就是长达十多年“暗无天日”的金山创业史。
  
  在20世纪90年代末,金山比现在这些IT公司大很多,但我们错过了整个互联网。我们把最优秀的人大部分派往WPS,做的所有产品都是为了以战养战,挣钱来养WPS。我们背着一个巨大的包袱在长征,那几年的仗打得非常苦。在这十几年里,金山不是一个很成功的公司。
  
  后来那几年我反复在盘算,假如我们不坚持做WPS呢?假如我们顺势转战互联网呢?但我们选择了做WPS,失去了巨大的商业机会。
  
  40岁时,我新办了“小米科技”。可能很多人认为40岁已经很老了,我不这样看,因为40岁时我觉得人生目标还没有实现,我愿意再去试一把。我那时压力很大,最担心的是失败了没面子。因为我曾“冒充”创业导师,参与创办了20多家公司。
  
  支撑我跨过这些的,最重要的还是18岁那年,我曾经有过的梦想。不管成功还是失败,我可以很骄傲地对自己说:我此生无憾。
  
  现在的数据是,在PC上,每个月使用WPS的是5800万人,手机上是1800万人,这还不包括政府采购的不联网的WPS。15年的坚守,WPS又获得了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过去3年里,我也一直在想,如果历史重新回到1996年,有了今天的商业经验,我还会不会坚持做WPS?
  
  现在我想出了答案:假如生命能重来一回,我还是会坚持原来的选择。这就是人的宿命。因为在我的骨子里,在18岁那年,我选择了做一个不平凡的人,所以太平凡的事对我没有吸引力。所以才会选择像堂吉诃德一样,凭十来个人的小公司去做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情。这个决定不是今天40来岁的我能做的。
  
  40岁之后,我一再讲顺势而为。我觉得20来岁的雷军,干了一件什么“蠢事”呢?叫逆天而为。顺势就该转向互联网,可是当时我不服气,要扳回来。
  
  志存高远与顺势而为冲突时,我选择了前者。不是傻,不是看不到,是年轻人一腔热血,就是想干一番伟大的事情。所以我们不后悔。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6 14:52:53

你一无所有,你拥有一切时间:2014-06-25 作者:未详 点击:131次   嘴上说说的人生
  
  那年我在离家前一个劲地往自己的硬盘里拷《灌篮高手》,我妈以一副嗤之以鼻的表情看着我,似乎是在说:“这么大的人了,居然还这么喜欢看动漫。”
  
  我不知道怎么回应她,只好耸耸肩,因为我实在无法对我亲爱的娘亲说明这部动漫对我的意义。
  
  你知道,有些歌、有些东西就是有那种力量。哪怕它在你的手机里藏了好几年,哪怕它早就过了黄金期,哪怕越来越少的人会提起它。你就是知道,当你一听到这首歌,一看到那些漫画的时候,就会想到从前的自己,你就会获得一种莫名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让你感受到自己的节奏,让你以跟世界不同的方式独自运转着,让你能听到自己。
  
  在记忆里最让你印象深刻的,一定是当年的自己。因为只有在你嚷嚷着“时间变化太快”的同时,才会发现在那些所谓的“物是人非”里,变化最多的是你自己。我不知道什么样的人生是最可怕的,但是我知道当有一天你回头看,发现你曾经所说的一切,你曾经信誓旦旦的一切都变成说说而已的时候,一定不会好受到哪里去。
  
  好像人一长大,就会把很多东西给弄丢。比如那些简单却能让自己充实开心的东西,比如让自己肆意哭和笑的能力,还有那些曾经一起结伴同行的人。最可怕的不是弄丢了这些东西,而是你变得心安理得。你开始安慰自己,这就是成长,这就是我们最终会变成的样子。你找了个借口继续这样的生活,对以前的自己嗤之以鼻。
  
  只是每当你听起从前的歌的时候,当你看到某个人在他自己的道路上坚持的时候,你都会像被自己扇了一记耳光。
  
  看着别人的努力羡慕一下,然后转身回去过自己的生活的你,又凭什么拥有自己想要的人生?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6 14:53:05

 努力,是为了给自己交代
  
  曾经跟好友为了商谈一个项目去北京,对方是一个标准的“80后”,北漂。这是他漂着的第三年,这是他这一年换的第3份工作。他说:“这些年我看了很多人,有些人不用做什么就可以有很好的前景,有些人拼死拼活还是没有办法在这个城市里生存。”
  
  认识一个小姑娘,她曾经差点为了男朋友去国外陪读,可是后来他们偏偏分手了。之后她决定一个人去上海,最艰难的时候连饭都没得吃,就躲在地铁站里,不知道去哪里。
  
  以前我总是无法理解他们,明明回到爸妈身边工作更好,何必在大城市里摸爬滚打,还得不到一个很好的结果。然而当我有一天面临选择的时候,我终于明白了他们做决定时的心情。
  
  那个北漂的哥们儿说过,哪怕自己奋斗了一辈子也还是个“屌丝”,但至少这样自己不会再有借口了,不会在老的时候悔不该当初。
  
  其实所有漂泊的人,不过是为了有一天能够不再漂泊,能用自己的力量撑起身后的家。你觉得最好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我觉得最好的生活状态莫过于,在你年轻时傻傻地为了理想坚持过,最后回归平淡用现实的方法让自己生活下去。能实现梦想自然最好,但没能实现梦想也没有什么可惜的。成长的第一步就是接受这个世界的多样性,认识到现实的不美好,然后还是决定要坚持最初的坚持。
  
  小时候我总嚷嚷着,努力是为了改变世界,然而现在的我会觉得,也许我们始终都只是一个小人物,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选择生活的方式。窃以为,那些在看透了生活的无奈之后,还是选择不敷衍、不抱怨、不自卑,依旧热爱生活,依旧努力做好身边事的人,努力便是他们对自己的交代。
  
  就像我曾经跟朋友讨论去哪里工作,最后我们得出结论:其实无论在哪个城市生存都不容易,但无论过成什么样子,都要自己承担得起。
  
  我有勇气做选择,自然要有本事承担后果。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6 14:53:14

 只有行动,才能解除你所有的不安
  
  你说你想要当自由撰稿人,可从不见你努力写稿;你说你想考研,可从不见你背单词、做习题;你看到学霸出没便嗤之以鼻,说这样活着没意思;你看到有人旅行,又不屑一顾地说这只是随大流。我便开始怀疑你挂在嘴边的是不是逃避现实的借口,我开始怀疑你是不是已在一次次的逃避和自我安慰中变得惴惴不安。
  
  于是你慢慢屈服于自己的欲望。明明在几年以后才能有更好的生活,却一定要在现在买最新款的包。每个人都想要达到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物质条件,似乎结果才是最重要的。然而,你有没有想过,你所谓的所有努力,是为了满足你的欲望还是真的追求上进?就像那首歌里面唱的:“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多少人爱着却好似分离,多少人笑着却满含泪滴。”
  
  终于有一天,你发现你拥有了当初所要的结果,可是在那之后,你却再也不知道要怎么继续了。
  
  20岁出头的时候,请把自己摆在20岁出头的位置上。你没有理由、也没能力去拥有一个40岁的人所拥有的阅历和财富,你除了青春一无所有,但就是你拥有的这为数不多的东西,能决定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是不是真的有所谓的安全感,我对安全感的定义只有两个:一是别人给你的能量总有一天会消失,只有自己给自己的安全感最可靠,只有行动才会给你带来安全感;二是要记得,不管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都是你父母安全感的来源。
  
  所以当你觉得不安的时候,请想一想身后的父母,请想一想自己的初衷,然后抬起头继续坚强地走下去。
  
  唯有行动,才能解除你所有的不安。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6 14:53:23

  有梦想,不抱怨
  
  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们终会因我们的努力或堕落而变得丰富或苍白。
  
  有时间我就每天花两小时看书,没时间就睡前看20分钟。做题一遍做不好我就做两遍,文稿要求我写一万字我就写将近两万字然后删。写出一篇好文是运气,如果一个人一直在写的话,那就是靠努力。更多时候,世界对你的态度取决于你对世界的态度,没什么好抱怨的。
  
  为什么有人一再受打击还是要继续前行?为什么明明很失望了也不愿意放弃一个人或一个理想?
  
  只是因为他想要向前走,只是因为他还不愿意向世界投降。也许没有人跟你完全一样,也没有人可以时时刻刻陪在你身边,也许我们很久以后回过头来看,会连现在珍惜的人的样貌都记不清了。可是我们最大的幸运却是,即便如此,还是有人愿意在有限的时间里用心地陪自己走过这一段,一起为了梦想努力,经历那些孤单流离。
  
  这样一想,人生也还真是不错呢。
  
  当你看书看到头痛、两眼通红的时候,当你按着遥控器不停转台的时候,当你翻着通讯录不知道打给谁的时候,当你独自穿越人群、看着两岸灯火找不到归属感的时候,你就应该听一首歌或看一本书,想想自己最初的坚持和理由,然后抬起头勇敢地走下去。
  
  你现在一无所有,但你却拥有一切,因为你还有梦想。只要路是自己选的,就不怕远走,生活总会留点什么给对它抱有信心的人。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6 14:53:38

金钱永不眠时间:2014-06-25 作者:未详 点击:154次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我们随处可见一个广告,是阿里巴巴推出的支付宝钱包的广告,广告词里有一句是:“余额宝累计收益率(年化)……是活期存款的近14倍。”
  
  余额宝在2013年6月诞生,到当年年底已经有了1000多亿的资金规模,那么即便按照4%的收益率来算,一年也要支付40个亿,这笔钱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要想了解这个问题,就要对余额宝有个了解。
  
  余额宝说白了就是一根管道。当你把一元钱塞进去之后,只听“当”的一声,硬币顺着管道滚到了底下一个叫“货币基金”的后台。货币基金把这些钱集中起来,他们不是用这些钱来买红酒庄园或者做房地产投资,而是将其投到只有金融机构才能进入的银行间市场。
  
  银行其实不是我们想象的金库里堆满了钞票,事实上它经常会遇到资金紧张的时候,于是他们会向其他银行或者金融机构借钱。土豪们之间互相借钱自然量大息高,货币基金就是赚这个钱(另外还投向国债、央票等)。
  
  于是就有接下来的问题,你存在银行的钱是钱,投给支付宝的钱也是钱,为什么存在银行的活期利率是0。35%,而存在余额宝的利率可达到4。87%?为什么两者差别如此悬殊呢?
  
  答案很简单,你把钱存在银行,银行支付给你的利息并没有反映出资金的真正价值。也就是说,银行通过行业垄断,以很低的价格拿到了资金,然后以很高的利息贷出去,由此获得了垄断利润。
  
  你千万不要把银行赚钱这件事想得太复杂,当然,银行里的人际关系可能比你想象的还要复杂。一位专家说过:“现在中国没有真正的银行家,银行家都成了收费家。因为银行已变成了高速公路,把存款和贷款两头堵上,钱只要从银行一经过,银行就坐地收费。所以这几年办银行的越来越多,稳赚不赔啊!按照这种模式,即使让银行的行长们回家睡觉,把一只小狗放在行长的座椅上坐着,银行照样赚钱。”然而资本总是逐利的,有人愿意出更高的利息,钱就会往价格高的地方流。在一些市场经济发达的地方,民间借贷异常活跃,这些利率更接近市场的真实利率。
  
  温州是中国唯一一个设立民间利率监测点的试验区,从2003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在全市选定了30个民间借贷较活跃的县镇,设置了400个监测点,并定期统计。不久人们就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民间借贷利率发生较大变化的时间点,在很多时候都要比货币政策真正转向的时机提前三四个月。比如2004年10月29日央行加息0。27个百分点,温州的民间借贷利率还是按照原先的轨道在运行。但是回看当年五、六月时的民间借贷利率,却发现当时利率就已经开始攀升。
  
  并非是央行加息对温州没有影响,而是民间利率运行的超前性,它之前已经飙升过,这就是说民间利率更贴近市场。不过民间借贷属于灰色地带,风险太大,还不能对银行垄断造成真正的影响。
  
  虽然银行没有给你资金真实的价值,但是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是放开的,也就是说这个利率是市场化的,它在一定的阶段,特别是年中、年末会惊人地飙升,让围观的群众明白,市场原来这么缺钱啊。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6 14:53:54

 互联网金融吹起了利率市场化的号角。余额宝虽然并不是什么金融创新,然而它却做了一次金融普及,让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各银行为了竞争,不得不推出高收益理财产品,很多稳健型的产品收益也远远高出储蓄,你甚至可以把钱拿到证券市场进行国债逆回购,它的收益既安全,又更接近资金的实际价格。如果你是风险偏好者,甚至可以将钱投到信托市场,获取更高的收益。
  
  市场资金价格的抬升实际已形成一种倒逼机制,而这种力量是市场形成的。因此,资金成本上升不可避免,利率市场化也不可避免。通过利率市场化,可以充分发挥利率在资金合理配置中的作用。
  
  那么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间的竞争必然加剧,这是否会导致银行的倒闭,使得资金反而不安全呢?这仍然是个市场的问题。其实银行也是企业,破产也是正常的事情。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马德伦就公开表示,存款保险制度会推出来,制度的设计已经基本完成。存款保险就是平时银行向存款保险机构投保险,万一储户的资金出现损失,那么保险机构就可以依据相关规定赔偿部分或全部损失。
  
  把金融交还给市场,这才是明智的选择,这也是大街上支付宝钱包广告的潜台词。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6 14:54:31

疯狂的培训时间:2014-06-25 作者:未详 点击:179次   “中国的英语培训市场可以分为三个门派:第一派是‘神奇派’,比如‘神奇英语记忆法’‘魔法英语’‘神奇英语单词速记’等。要是上网一搜,你很难找到一家英语培训机构是不神奇的。第二派是‘不不不派’,比如‘英文单词不用背’‘GRE单词不用背’‘不再背单词’等。最后一派是‘N天搞定派’,比如‘两小时掌握学英语的秘诀’‘40秒破解托福阅读’等。所以说,中国英语培训市场再一次证明了那句话,‘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有人这样总结道。
  
  疯狂的学校
  
  2006年是中国民营培训机构发展的转折年。这一年,新东方在美国上市了。它不仅开创了中国教育培训机构赴海外上市的先河,更打开了一个培训创富的魔盒。从此,人们不仅看到那个十多年前的北大穷老师俞敏洪一夜之间变成了亿万富翁,更看到了几十位百万身家的教书匠。
  
  财富是根魔棒,新东方的财富神话引得无数英雄、草莽以及混不下去的“海龟”涌入这一行当。这一年,北京先后诞生了1700多家培训机构,全国更是诞生了大大小小共4万多家培训机构。此后,中国培训行业进入狂飙式发展阶段。据调查,2010年时,我国教育培训机构数量就达到40万家,市场总值约7600亿元。其中面向大学生的四大培训项目依次是:考研、考公务员、出国留学、管理技能。这在当时占到了培训市场总值的39%。
  
  如今,以北京为例,在北大、清华、北京理工等高校集中区域,教育培训机构林立,为了争夺生源,许多机构都在户外挂了巨幅招生广告招牌。除了户外广告,还有各式各样的招生传单日夜轰炸,往往是这边上午刚打出“15天搞定TOEFL单词”,那边下午就会将“10天搞定TOEFL单词”的传单发到你家门口。
  
  当然,为了抢夺生源,夸大效果只是培训机构最常见的做法之一,这在许多其他服务类商业领域也有。这些培训机构还有更多隐秘的操作手段,这些你或许并不了解。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6 14:54:44

 培训机构一般采用以下三招来搞定学生。
  
  首先,最好用也是最简单的招数是,讲搞怪、无厘头的段子。参加培训的学员往往是为了学到某种技能,时间短、强度大,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同时能够幽默风趣。但是这样的老师可遇而不可求,更多老师擅长讲黄色笑话,因为简单易学,而且效果好。
  
  其次,包装和神化老师也是常用招数。如今培训机构的老师都要弄几个唬人的头衔并搞几套彪悍的理论。如果没有,你都不好意思在培训行业里面混。培训师自我神化的好处就是,可以维护机构稳定并吸引更多的学员。
  
  当然,最后一招更加隐秘的做法是,在讲课的过程中老师经常挑逗个人情绪甚至民族情感。老师们一般都会强调自己苦寒的出身,进而说自己通过艰苦奋斗如今在城市里有了老婆孩子热炕头。更有彪悍者,最喜欢这样挑逗民族情感:“让3亿中国人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让中国之声响彻全世界”。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6 14:54:53

 疯狂的学生
  
  当然,培训机构不可能独自疯狂,它们的背后是一群更加疯狂的学生。
  
  自从1999年中国高校开始扩招以来,每一年的毕业生人数都在不断增长。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0年,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创纪录的660万人;2013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699万,被称为最难就业年;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达到727万,又增加了28万,可谓更难就业年。这还没有加上往年还没有就业的人员。
  
  供给增长了,那么,需求有没有同步增长呢?我们都知道,在任何一个国家,提供最大人才需求的永远是中小企业,那么中国的中小企业们如何呢?
  
  根据《中国经营报》2011年6月的调查,我国江浙等16省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生存状况“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还要艰难”。近年来,受国内外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经济下行的压力比较大,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明显,需求拉力减弱,市场竞争激烈,反映经营困难的企业不断增加。
  
  中小企业的倒闭潮表面上看是由通货膨胀、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等综合因素引发,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延续。其实更加深层的原因是,中国经济体自身出了问题。长期以来,国企、外企和民企在金融、贸易、税收等领域都不平等,由此产生的结果是,国企利用政策和资源优势,在经济领域势如破竹,民企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
  
  所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想进入机关或者国企,享受高额垄断利益。据媒体统计,2010年有将近141万大学生报考公务员、130万选择考研、28万选择出国,这些人群中有将近3成的考研者接受过培训机构的服务,而选择留学的人群中接受培训机构服务的比例最高,达到了8成。他们深知,僧多粥少,要跑赢对手,必须请个好教练。
  
  他们热衷于培训,并非因为好学,实乃就业压力所致。通过培训,他们希望能快速掌握一项超越对手的技能,而培训的过程就像是买自信药丸,服用之后就意味着,在人生和职场的道路上能甩开别人一大截。
  
  现在的大学生根本没有时间来获取相对完备的知识、建立相对健全的人格,更谈不上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相对成熟的情商。学校并不会告诉他们做人之道和职场相处法则,就匆匆将他们赶出校门。夹在校园和职场之间的他们,彷徨而孤独,这样的一群人,怎能不疯狂?
页: 2191 2192 2193 2194 2195 2196 2197 2198 2199 2200 [2201] 2202 2203 2204 2205 2206 2207 2208 2209 2210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